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新沂 > 正文

新沂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紧扣『两城一地』发展战略 聚焦『五大突破』牵引性工作 
 
 
 
 

◎徐报融媒记者 骆耀明

过去的一年,新沂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两城一地”发展战略,聚焦“五大突破”牵引性工作,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统筹做好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取得了一批开创性、突破性的成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亿元(预计,下同),增长6.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5亿元,税占比达81.7%;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达92.5%以上,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县第58位。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始终保持发展定力,全力以赴攻项目、促转型,经济发展质效不断提高。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360亿元,增长2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增长8%和6%,工业利润增长1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总产值比重达28%;工业用电量26.1亿千瓦时,增长9.8%;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第71位。转型发展步伐稳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二三产占比11:40:49,位列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48位。制订《新沂市化工产业安全环保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关停取缔企业8家、重组2家、保留转型发展11家,完成“僵尸企业”及“半拉子”工程处置18家。现代服务业提速增效。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2亿元,占GDP比重达4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亿元,增长6.5%。枢纽偏好型产业蓬勃发展,铁路物流园纳入国家铁总物流基地建设规划,公路港物流园获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效明显,全市游客接待量突破800万人次,增长45.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增长47.1%。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0亿元、贷款余额385亿元,为65家企业提供小微企业转贷资金9.8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提升。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始终强化改革开放创新,持之以恒聚要素、增活力,区域发展动能加快培育。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完成实际到账注册外资3亿美元、增长11.1%,完成进出口总额90亿元人民币、增长12.5%。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深入开展“国际招商突破年”活动,赴德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地开展境外招商6批次,高质量完成徐州(北京)投资洽谈会、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新沂(北京)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招商推介会等系列招商活动,成功举办第十七届经贸投资洽谈会,累计完成签约注册项目80个,总投资425亿元。开放型平台建设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通用机场完成首飞,新沂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万标箱,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发展优势。重点改革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持续优化,“3550”标准提高到“2230”,投资建设审批环节精简70%,在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中位列第69位。机构改革顺利实施,行政及所属事业单位转隶、“三定”工作全面完成。颁发全省首批“二三维一体化”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成为全国8个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试点城市之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拓宽了集体增收渠道。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提升,投资1.1亿元建设智能卡基材和功能性薄膜国家级研发机构,利民股份成为代森锰锌国际标准的制定企业。强化产学研合作,锡沂高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徐州共进智能设备制造技术研究院、省农科院水蜜桃产业研究院签约落地,经开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高新区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城市面貌加快改善

始终注重形象品质,坚持不懈抓基础、提内涵,城市发展能级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六大类135项城建重点工程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马陵山路沭河大桥、临沭南路、新戴南路建成通车,城市交通更加便捷。高铁南站综合客运枢纽开工建设,合新高铁完成预可研审批,京沪二通道潍坊至新沂段已开展勘察设计招标,区域性综合高铁枢纽初见雏形。沭河之辰、新戴河景观带、徐海路街头游园建成开放,大桥路、市府路、人民公园绿化提档升级相继完工,新增主城区绿地20万平方米,荣获省生态园林城市称号。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启动建设高铁商务区绿地空间站,花厅水街建成投入使用。新开工建设安置房11518套,基本建成3542套,获得省“真抓实干”激励表彰。“城区水环境治理”项目深入实施,完成城中引河西段、新戴运河及臧圩河北段清淤疏浚,城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荣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乡村振兴纵深推进

始终坚持“三农”优先发展,坚定不移集政策、强保障,乡村振兴活力有效释放。现代农业扩量提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年全年流转土地5.3万亩,新增高效设施农业4500亩、高标准农田2万亩,新扩水蜜桃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稻+N”综合种养面积2.1万亩,新沂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省级示范园,时集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强镇。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备案家庭农场1900家,花样年华果蔬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国家级示范社”称号。农业品牌加快培育,全市“两品一标”累计达到23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61%。镇村环境明显改善。公共空间治理成效突出,全市1245个自然村实现全域整治。累计安排农房改善专项资金6.6亿元,启动建设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44个,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1.2万户。强村富民取得突破。实施产业富民、就业富民等举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900元,增长9.1%。投入财政资金1亿元,新建村综合服务中心48个,改扩建50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全面达标,服务群众能力大幅提升。脱贫攻坚深入开展,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36亿元,投入扶贫资金4116万元,9029名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为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18万+”行动计划,实现村均增收36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18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全面消除,超50万元的行政村达158个、超百万元的达46个。

