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频道 > 行业信息

胃痛反复莫忽视 中医妙方解顽疾

来源:黄淮网  作者:刁凌云  时间:2025-08-15

 家住徐州的李先生,几个月来总是腹部隐痛,时有时无,反反复复,胃口也不好。经过详细的问诊和电子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C1)。

什么是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也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该疾病中,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可能伴有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患者通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症状,属于祖国医学中“胃脘痛”“腹胀”的范畴。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免疫因素,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等都可能导致本病。

中医特色治疗

内服中药,辨证论治 患者平时胃脘隐痛、纳呆、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厚腻,脉滑,中医诊断为胃痛,证型为脾胃虚寒,治以健脾化湿、益气和胃,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2g、甘草5g、茯苓15g、仙鹤草15g、炒白术15g等。穴位贴敷,行气止痛

穴位贴敷疗法 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将药粉调成糊状,贴敷于上脘、中脘、神阙、足三里、太冲、期门、天枢、曲池、脾俞、胃俞、关元等穴位上,达到行气止痛的效果。这一疗法简单易行,易于接受。

 揿针疗法,调和气血 揿针作为针灸疗法的一种延伸,通过在中脘、足三里、梁门、胃俞等穴位进行长时间、持续的弱刺激,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对消化系统疾病有独特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药塌渍,疏通经络 选用柴胡、香附、陈皮、木香、枳壳、白芍等中药材,贴敷于中脘、期门等穴位,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进一步疏通经络,缓解病情。

 耳穴压豆,调节脏腑 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穴位,如胃、交感、神门、皮质下等,调节脏腑功能,缓解疼痛,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对慢性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饮食调养助康复

 避免刺激性食物‌ 忌辛辣(辣椒、麻辣烫)、生冷(冰饮、生鱼片)、油腻(炸鸡、肥肉)、过酸/过甜食物。限制浓茶、咖啡、碳酸饮料及酒精。

 控制盐分摄入‌ 减少咸菜、腊肉、香肠等高盐腌制食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

 戒除不良习惯‌ 严格戒烟戒酒,尼古丁和酒精会加剧胃黏膜损伤。慎选粗糙食物‌ 避免坚果、锅巴、麻花等坚硬难消化食物。

健康宣教要记牢

 1.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饥饱不定或暴饮暴食。

 2.‌ 烹饪方式‌,采用蒸、煮、炖等低温烹饪,避免油炸、烧烤。

 3.‌ 情绪与作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压力;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4.‌ 饮食卫生‌,餐具消毒,食物彻底煮熟,避免生冷污染。

 5.‌ 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胃镜随访,监测黏膜病变进展。

专家介绍


刁凌云

徐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

二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曾于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镜高级培训班学习,受国内著名消化内镜专家邹晓平教授、王雷教授、凌亭生教授、吕瑛教授等指导。能熟练运用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等发现消化道早癌,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内镜三四级手术,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效果。

 擅长慢性胃肠炎、胆囊炎、脂肪肝、炎症性肠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消化道肿瘤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慢性腹痛、功能性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萎缩性胃炎等疾病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对疑难腹痛、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肝硬化失代偿期等疑难危重疾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中西医理论扎实,发表SCI及核心期刊10余篇,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并获得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三等奖。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周五全天咨

 询电话:13605210370

文、图/由徐州市中医院提供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50288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