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徐州迈上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为『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碧水蓝天新徐州。通讯员 李伟 摄
山体修复公园卧牛山公园。本报记者 孙博宇 摄
风景秀美的房湾湿地。本报记者 车佳 摄
沛县安国老矿区如今转型建湿地公园和光伏发电厂。
通讯员 李玉龙 摄
 

本报记者 吴云

初冬,枫叶红透,侧柏苍翠,美丽的银山变得五彩斑斓。完成生态修复的5个采石宕口,长出的绿植已与周边的景物融为一体,“疮疤”变为林地,山体恢复了生机。

负责银山修复设计的是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他们近年来累计承担了全市126座矿山生态修复设计,实现新增林地和绿地8280亩、耕地1917亩、后备建设用地2798亩,为徐州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1月4日,徐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大会举行。徐州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对徐州大力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充分肯定。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血脉相通,是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

围绕可持续发展,五年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蹚出了一条绿色之路,为其注入了绿色基因。

●绿色、和谐、持续,生态修复更系统

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11月6日盛大开幕,向世界发出了绿色之约。吕梁山、辛山、卧牛山、泉润公园串起了“全城园博”的盛世美颜。

“这满城花园,并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来自于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的人工修复。它们的‘前世’,是一个个曾经满目疮痍的采石宕口、采煤塌陷地。”听到这些景点的介绍,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不由得肃然起敬。

“全城园博”让四海宾朋尽享彭城生态客厅,“永续园博”让精彩盛会永不落幕,让青山绿水一直造福子孙后代。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驻足潘安湖边,极目远眺水天交接之处,夸赞贾汪转型实践做得好。他强调,塌陷区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五年弹指一挥间,潘安湖的水更绿、天更蓝。沿着徐贾快速通道北行10公里,美丽的龙吟湖去年建成开放,湖面波光粼粼,鹭鸟飞舞盘旋,远眺湖中龙吟桥,水桥相映,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从前也是坑坑洼洼、满目疮痍、寸草不生,矿坑深浅不一,最长有上千米,总面积约4400亩。

如何彻底解决脏、乱、差的现状,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防汛体系,解决水土流失,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如何提升耕地质量,让当地百姓、村民满意?龙吟湖的修复中借鉴了潘安湖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的经验和做法,投资约2亿元实行 “田、水、路、林”全面治理。通过实施水系沟通、土地整理、水生态修复等配套工程系统建设,不但改善了片区整体生态环境,而且实现区域内污染零排放,打造成了生态旅游示范区,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和谐共生。

微山湖畔铜山区北村村,趁着秋冬季节游客减少,村委会副主任王文香带人对北村村市集的房屋进行修缮。31岁的王文香是一位在徐州城里长大的姑娘,6年前为了爱情嫁到北村村。

“刚结婚的时候,我都不愿说我是北村村人,仍然在市区做生意。但看到生态修复后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我正式住进了村里,当上了村委会副主任,而且兼职做导游。”如今到了夏季,王文香每天都要接待八九拨游客。在她眼里,北村村处处是风景,连天空都比周边的村庄蓝。

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北村村吸引了大批游客,也吸引众多村民返乡创业,人均年收入从几千元增长到4万多元,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殷殷嘱托。

在生态修复中,北村村把可持续发展放在了首位。全村建了5个小型污水处理厂,用于处理游船上的污水。鱼塘里的水必须净化后才能直接排入微山湖。

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五年来,徐州稳步推进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截至2021年年底,已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26.64万亩,治理率为62.9%。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于2021年底顺利收官,全市共完成项目104个、完成投资118.3亿元。今年“五年计划”又列上日程,共安排生态修复重点项目五大类84项,总投资约224.8亿元,持续做好“生态修复+”文章,为可持续发展再谱华章。

●低碳、集约、循环,转型路径更清晰

11月10日,徐州举行第二十五届投资洽谈会综合投资推介会。会上共签约了43个项目,其中比亚迪弗迪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确定正式落地徐州经开区。据悉,该项目计划投资100亿元。

