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 正文

深化改革“年考”交出精彩答卷

·动真碰硬·

“深水改革”破冰前行

本报记者 李 鹤

“把需要攻坚克难的硬骨头找出来,把需要闯的难关、需要蹚的险滩标出来,加强对跨区域跨部门重大改革事项协调,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

改革有多难?

价格体系改革走过的30多年历程,是最深刻的注脚。

早在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这一论断。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牵制,30多年后价格改革仍未完全实现。

其中,有多少固化的利益需要打破,有多少利益的藩篱需要逾越,有多少利益的孤岛需要消除。不拿出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绝不可能啃得下这块“硬骨头”。

今年9月,《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审议通过,为啃下“硬骨头”明确时间表:到2017年,竞争领域和环节的价格基本放开;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体制基本完善,价格监督制度和执法体系基本建立,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建立。

年逾八旬、伴随共和国经济成长发展的经济学家吴敬琏撰文评价:“这意味着建立我国市场价格体系的关键性战役即将全面展开。”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伴随着这样一场又一场的“关键性战役”,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

十八届四中全会一年以来,靠着攻坚克难的勇毅笃行,一些呼声很高、拖滞多年的“老大难”,纷纷“破冰”:

2月,《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建立防止司法干预的“防火墙”和“隔离带”;

7月,4部关乎生态环保的文件同时落地,从督察方案到监测网络建设,从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到责任追究,为生态文明建设竖起“防护栏”,给环境污染戴上“紧箍”;

9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画好“路线图”,安上“指南针”。

有专家分析,这场攻坚战,既敢于直面问题,又勇于自我革命,牢牢抓住了改革全局中居于基础性和制度性地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事项,坚决消除“中梗阻”。

 

·约束权力·

“重头改革”频出重招

本报记者 温素威

“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公开审批流程,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

2015年伊始,在中国政府网推出的“网友最关心的十大政策”票选活动中,“简政放权”高居榜首。

不该有的交出去,该有的晒出来。四中全会以来,约束权力的改革,一波接一波。

行政审批改革,不该有的权力被终结。

2015年5月6日,一度被指为“制度后门”的非行政许可审批,在本届政府7轮清理取消209项的基础上,彻底退出历史舞台。10月14日,国务院又作出决定,以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形式设定的行政审批,原则上2015年年底前全部取消。

“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为行政审批制度回归行政许可法的法治轨道扫清了障碍”,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教授王敬波说。

精简放权,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当头炮”。

立案难,曾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诉讼难题。回应群众呼声,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

截至9月30日,全国法院今年新收案件1200余万件,同比上升18.42%。案件数量上升有多重因素,而立案登记制度改革是一个主要原因。

四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剑指权力规范和约束,推出一系列改革:《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方案》《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等等,抓重点事项、关键环节、重要群体,把制约权力的“重头戏”唱得风生水起。

 

·督察加码·

“改革验收”正在提速

本报记者 李 鹤

“提高改革方案质量,加大改革落实力度,深入开展改革督察,努力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确保各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真正解决问题”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九次会议上的讲话

过去一年,中央改革办督察局很忙。从报纸、电视、网络上,可以看到他们忙碌的足迹:

到最高人民法院、山西,督察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到云南,督察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到中央政法委机关,督察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落实……

成立不足一年,中央改革办督察局已针对出台半年以上的重点改革项目,开展十余次专项督察,专司改革方案督检之责,强力推动重点项目落实。

不止如此。一起联动的,还有省级市级地方改革办的督察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亲自抓改革方案督办督察,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责任。

四中全会以来,在中央深改组召开的12次会议上,6次会议对改革督察工作提出了要求,多达一半。“对已经出台的重大方案要排队督察,及时跟踪、及时检查、及时评估、及时整改,重在发现问题。”“要集中力量做好督察工作,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问责”……

一年来,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什么方式管用,督察就创新形式、深入推进。

第三方评估,就是督察方式创新的一大亮点。

8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重点政策措施落实第三方评估汇报。4家机构、5份报告、一个多小时的汇报,专门“挑刺”,绝不“手软”,毫不客气地“点名”相关部门。

督部门、查地方、促落实,改革督察不断提速,推动改革一点一点、一项一项、一公里一公里向纵深挺进。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27日 02 版)

·密集试点·

“改革种子”开花结果

本报记者 温素威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趟出路子,直接关系改革成效”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试点”成为高频词。

四中全会以来,仅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54个改革文件中,试点方案多达11个,超过两成,涉及经济、司法、医疗、环保、党建等多个领域。

“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定位改革试点。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试点方案之密,试点内容之广,试点进展之快,前所未有。

正在加速建设的上海等自贸区,被英国路透社称为“中国新一轮改革试验田”,认为其“为中国经济转轨换道争取了时间”。透过这块国内外高度关注的改革试验田,我们可以清晰地捕捉到改革试点的“路线图”。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种下一粒“改革优种”,在外商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加快探索。去年12月经国务院评估,明确28项措施可在全国复制推广。今年3月,“改革种子”再次发力:我国增设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并进一步深化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

一年多时间,从育种“摸着石头过河”,到制度“播撒”全国推广,再到模式复制“开花结果”,自贸区改革试点,激发了中国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也是一把解题的“金钥匙”。

今年下半年起,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叫停了延续10年的“大接访”,取而代之以“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的改革新举。

省高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皮修雁说,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领导接访带有行政色彩,甚至可能改变生效判决。现在由主审法官、合议庭独立对案件负责,院长、庭长不再过问案件。

海南,是中央确定的司法体制改革第一批试点7省市之一;目前,第二批11个试点省市也已进入司法体制改革时间。

 

