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 正文

云龙奋力冲刺高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实现2020年各项目标,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委“1356”工作布局,全面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中心区,繁荣新城区、提升老城区、建设开发区,打造全市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金融中心、文旅中心、居住中心,协同推进小康云龙、生态云龙、创新云龙、法治云龙、文化云龙、幸福云龙六大建设,奋力冲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聚焦“小康云龙”建设,更大力度推进转型升级,以高质量的产业发展夯实高水平全面小康经济基础

按照片区协同发展思路,突出抓好招大引强,加快年度计划投资210.6 亿元的93 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统筹推进新城区、老城区、开发区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新城区产城融合。围绕五大中心定位,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共进,突出现代商贸、金融服务、商务会展等特色产业,强化功能组团引领,高起点打造城市产业新高地。推动大龙湖北超高层项目落地,启动万象城市广场、中茵商业广场二期建设,加快沁水湾商业街区、恒基商业广场招商,打造“商业+商务+休闲”的城市综合体经济。加快淮海金融集聚区核心区建设,招引培育一批总部金融机构和金融后台服务企业,引进用好各类产业基金,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放大金融资源集聚和带动效应,打造高效开放、体系完善、创新活跃、服务优质的区域金融新高地。加快推进龙湖国际会议中心、淮海国际博览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国际品牌运营商签约落地,打造淮海经济区一流会展品牌。加快国际邮件互换局建设,提升淮海综合物流园、新城现代物流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打造以现代物流业为基础的枢纽经济。

狠抓老城区产业提档升级。以中心商圈、东部商圈为着力点,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持续推动商贸、餐饮、文化休闲等消费经济业态升级,带动商业街区、传统市场、商务楼宇持续繁荣。重点加快中心商圈南部繁荣提升,加速中央国际广场复工建设,高品质打造云东商业街、户部山(回龙窝)步行街等特色商业街区,放大师大科技园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园区效应,积极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充分利用地铁沿线优势,促进升辉加快升级、红星智能家居产业设计博览中心加快建设,持续繁荣万达广场、宝龙广场、绿地城市广场,推动万科尚都会、全息科技文旅城商业综合体竣工运营,加快云龙科技产业园建设,打造沿和平路现代商贸产业带,推动东部商贸经济加快崛起。

壮大开发区产业规模。着力发展科技服务、检验检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延展产业链创新链,重点打造2.5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检验检测小镇,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园落地、绿色生态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开工,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全链条综合科技服务体系,有效集聚产业发展高端要素,建设高层次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充分对接城市东南片区规划,梯次推进核心区与管控区开发,稳步启动烟厂东地块调规与征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把楼宇经济作为支撑主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主题楼宇。针对地铁大厦、宝龙广场、永嘉新城中心等新运营楼宇,招引央企区域总部、领军企业分支机构进驻,力争全年招引50 家以上;针对业态不突出、空置率较高楼宇,加快“腾笼换鸟”;针对维维昆仑大厦、江海法务大厦等在建楼宇,坚持提前介入、规划先行,引导楼宇向既定主题方向发展,着力提升楼宇经济贡献度,年内打造亿元以上楼宇2栋、5000万楼宇4栋,实现楼宇税收10亿元。积极探索楼宇工业发展模式,建设符合城区特点的都市工业园区,形成新的产业发展增长极。

(二)聚焦“生态云龙”建设,更大力度提升建管水平,以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展现高水平全面小康形象面貌

进一步提升城市建管的理念和标准,以一流的眼光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品质。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治气、治水、治土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重点突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重点打好蓝天保卫战,以PM2.5污染治理为重点,巩固“散乱污”企业治理成果,精准实施工地扬尘网格化管理,加大汽车尾气、餐饮油烟、VOCs治理力度,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推动全区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PM2.5 浓度、优良天数全面达标。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狠下功夫加强水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建成故黄河水质自动监测站,系统推进房亭河、奎河综合整治、肖庄河西延、冯庄闸重建等水利工程,清理陈庄中沟等5条黑臭河道,精心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实现水污染长效治理。积极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翠屏山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整治修复,加强5个废弃采石宕口治理,打造有机融合的公共生态新空间;着力提高绿化覆盖率,实施7 项景观提升工程,加快五山公园一期等园林绿化项目建设,完成快哉亭敞园改造一期项目,提升绿化品质品位。

统筹完善功能配套。以基础设施完善、生态文明提质、功能设施优化为重点,大力实施年度投资201 亿元的76 项城建重点工程,不断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有序实施道路通达工程,重点保障轨道交通、高架快速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淮塔东路东延、元和路等21 项道路工程,完善城区路网结构,让市民出行更顺畅。重点抓好“北热南送”管网、御景湾公交首末站等功能性项目建设,不断健全城市功能设施。启动实施大郭庄机场周边、骆驼山工业园二期等3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加快翠屏山片区、东店子B地块等重点地块挂牌上市,积极盘活闲置和低效用地,力争出让土地2000亩。加快塘坊二期、东店子等6个地块定销房建设,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大力提升管理水平。全力保障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着力推进城市管理常态化长效化,打造精致、细腻、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聚焦便民利民、文明有序目标,压实网格管理责任,提高主干路网、背街小巷及涉农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聚焦“飞线充电”等小区管理难题, 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集中精力打造一批样板化老旧小区。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新增停车泊位3000 个。持续开展“三整治、两规范、一提升”专项行动,将新城区打造成为市容秩序管理的标杆。加快推动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打造可复制推广的垃圾分类典型。抓好垃圾治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保洁体系全覆盖。扎实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确保新增违建零增长、存量违建逐年下降。

