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特色医院 > 正文

徐州市中医院:糖尿病患者“上吐下泻”怎么办?

 

 
 


  ◎本报记者 范海杰

  市民李先生患有糖尿病已经十几年了,现在血糖用胰岛素基本得到控制,但是有多种并发症出现。他告诉记者,并发症中让他感到最难受且最难控制的,当属胃肠道功能紊乱。“一般开始几天没有大便,2到3天后出现嗳气、返胃,接着出现肠鸣,剧烈的呕吐和腹泻,呕吐腹泻持续好几天,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就随之而来……”提起这种症状,李先生一脸苦涩地表示,胃肠紊乱常年循环发作,一直治标不治本,这让他感到十分痛苦。

  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医师许惠玲教授认为,李先生这种“上吐下泻”的症状属于典型的糖尿病胃肠病变。她介绍说,糖尿病可影响整个消化系统,其临床表现各异,主要取决于病变累及的部位。如病变累及胃部可出现纳差、返酸、嗳气、上腹饱胀,严重者出现胃轻瘫;累及肠道则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乃至大便失禁。

  “到目前为止,治疗糖尿病只能以控制血糖、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为治疗目标。”许惠玲教授指出,在治疗糖尿病胃肠病变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显现出更大的优势,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扶正祛邪 标本兼顾 糖尿病胃病要找准病根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急、慢性并发症可涉及人体全方位多脏器。这其中,糖尿病胃病又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可见厌食、恶心、早饱、呕吐、腹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不可预测的血糖波动,加速糖尿病病情恶化。

  许惠玲教授介绍说,糖尿病与胃功能紊乱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自主神经病变有关。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多并发有神经损害,胃的自主神经常可受累,以致出现胃功能低下,排空延迟。

  “虽说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伴有胃症状,然而一般表现为胃动力障碍及胃酸分泌异常,不一定出现临床症状。”许惠玲教授说,糖尿病胃病的常见症状主要分为胃动力异常和胃粘膜异常,如果出现相应症状,就要考虑是不是得了糖尿病胃病。

  据介绍,胃动力异常首先表现为胃排空延迟,通过X线钡餐检查可发现吞钡后钡在胃内滞留6小时以上,有的病例恶心和呕吐可突然出现,而且往往难以控制。胃排空延迟可以影响糖尿病的控制,食物在胃内滞留,小肠吸收延缓,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出现低血糖反应。所以,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难于解释的低血糖反应时,应注意到胃的排空功能。而胃粘膜异常一般指糖尿病患者的胃酸分泌减少,粘膜萎缩,溃疡的发病率较低,但发生溃疡后出血和穿孔并不少见。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了这些症状,就要小心了,应该去做有关检查。如胃肠造影,可见胃扩张、蠕动减弱或者消失,排空延迟,饭后12小时可有食物滞留在胃内;核素法及胃动力学检查,可以了解胃的排空能力;胃镜检查了解胃蠕动及胃粘膜情况。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对糖尿病胃病有明确的诊断。

  许惠玲教授介绍说,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病效果好。西医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对胃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予以维生素B1和B12,促使胃排空的药物可试用胃复安、吗丁啉等。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此类病症属于中医学的呕吐范畴,主要病机为患病日久,由阴及阳,脾阳虚衰,津液不行,聚水为饮,阻遏胃气;或中阳大虚,寒自内生,胃阳不得宣通。

  “对此类病症要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症下药。”许惠玲教授说,如果是脾阳虚弱,症状主要表现为脘闷不适,呕吐清水,头晕目眩,心悸,舌苔白滑,脉沉滑,宜温阳化水、和胃止呕,方用小半夏合苓桂术甘汤,如兼有咳喘,可加杏仁、厚朴利气平喘,如呕吐不止,可加砂仁和胃降逆;如果是胃寒气逆,症状主要表现为面色恍白,食入即吐,时作时止,或头眩痛,倦怠乏力,渴不欲饮,大便溏薄,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缓无力,则治疗宜温中和胃、降逆止呕。方用吴茱萸汤或丁萸理中汤。对于食入即吐,不能服药者,可选用针灸治疗。

  虚则补之 因势利导

  糖尿病肠病要对症下药

  糖尿病肠病是糖尿病胃肠系统疾病的又一主要病症,主要表现为糖尿病性腹泻。这类患者一般病程长,病情重,多并发有自主神经及周围神经病变。统计数据显示,其发病率为16.7%。糖尿病性腹泻常见于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合并有神经病变的患者,致病原因也有可能是小肠通过时间延缓、细菌生长过快引起腹泻,还有可能是肠道激素分泌变化所致。

  从症状来看,糖尿病肠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水样腹泻,每日少者3至5次,多者达20至30次。腹泻多于夜间发生,有些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甚至出现顽固性便秘。大多数患者同时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如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触觉、震动觉、位置觉减弱或消失,肌力减弱,感觉麻木等。有些患者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表现,如小便失禁、阳痿、多汗等。根据以上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引起肠功能紊乱的疾病,就可以确诊。

  许惠玲教授说,糖尿病肠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分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两个方面。西医治疗注重在糖尿病控制的基础上,改善自主神经,缓解症状。中医治疗糖尿病肠病属中医学“消渴”、“泄泻”范畴,脏腑虚损是本病的根本,消渴日久,脏腑功能亏虚,饮食、情志及劳欲损伤等加重脾胃等脏腑的损伤,使脾胃虚弱,久则气阴两虚。常见症型有脾胃气虚、脾胃阴虚、脾胃阳虚等。

  据介绍,脾胃气虚,主要表现为食即腹泻,时作时止,倦怠无力,少气懒言,面色不华,舌淡苔少,脉缓弱。治宜补脾健胃,常用参苓白术散;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久泻不止,口渴舌干,入夜身热,得食则烦热愈甚,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生津,方如人参乌梅汤;脾胃阳虚,主要表现为腹泻清稀,食少腹满,或呕吐嗳气,四肢不温,或脘腹冷痛,苔白滑,脉细缓无力。治宜温阳健脾,方用理中汤。

  许惠玲教授建议,患有糖尿病胃病、肠病的患者应注意平时饮食起居,除非全身整体情况较差,一般不需要卧床休息,可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日常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腹泻患者应进食低脂少渣、高维生素、益于消化的食物,且宜少食多餐。便秘患者则要多进食高纤维食品。腹泻及便秘交替出现时则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据介绍,市中医院内分泌科结合现代科技,创新提出“标本同治、强化治疗”的新理念——即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直击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功能,调脂、改善糖耐量、降压、全面战胜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充分发挥了中西医各自的优势:西药降糖效果好、起效快;而中药改善症状好、降糖作用持久。两者合用,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此外,中医的辨证疗法与西医的客观指标相结合,使治疗的科学性向前跨跃了一步,有利于制定个性化施治方案,对症治疗,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health/tsyy/2016-08-28/368942.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糖尿病  治疗  患者  出现  症状  主要  腹泻  表现
神经  病变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