·民生坐标·

“改革底色”更加温暖

本报记者 吴 姗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2014年12月2日,在中央深改组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归根结底,改革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四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突显“民生坐标”,推出了一批民生“含金量”高的重点改革,大大提高了公众的“改革获得感”。

医治民生痛点。330万乡村教师,为全国15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4000多万农村学生带来了希望。但长久以来,乡村教师条件苦、工作重、待遇差、地位低、难招难留等问题,成为影响农村教育的现实之痛。今年4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审议通过,以编制、职称、待遇等八大措施“力挺”乡村教师,力促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新局面。最终受益的,是默默付出的乡村老师和边远地区的孩子们。

打通民生堵点。蓝天碧水,清新空气,绿色生态,这是最基本的民生需要,也是最迫切的民生期盼。如何让美丽中国离我们越来越近?4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一口气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4项涉生态改革方案;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印发。这些改革方案的背后,是决策层推进环保、造福民众的坚定决心。今年第三季度,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同比明显增加,PM2.5、PM10、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明显下降。

破除民生盲点。群众异地办证难,是困扰很多公众的“囧事”;丢了身份证,挂失回原籍,小事大不便。这样的小事,也让中央深改组牵挂,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会议强调,要发挥公安机关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优势,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方便群众异地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和挂失申报、丢失招领。目前,已有天津、河南等多个省市区启动此项制度。

·动真碰硬·

“深水改革”破冰前行

本报记者 李 鹤

“把需要攻坚克难的硬骨头找出来,把需要闯的难关、需要蹚的险滩标出来,加强对跨区域跨部门重大改革事项协调,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

改革有多难?

价格体系改革走过的30多年历程,是最深刻的注脚。

早在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这一论断。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牵制,30多年后价格改革仍未完全实现。

其中,有多少固化的利益需要打破,有多少利益的藩篱需要逾越,有多少利益的孤岛需要消除。不拿出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绝不可能啃得下这块“硬骨头”。

今年9月,《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审议通过,为啃下“硬骨头”明确时间表:到2017年,竞争领域和环节的价格基本放开;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体制基本完善,价格监督制度和执法体系基本建立,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建立。

年逾八旬、伴随共和国经济成长发展的经济学家吴敬琏撰文评价:“这意味着建立我国市场价格体系的关键性战役即将全面展开。”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伴随着这样一场又一场的“关键性战役”,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

十八届四中全会一年以来,靠着攻坚克难的勇毅笃行,一些呼声很高、拖滞多年的“老大难”,纷纷“破冰”:

2月,《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建立防止司法干预的“防火墙”和“隔离带”;

7月,4部关乎生态环保的文件同时落地,从督察方案到监测网络建设,从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到责任追究,为生态文明建设竖起“防护栏”,给环境污染戴上“紧箍”;

9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画好“路线图”,安上“指南针”。

有专家分析,这场攻坚战,既敢于直面问题,又勇于自我革命,牢牢抓住了改革全局中居于基础性和制度性地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事项,坚决消除“中梗阻”。

 

·约束权力·

“重头改革”频出重招

本报记者 温素威

“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公开审批流程,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

2015年伊始,在中国政府网推出的“网友最关心的十大政策”票选活动中,“简政放权”高居榜首。

不该有的交出去,该有的晒出来。四中全会以来,约束权力的改革,一波接一波。

行政审批改革,不该有的权力被终结。

2015年5月6日,一度被指为“制度后门”的非行政许可审批,在本届政府7轮清理取消209项的基础上,彻底退出历史舞台。10月14日,国务院又作出决定,以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形式设定的行政审批,原则上2015年年底前全部取消。

“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为行政审批制度回归行政许可法的法治轨道扫清了障碍”,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教授王敬波说。

精简放权,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当头炮”。

立案难,曾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诉讼难题。回应群众呼声,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

截至9月30日,全国法院今年新收案件1200余万件,同比上升18.42%。案件数量上升有多重因素,而立案登记制度改革是一个主要原因。

四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剑指权力规范和约束,推出一系列改革:《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方案》《上海市开展进一步规范领导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等等,抓重点事项、关键环节、重要群体,把制约权力的“重头戏”唱得风生水起。

 

·督察加码·

“改革验收”正在提速

本报记者 李 鹤

“提高改革方案质量,加大改革落实力度,深入开展改革督察,努力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确保各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真正解决问题”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九次会议上的讲话

过去一年,中央改革办督察局很忙。从报纸、电视、网络上,可以看到他们忙碌的足迹:

到最高人民法院、山西,督察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到云南,督察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到中央政法委机关,督察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落实……

成立不足一年,中央改革办督察局已针对出台半年以上的重点改革项目,开展十余次专项督察,专司改革方案督检之责,强力推动重点项目落实。

不止如此。一起联动的,还有省级市级地方改革办的督察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亲自抓改革方案督办督察,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责任。

四中全会以来,在中央深改组召开的12次会议上,6次会议对改革督察工作提出了要求,多达一半。“对已经出台的重大方案要排队督察,及时跟踪、及时检查、及时评估、及时整改,重在发现问题。”“要集中力量做好督察工作,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问责”……

一年来,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什么方式管用,督察就创新形式、深入推进。

第三方评估,就是督察方式创新的一大亮点。

8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重点政策措施落实第三方评估汇报。4家机构、5份报告、一个多小时的汇报,专门“挑刺”,绝不“手软”,毫不客气地“点名”相关部门。

督部门、查地方、促落实,改革督察不断提速,推动改革一点一点、一项一项、一公里一公里向纵深挺进。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27日 02 版)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yaowen/2015-10-27/23503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改革  中央  制度  试点  方案  权力  价格  深化
改组  需要  全面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