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社会 > 正文

跟随总书记足迹看变化 听八个徐州人讲述践行嘱托的奋进故事

  ●徐工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李云鹏
  ●徐工智能控制技术研究所
  所长 薛力戈
 
  ●贾汪区潘安湖街道
  国土资源所所长 马芳
  ●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
  工作人员 朱雪宁
 
  ●贾汪区马庄村
  党委副书记 王浩
  ●贾汪区马庄村
  村民 孙中芹
 
  ●淮塔管理局
  编研陈列处 王瑶
  ●淮海战役纪念馆
  讲解员 殷小涵
 
 

  过去的三年,被时代赋予了厚重的历史使命——

  于国家而言,历经奋斗跋涉,我们迎来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也走到了“十三五”收官与“十四五”启程的交汇处。

  于徐州而言,牢记总书记嘱托,我们迈出了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坚实步伐,正在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徐州样板”。

  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考察来到徐州,深入徐工集团、潘安湖、马庄村、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等地调研,就壮大实体经济、推动创新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加强基层党建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三年后的今天,站在总书记曾经驻足的地方,举目远眺,全面小康的现实图景熠熠生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画卷,已然徐徐铺展。

  每一条路,都由脚印铸就;每一次胜利,都凝聚着人民的力量。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聆听8个徐州人三年间的奋斗故事,从个人成长所折射出的社会进步中,感受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

  本版摄影:

  徐报融媒记者 徐剑 齐浩 孙井贤 陈艳 谭歌 孙博宇

  通讯员 高刚 张景文 李玉龙

  ◎徐报融媒记者 王正喜 整理

  抢抓机遇 徐工加速国际化新布局

  我是今年2月9日,春节刚过、疫情刚发生时去的俄罗斯,9月中旬回到徐州的。从春节刚过到中秋临近,这一次出差,因为疫情原因,一下子就待了整整7个月。

  最近这几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在俄罗斯的销售规模和范围迅速壮大,之前想都不敢想的,都在实现中。海外业务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拓展,我们有机会、有资源和世界顶级品牌在俄罗斯同台竞技。

  目前,虽然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已是冰天雪地,但徐工设备却没有停歇,从太平洋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到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等重要地区,在俄罗斯东南西北各地都有施工。

  徐工俄罗斯公司是2012年注册成立的,成立之初只有3个人,而现在仅外籍员工就有27人。俄罗斯没有便捷的高铁,公路等级也不高,机场多以莫斯科为中心,进军俄罗斯市场要耐得住“寂寞”、承受得住精神压力。

  施工环境恶劣也是工作开展难度大的重要因素,冬季出行和施工则更加不方便。对施工的工程机械而言,也要求必须是耐严寒、皮实的产品。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徐工俄罗斯市场2018年、2019年连年销售翻番。

  未来,随着徐州中欧班列越开越多,徐工在俄罗斯的市场会越来越大。

  勇闯道路机械 无人化智能化的“无人区”

  谈到无人化技术,大家总有一种神秘感,尤其对于从事科技创新的工作者而言,更有一种渴望探索的激情。

  今年,随着疫情的发生,道路施工窗口期的缩短,无人化施工的需求瞬间激增,迅速从行业推广阶段进入实际工程应用阶段。徐工无人驾驶集群先后在攀大高速、京雄高速、广西柳南高速等项目上开展典型工程应用。

  国内外都没有平台化的东西可资借鉴,怎么办?有着71年发展底蕴的徐工道路机械,给了我们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0岁露头的年轻团队信心。我们针对施工场景,不同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和工艺工法,创新开发单机运动学控制算法、摊铺机压路机交接算法、机群协作算法,梳理出超过40种施工工艺的工法流程。

  2016年确定方向后,2017年徐工路面无人机研发、实验团队开始可行性研究;2018年进入定制零部件的研发及无人集群最核心的算法研究上面,就是给机器加了一个“大脑”,通过芯片控制各相关零部件。经过团队共同努力,2018年底,无人压路机研制成功,2019年又解决了联机作业和集群协作难题,2020年进入实际工程应用。

  随着智慧交通建设的融合发展,一个智能化路面施工时代已悄然到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无人集群闪耀祖国各地。

  画外音

  徐工:创新开放再出发

  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三年来,徐工牢记嘱托,创新奋斗,用坚持一根筋的工匠精神、争上一口气的拼搏精神和迈出一大步的开放精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这三年,徐工摘下了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世界第一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海外首吊;

  这三年,徐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继续位居行业第一,32%的关键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完成4项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这三年,徐工全系列产品已经覆盖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6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潘安湖

  ◎徐报融媒记者 季芳 整理

  亲历每一块 塌陷地的“蜕变”

