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新沂 > 正文

新沂稻田“种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样本

“白米”变“金米”的致富“密码”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骆耀明 通讯员 满东广

金秋十月,新沂近50万亩水稻陆续开镰。记者走访发现,连年丰收的喜人图景背后,蕴藏着许多引人瞩目的致富“密码”。

一粒稻米,产量到质量的追求

“前几年种稻,使劲用化肥、农药,产量越高越好,一亩地恨不得打3000斤,有产量却不挣钱。”草桥镇农民张德栋说。

今年,张德栋搞起了稻虾、稻蟹、稻鱼共养。张德栋称,现在种有机稻,每斤米可以卖到十几块钱。有机稻每亩可以达到1300到1400斤,虾的亩产能达到200到300斤,一年的纯利润可以达到每亩5000元到6000元。

稻与虾原本不相关的两个事物,但在草桥镇的四水农业项目基地里“联姻”后,结出了1+1>2的高质量成果。种养过程中,小龙虾以养虾环沟水草、稻田杂草和虫子为食,产生的粪便又能滋养稻田,“不打一滴农药、不施一粒化肥”,高质量的有机食品便应运而生。

今年3月,草桥镇卢圩村稻虾共养面积达2000亩,稻蟹共养、稻鱼共养、水生蔬菜等1000亩。通过专家指导、专业化运作,形成引领新沂本地稻虾、稻蟹、稻鱼生态共养的示范基地,并逐渐打响“沂河龙虾”“骆马湖稻虾米”“骆马湖水产”等农业品牌。

新沂市四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守帅介绍说,到目前为止已经出了两茬龙虾,龙虾一般情况下是45到50天卖一次,旺季2000亩一天可以出5000到6000斤龙虾,每天产值达到18万元左右。

今年以来,新沂推广“水稻+N”综合种养模式,建成水稻+鱼、水稻+鸭、水稻+龙虾、水稻+青蛙等综合种养稻田十多万亩。

窑湾镇腰庄村邓和平三兄弟合伙搞起青蛙养殖,他们在稻田养青蛙、泥鳅。青蛙吃害虫、粪便为稻田施肥,泥鳅吃饲料残渣、净化水质;稻米为青蛙和泥鳅遮阳。

邓品良说,今年青蛙亩产3000斤,明年有望突破5000斤,按照最低售价25元/斤计算,青蛙一项每亩纯收入3万元以上。泥鳅每亩收100斤,纯收入1000元。绿色无公害水稻,售价更是高达15元/斤。“今年,基地里亩均纯收入突破4万元。”

与传统种植相比,种植养殖结合的稻田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共生的水产生物除草、除虫,以此提高稻米品质。“这种生态大米叫渔米,是真正的有机稻米,市场售价每公斤都在10元以上。”窑湾镇党委书记卓雷介绍。

一袋大米,从土地到市场的琢磨

包装分为布艺、柳条、塑料、真空等,规格有2斤、5斤、8斤、10斤……时集镇时集村苏吉吉稻麦专业合作社同样的大米却有20多种规格、包装。

马陵山镇冲口村十里长沟有机稻麦专业合作社社长宋德刚说,仅仅是对包装,客户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只会种地而不琢磨市场,还真成不了好把式”。现在,他们的传统渠道和网络销售都快速增长。

“农民长期不懂市场,价格被经销商压得很低。”新店镇党委书记张静孙说,新店的水稻采用骆马湖国二级水质灌溉,推广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稻鸭、稻龙虾等种植生产新模式,水稻品质非常好,但是价格一直提高不大。

新店镇红旗村党总支书记朱明安带领村里为自己的大米注册了商标。随后,他背起家乡的大米和电饭锅,远赴长三角、珠三角,到处做饭给当地人尝。

“这样,口碑一点点积累,销路也慢慢打开。”朱明安说,他们村的“稻溢牌”大米已经被评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名优食品。

一块稻田,满满“科技范”

记者近日来到新店镇老营村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时已是下午,只听小喇叭准时响起,正在田间观察墒情的村民张迪平放下手中的农活,仔细听喇叭里公布的每条数据。和他一样,新店镇农民习惯于收听每日四次的“本村预报”。

新沂在全省建起了首个高标准农田小气候观测站,邵店、时集、新店等镇的农民把靠天吃饭变成精准的看天生产。

“除了看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等基本数据,它还负责监测大风、高温、低温、干旱等专业数据。”红旗村党支部委员葛修强对这座服务面积25平方公里区域的气象观测站赞不绝口。

“一直以来,我市气象预报较粗犷,仅对全市1600多平方公里整体预报,数据采集发布的精确度不高。”新沂市气象局局长王静说,农田小气候观测站适应了农业生产特点,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分别采集温湿度、地温、辐射、土壤水分、虫情等要素,实时自动化监测,以便因时制宜地开展农耕。

“我们把科技元素融入土地,发展机械化和有机种植,不仅善待土地,也获得更多效益。”在合沟镇青石桥村,种田大户杨云峰的450亩水稻全部实行机插秧、稻鸭混养。

目前,新沂所有的稻田几乎都实行了机插秧。

种植技术上实行与台湾农业科技专家共同研究开发的仿生态循环种植技术,利用微气候+微生态+微生物形成的有机农业系统工程,通过生物肥料和禽畜堆肥及废物再生有机肥料的技术,在种植作物前就用微生物益生菌肥处理土壤,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保持使用生物菌肥,不用任何化肥和有毒化学农药。

时集镇水稻种植大户王喜民说,使用“三微”生态农业技术后,他承包的200亩水稻平均每亩产量增加200斤左右。

据新沂市农委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新沂的水稻品质提高较快,市场售价每公斤大多在10元以上。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xzsc/xinyi/2018-10-18/429834.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