黄淮网(费坚真 通讯员 徐仕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是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的重要手段。
你知道食品抽检中常见的不合格项目有哪些吗?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选购和处理食材吗?近日,徐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说“食”话》专栏带你一起了解食品安全小知识。
今天,我们邀请徐州市检验检测中心相关专家聊一聊农药残留。
◎什么是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在农产品中残留的微量物质,根据作用机理不同,主要分为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等类型。像有机磷类主要用于杀虫,氨基甲酸酯类则兼具杀虫杀菌效果,这些都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保护作物的手段。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规定了农药在各种农作物中的残留情况,以保证人民的健康。超范围、超剂量和违反使用时间(不遵守休药期)使用农药是导致食品中农药残留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如何减少农药残留的风险?
消费者在日常选购时,可以通过观察外观色泽、触摸果实硬度等方式挑选新鲜蔬果。对于叶菜类建议选择叶片完整、无斑点的,茄果类可以轻按判断成熟度。
针对不同食材特性,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带皮的苹果、黄瓜,简单削皮就能去除大部分残留;空心菜、菠菜这类绿叶蔬菜,建议采用流动清水浸泡洗涤的方法;对于需要连皮食用的葡萄、樱桃等,用淡盐水或淀粉水浸泡后再冲洗,能有效提升清洁效果;豆角、芹菜可以采用焯水法,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蔬菜上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草莓表面结构特殊,食用前要重点清洗蒂部。
大多数蔬菜在室温通风处放置24小时后,部分农药成分会自然分解。像苹果、柑橘这类表皮较厚的水果,冷藏保存既能延长保鲜期,也有助于残留物的进一步降解。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蔬果农药残留的去除不仅要考虑去除效果,还要考虑其他多种因素。比如,洗涤剂残留带来的二次污染;浸泡时间久、温度过高等原因导致的营养物质流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