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前一站,裁出合身时装
以前,服装行业教学需要用到“老三件”——剪刀、皮尺和划粉,现在只需要轻点鼠标。
在AI时代,服装行业正在经历着新一轮脱胎换骨式的改变。“只要往镜头前一站,AI建模机器就能依据全身的数据形成3D模板,进行服装的高级定制。”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教师毕研兴说。
近日,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纺织服装职业技能竞赛在山东服装职业学院举行,比赛中展现的服装产业新趋势让人耳目一新。据了解,此次竞赛的参赛者包括服装企业职工、服装院校专业教师以及服装专业的在校学生。竞赛以“破界·致用·向新”为主题,力争让每一件作品成为“有质感、有温度、有远见”的时尚载体。
竞赛鼓励选手使用AI技术进行作品的前期创作,通过AI生成设计灵感、优化设计效果图,也可以利用“AI+3D”技术,渲染不同服装材质,提升设计的可视化效果和表现力。
服装企业职工姜文彩在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她的作品创意是“松骨劲竹”的“废土风”服装设计。在比赛中,姜文彩把设计想法提供给AI,让AI进行作品的润色和建模。姜文彩认为,尽管AI在技能竞赛中还只是扮演辅助角色,但在将来,不管是在比赛中还是行业中,AI都将成为主导因素。
“两年前,技能竞赛还使用剪刀、皮尺和划粉‘老三件’,现在AI已经大量参与服装创作。”法国ESMOD高等服装设计学院北京分院的徐楠担任竞赛总裁判,她表示,AI在技术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生成服装效果图,还可以辅助搭建场景,演示服装在真人模特身上的效果等。
AI赋能纺织服装行业,早已有之。在魏桥纺织绿色智能化车间已建成的机织示范线上,14类机器人带动实现93.5%的产线自动化率。山东三阳服装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晓英介绍,近两年,企业投资6亿元设计建造了数字时尚文化创意中心,将AI互动、3D设计、智能生产、个性定制、品牌展销、时尚活动等多业态融为一体,通过塑造新型消费场景来加强创意孵化和拉动消费。
在岱银集团,这家泰安本地企业通过引进AI辅助设计和智能裁剪技术,解放了人力。“一个人可以看三台机器,效率大大提高。”岱银集团副总经理张广闻说。
在AI深度介入纺织服装行业的背景下,相关人才的培养也提上了日程。据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郝燕介绍,近五年学校新增了8个专业,淘汰了15个专业。
“我们与本地的服装企业岱银集团连续合作多年,以订单班的形式给企业提供大量纺织服装人才。”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服装工程与管理系主任郑军说。
山东是纺织大省,在当前AI数字赋能的大背景下,山东纺织服装产业也开始在品牌之路上持续进阶。
“今年‘双十一’,全县2500余家汉服企业火力全开,物流枢纽日收发量峰值突破70万单。”曹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张龙飞说。
山东服装企业中,曹县的汉服、坦博尔的户外运动装备、迪尚的工装都取得了让业界瞩目的成绩,有的还成了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宠儿”。
但成绩背后也有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比如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大都以生产加工为主,高附加值特别是拥有核心技术、有定价权的产品较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被国内外市场认可的“高档产品、特色产品或名牌”少等。
“到了山东发出时尚声音的时候了。”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淼表示。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这些文化宝藏正成为山东服装产业发展的根基,很多服装的设计灵感就源自本土的文化积淀。展望未来,山东纺织服装产业底气更足。
“AI深度赋能全纺织行业,从设计到研发,从工艺到市场营销,都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高效化转变。”王淼表示,山东纺织服装企业要抓住AI数字技术带来的产业机遇,推动纺织服装行业由经验驱动转向数字驱动,由传统制造转为智慧创造。(李培乐)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