(三)聚焦“创新云龙”建设,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创新,以高质量的改革开放激发高水平全面小康活力动力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以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扩大开放赢得发展机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效益和水平。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区级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僵尸企业”清理,加快国有企业重组整合,规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增强国有企业内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抓好“放管服”改革和“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试点,深化“一网通办”,推行“全科政务”,真正让群众办事少跑路。深化省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创新示范区创建,紧盯宣武、升辉、食品城、海云等大型市场的深度转型创新任务,稳妥推进 29 家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和搬迁改造,完成3 大市场转型提升方案,搬迁市场2 家,激发传统商贸创新活力。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设立科技创新专项扶持资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深入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建立区、街两级包挂制度,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年内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 家。发挥“科技镇长团” 作用,加强产学研对接,充分利用辖区内高校资源,促进高校优势学科与本地科技产业合作共建,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载体平台,建成新型研发机构2 家,培育国家级众创平台3家。大力实施精准引才计划,力争引进领军人才2名、双创人才3名、紧缺人才10名。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扶持外贸龙头企业,实现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紧盯世界500 强企业,大力引进“旗舰型”企业、行业“领头羊”,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坚持将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围绕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基地等重点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徐州及周边跨境电商企业、外贸企业入驻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

(四)聚焦“法治云龙”建设,更大力度推进依法治区,以高质量的治理水平保持高水平全面小康稳定和谐

全力推进平安云龙、法治云龙建设,加快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大力提高法治水平。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法履行政府职责,不断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政府文件合法性审查,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全面落实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

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网格化建设,全面建成区、街、社区三级网格化服务中心,加强多部门“大数据”共享,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强化基层服务功能,新建1个街道办事处、2个社区居委会,完成标准化社区建设12个,实现社区综合服务用房全部达标。强化“三社联动”,推进“一居一品”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协商民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抓好双拥共建,深化军民融合,力争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层层压实责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巡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全力配合做好国务院安全督导工作,确保22个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全覆盖,坚决防范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增强基础保障能力,推动执法监管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大应急”处置机制,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聚焦“文化云龙”建设,更大力度加快文旅融合,以高质量的文旅品牌彰显高水平全面小康文化魅力

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增长,丰富文化生活,持续提升云龙文化影响力、服务力、精神力。

着力打造云龙文旅品牌。围绕“两汉文化看徐州,徐州文化看云龙”定位,结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国家、省、市规划,充分挖掘西楚、两汉、运河、户部山古民居历史文化资源,擦亮两来风、三珍斋、老同昌等老字号,繁荣户部山、大同街等古街区,打造徐州历史记忆名片。加快文博园二期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推进汉文化景区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做大做强文博会、花朝节、风筝节、年俗文化节等文化品牌,完善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助力国家全域旅游创建。深度挖掘大龙湖山水人文资源,启动大龙湖旅游度假区整体功能提升工程,推动康养度假、体育休闲、美食文化等业态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城市文化旅游新名片。

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加大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力度, 逐步提高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老城区基层文化站点达标工程,建成“马庄”标准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个,建成区级图书馆、文化馆并免费对市民开放。完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协同推进街道、社区体育健身中心、活动室及室外多功能运动场建设,重点建设潇湘路体育休闲公园,打造全民健身亮点工程。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舞动汉风”“书香云龙”等基层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日、健身跑等系列健身活动,努力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引领群众,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期待。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统筹做好“市民文明”和“城市文明”两篇文章。牢牢把握意 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新时代淮海战役精神、王杰精神,持续推进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开展身边好人评选、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活动,积极推荐“徐州好人”,深入推进“文明单位” “文明社区”评比,以评选促进步、以活动促提升。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全区志愿者注册、活跃人数双提升,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六)聚焦“幸福云龙”建设,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以高质量的发展成果体现高水平全面小康为民情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年度总投资48.5亿元的96件为民办实事工程为抓手,聚焦民生大事难事急事精准发力,既注重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又充分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多层次健全社会保障。多措并举推进全民参保,以小微企业、新生劳动力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引导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推进精准扩面,实现法定参保对象全覆盖。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依法按政策纳入社保体系。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标准和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完善退役士兵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接续政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果,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对脱贫户开展动态跟踪,确保稳定脱贫。强化社会救助和特殊人群关爱服务,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多渠道推进富民增收。深入实施八项富民工程,努力让群众“口袋”鼓起来。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精心组织专场招聘活动,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分类帮扶和实名动态管理。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0 人次以上,努力建设市级以上创业实训基地,搭建优质创业孵化平台,引导更多群体投身创业、带动就业,全年新增就业人员1 万人。进一步深化涉农社区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公共空间治理、集体资产盘活、集体资金运作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涉农街道、社区发展采摘园、花卉园艺等休闲观光农业,推广六堡西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旅游业深度融合,大力增加农民收入。

多领域完善公共服务。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擦亮优教云龙“金名片”。加快推进尚仕名邸小学、塘坊中学等 6 所中小学新建扩建,推动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全面消除66 人以上超大班额;优化教育集团优质资源配置,促进集团内学校深度融合,探索国际名校合作办学新模式,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健全教师补充、激励机制,增强名师带动辐射效应。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全力配合中医院新城分院、重离子医院建设;大力推进首批社区医院示范区创建,完成8 个省级标准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丰富医联体建设内涵,加快分级诊疗改革,构建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养老机构,新建2 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实现老年助餐等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加快完善新城区生活功能服务体系,积极引进一批新零售终端,提升新城居民的生活便利度。持续优化提升老城区社区综合服务功能,让老城群众生活更加便利、更有质量。

(摘自云龙区区长周天文2020年1月4日在云龙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本版图片:徐报融媒记者 孙井贤 摄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zixun/2020-01-07/441112.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