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 正文

扮靓乡村振兴新容颜

本报县区新闻采访组

■核心阅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乡村振兴中牢牢把握生态宜居这个关键,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生,坚持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绘就生态振兴美丽新画卷。

美丽乡村留乡愁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乡村,是中国人的根和魂,承载着无数国人心驰神往的记忆。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让广大乡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福祉,始终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浓墨重彩绘新景,绿水青山带笑颜。素有“百年煤城”之称的贾汪,如今已是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修复示范区、首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依托修复再造的绿水青山,统筹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整合休闲农庄、古村古镇、主题农园、乡土美食等资源,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点亮乡村振兴之路。建成“水韵马庄”“书香小吴”“印象四清”“田园磨石塘”等20个示范乡村,助力人居环境改善,创建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48个、星级“美丽庭院”200个,实现了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全区域、全时段、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

“已投入900多万元进行村居环境整治,最终目的就是给村民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3月10日上午10:00,贾汪区茱萸山街道许阳村党总支书记鹿丙道正在村里查看景观锦鲤鱼池和村内河道的清理情况。许阳村腾出村内闲置公共空间,建成景观鱼池,发展锦鲤养殖,配套农家乐、民宿、锦鲤观光园等,打造成江苏省唯一的特色锦鲤小镇。“下一步要申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鹿丙道踌躇满志。

3月15日,在新沂市瓦窑镇袁林村,村民贺敏正在打理自家的小花园,家前屋后及院落里都种植了特色盆景花卉,营造一幅绿色村庄、花园村庄的美景。作为居住30年的老村民,她也见证了袁林村的蜕变。贺敏说,以前家门口除了厕所就是猪圈,一下雨都是泥。2018年袁林村开展村庄环境治理,围绕村民生活需求,以自然村落环境达标整治为载体,以“墙体白化、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坑塘净化、环境美化”为切入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优化村庄环境,袁林村进行了华丽“转身”。

袁林村党支部书记王泽恺说,近年来,袁林村立足乡村实际,紧紧围绕“培育特色产业、挖掘传统文化、打造田园风光、创建宜居村庄”这一主线,突出多彩“缘”文化元素,强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着力展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特色田园乡村现实模样。

三月春暖花开之际步入睢宁县王集镇鲤鱼山庄,石墙老树,绿水掩映,错落有致,古朴凝重。鲤鱼泉、风雨亭、龙鲤文化中心、锦鲤一条街……18景绘出一幅黄河故道传统民居的“乡愁画”。

从2018年至2021年,睢宁县顺应群众期盼,主动探索、先行先试,以提档、提质、提效为主线,将农房改善与人居环境整治、产业结构调整、“四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紧密结合,全力打造农房改善的“睢宁模式”和乡村振兴“睢宁路径”升级版。

过去五年,睢宁县已建成115个农村新型社区,惠及7.05万户农村群众,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根本性改善。

“土味”乡村正在发生美丽蝶变,我市各地纷纷围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目标,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以建设美丽生态宜居家园为抓手,清违建、治沟渠、植花木、美院落,一幅“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特色田园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垃圾分类更环保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首先要破解的难题。

近年来,我市通过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补齐短板弱项,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不少乡村实现了可喜转变,从垃圾围村到垃圾分类处置、村容村貌大改变,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3月14日,在邳州岔河镇马庄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整齐摆放着双色分类垃圾箱。分类投放垃圾已然成为岔河镇的新风尚。

“垃圾箱是志愿者挨家挨户分发的,他们还指导我们怎么分类投放垃圾。”家住马庄村的袁阿姨自从家门口安装分类垃圾桶后,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入了解。在马庄村,像袁阿姨这样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村民渐渐多了起来。

一大早,就有不少村民来到垃圾分类环保驿站,“没想到倒垃圾还能换积分买日用品。”马大姐高兴地说,自己已经从垃圾分类环保驿站兑换了酱油、盐和洗衣粉。

从2021年10月份开始,马庄村的垃圾分类环保驿站开始试营业,驿站为每一名村民建立积分卡,一斤垃圾一分,累计积分就可以兑换日用品,马庄村党支部书记马永说,通过这种方式,驿站一天能收集1000斤垃圾,其中厨余垃圾300斤,做到了垃圾回收全覆盖。

“现在村里的变化太大了,乱扔垃圾的现象没有了,村里更加干净整洁,这个垃圾分类真是好。”说到村里的垃圾分类,村民谢时进不停地夸赞。

目前,垃圾分类工作已在马庄村井然有序展开。“随着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行,下一步,岔河镇将进一步加强对全镇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强化人员的培训,促使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做实做细,并以点带面逐步铺开,让垃圾分类成为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发展的新引擎。”岔河镇纪委书记张曙光说。

