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峰起淮海-献给改革开放40周年和徐州日报创刊70周年(二)

 

打造区域性教育“徐州模式” 
徐州开放大学40载不懈奋斗筑辉煌
 

 

徐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杜吉林。
 

 

◎文/图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慧

通讯员 吕甜甜 孟磊

40载峥嵘岁月,与改革开放同行;40年风雨兼程,记载了这所学校一路走来的坚实步履。

在徐州开放大学党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秉承对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执着信念,全校上下团结向上,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了全方位跨越式发展,并逐步凸显出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徐州模式”。

一流师资团队 一流实训平台

铸就一流人才培养质量

一流的师资决定一流的学校。学校的未来在教师。学校之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精心打造一支综合素养高、专业水平强的师资队伍。仅在2017—2018年,优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获得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各类奖项257人次,一等奖近半数。教师63人次在国家级、省级及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青年教师梁燕荣获201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一等奖;青年教师石勇摘取2017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汽车维修基本技能项目一等奖,这也是该奖项首次花落苏北;马军、张忠良老师指导团队凭借“钟点工APP”项目摘取2018淮海经济区大学生计算机设计联赛特等奖;章冀、丁展志老师指导团队夺得第八届全国国际贸易职业能力竞赛一等奖;王晓斐、孙艳、耿耀、秦梦啸老师指导团队夺得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两项一等奖;孙艳、夏媛圆老师指导团队勇夺2018年“淮海职教杯”创业大赛一等奖。

目前全校专业教师80%接受了国家级培训或出国培训,“双师型”比例达70%。现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徐州市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等30余人。近三年取得国家级立项课题2项,省市级40余项,累计发表科研论文78篇,时雷、王彬等老师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一流的实训平台决定一流的教学水平。职业教育水平提升离不开实训。2017年9月,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学校投资280万元在江苏省乃至淮海经济区建立了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健康养老专业实训平台。2018年9月,学校被确定为徐州市校企共建健康养老公共实训平台建设单位,项目计划总投资980万元。到2020年,学校力争把该实训平台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淮海经济区示范的集实训、竞赛、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

学校还投资近千万元建设了18000平方米的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引进东风启辰4S店、猎豹4S店、广汽三菱4S店驻校举办现代化实训基地,实现了将“课堂搬进了企业里”。多年的精心办学,使得汽车维修专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走上社会后在各自岗位上大显身手的英才。

学校2009届毕业生王天宇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徐州市劳动模范”,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育人百名成才典型”;2015届毕业生杜宏伟摘取“徐州市交通运输系统技能竞赛一等奖”,被市总授予“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还有一批勇立时代潮头大胆创业并在商业中闯出一番事业的企业老板,如2009届毕业生阚蒙蒙创办发展不俗的徐州豪博进口汽车维修中心;2010届毕业生刘元平创办在业界颇有影响力的徐州舜轩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更有一大批优秀校友成为活跃在徐州各大汽修行业中的骨干力量。

善抓机遇本领 错位发展思路 成功抢占职业教育高地

养老是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民生问题。徐州现有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188万余人,数量位居全省第2位。但与老龄人口程度日益加剧形势不相适应的是,市场上的养老服务与管理高素质人才却极其匮乏,基本上都是来自偏远农村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4050人员。学校抢抓健康养老专业人员紧缺机遇,于2015年在江苏省乃至淮海经济区院校中第一个成立健康与养老教育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养老专业人才,填补了这块市场空白!这是学校“错位发展 抢占职业教育高地”的创新之举,也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繁荣的战略决策。

2016年健康与养老教育学院中职班开始招生,2017年学校向省教育厅申办三年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获批。为了使养老专业办学持续发展,校党委书记、校长杜吉林带队四次前往国家开放大学汇报,争取到该专业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的举办权,学校也因此成为国家开放大学批准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高等教育全国唯一办学单位。目前学校已成功搭建起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中职、高职、成人学历继续教育学习的“立交桥”。2018年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232人,比2016年增长10倍,目前,全日制大、中专养老专业在校生403人,在全国排名第五位。

