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在安徽电力交易中心的指导下,宣城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组织宣城全域虚拟电厂参与长三角省间绿色电力集中竞价,成功中标2.8万千瓦时电量。此次交易不仅是安徽省首例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资源参与省间绿电外送的实践,更是全国首例聚合分布式资源实现长三角电力市场绿电精准调配的创新突破,标志着虚拟电厂在跨区域电力市场应用中迈出关键一步。
什么是绿电外送?南天能源服务公司副总经理赵舜解释道:“绿电外送是通过电力市场机制,将清洁能源富集地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需求较大的地区,以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还能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
今夏用电高峰来临之际,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制定了安徽送上海月内省间绿色电力交易方案,并邀请安徽电网、上海电网参与,旨在通过不同时段的电力互济,实现电网缺口平衡。宣城虚拟电厂积极响应参与,最终成功“中标”。
“此次中标背后,是宣城全域虚拟电厂规模化的资源聚合能力与数字化的调度支撑。”赵舜表示,虚拟电厂本身并不发电,它是一个聚合能源的平台,通过聚合分散的充电桩、储能、分布式光伏、工业负荷等资源,由虚拟电厂代理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运行,从而获得经济收益。
宣城全域虚拟电厂自2024年7月正式上线运营以来,持续整合分布式能源资源。截至此次交易前,平台已聚合资源容量达100.28万千伏安,涵盖分布式光伏、工业负荷、储能、充电桩等各类资源,可调节负荷达13.9万千瓦。这一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不仅实现了分散能源的高效管理,更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起“源网荷储”协同调度体系,为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筑牢了坚实基础。
作为电力经营新型主体,宣城全域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分布式电源参与市场交易。此次成功中标,进一步标志着宣城全域虚拟电厂从单一省内交易主体升级为长三角绿色电力协同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这一突破既有效缓解了宣城市分布式光伏消纳压力,满足了长三角区域绿色用电需求,更为推动长三角市场互联互通、服务区域“双碳”目标提供了创新实践路径。(全媒体记者 徐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