  每一片土地都有适合的种子,每一片土地都是承载幸福的源泉。

  我叫马芳,从2004年起,就一直在贾汪区国土资源系统工作,对土地有着深厚情感。2016年,我来到贾汪区潘安湖街道国土资源所工作,采煤塌陷地治理成了我工作的重点,也让我亲历了一块块土地的“蜕变”。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潘安湖考察,强调打造绿水青山,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我们持续做好采煤塌陷地治理指明了方向,也为潘安湖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片湖,一块样板。随着潘安湖日渐成熟,权台矿采煤塌陷地又成了我的“战场”。这片土地上将会发生怎样的“蜕变”?2018年,紧邻潘安湖的解忧湖公园启动建设,现在解忧湖380亩湖面已碧波粼粼,预计明年4月开门迎客,届时,潘安湖、解忧湖将形成两湖相映的美景,贾汪全域旅游的版图又将进一步“满格”。

  不仅是权台矿留下的塌陷地变成了美丽的解忧湖,昔日权台矿生产区,经过前期土地收储整理,也变身成了权台煤矿遗址创意园。创意园项目一期商业影城综合体预计明年8月投入使用,可以想象,未来的这里,将成为年轻人打卡、聚集的活力片区。

  百年煤城,褪去煤灰,看见绿色,看见活力,更看见未来。

  我的日常 是很多人的向往

  船开动了,犁起一道道白花花的浪涛。春日陌上花开,夏日绿意葱茏,秋日层林尽染,冬日候鸟蹁跹。

  没错,我的工作就是这么诗情画意。

  我叫朱雪宁,是一名90后,我也曾经是一名“矿二代”。 我从小在权台矿长大,小时候,矿工爷爷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将来我能离开煤灰,离开矿区,去大城市生活。

  中学毕业后,我也去南方城市打过工。可是,当我看到昔日的权台矿区变成了一座美丽的湿地公园时,就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家乡,成为了潘安湖上的一名游船驾驶员。

  现在,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穿得漂漂亮亮的,开着游船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介绍潘安湖的美景和潘安湖曾经的故事。

  每天驰骋在碧波荡漾的湖面,让人的心情也跟着好起来。到现在,我的驾船里程至少也有上万公里了。特别是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贾汪后,我的驾船里程更是飞速增长。

  工作就是看风景,我的日常是很多人的向往。我的朋友圈大多和潘安湖有关,每次,我的信息总能引发很多点赞和羡慕。曾经的同学、同事,她们都很羡慕和向往我的生活。

  是啊,我也常常在想,如果没有这片湖,我还是漂泊在异乡的打工族,我的孩子也会成为千万留守儿童中的一员。

  也因为这片湖,很多和我一样的“矿二代”才拥有了今天让人向往的生活。

  画外音

  潘安湖:碧波千里展新姿

  盈盈绿水间,谆谆嘱托情。2018年以来,潘安湖湿地公园持续实施湿地保护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发展。2019年共接待游客2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

  这三年,园内湿地植物达到293种、鱼类46种、鸟类284种,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三年来,绿色观光农业与乡村度假旅游相得益彰,1200亩采摘精品园吸引诸多游客观光体验;

  三年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恒盛智谷科技园等项目的入驻,让昔日伤痕累累的塌陷区,即将变为一座可容纳15万人的科技新城。

  马庄村

  ◎徐报融媒记者 沈扬 整理

  我打心底有了 更坚定的前进方向

  三年前的夏天,我刚刚本科毕业,通过江苏省统一选聘,当上了贾汪区的一名“村官”,被分派到潘安湖街道马庄村工作。

  那年8月,是我第一次踏上马庄村的土地。我记得那天很热,天空碧蓝如洗。当我走过一排排绿油油的松林,第一眼看到马庄村时,我惊呆了。我原来就把这里想象得很美好,但真正看在眼里时,马庄村的美还是深深震撼到我。

  在我的记忆里,2017年的冬天,有着比任何一个夏天都火热的感受,因为习近平总书记来马庄村视察了。我记得总书记到来的那一天,村里比过年还要热闹,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大家见到总书记,激动地向总书记问好,总书记始终面带笑容,亲切地和大家打招呼。

  总书记的到来,深深影响着马庄村的方方面面。民风越来越好,机遇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快,变化越来越大。这三年,来参观考察的明显多了,来学习交流的也多了,我的工作繁忙了很多,但我的内心也更加充实了,因为我打心底有了更坚定的前进方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三年前来到马庄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干一番事业,三年后,我更加坚定了这股信念。相信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与挑战考验着我,但我不怕。

  做出“大产业”

