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信息 > 正文

彭祖园:彭祖文化的聚集地

文\本报记者 张瑾 图\本报记者 白雪

徐州的诸多园林中,占地40公顷的彭祖园是一个人文内涵丰富的公园。从远古到现代,从植物到动物,从观景到游艺,各种人群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需求。

免费敞园开放的彭祖园,与其他公共绿地不同的是,这里承载着诸多“最徐州”的元素。早春时节,赏游彭祖园,把身心放松,把脚步放慢,处处是风景。

西门俩对联

点明公园主旨

沿徐州中轴线上的云东一道街南行到泰山路,过了马路便是彭祖园。

从1976年建园时的“南郊公园”到1984年扩建时易名“彭园”,再到21世纪更名为“彭祖园”,公园内的彭祖像、彭祖祠、大彭阁、福寿广场等景点,还有动物园、樱花园、游乐区、山林区等,都与福寿安康的彭祖养生文化密不可分。植被清新、有山有水的国家4A级景区,本身就是一个养眼又养生的所在。

彭祖园位于徐州城南马棚山,西与云龙山相连,南与小泰山、凤凰山相望。彭祖园南北狭长,围绕马棚山,呈现出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建园者因势利导,营造出山水相依、小桥流水的生态景观。

因是敞园,从东面的溢洪道至西门的这一泰山路段都可以进入彭祖园,但为了我们的游园更有仪式感和条理性,探园行程从彭祖园西门开始。

西门的牌坊高大雄伟,三门四柱,双层迭檐,斗拱相接,其上彩绘运用墨线大点金手法,色彩鲜明,图案精美。

来来往往的市民对西门牌坊四柱上的两联或是早已熟视无睹,但对于一个初入此园的游人,读联是读园的第一课和必修课。每一个园区大门上的对联,都是最精髓的文化主旨“提示”。

彭祖园西门两联中的一副是“彭铿斟雉帝何飨 受寿永多何久长”,引自屈原《楚辞》,正是这句话,奠定了彭祖为中国烹饪鼻祖的地位。另一副是“遐哉硕仙时惟彭祖 道与化新绵绵历古”,出自刘向《列仙传》,刘向为楚元王刘交之后,此言道出了彭祖的历史影响。

彭祖是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姓籛名铿。相传彭祖因为会烹调鲜美的野鸡汤,尧帝品尝后很欣赏,便把彭地封给了他。屈原《楚辞·天问》里因而有“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的千古一问。

大彭氏国创建时,正值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向奴隶社会变革阶段,彭祖带领民众在大彭国掘井取水,垒墙建城,教民养身,大彭国五谷丰登,人畜兴旺,道家把彭祖奉为先驱和奠基人之一。相传彭祖寿长八百岁,这实际上是大彭氏国存在的年限。徐州古称彭城,彭城即源于大彭氏国之“彭”。

彭祖与徐州的渊源有多深,彭祖园就有多值得品游。江苏师范大学赵明奇教授认为,尧舜时代,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土地肥沃,是古人类良好的栖居地,在这里产生的彭祖文化是淮海文化的源头之一、汉文化的祖根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彭祖石雕像

周身信息丰富

步入彭祖园西门,一条大道直通百米外的广场,4.6米高的花岗岩石雕彭祖像伫立广场中央。彭祖像慈眉善目,长髯飘飘,面带微笑地目向远方。石像身着巨幅披风,线条粗犷,雕像与石座连为一体,简约大气。

这尊由我市知名雕塑家李本华设计的雕像,已然作为徐州的标志,出现在各种书报宣传页中,还登过《中国名城》杂志的封面。在徐州档案馆一楼“彭城印记”展厅,有一座一尺多高的彭祖雕像小样。这是档案馆人员从李本华工作室征集而来,作为徐州城市档案珍藏入馆的。

处在彭祖园中轴线上的彭祖塑像,始终如一地用宽厚的胸怀迎接八方宾客,在塑像面前拍照打卡,成为游人们私人相簿里的美好见证。其实,作为一处具有标识性的城雕,彭祖像周身的信息多多,彭祖身前身后细微处的设计,皆体现着创作者的匠心,值得慢慢品鉴。

