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安徽“十三五”规划纲要(草稿)出炉 提出“1+7”发展目标

人民网合肥12月15日电(韩畅)15日下午,安徽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就“十三五”规划编制有关情况作报告。未来5年安徽如何发展?新鲜出炉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稿中,我们可一探究竟。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稿提出了“1+7”的发展目标,“1”是总目标,就是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是指七个分目标,分别是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经济总量扩大、人均指标前移、文明程度提高、生态环境改善、制度更加健全。

《纲要》草稿在此次会议后将进行修改,随后按程序送审,提交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

以下是纲要(草稿)提出的15项重点任务:

第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包括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四个方面。深入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工程》,以合芜蚌地区为依托,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有利于人才激励和集聚的机制、高校院所源头创新机制、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有利于创新投入的财税制度。形成 一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到2020年,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第二,构建发展新体制。包括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综合推进各类改革试点等七个方面。 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一方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省 等重大改革试点,努力形成安徽改革新成果。到2020年,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全省在主板上市公司达到 200家,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

第三,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包括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军民深度融 合发展等四个方面。大力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 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深入实施《战略性 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加快建设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推进后续批次基地建设,力争更多优势领域进入国家试点。到2020年,打造20个左右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彩响力的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绿色化改造,实施工业强基计划,加快产能出清。大力实施《质董 品牌升级工程》。

到2020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0%左右,安徽名牌产品达到2000个.以实施《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为抓手,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 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稍细和高品质转变。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达到40%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力争达到60%。打造合芜蚌军民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军民融合重点基地,建成 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示范企业和示范产品。

第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包括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等三个方面。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加快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推广农业物联网等新技术。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到2020年,粮食产能达到720亿斤以上,全省流转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达到65%。

第五,拓展信息经济新空间。包括构建普惠泛在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大数据开发应用等三个方面。“十三五”要实施制造,农业,能源、智慧城 市、政务服务等领域的互联网+行动,全面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到2020年,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增长动力,建成 全国重要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有较大影响力的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高地。

第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包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等三个方面。大力实施“一融双新”工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加快培育一批新生中小城市,打造一批创新、绿色、智慧、人文等新型城市。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35%。协调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到2020年,形成有承范意叉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1万个生态宜居村庄美、 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中心村。

第七,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包括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现代水利建设等三个方面。按照适度超前、提质增效、集约节约、安全高效的原则,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引江济淮、商合杭及合安九高铁、芜宣机场、特高压电网等重大项目。到2020年,建成广覆盖的基础运输网、高品质的快速运输网、专业化的货物运输网和民用航空网,构建 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水利体系。

第八,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包括统筹推动四大区域板块协调发展、打造全省经济增长极、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等四个方面。推动条件较好的地区保持率先发展,基础较弱的地区补上短板,形成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抓好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战略支撑、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和振兴发展、 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大黄山国家公 园等发展平台建设,把皖江示范区建成引领全省转型发展的新支撑带,加快建设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高水平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促进皖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瞄准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进一步增强合肥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将合肥经济圈打造成全省核心增长极。着力把芜马城市组群打造成全省重要增长极。引导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加强资源型城市主城区与工矿区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工程》,培育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强县和生态名县。到2020年,县域经济总量突破1.5万亿元。

第九,建设绿色江淮新家园。包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七个方面。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途径,推动环境管理由管控污染物总量为主向改善环境质量为主转变。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项行动计划,强化主体功能定位,推动 形成绿色能源结构,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强化生态文明“一条红线”和“四大制度”建设.到2020 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提髙,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达到94.6%以上,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保障率达100%。

第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包括全面融入国家“三大战略”、 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水平、扩大对外投资合作、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等七个方面。积极对接国家新一轮开放总体布局,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分工合作,实施《园区转型升级工程》,重点实现在融入国家“三大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开放型经济上取得四个新突破。到202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600亿美元,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经营收入超千亿元的园区。

第十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包括加大片区扶贫攻坚力度、提 高扶贫实效、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等三个方面。以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为主战场,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施产业脱贫、就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扶贫、智力扶贫、社保兜底脱贫、健康脱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第十二,实现人民福祉新提升。包括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健康安徽、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六个方面。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努力增进人民福祉。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构建 质量优先、确保公平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健康安徽,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3.5年,全省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5张。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促进全民 就业创业,健全职业培训体系。推动“三类统筹”,即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省级统筹”, 养老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建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

第十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等三个方面。积极培育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大型文化传媒集团,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服务力和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向2000亿元冲刺,覆盖 城乡、便捷髙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统一开放、 竟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完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 化走出去格局基本建成。

 

第十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包括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安全发展等两个方面。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建设,强化基层社 会治理,健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 安防控体系。

第十五,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包括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三个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社会凝聚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公共决策民主化和权力运行公开化。坚持依法治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着力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公正司法,增强全民 法治观念。加强反腐倡廉,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5-12-16/276271.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