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 正文

荒山披绿 榧果飘香


看着精心守护的香榧,黄国忠欣慰至极。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傍晚,落日的余晖,洒在茂密的香榧树上,满山的绿意,格外养眼。

 山路十八弯,驱车来到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高甲村的香榧林,记者看到,色泽碧绿的香榧青蒲挂满枝头,凑上前去,还能嗅到阵阵清香。黄国忠和妻子走在地头,正忙着查看果情。

 52岁的黄国忠,在高甲村度过了他最难忘的12年。


香榧青蒲果。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这12年,他结下“香榧缘”,种香榧、养香榧、护香榧,周而复始,坚持不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家乡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

 黄国忠生在旌德,长在旌德,是地地道道的旌德人。这里抬头是山,低头是山,山连着山,走出大山曾是他年轻时的梦想。

 早些年,学财务出身的黄国忠在县城从事商贸业,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虽谈不上大富大贵,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从商贸老板到一线榧农,还得从黄国忠的一句玩笑话说起。

 “恰逢春节,朋友聚会,便提及香榧种植,随口一句‘一起挣大钱’,我便顺口应承了下来。”黄国忠回忆道,朋友竟当了真,节后就帮着预定了2万株香榧树苗。

 时隔多年,再回头想想当时的抉择,黄国忠自己都觉得冲动,“既种之,则安之。”2013年,黄国忠一口气流转了400亩山场,全是准备重新造林的采伐基地,“几乎是光秃秃的山头,没树也没路。”

 买了苗、包了山,就等着栽种了。

 黄国忠换下西裤皮鞋,穿上迷彩裤解放鞋,带着妻子一起,扛起锄头上山开荒栽苗。就这样,小试牛刀,第一批种下去40亩香榧。

 40亩、200亩、400亩……渐渐地,黄国忠不单单在白地镇种上香榧,还把种植模式复制到周边的旌阳镇和兴隆镇,看着那些手把手栽活的香榧苗抽枝拔叶挂果,他仿佛看到了绿色的希望。

 截至目前,黄国忠的香榧种植规模已经扩大到了1000亩。


林间管护。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香榧不比其他坚果,从栽苗到挂果,需要10年之久,“这10年全在投入,钱都在山上,有点一直走夜路的感觉。”黄国忠比喻道,2023年,最早一批栽种的香榧迎来头茬采摘,让他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

 “种香榧不亚于养孩子。”黄国忠说,只要有空就开着车去浙江,每个季节去、每个基地也去,去学习、去取经,一年下来光浙江就要跑五六万公里。

 “头一年摘了2万多斤青蒲,去年摘了5万多斤,今年有望能突破10万斤。”看着满山的香榧树,黄国忠倍感欣慰,守了10多年,终于要迎来大面积采收期。

 旌德县白地镇人大主席江建兴感慨,“从荒山秃岭到郁郁葱葱的香榧林,我是见证人。这片人为打造的风景正是‘两山’转化的生动实践,也是我们对绿色的向往。”


落日的余晖洒在香榧树上,格外养眼。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这和黄国忠的想法如出一辙。开了山、修了路、种了绿,最大的变化,就是荒山变绿山,等这批果子长起来,不就是金山和银山。为了增产增效,前两年,黄国忠还在香榧林里补种了100多亩黄精,今年也将迎来丰收。


举目远望,山地起伏,满眼绿意。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栽苗植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黄国忠说,刚开始种香榧时,他是为种而种,只想证明给朋友看,可种着种着,香榧就成了自己的事业。

 再过上半个来月,今年的香榧就要开始收果了,这阵子,黄国忠每天都奔忙在香榧林里,“看着满眼的翠绿,心情都是好的,精神头也是满格状态,头发白了,但山头绿了,一个字,值!”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sannong/2025-08-25/46325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