彭祖是谁?雕像衣襟处“彭祖”二字下的四行描金隶书不可不读:“古代传说人物姓籛名铿古帝王颛顼玄孙历虞夏至商年八百岁少好恬静善导引行气精于调雉羹为尧封于大彭因其道可祖故谓之彭祖”,不加标点的4行56字,言简意赅又内容丰富。

雕像左侧的立面,还有一首晚唐诗人薛能的《题彭祖楼》,由当代徐州书法家姜舟书写:

新晴天状湿融融,徐国滩声上下洪。

极目澄鲜无限景,入怀轻好可怜风。

身防潦倒师彭祖,妓拥登临愧谢公。

谁致此楼潜惠我,万家残照在河东。

彭祖楼是古代徐州五大名楼之一,方志记载彭祖楼始建于城之东北角,北魏时期已经存在,郦道元《水经注·泗水》描述登此楼“耸望川原,极目清野,斯为佳处矣”。彭祖楼在徐州屡毁屡建,足见历代地方官对彭祖文化的重视。本世纪初,市政府在淮海文博园新建了五层的彭祖楼,赓续了彭祖文化的标志性功能。

彭祖像的身后是通往彭祖祠的林阴大路,大理石地面上有两条分别刻着“福”和“寿”字的道路,一块地砖刻有一字,笔画微凸,半米见方。数十个不同字体的“福”“寿”字,包罗篆、隶、楷、草、行多种字体,摹刻于晋王羲之、宋苏轼、清吴昌硕等历代书法家。用“福”“寿”二字装饰路面,寓示着人们对幸福和长寿的步步以求。

山水紧相依

遍园文化元素

福寿双全是人们亘古未变的不懈追求,也是彭祖文化的核心要义。彭祖园内的马棚山有南、北两个山头,建园者将之更名为福山和寿山,在福山建彭祖祠,在寿山建大彭阁,使之成为彰显彭祖园文化内涵的点睛之景。

寿山之上的大彭阁有三层,一楼有一组大型彩塑,彭祖坐在正中,左为商汤名相伊尹,右为养生术传人采女。二楼设有壁画,展示了彭祖功绩。三楼观景台上可凭栏远眺,彭祖园风光尽收眼底。

福山南麓是高大雄伟的汉式建筑彭祖祠,祠堂门上有楹联“寿星不落垂千古;风范长存播九州”,由时年92岁的徐州籍书法家冯亦吾题写。彭祖祠内供奉着大彭国的开创者、彭姓始祖彭祖。这里是海内外彭氏宗亲的祭祖圣地,一年一度的徐州伏羊节开幕时,徐州厨行的大师们在此举行盛大的仪式,祭拜彭祖这位烹饪界祖师爷。2020年,徐州食羊习俗被喜食羊肉的徐州人“吃”进了国家级非遗项目。

彭祖祠前面广场的地面上,两条弯曲的金属线条镶嵌其中,代表着黄河和长江,以两线为坐标,在相应位置标识出与彭祖有关联的地名:彭城徐州、彭山、彭州、彭水县……游园到此的人们俯视广场,黄河、长江、名山大川尽收眼底。

福山西麓是水面开阔的不老潭,南端从俏春园即梅园起,绵延向北延伸到彭祖园外的溢洪道。潭面东西40米,南北400米,数条山溪汇聚于此,潭水清澈,波光粼粼。夏日,半池荷花与青山、碧水、拱桥营造出中国水墨丹青里才有的诗情画意。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老潭的名称也被赋予了彭祖文化的寓意:相传彭祖带人在湖畔修炼,见此处泉水汩汩喷流,捧饮一口顿觉甘甜滋润,后人认为饮此水可以像彭祖一样益寿延年,故将此湖命名为“不老潭”。

