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专访《感动中国》人物王宽:期盼爱心传帮代

人民网郑州2月18日(杨晓娜 慎志远 常力元)最近,刚刚获得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奖的王宽可忙坏了,17年茶楼“卖唱”养育6名孤儿的事迹被几十家媒体宣传报道。荣誉和掌声之后,老人的生活如何?怎样看待这份荣誉?爱心是否能延续下去? 16日上午,记者走进王宽家,与老人聊聊荣誉背后的故事。

坦然面对荣誉:感觉自己很渺小 只是做了些小事

今年75岁的王宽,出生在周口淮阳县郑集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唱了一辈子戏, 1998年从郑州市豫剧团业务团长的位置上退休,和妻子王淑荣用并不丰厚的退休工资收养6个孤儿。为了把孩子抚养长大,王宽坚持17年去茶楼“卖唱”。

见到王宽,他正准备推自行车出去,目光炯炯,精神健旺。他告诉记者,中午家里要来一位远房亲戚,出去买些菜回来。

这位“亲戚”是王宽夫妇俩多年前资助过的农村病人,患有心脏病,家境贫困,叫张春丽。由于常年受王宽夫妇资助,今天专程带着孩子从周口沈丘过来,说啥也要看看两位老人。

“农村来一趟不容易,弄些好的饭菜,改善一下他们生活。”老伴王淑荣在厨房不停地忙碌着。

近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公布之后,不断有媒体联系采访报道。 “做了这点小事,人民给咱这么大荣誉。”王宽心里很过意不去。

做这点事情引起这么多人重视,王宽心里很不好承受。比起其他感动中国人物,他认为自己做的不算什么,还要更好地向别人学习。

什么样的想法会让老人不安?“我是农民的儿子,一名老共产党员,一名老艺术家,跟别人一样,没有境界多高,谁遇到都会向我一样去做。” 王宽坦言。

“回想这一路走来, 辛辛苦苦、坦坦荡荡、幸幸福福,不后悔!”王宽用一句话概括了这17年。

小时候兄弟姐妹一起练乐

一路走来最难的事情:养孩子艰辛 教育孩子最难

十几年里,王宽吃过苦受过累,也遭到过非议和白眼。但是,在王宽看来,这些都不算什么。养孩子是艰辛,但教育孩子才是最难。

青春期是人生的三岔路口。女孩儿文娜和仪欣听话好管一些,男孩子青春期有叛逆心理。那段时间,文胜和前良喜欢去网吧,几次夜不归宿,逐渐有了网瘾,开始厌学。王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考虑到毕竟不是亲生孩子,不能打也不能骂,这可把王宽夫妇难为坏了。

这期间,恰巧王宽身体状况出了问题,由于长期操劳过度,做了两次大型手术,医院几次下病危通知书。身边朋友好心劝告,“眼看孩子们都大了,不如送走吧。”

考虑一番后,王宽好心谢绝了旁人的好意:“咱不能送,一送走就成坏事了。既然养了这些孩子,就要负责到底,培养他们成才,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王宽意识到,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策略。他一边请党校的朋友教育孩子,一边苦口婆心安慰孩子:“你爷爷临终前,喊‘王宽’名字,把你托付给我,是要我把你从苦海里救出来啊。”

事实证明,王宽夫妇坚持下来是对的。在他俩10余年的艺术熏陶下,孩子们不仅完成了教育,还每个人学会了一样乐器,琵琶、古筝、笙……凑成了一个豫剧表演的小型乐队。

年轻时的王宽夫妇工作剧照

最伟大的守候: 夫妻坚守 相濡以沫50载

虽然赢得了外界的认可和尊重,可是王宽心里还是有些不好受,他觉得亏欠老伴王淑荣。

“家里没有她,弄不成事,老伴对我这一生支持最大。家里一切都是她料理,才让我无后顾之忧,我的贤内助啊。”王宽笑道。

“俩人有分工,他主外,我主内,孩子们吃喝拉撒都归我管。”说到这里,王淑荣笑了。

俩人一辈子唱戏,家务活做的少,眼看家里十来口人要吃饭,雇不起人,王淑荣慢慢学会了压面条、用缝纫机、蒸馍头……

为了赚钱养家, 60多岁的王宽还去四川学习川剧变脸。三伏天,老伴跟随,她买书学习画脸谱,给王宽穿戏服、悉心照顾。“年轻的时候,生活逼迫,苦辣酸甜都有,我就是他的跟班。”王淑荣笑道。

什么样的信念让老伴王淑荣夫唱妇随这么多年?

王淑荣说:“俩人有共同的目标,一心做爱心事业,这么多年,他很辛苦……”说到这里,老人哽咽了。

老人认为,人活一辈子,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钱用到哪里最好,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最好!

王淑荣坚定不移跟着王宽17年, 爱心在任何时候没有动摇。如今,苦难过去了,日子好过了,孩子也自食其力了,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鼓励,王宽心里敞亮多了。

 

孩子们在天安门广场合影留念

期待:任务还没有完成 让爱心“传帮接代”

如今,老大海波已经结婚成家,文娜和仪欣都读了大学,文娜刚刚订婚,仪欣今年6月大学毕业,文胜和前良也都读了中专,毕业后顺利找到了工作,5个孩子还有当年爷爷奶奶教会的一技之长——各自会一样乐器。

尽管孩子们都大了,但任务还没有完成。王宽告诉记者,仨男孩子工作还不太稳定,5月份文娜要结婚,还要为其操办婚礼。 下一步,王宽有新的计划和想法。

等到春暖花开之时,王宽打算邀请朋友亲戚做一些公益义演,赞助白血病、癌症患儿。农村是弱势群体,条件更艰苦,今年把关注对象转移到农村。

“社会公益事业,靠一家人两家人不行,大家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王宽说。

6月21日是“世界渐冻人日”。王宽告诉记者,去年外孙王海涛给病友买了十部空调、两部轮椅,成立渐冻人基金。今年打算继续进行下去,多关注农村孩子,把捐助的钱给农村。只有你捐助、我捐助,力量才更强大。

感觉他们很伟大!渐冻人王海涛坦言:“要向姥爷姥姥学习,传承他们的爱心。”

新的起点,王宽坚持,要把爱传承下去,要落实到行动上。一如既往的不敢虚、不敢假、不作秀。

王宽认为,这一路走来,很值得,也很坦荡,没有后悔。该做的事情做好,如果没有把孩子养好,那才是遗憾。

最后,记者问王宽,还能坚持多久?他坚定地说:“活到80唱到80,活到90唱到90岁!”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6-02-18/319864.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