好风景里好效益

好生态产出好产品,好风景也能变成好效益。初春暖阳里,春花烂漫,一湖碧波,柳泉镇北村风景如画,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拍照。今年52岁的村民刘畅看着乡村游火热,白天照顾果园和游乐项目,晚上变身网络主播,为家乡美景代言。“采摘收入、电商销售,去年全家总收入超过50万元。”

乡村旅游蕴藏着巨大的农村消费潜能。铜山区根据资源禀赋,分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山村风貌等6类进行村庄特色设计打造。如今,已建成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和190个美丽宜居村庄,一个个美丽村庄成为周边城市市民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吸引游客消费,区里请来旅游专家提升改造。古朴的石头院落,屋墙上装饰着船桨、斗笠,“山村味”与“渔家味”相得益彰,村里人跟着吃上了“旅游饭”。全村300多户1000多人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开民宿、卖特产、开餐馆,旅游业年收入近1亿元。去年,全村人均收入4万余元,村集体增收100多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打造‘微湖夕照、古村味道、芦荡飞雪、荷塘醉鱼、渔舟唱晚’的山水美景,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北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广铎说。

徐沛快速通道湖西农场段的两边是倒映着蓝天白云的一块块虾塘。

3月份的沛县,春风拂面、乍暖还寒,深蓝深蓝的塘面,像被风吹皱的蓝绸缎。

大闸村村民宋守业登上小船给小龙虾投食,马达声欢快地响起,“蓝绸缎”顿时被划开一道白色的裂缝。

在沛县胡寨镇、湖西农场,像宋守业这样的养虾大户有300多个,采用稻虾综合种养的面积达15000亩。

据了解,沛县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做足农业经济水文章,2015年,在湖西农场试验稻虾综合种养,2017年,向杨屯、大屯、胡寨等地推广。如今,小龙虾养殖成了这些地区富民增收的大产业,面积达30800亩。

“一亩地能产200多斤虾,每斤虾卖25元,可收入5000元,去掉一半成本,可创造2000多元的利润,1000亩地一茬小龙虾就能获得200多万元纯利润。”负责农业农村工作的胡寨镇人大主席孙晓晴说,这还不包括稻米和莲藕创造的价值……

尝到了养龙虾甜头的湖西农场,为了彰显自己的小龙虾品牌,在徐沛快速通道旁的韩楼村口竖了一个标志性建筑——小龙虾持槌擂鼓。

4月,虾塘边种满了油菜,一片片虾塘像被油菜花镶上金边的“聚宝盆”。

如今,小龙虾正在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而虾农们的钱袋子也在不断鼓起来……

■记者手记

以良好生态助推绿色发展

蒋新会

从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到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从绿水青山带来人气爆棚的乡村游,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生态优势资源发展绿色农业,我市广大乡村以生态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财富和优势,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能让农村群众吃上“生态饭”,生活更幸福。

生态振兴要因地制宜,不能有样学样依着葫芦画瓢。沛县以水资源优势,做足农业经济水文章。以湖西农场试验稻虾综合种养,向沿微山湖的杨屯、大屯、胡寨等地推广。小龙虾养殖成了这些地区富民增收的大产业。而在铜山区则根据资源禀赋,分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山村风貌等6类进行村庄特色设计打造,一个个各具文化特色的美丽村庄成为周边城市市民的旅游目的地,让当地农民足不出户就端起了“金饭碗”。依托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贾汪区开拓出1万余亩生态鱼塘;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石头缝中绣出3万亩绿色森林,在向阳坡地种下10万余亩乡土林果,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发展近郊都市农业休闲全域游。

条条大路通罗马,从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道路不会是千篇一律,只有充分挖掘利用自身资源禀赋,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发展道路,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生态振兴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用自己的双手打造美丽宜居家园。坚持群众路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只有发动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因此,就有必要教育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生态意识,深入组织、发动群众,集中群众智慧,让大家积极行动起来,用勤劳和智慧建设一个生态良好、美丽宜居、文明和谐的安乐乡村家园。

生态振兴要接续奋斗,一茬接着一茬干。实现农村美、农民富,乡村“生态宜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农民的梦想,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要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让我们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质量更好,要加大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巩固村庄清洁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要持续开展特色田园乡村打造,让农村成为城市居民旅游度假周末休闲的首选。以良好生态助推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代接着一代传。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只有不断探索尝试,做好生态振兴的接续文章,全面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sannong/2022-05-09/453686.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