不老潭的东北方向坐落着徐州名人馆。走进这座于2011年开放的汉式风格建筑,只见汉前展厅中伫立着三位远古徐州名人的雕像:彭祖、奚仲、徐偃王,他们分别是中国养生文化、造车文化、徐国文化的奠基人物。在汉王朝展厅,萧何、曹参、王陵等都是青史留芳的丰沛籍功臣名将。在汉后展厅,徐州籍政治经济文化名人群星璀璨。名人馆展陈通过历史与科技的有机结合,用历史名人串联城市历史,直观又生动。

名人馆外的一组名人铜像中,彭祖一改彭祖园西门广场彭祖立像的威严,手持芭蕉扇,悠闲地坐在林间,面前守着一口大鼎,熬煮着“天下第一羹”的雉羹。

绿色软景观

服务百姓生活

园林是现代城市中最具自然特性的场所,是城市的绿色软质景观。优秀的园林设计结合文化、历史的要素,会使城市增添活力、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防噪防风、降低空间污染,更涤荡着人们的心灵。

彭祖园不仅是一座充满文化的园林,也是一座满足市民休闲、陶冶性情、放松身心的百花园、游乐园、动物园。

每年的3月底至4月,彭祖园的樱花林中,数千株樱花竞相开放,在这里举行的樱花节、摄影节、相亲节中,人潮花海争艳。1993年,徐州市和日本半田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次年,两市友好人士共同在彭祖园栽下第一批樱花。之后,彭祖园不断从各地收集樱花优良品种,充实樱花园,在80余亩的园内种植了3000余株樱花树,使这里成为全市最大的赏樱景区。

彭祖园品类繁多的游乐设施也深受游人欢迎。24座小火车承载了孩子们的童年记忆,过山车、极速风车、疯狂魔盘、摩天轮、自旋滑车、卡丁车、碰碰车等等游艺设施,让人们在节假日里轻松卸下疲惫。

“引山作伴”和“与虎为邻”是曾经住在凤鸣小区的百岁老人张绍堂为家中书房所写的门联,幽默地表明自己家与隔壁动物园相邻。与凤鸣小区一墙之隔的彭祖园动物园是1983年从市中心的快哉亭公园迁到这里的。猛兽区、食草动物区、鸟禽区、天鹅湖区、爬行馆……动物园既是动物的家园,其园区也是错落有致、植被丰茂的植物佳园。

“园林从诞生开始就被赋予了美学和文化的意义。”徐派园林研究会会长秦飞称,园林融生态、科学、文化、艺术为一体,容纳着城市居民的大量户外活动,能够很好地促进人类身心健康,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徐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园林方面大力实施敞园改造,不断提升其开放性和便民性,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环境清幽、景色秀丽的彭祖园,做足彭祖文化文章,为居民和游人打造了访彭祖胜迹、祈福寿安康的嘉年华。

■结语

文脉留下来,城市向前走

张瑾

从市中心的黄楼、鼓楼、城隍庙,到旧城外的户部山、土山、云龙山,再到南端的彭祖园,自2021年9月开启徐州中轴线专题,带领读者领略了一城之美。

专题回溯和寻访了徐州南北历史文脉轴上的节点与纵深,地上和地下,历史和现在,与读者一起一线读徐州,一眼望千年,一起向未来。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长河中,两汉文化发源地和传承地的徐州是一座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一座英雄主义色彩浓重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  

沿着集聚徐州历史文化遗产的徐州中轴线读城,何处最徐州?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

文博工作者说,徐州出土的汉俑、汉画、汉玉以及汉墓本身凝结的两千年前汉代人的智慧结晶,是徐州城市文化的宝藏;

古建筑学者说,户部山上古民居因势利导地迎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俗,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建筑文化在全国独一无二;

园林研究者说,以徐风汉韵为魂、厚重清越为根、景成山水为形、舒扬雄秀为表,徐派园林的智慧赋予徐州别样风采……

天下恒变,唯变恒常。千年不移的徐州古城是一方百姓的心园,用好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城市建设布局,城市建设者们正用文化自信凝聚强大的前行定力,书写日新月异、“强富美高”的新徐州。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travel/zixun/2022-02-28/452701.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