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 正文

《徐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解读

 勾画富饶美丽幸福的新乡村画卷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邬政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持续巩固农业生产优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由农业大市到现代农业强市的历史性转变,日前我市颁布了《徐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局性谋划,明确目标任务,规划工作路径,部署重大工程,强化政策保障,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在徐州全面实施。

勾画徐州乡村未来图景

《规划》共有11章,规划期为2018-2022年,展望至2035年和2050年,重点从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农村农业融合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创新体制机制8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

《规划》提出,要始终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七大基本原则,充分体现徐州市情,尊重地域特色,注重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

《规划》同时明确,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具有徐州特色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到2022年,农业现代化水平全国领先,粮食生产优势更加凸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基本形成,优质特色高效农业占比显著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业与互联网、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效果进一步巩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风貌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有效增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才、资金等要素有序向农村流动,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万元,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体现徐州特色的美丽乡村整体塑形。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富饶美丽幸福新徐州的乡村画卷全面展现。

明确乡村振兴实现路径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分为优化乡村发展空间、发展小城镇、梯次推进乡村振兴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统筹利用生产空间,合理布局生活空间,严格保护生态空间,推进“多规合一”。加强中心镇建设、创建特色小镇、补齐被撤并镇公共服务短板、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小城镇。分阶段推进乡村振兴、分区推进乡村发展、分类推进乡村建设。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重点内容包括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推进品牌强农、提升科技支农能力五个部分。以实施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和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分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个部分。重点做好培育加工业龙头企业、引导加工业集聚发展、鼓励加工业融合发展、推动加工业创新发展四个方面工作,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升级,让农村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红利。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分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五个部分。积极引导有能力的农民进城入镇,因地制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稳妥推进全市农民群众按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群众过上与城市同步发展的现代生活。

繁荣兴盛农村文化。重点内容包括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促进乡村移风易俗四个方面,重点实施文明村镇创建行动、传统文化保护行动、振兴乡村传统工艺行动、文化惠农行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道德支撑力和文化凝聚力。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主要包括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乡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四个方面,重点实施镇村书记培养提升行动计划、“三治”融合治理提升计划、平安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制,夯实乡村治理基础,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主要包括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发展集体经济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五个方面内容。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围绕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让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创新体制机制。明确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人才支持政策、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四项改革举措。主要内容包括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专业人才、乡土人才3支农村人才队伍。激励人才下乡、能人返乡、企业兴乡。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等各项改革。

建立齐抓共管保障机制

《规划》明确了加强党的领导、落实规划引领、开展先导示范、营造浓厚氛围、强化考核评估五条措施。主要内容包括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建立县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绩考核制度。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探索建立乡村振兴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级报告制度。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通过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按照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履行各级党委政府职责,最大程度激发各类主体活力和创造力,营造万众一心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sannong/2019-04-08/43484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