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 正文

“草根”铺天盖地“精英”顶天立地——徐州铜山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实践和思考

在2015年的春天,随着“两会”的召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迅速成为一个举国关注、全民讨论的话题。对于任何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而言,创业创新不再是一个简单抽象的概念,而是成了成就梦想最为可行的实现方式之一。

面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滚滚浪潮,铜山区积极响应国家、江苏省、徐州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依托自身优势和特点,精准发力,重点突破,结合创业者的个性化、群体化需求,注重创业方向引导、创业培训辅导、创业政策扶持、创业平台搭建和创业典型带动,汇聚起创业的源动力,激发多元创业群体活力,使不同创业群体快速成长,形成梯级化创业体系,仅2015年上半年全区就新增私营企业959户,新增注册资本313515.5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7.5%和9.3%,办理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1838户,注册资金29559.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3%和20.1%。上半年全区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44个,申报各类专利1258件,新报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105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双创”的规模和质量齐步提升,抢抓了新一轮创业创新的先机。2015年铜山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区”第33位,投资潜力位列第33位,在江苏省分别位列第13位和第7位,继续领跑苏北。

◎铜山区委党校课题组

A. 背景:大势所趋 必然选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当前稳增长的“定海神针”,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内生动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群众基础。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专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铜山区自古“地产坚金”,煤炭、钢铁等矿产资源丰富。然而,近年来,钢铁、机械、食品、玻璃等传统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完成规模扩张,处在停滞和下滑阶段,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疲态日显,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依靠创新驱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依靠大众创业实现产业链延伸,以“双创”发展新形态,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从而转型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B. 开局:精准发力 抢抓先机

推动实现大众创业规模与质态“双提升”,是当前各地亟需求解的重要课题。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在《求是》发文指出,大众创业创新要激活多元主体活力。铜山区在推动大众创业中,没有采取全面铺开、广泛撒网的做法,而是结合不同创业群体特点,针对性地提出创业扶持方案,激发其活力,形成梯级化创业体系。对城乡草根群体创业,他们侧重典型带动和培训辅导,点燃民众热情,形成规模效应;针对高层次人才创业,则侧重产学研相结合,做强科技创业创新,提升创业质态,形成了大众创业“量质并升”的局面。

◆“草根”创业 铺天盖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贵在发动社会各方力量,扩大规模。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靠什么?要靠广大人民的创新精神、创业活动。铜山区注重创业方向引导、创业培训辅导和创业典型带动,激发广大民众的创业热情。目前,区内已形成多个“草根”创业集群,产生了规模效应。

1、服务业创业集聚区产生“磁场效应”

铜山区委、区政府分析认为,服务业创业的门槛低、参与群体广泛,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具有吸纳就业、富民增收的优势。他们认为,对于服务业创业,既要放宽入口,激发大众创业热情,又要提高标准,倒逼创业者提升创业实效,全面推进服务业创业集聚发展。

2015年4月,铜山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意见》,提出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面招商、政策支持”的原则,把大众创业、招商引资与集中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建设城区服务业创业集聚区;把服务业发展与城区建设结合起来,促进产城融合发展;鼓励引导服务业“个转企”,促进市场主体转型升级。铜山区政府依托城投公司,调整行政区办公场所布局,腾出黄山路一带办公楼作为创业载体,以“铺天盖地招进来”的思路,为创业者提供场地等资源,帮办相关手续,并严格标准要求,如果3个月后,入驻创业主体未能达到相关标准,将自动退出。截至9月底,铜山服务业创业集聚区共招引服务业项目55家,实现个转企15家。

为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铜山鼓励各地依托优势搞“一镇一业”,铜山街道和新区街道依靠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发展商贸、文化、汽车4S店等服务业,三堡街道依靠近城靠区优势发展楼宇经济和物流业,汉王镇依靠旅游优势发展商贸旅游业,郑集镇依托教育优势发展教育服务业,利国镇依托产业优势发展城市功能性综合服务业,形成“各具特色,集聚发展”态势。

2、农村电子商务凸显“核变效应”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进,网络创业成为农民创业重要手段。铜山注重电子商务集群、集聚发展,积极打造中国徐州日用玻璃电子商务产业园,并在三堡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在高新区建设面向全区的电子商务园,有效解决了电商管理松散、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

目前,铜山拥有电商企业107家,平台注册网站2000多个,网店26800多家,涌现出马坡玻璃制品、大许乐器配件等规模电子商务专业镇、专业村10多个,从业者数万人。仅马坡镇就注册各类网店达2万余家,带动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数万人,吸引近100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乡土人才返乡创业。2014年,马坡镇电子商务销售的玻璃制品价值近20亿元,占销售总额的60%。