成功签约的项目不只比亚迪。11月7日至9日,徐州市委书记率队赴深圳招商,主要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面向深圳重点企业精准发力,拜访企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以及城市建设运营等领域,锚定“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战略目标,全面展开“强富美高”新徐州现代化建设新画卷。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如何使经济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举措。五年来,徐州一直探索低碳、集约、高附加值的开发模式。今年上半年,全市集成电路、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6.4%、76.0%和8.6%。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走进江苏新春兴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大道,大幅的标语牌映入眼帘。厂区前一汪碧水之中,一尾尾红锦鲤在池水中欢快地游动,蓝天白云映射在池水中,形成了一幅动人的风景画。

位于邳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新春兴,是国内首家通过生态环境部核查公告及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准入公告的再生铅企业,2018年10月被工信部授予“国家绿色工厂”称号。作为一家具有40年历史、专业处理废铅酸蓄电池的企业,目前具备年处理废铅酸电池100万吨,年产再生铅60万吨的生产能力,对废铅酸电池能够做到“吃干榨净,利废无废”。

“我们生产和生活废水全部循环利用不外排,场地固废‘全利用’和‘零新增’,实现增产不增污而且减污。”公司总经理马成刚很是自豪。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在绿色低碳的道路上,徐州一直上下求索。

今年9月,沛县“三河尖煤矿特殊空间资源综合评价及协同开发利用实施方案”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审查,意味着三河尖煤矿将成为省内首个关闭煤矿CO2地质封存和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相结合的矿地融合试点项目。已经关停3年多的三河尖煤矿,地下薄煤层、未开采煤层和采空区等特殊空间将用来储存二氧化碳,地上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12000亩塌陷地已经规划建设成高质量农田。

●创新、创意、创造,无废理念更普及

深秋的阳光下,徐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绿源鑫邦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内,一袋袋脱附再生的活性炭正准备从危险废物仓库出库。灰色的包装袋里,再生后的墨黑色小圆柱形活性炭颗粒完整、均匀。它们将回归喷涂、注塑、化工等小微企业,作为“环境的青霉素”,重新发挥治污攻坚的“绿剑”功能。

“徐州全市登记在册的产废企业有1300多家,每年仅作为危废处理的废活性炭就有9000吨,而生产一吨活性炭需要3吨优质原煤作为原料。我们公司一年能为徐州市节省6万吨煤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万吨。”该公司副总经理费蓉介绍。

作为全省85个工业“绿岛”之一,绿源鑫邦于2021年10月投入运营,破解了中小企业治污与发展难题,成为周边小微企业的危废收贮中心,并实现了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

徐州自2019年列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无废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无废成果惠及百姓、助力发展。

徐州市第一中学师生共同打造了一间绿色环保“无废书屋”:书架是由废弃的门芯板做成,破旧的门框变成了条凳,五彩的墙饰原材料来自落叶树枝、塑料瓶、废纸箱,处处皆是创意。

今年起,徐州市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新一轮市场化管理,设置3265个生活垃圾收集点、31个厨余垃圾驳运点。每天,3个主城区收集到的550吨厨余垃圾会被运到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吃干榨尽”,不仅用于发电,还能提取出油脂制成生物柴油,就连固体废渣也被制成生物菌剂。

经过3年的努力,徐州捧出了无废建设的累累成果:持续推进煤炭开采企业转型,关闭矿井15对,化解产能1287万吨;13个工业园区实现循环化改造全覆盖,初步建成绿色循环的共生体系;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比重分别达到46.6%和41.4%,单位GDP能耗提前超额完成省定目标。绿色经济加速壮大,支撑起现代产业新格局。

截至2020年底,徐州市已经全面完成“无废城市”试点方案提出的49项指标、72项任务和75项工程,实现了固体废物的大幅源头减量、充分资源利用和安全有效处置。

完成试点任务只是起点,徐州又开始了系统谋划,构造蓝图: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到2025年,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企业占比保持100%,生活垃圾清运量不高于330万吨/年……《徐州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中,为“无废城市”提出了清晰的目标,继续引领可持续发展创新。

五年,徐州用答卷意识跑出生态文明建设“加速度”,在彭城大地上书写着青山、碧水、蓝天、净地的梦想与传奇。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22-12-13/45628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