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在安徽提及纺织服装产业,就不得不提到望江县。
这个有着“安徽纺织服装第一县”之称的县城,有10万人从事纺织服装工作,年生产服装3亿件。2024年,望江县纺织服装行业总产值超181亿元,同比增长19.2%。
但在十几年前,当地产业一度深陷“小散乱”泥潭,棉纺企业多以初级加工为主,年产值仅有30亿元左右。

望江童装城一隅。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蝶变的背后,是望江县立足优势,锐意革新,推动纺织服装产业从传统“织造”向现代“智造”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作为望江县纺织服装产业的龙头,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的动向具有风向标意义。
2008年落户望江的申洲针织,如今正引领着行业智能化的最前沿。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该公司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全方位推进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的建设。
“纺织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千人纱、万人布’的说法。”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沈冬介绍,通过改造,公司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随之带来的是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
为了进一步推动“智造”升级,今年4月,申洲针织倾力打造的时尚服装智能制造项目正式开工,目标直指全球制衣行业的“灯塔工厂”。
“项目计划明年建成交付使用,预计生产效率将提升40%,能耗降低20%,年产量新增5000万件。”沈冬说。
龙头高昂,集群亦需协同。望江探索出的“中央工厂+卫星车间”创新模式,成为重塑产业生态的“密钥”。
“中央工厂”集中整合顶尖设计师资源与先进智能设备,高效处理面料裁剪、印花等核心工序,随后通过大数据平台精准分发订单至周边“卫星车间”,完成后续缝制、整烫等环节。
“新模式的核心在于资源共享与分工协作,通过智能化平台,显著降低了中小企业设备投入门槛,盘活了存量,做大了增量,让产业筋骨更加强健。”望江经开区办公室主任龙知兵道出了模式创新的深意。
转型不仅是硬件的升级、模式的创新,更是品牌价值与市场话语权的重塑。

望江县举办“时尚童装设计大赛”。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这一点,在望江蓬勃发展的童装产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今,3000多家童装企业在望江集聚,构成了当地纺织业最亮眼的增长极。
为擦亮“望江童装”的金字招牌,自2023年起,望江县每年面向全国举办高规格的“时尚童装设计大赛”,汇聚创意,提升品位,吸引行业瞩目。
“我们期待通过这些全国性平台,加速产品革新与品质跃升,最终塑造‘中国时尚童装看望江’的鲜明IP形象。”望江县科工局相关负责人描绘着品牌蓝图。
以创新为指引,一批又一批的望江纺织人,找到了突围方向。他们用实践印证了传统产业并非“夕阳产业”,只要注入创新动能,就能成为县域经济的“常青树”。
如今,站在新起点上,这座长江之畔的纺织名城,正以“四从四到”(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从老到少、从夏到春)的全品类布局,朝着全国纺织服装名县的目标加速奔跑。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