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信息 > 正文

南京秦淮区深挖文化保护老城南 城区景区融为一体

 原标题:城区即景区 旅游即生活

落实治国理政新方略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大油坊巷55号,货币安置;马道街33号,原地改造……”7月25日,南京秦淮区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项目现场,工作人员统计居民的去留意愿。“项目跨度4年,光是居住现状、民意调查及政策研究,就花了半年。”项目副总刘敏告诉记者,大油坊巷不再推行大拆大建、将原住民一迁了之的做法,转而以“院落或幢”为单位渐进改造,尊重居民选择,项目资金缺口,由区里统筹解决。南京市建委原顾问叶菊华说,老居民和老建筑、老街区一样,是历史的馈赠,是城市文化的生命传承。

南京市秦淮区委书记曹路宝对记者如数家珍:大油坊巷是城南历史风貌区更新保护理念的范例,从大油坊巷到愚园,从门东到门西,整体、原真保护和有机更新的理念,在秦淮区得以贯彻。他说,秦淮拥有省级以上文保单位38处,世界级、国家级非遗项目6个,分别占南京的24%和55%,南京11处历史文化街区,秦淮占据六席。“资源多,是优势,更意味着责任,秦淮有责任、有义务延续南京历史根脉,塑造城市品牌,打造‘最南京’城市名片,代表南京、走向世界。”

今年5月,秦淮区召开保护更新老城工作部署会,成立了区历史文化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建立老城保护更新“专家库”,引入专家学者把脉老城保护,确立了“保护优先、有机更新、提升品质、彰显特色、传承文化”的思路,全面保护老城整体格局、历史风貌、街巷肌理、文物古迹和文化习俗,把秦淮特有的城市基因和各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的印记保护下来、凸显出来。

“心之最,城之南;最城南,是门东。”600年的明城墙、旧时的街巷、老城南的市井风情,让门东成为了南京人唤起记忆、触摸历史的文化符号,海内外游客体验“老南京”的必游之地。在门东箍桶巷历史街区,休闲的市民和观光的游客相伴相行。曲曲折折的老街巷纵横交错,巷子两边江南特色古民居,重重叠叠,浑然一体。老南京人的生生血脉便流淌在这一砖一瓦一桥一井之间。75岁的张大娘有空就过来转转,“小时候,家就住在门东,门口的巷子又细又长,沿街叫卖酒酿啊、赤豆元宵啊、马头牌冰棒啊。那些石板路,和原来的一模一样,好像又回到了过去。”

不只街巷肌理和整体风格得以延续,名人故居、文物景点也是修旧如旧,保护利用。门东修缮了省文保建筑蒋寿山故居、文保建筑傅善祥故居,修建了上江考棚、提调公馆、骏惠书屋,还在三条营、中营、边营修复了一批极具老城南特色的民居院落群。具有30余年历史的原南京色织厂厂房,改造成为南京市重点文化项目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老城南记忆馆,为门东注入了新鲜的文化元素。街巷两边的老房子,修缮后开起了民居酒店。古墙、老井、一杯清茶、一缕阳光,由三进老宅改造的“花迹”精品酒店,深受白领人士追捧,千元价位,总是一房难求。

门西依托愚园、凤凰台等资源,整体呈现传统街坊、幽静街区的特质。今年“五一”,门西片区的清末民初南京最大私家花园——愚园揭开面纱。愚园是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复建以著名建筑学家童寯教授所著《江南园林志》中《愚园》手绘图为蓝本,保持院内原有的结构布局、历史风貌、空间尺度,园内花墙、假山等处严格按照历史照片重建,力求最大限度展现历史建筑及景观风貌。开园以来,愚园已迎各方游客累计14.6万人次。“以前这里就是个臭水塘、几间破房子,今天看到这样的美景,简直不敢想象”,家住来凤小区的王先生在参观后感慨道。

在历史风貌区外围,一批文旅景点和开放式公园次第亮相。东水关附近的白鹭洲公园也在今年“五一”免费对外开放,还园于民、还景于民。秦淮区域内东水关、夫子庙、中华门、门东、门西、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西水关等诸多人文和生态景观串点成线。

渐进改造、有机更新,对地块开发平衡提出了考验。新秦淮汇聚了原秦淮、白下和建邺区的老城区域,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近7000户,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薄弱,保护更新任务重,资金平衡压力大。秦淮区区长林涛认为,秦淮是南京的根,必须打破就地平衡的做法,而要算民生改善、老城保护的大账,秦淮将以南部新城开发反哺老城。未来5年,秦淮将围绕“保护更新老城、开发建设新城”的布局,建设最能彰显古城深厚文化底蕴、最能代表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质的全景式城区,“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让各地游客因向往秦淮而选择南京,因来到秦淮而赞叹南京。(本报通讯员 何素玉 谢江平 孙 乐 本报记者 顾巍钟)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travel/zixun/2016-08-01/366651.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保护  历史  老城  更新  秦淮  文化  项目  风貌
改造  城南  建筑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