  我叫孙中芹,地地道道的马庄人,今年54岁。别看我是年龄不小的“60后”,但我爱好广泛,能吹拉弹唱,还会一些手工,比如缝香包。

  说起我们马庄村的香包,你们一定不陌生。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来马庄村视察,买了香包“捧捧场”,我们的香包生意就好得不得了。

  “小香包”也能做出“大产业”,这点你还真别不相信。香包文化大院的落成,就是个例子。

  自从总书记视察过后,马庄村就开始在推动非遗文化上做文章,把香包做成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香包现在已经是马庄村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了。

  总书记捧红了马庄香包,不仅让我们这些从事香包手艺的人,有了更多收入,也让我们更有干劲儿,心里更自豪了。

  我的儿子在徐州,对马庄香包很了解,女儿在苏州当老师,已经在苏州成家。让我自豪的是,我的苏州亲家也知道咱的马庄香包,而且非常喜欢。

  对了,马庄村的文艺演出很有名,而我也是一个文艺爱好者,会敲锣鼓,会说快板,还会舞狮子。有活动的时候,我就和村里的姐妹们一起排练演出,大家在一起又开心又锻炼身体。我在村里、在贾汪、在徐州都演出过,还去南京等其他城市演出过,这些都是我美好珍贵的回忆。

  画外音

  马庄:东风徐来马蹄疾

  金马河畔,一匹健硕金马腾空跃起,仰天长啸。马庄人的精气神正如这骏马般昂扬、积极、进取、乐观;马庄的发展也正如这骏马般,一马当先,奋勇前行。

  这三年,马庄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十必联”工作法,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这三年,马庄坚持文化带动,农民乐团演出600余场次,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样板;

  这三年,马庄坚持产业兴村,年集体收入超过400万元,马庄香包年均产值近800万元。

  淮海战役 烈士纪念塔

  ◎徐报融媒记者 甘晓妹 吴云 整理

  握好接力棒 传承淮海战役精神

  1.2万人、2分钟、6昼夜、2500米、80万斤、720人……将浩如烟海的淮海战役史料用最简明的数字概括出来,再印在卡片上,让每位参观者带着走、常常看、传播开,也算是我们这群淮塔年轻人的小“心思”吧。

  我们局近几年的学术氛围越来越浓厚,逐步锻造出一支淮海战役历史的研究队伍,而且这支队伍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以我们部门为例,多数是80后、90后。尽管我们还很年轻,但是纪念馆改陈工程实施以来,我们积极投入其中,从搜集资料到大纲撰写、再到方案设计的磨合,都全程跟进。自2019年年初开始着手准备改陈大纲起,我们已经写了20多稿。从最初的15万字,到最终定稿的5万字。要知道,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啊,每一稿的改动,都是对自己的“折磨”。我大概算了一下,我们写的字数超过200万字。

  都说研究工作枯燥,对年轻人来说更是这样,不过,总书记视察淮塔的重要指示始终激励着我们,传承好红色基因,把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光大,需要一代代淮塔工作者不断进行接力。我们年轻的研究人员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此次纪念馆改陈工程为契机,抓住学习机会,握好接力棒,让淮海战役精神更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教育意义。

  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又是一年岁末,每到这个时节,看到巍峨肃穆的淮塔时,总会想到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时那激动人心的场景。三年过去了,我们一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发扬好淮海战役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

  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前来参观的游客明显增多。除周一闭馆外,我们30多名讲解员每天都要轮流讲解4个小时,好多人都患上了咽炎。2018年,刚刚休完产假的我,立即投入到实施淮海战役精神“三进”教育工程中去。

  “三进”,指的是淮海战役精神进党课、党日活动进淮塔、红色故事进校园。三年来,我们共开展“淮海战役精神进党课”2646场,受教党员干部15.2万余人次;接待3957家单位、16.7万余名党员干部到淮塔开展党日活动;组织讲解员赴136所大中小学开展 “红色故事进校园”专场活动,受教学生累计达26.8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活动中我和同事创新宣讲方式,每一场都精益求精、反复酝酿。

  这三年,我们针对中小学生开设了研学活动,先后走进10余家单位、学校,参与人员近2万人,还拍摄了《人民的胜利》红色儿童短剧,让红色基因传承到下一代身上。

  画外音

  淮塔:红色基因融血脉

  三年来,淮塔人牢记总书记嘱托,建好红色场馆、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推动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光大,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这三年,景区品质不断提升,建设绿化复层林3200平方米,淮海战役纪念馆正在改陈,明年将正式开放;

  这三年,资源保护利用取得新突破,淮海战役口述历史抢救小组奔赴全国20个省市,采访亲历者729人,整理资料280万字;

  这三年,红色精神发扬光大,淮海战役精神“三进”教育和研学教育形成特色品牌,去年、前年参观游客总计935万人次。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shehui/2020-12-14/447208.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