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世界各地 > 正文

在日本也会有食品造假?

 日本食品的自给率只有百分之四十,依靠进口食品的日本社会 ,国产食品的造假屡禁不止。

(原标题:在日本也会有食品造假?有!而且很多!)

来源:日本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08年发生在日本的食品造假事件!日本九州的水产公司将中国产蛤仔假冒成日本国产,从业者谎称廉价的外国产食品是国产食品,从而谋取暴利,消费者却不得不支付高额费用。

经过举报,政府的介入和调查逼得九州水产走投无路,九州水产的社长自首,面临他的即将是严重的处罚。

光08年,政府收到的检举已超过4000件,检举如今还在持续。这类似假冒国产食品的事件为何屡禁不止?

其背景是由于日本食品, 如今不得不依靠国外进口的事实。单从蛤仔来看 过去20年间,国内的捕获量已经锐减至三分之一,国产量不够才依靠进口,将廉价的进口货标注成国产,便能售个高价。这类伪装中,最近尤为引人瞩目的是鳗鱼!

大家都知道鳗鱼在日本非常畅销,烤鳗鱼,鳗鱼饭是日本人的家常便饭。这是日本人食用鳗鱼数量的图表,而从中国大陆及台湾进口的占了8成,国产鳗鱼少的可怜。然而国产鳗鱼人气很高,极易成为伪装的目标。

日本食品的现状已歪斜,曾经的非法销售了7亿7千万日元的鳗鱼造假事件,规模之大,说明造假已经蔓延到了全行业进口、批发、加工等流通的所有环节。但这些造假,几乎所有都是将进口假冒成国产。因为进口卖不出价格,进口不被日本人待见。

此前,外国的鳗鱼只要是在日本国内加工,标注成日本国产,在法律上是没有问题的。但1992新规定出台后,企业有义务标明产地之后,如不写明是外国产则有可能违法被追究责任。

久保田社长(鳗鱼造假事件的主人翁)曾以为仅仅是改个包装的标注,对销售额不会有影响。这是台湾鳗鱼与日本鳗鱼属同一品种,业界认为二者并无品质差别,然而 当标注改为台湾产之后,无人下单了。

曾经评价很高的东西,由于法律条例的更改,不复存在了 某种意义上讲 评价降低。这就是在日本贩卖台湾鳗鱼的严酷现实。

久保田社长还有存货,于是开始造假,把台湾鳗鱼做成烤鱼片。装入国产箱子里后,销路不错,但很快就出事了,工厂被人举报了,接受行政处分后,将原产地改回了台湾。

在全国超市采购商汇集一堂的年货食品展览会上,久保田社长带去了台湾鳗鱼,超市的负责人又一次把残酷的现实摆在了他面前。

与品质、口味无关,只是原产地标注不同,国产就卖得相当好,非国产价格狂跌,甚至呆滞,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但导致这种结果的正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虽然国产量很少,但却只想食用国产食品。其背后便是消费者对原产外国食物的越发不信任,中国冷冻饺子事件等等,动摇食品安全的事件相继发生,消费者渐渐希望进一步了解,入口的食品究竟产自何处,另一方面 食品产业界却开始担心标注明确之后销售额会下降。

这种背景下,消费者与食品制造商的矛盾与日俱增。这是某个厂商主动标明的原材料产地名称,然而这些材料中只有部分是采购自中国,但“中国”二字仍然十分显眼,标明了中国产,顾客恐怕就不选这种产品了。这样一来,写得越明确销售额越低。

中国产品受到冷遇,造假进一步扩大,是因为厂家对消费者的解释不够完善,如果全盘否定中国工人,一味地抵制中国制造,那过不了多久日本就没有食物了!木下,你去哪里找吃的?

对于食品标识,消费者与从业者的认识依然相差甚远,日本消费的鳗鱼六成来自中国,如今它与日本的关系正在悄然改变!

这是中国福建一位渔民承包的池子,现在统统都空掉了,水也没有了, 鱼也没有了,因为最近的日本的订单减少,三分之一的养殖场陷入困境。

养殖场方面不得不进行战略改革,出口国不再是日本,而且美国,韩国,马来西亚。曾经中国向日本提供了大量廉价的食物,如今开始疏远日本。

日本食品现状岌岌可危,有些从业者伪造原产地,欺骗消费者,从中谋取暴利;而另一些希望传达正确信息的从业者的,努力却得不到回报。消费者始终拘泥于国产食品,而一直给日本提供食物的中国,正在渐渐远离日本!

 

无论对于哪个国家的制造商应该要求的 ,并不是是否标识国产或者原产外国,而是建立一套真正能够辨别品质是否良好、是否安全的系统,并将此信息正确地传达给消费者。而消费者也不能只是看产地和原产国,一味地追求口碑效应,理性地选择购买商品才是真正需要注意得!

(推送编辑:Yolanda)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travel/ybsz/2015-12-21/280728.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