3、乡村旅游掀起“美丽效应”

铜山围绕近城优势、生态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等因地制宜围绕都市型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开展创业,完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环境,拓展了创业空间。

铜山增设了10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推进旅游度假区、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农家乐示范村等建设,采摘园、生态园、休闲度假区、家庭旅馆、休闲农庄等遍布城乡,涌现出吕梁风景区倪园村、马集村,汉王镇汉王村,利国镇西李村,刘集镇东梁村等特色旅游专业村,乡村旅游业成为创业者的新选择。2014年铜山区共接待游客3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6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6%和21%。

4、创业典型发挥“酵母效应”

铜山区围绕创业富民这一核心,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走出去”,向先进地区取经;聘请“土专家”进村入户进行指导,带动更多群众创业致富;加大政策扶持和奖励力度,对农村党员干部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对成绩显著的,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难题,则协调当地农村信用联社,为创业党员干部提供30万元的联保贷款。

一系列政策有效激发农村党员干部的创业热情,也激发了村民创业的热情。张集镇魏集村全村共创办企业46家,其中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达16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10家。这些企业的良性发展成功吸引了社会资源集聚,使该村迅速形成相关产业链条。目前,该村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属熔剂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低压阀门生产基地。

◆“精英”创业 顶天立地

青年大学生、科技人员、海外人才是新一轮创业的中坚力量,也是提升创业质态的关键。铜山从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入手,牢固坚守人才“第一工程”的理念,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结合铜山中国安全谷建设,从完善工作制度、加快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促产学研结合等多方面着手,努力构建高层次人才创业集群,用科技创业创新带动提升铜山的创业质态。

1、强化招才引智搭建创业“金巢”

2014年,铜山区印发《招才引智目标任务》,明确人才引进目标,提出重点引进从事科研、生产一线工作,直接引领铜山区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建设发展的高端科技人才。同时出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意见》等多项政策,设立“3个5000万”人才资金,具体用于扶持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人才招引工作等。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不忘培养本地精英,区里拿出专门资金,多次组织企业家到清华、北大等高校接受培训。

铜山实施“优秀人才一卡通”工程,推行“一卡在手、服务无忧”工作模式,从配偶就业、医疗卫生、子女入学(托)等12个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贴身式”服务。好的扶持政策,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使铜山产生了人才集聚的磁场效应。目前,全区集聚各类人才近2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近万人,建起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省级以上研发机构92家,中科院院士任露泉、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陆钟武、李培根等11名两院院士、9名“千人计划”专家领衔的科研团队也已进驻。

2、做强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创业空间

铜山区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载体。投资3亿元兴建7.3万平方米的徐州国家高新区大学创业园。该创业园集创新创业基础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主要吸引具有研究成果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入园创业。对于符

合要求的创业人员,采取先期孵化、产业化推动等方式支持各类大学生创业群体发展。截至2014年底,园区已入驻大学生创业企业300余家,涉及电子、工业自动化、软件、创意、动漫等新兴产业。

重点搭建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企业研发、科技金融“四大平台”,以政府资源撬动社会力量,努力为企业配齐发展所需关键资源。

铜山区与浙大、华中科大、吉林大学、中国矿大、北科大五所高校联合成立“5+1”协同创新联盟,与教育部、江苏省政府签署联合开展产学研活动的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全国首批省、部共建“蓝火计划”示范基地,全区4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和11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达成校企合作协议443项。

3、搞好金融服务打破创业瓶颈

资金是制约创业的一大瓶颈,铜山推行“人才+项目+科技金融”培养模式,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商会,引入昆山农村商业银行、锡州村镇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风投金融机构入驻,与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天津股权交易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申请设立了苏北首家政策性科技银行,建起高新担保基金和科技企业小贷基金。健全高新区风投基金、天使基金,完成淮海科创2亿元资本的募集。扶持云意电气和五洋科技成功上市,中矿大华洋、中煤百甲等多家成长性企业在天交所挂牌,为各类企业和人才融资50多亿元。

4、借力当地科教资源推动产学研结合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在矿业工程、安全科技与工程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铜山区将自身产业基础与矿大科研优势相结合,努力营造自由宽松的创业空间,探索创新知识产权相关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高校人才的创业热情,培育发展以矿山安全为主体的安全科技产业,重点围绕矿山物联网、矿山安全产业引进矿大相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与研究中心,鼓励教授创业,灵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早在2013年,铜山区政府就与“5+1”创新联盟高校共同组建淮海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事业单位性质、市场化运作”模式,向创业者提供技术转移对接、企业管理咨询、创新创业投融资咨询等服务,旨在进一步推动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对接效率。