生态建设成效凸显

始终践行“两山”理念,攻坚克难抓治理、补短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综合治理扎实有力。落实工业烟气、燃煤锅炉、工地扬尘等治理举措,PM2.5浓度为44.9微克/立方米,较上年同期下降15.4%;二级以上优良天数比例为80.3%,较上年同期上升7.2%,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湖长制”全面落实,国考沭河壅水坝和省考沂河断面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省级区域补偿考核断面新沂河大桥水质稳定达标且实现反向补偿。开展“减库存、控风险”专项行动,全面做好在产企业危废减库存及关停取缔企业遗留废弃物处置,全市库存固(危)废总量持续压减。监管执法更加严格。强化智慧环保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城南和19个镇级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运行,空气质量监测实现全覆盖。化工集聚区“一园一档”环境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环境质量监控系统建成投入运行。深入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危废焚烧二期、危废刚性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加快。大力实施国土空间绿化行动,完成成片造林3.7万亩,森林抚育5000亩,更新农田林网10万亩,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庄11个。骆马湖(新沂)退圩还湖专项规划获省政府批复,“两违三乱”专项整治深入实施,完成清理违法行为1123处,整改率达97.7%。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以贯之强投入、办实事,发展成果更加公平普惠。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七大类44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推进,新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文博广场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10.6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进展顺利,地表水通达率100%,入户率92%,农村供水水质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投放新能源公交车90辆,优化开通城市公交线路8条,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加速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暨融媒体中心建成运行,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新沂环骆马湖自行车公路公开赛等特色赛事,文体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更加均衡。投入5亿元建成北京路小学、人民路小学等城区小学6所,改扩建窑湾中学、合沟镇界沟小学等镇村中小学7所,新三中建成投入使用,招聘教师1300人,返聘退休教师200人,清退临时代课教师478人,教育资源持续优化。中高考成绩居徐州县(市)区第一方阵。人民医院创成三级乙等医院,总投入9.8亿元的中医院新院投入使用,妇幼保健院新建工程开工建设,投入1040万元新建省示范村卫生室26个,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提升。养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投入960万元建成标准化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个、标准化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个。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强化创业就业扶持,转移农村劳动力5769人,新增城镇就业61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兜牢民生底线,发放特困人员供养金3010万元、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4828万元、城乡低保救助金8870万元,发放尊老金1793万元,建成老年人助餐点10个、日间照料中心3个,为全市8万名老年人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

今年抓住四个关键词

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今年新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自营进出口总额、实际到账注册外资、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低收入人口达标率、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完成徐州市政府下达任务。

做好今年的工作,将新沂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关于“转型出关、生态宜居、开放枢纽、善治样本”四大决策部署安排,具体实践中,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实体经济,突出提质提效,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扭住新发展理念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促进产能优胜劣汰,推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二、聚焦双向开放,突出高端高速,加快集聚优质发展要素。抢抓省“一带一路”交汇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等战略机遇,更大范围拓展开放空间,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厚植发展优势。

三、聚焦美丽宜居,突出品质品位,加快建设现代中等城市。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做足“水”的文章,厚植“绿”的底色,彰显“文”的内涵,高品质打造现代化的滨水生态园林城市。

四、聚焦强村富民,突出补短补软,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步伐。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有的放矢补短板、精准施策谋长效,加快构建美丽产业与富裕生活交融、原乡风貌与现代功能交汇、生态之美与文明乡风交织的发展新格局。

五、聚焦民生改善,突出共建共享,顺应群众美好生活期盼。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更加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普惠,推动公共服务更加均衡。

六、聚焦社会治理,突出治标治本,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紧扣高质量发展“急需”和民生关切“必备”,始终以如履薄冰的心态抓好安全、生态和稳定各项工作,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xzsc/xinyi/2020-01-13/441214.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