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阜宁环保滤料科技中心的展陈大厅内,摆放着一块不同寻常的滤布,这是改革开放之初阜宁县板湖镇纺织三厂的职工从河北带回来的。
就是从这一块滤布发端,当地环保滤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积40年之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环保滤料生产基地。
事实上,包括阜宁县环保滤料产业集群、滨海县石油机械流体阀门产业集群在内,盐城市去年一口气获批了5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增数省内第一,总数累计达到9个,仅次于苏州;建湖县油气钻采井口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盐城市零的突破。
江苏蓝天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孪生工厂实时显示生产数据。 人民网 周梦娇摄
阜宁滤料年产值近百亿
从“一块滤布”到“全国最大”,阜宁县阜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祁丰成是当地滤料产业发展壮大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板湖镇创办该县第一家环保滤料实体企业;到2003年,阜宁环保滤料产业园成立,产业开始加速聚链成群,“阜宁滤料甲天下”已为业界公认。
眼前一束束纤维经过自动化生产线,变成一只只滤袋,再通过智能吊挂系统缝合、传送,用于煤炭、钢铁厂过滤粉尘。这里是江苏蓝天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天环保”)生产车间,过去“千人纱、万人布”的场景已经被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取代。
“整个生产过程在数控平台实时显示,全程溯源。”蓝天环保综合管理部部长刘歆点开企业自主研发的智维工业互联网平台,“异常数据5分钟内警报,平台上线后,我们的滤布合格率达到了97%。”刘歆介绍,去年公司入选了工信部5G工厂名录,也是盐城市首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
江苏康隆迪超净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于2017年,起步较晚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升级产线外,还要创新产品。”该公司总经理李士亮说,“我们创新研产的纳米PTFE纤维复合滤袋,解决了传统除尘滤袋不耐腐蚀、高温的问题,寿命还比普通滤袋增加了50%,除尘效能提高了25%。”
“为支持集群科技创新,阜宁对年度智能化设备及工业软件等有效投入500万元以上的智改数转网联项目,给予10%的一次性奖励;对创业类人才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资助。”祁丰成说,在优惠政策频出、龙头企业虹吸、产业智改数转的共同作用下,阜宁环保滤料产业园集聚起链上企业170多家,形成了产研运维全产业链条,年产值近百亿元。
苏盐阀门集团“5G+”智慧工厂生产线上,机械臂在作业。人民网 周梦娇摄
滨海瞄准“共享”做文章
苏盐阀门集团“5G+”智慧工厂,机械臂运转自如,这里生产的16款阀门实现进口替代;厂区外,投资20亿元的智能化特种钢铸锻生产基地开工不久,未来将向高端阀门市场开拓。这家公司是滨海县石油机械流体阀门产业集群的链主企业之一。
在盐城,对专精特新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扶持已成上下共识。2024年,全市新增3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已达96家。像苏盐阀门集团一样,诸多“小巨人”企业在各个特色产业集群中担负着链主角色。
为了凸显集群效应优势,滨海县瞄准“共享”重点发力。4年前,当地投资12.8亿元建设了绿岛智能制造服务中心,集成3D打印、模具中心、涂装中心等7个功能单元,以此解决机械制造产业的污水废气治理难题。“简单来说,就是把高污染的工艺集中到一个公共车间,统一建设排污处理系统。”该中心运营负责人祖烨说。
绿岛智能制造服务中心生产车间。滨海县委宣传部供图
1.2万平方米的集中涂装中心里,配备有防爆智能涂装机器人。“以喷涂一个表面积钣金件为例,中心集中喷涂每公斤1.3元—1.8元,假如企业自己喷涂每公斤至少要2.2元。”祖烨介绍,涂装中心采用“共享模式”,两条生产线一天可以喷涂超2万件,可服务周边80余家泵阀及汽车零配件企业。
“我们70%的零配件需要涂装、热处理、表面处理,过去每年要支出500万元外协费。”江苏寅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说,自从有了绿岛智能制造服务中心做后道工艺处理,每年可节省外协费200万元。
除了共享绿岛智能制造服务中心,滨海县还在建设产业联盟,进行订单共享。“比如龙头企业苏盐阀门集团的订单需求量大,会将订单给到园区内其他企业,同时进行技术共享,由此实现产业链整体产值的提升。”滨海经开区经发局局长潘蔚哲介绍,当地石油机械流体阀门产业集群共有200多家企业,去年总产值超200亿元。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们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也是推动创新、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盐城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深入对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合作壁垒;逐级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助力中小产业集群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