目前,在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管理信息系统”研发团队基础上创建的中矿微星公司已成功上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仅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创立的企业就超过400家,铜山区安全科技企业已近百家,相关产值超过200亿元。

5、提供阳光、空气、水培养企业“小巨人”

好的扶持政策是水,好的环境是阳光,好的氛围是空气。铜山区针对成长性比较好的企业,制定出培育计划,给予充分的“阳光”、“空气”、“水”,加快实施“小巨人”工程,采取一企一策、重点扶持、分级突破的方法,在科技、人才、资金上倾斜。重点培育中矿大华洋、中矿大传动、精创电气、格利尔数码等15家企业。促进这些企业“小巨人”在“十三五”末,销售收入超5亿元,成为“单打冠军”。探索实施“瞪羚计划”,对全区小微企业进行全面摸底调查,优化筛选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引导原动力、赛程、世昌、力能等20多家小微企业快速成长。

成立于2001年五洋科技,初创期在铜山落地孵化,凭借领先技术、研发和实验中心,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的持续发展之路,拥有国家专利60余项,成为通过科技孵化器走出的“小巨人”,于2015年2月17日在深圳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

C .铜山推进“双创”的启示

课题组认为,铜山区结合“草根”和“精英”两大创业群体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创业扶持方案,形成梯级化创业体系,做到方向明确,发力精准,有效汇聚了经济发展新动能,为推进创业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1、顶层设计发挥航标作用。创业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顶层设计至关重要。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要的是通过政府主导建立好的体制、机制,帮助企业家建立能够大显身手的新舞台、新平台。这些年,铜山结合区情民意,围绕“双超目标”和“五区建设”这一蓝图,突出创新创业主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环境营造、平台建设等纲领性文件,引领了双创的方向,构筑了双创的支撑,推动了双创的开展。

2、分类推进实现量质齐升。铜山区针对城乡草根群体创业,侧重典型带动和培训辅导,意在点燃民众的创业热情,形成规模效应;针对高层次人才创业,侧重产学研相结合和平台建设,意在创新驱动,提升创业质态,最终推动大众创业“量质齐升”。铜山分类推进的做法,提高了创业创新扶持政策的针对性与资源利用效率,放大了创业创新的实效。

3、“第一工程”产生乘法效应。铜山区牢固坚守人才“第一工程”理念,把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科学发展和干部实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构建公共孵化平台。制定出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意见》、《科技人才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从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托)等12个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贴身式”服务。同时,充分释放当地科教资源的创新创业价值,其让静态资源转化为现实成果和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这些做法富有启迪意义。

4、牢牢抓住关键要素。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有重点,讲章法,把握关键,用更少的资源投入换取更大的产出,在更短的时间取得突破性进展。铜山区没有在一开始采取全面铺开、广泛撒网的做法,而是推动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带动草根创业,用系列扶持政策推动精英创业,有效实现快速突破,抢抓了创业创新的先机。

D .建议:厚植创新土壤 激发创业热潮

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1934年在其巨著《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而创新则依赖于企业家的“创造性破坏”活动。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铜山区在推进创新创业工作中虽然成效明显,但仍存在着创业创新氛围不浓、人才不足、创业项目缺乏、资金制约等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课题组认为当前要解决好创业与创新、创业创新动力与创业创新能力、市场之手与政府扶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鼓励创业与创新文化建设、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等“七大关系”,关键是厚植创新的土壤,激发全民创业创新的热潮。

1、营造创业创新的氛围。铜山人大气豪放,敢想敢干,吃苦耐劳,同时又趋于守成保守,因循守旧,在推动“双创中”要着重营造起浓烈的氛围,引领人们冲破传统思维:一是要优化人文环境,二要广泛宣传和弘扬创新创业典型,三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交流合作平台。

2、明确“双创”主攻方向。根据铜山实际,课题组提出“打造八支队伍、主攻三大阵地、建设五大平台”的政策建议。着力培育企业家创业队伍、科技型创业队伍、营销员创业队伍、凤还巢创业队伍、个体工商业主创业队伍、经纪人创业队伍、大学生创客群体和农村电商队伍等八支队伍。牢牢把住工业产业集群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业发展等三大主阵地 。努力搭建创业政策、载体、融资、培训、信息等五大平台。

3、激发个体、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创业创新的热情。政府要通过培育宽松舒适的政务环境、出台导向明确的产业政策、搭建多层次的创业平台,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同时集中扶持一批主业突出、带动力强的骨干型龙头企业,抓紧选育一批细分市场巨大、技术优势明显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加快形成业态高端、梯次衔接的现代企业集群,加快“铜山制造”向“铜山智造”转变。

“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的话,言犹在耳,铜山正敞开胸怀拥抱一个崭新的“创时代”的到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zixun/2015-12-08/269513.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