从2015年至今,短短3年多时间,健康与养老教育学院办学收获了硕果累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被徐州市政府指定为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项目。2017年,学校牵头联合淮海经济区4省20个地级市的有关院校、大型养老机构、医院及涉老产品生产企业等共107家单位,发起组建了淮海健康养老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立后,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今年先后开展养老院院长及管理人员职业能力建设培训班3期共176人次,养老护理员培训班5期420人次,其中外省参训人员117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明确目标定位 师生凝心聚力

建成职教名校指日可待

呕心沥血育英才桃李芬芳,与时俱进谋发展春华秋实。徐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杜吉林表示:“学校制订的三年目标是奋力打赢四场战役:今年完成江苏省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化实训基地、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化专业群创建;2019年完成健康养老现代化实训基地、机电工程现代化专业群及省优质特色学校创建;2020年完成智慧校园创建。2021年完成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创建。”

学校发展十年目标是到2028年,建成徐州健康养老职业技术学院。杜吉林说:“只要目标不变、路子不换、节奏不乱,一届接着一届干,这一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学校坚持改革创新,建设了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健康养老专业实训基地,配备国内一流的智慧养老设备,现正计划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机器人参与教学管理。目前学校已成为淮海健康养老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健康养老职教集团主席团单位。2018年4月20日,“江苏健康养老研究基地”落户学校,进一步推进了健康养老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工作。2018年5月,集团牵头申报的国家标准委“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研究项目获批。在与集团各理事单位沟通一致后,学校决定于2019年春天在徐州举行集团年会,讨论健康养老职业技能大赛方案和评判规则; 2019年下半年,举办淮海经济区健康养老职业技能大赛; 2020年承办全国健康养老职业技能大赛。

40载岁月如歌,见证了这所学校和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努力奋进、砥砺前行的旅程。未来学校将力争在招生规模上实现突破,全力建成省智慧校园、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省现代化示范性学校,同时继续落实好徐州市委市政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教育事业的新要求,努力将学校建成省内一流、淮海经济区示范、国内知名的职业院校,为我市科教文化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新贡献。

淮海控股集团 深耕实体经济40年 实现发展高质量 
 
 

 

智能化焊接生产线。
淮海控股集团小型车辆整装待发,出口海外。
淮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安继文(左一)向参观者介绍小型车辆锂电化智能化研发成果。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铸就爱心企业典范。
国际友人参观现代化生产车间。
淮海宗申产业园科技办公大楼。

 

实现发展高质量

◎文/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正喜 通讯员 张玮 朱红雨

图/通讯员 张宜明

4月8日,江苏宗申丰县基地胜利投产;3月28日,江苏宗申无锡基地举行成立庆典。今年上半年,淮海控股集团两个百万辆级的小型车辆生产基地相继落成,其中无锡基地从项目签约到产品下线仅用了100天的时间,丰县基地从完成工厂收购到生产开工只用了30天的时间。这一淮海现象、淮海速度不仅创造了行业发展奇迹,更反映出淮海控股集团坚守“老本行”、深耕实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9月28日,2018中国物流互联网大会暨城市物流服务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这次大会上,凭借着城市物流终端配送领域的突出贡献,淮海控股集团一举拿下“中国城市配送优秀供应商”和“中国城市配送推荐绿色运输车辆”两项大奖。

11月1日,淮海控股集团旗下弘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ES01首台PP0试制样车正式下线,这是集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更为淮海控股集团的发展历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认为,淮海控股集团从一个小打小敲的村办机械加工厂,如今发展成为中国小型车辆行业领军企业,从淮海发展的轨迹不难看出,主要是因为董事长安继文对“老本行”顽强地坚守了40年。

淮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安继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淮海控股集团作为小型车辆行业的领军企业,要实现从‘量大’迈向‘质强’,就必须坚守实体经济这块基石。”

坚守实业四十年,小型车辆长成参天大树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淮海控股集团已经成功走过了42年的光辉历程。应改革开放而生,伴解放思想而兴。尤其是自1991年以来,在集团董事长安继文的带领下,企业规模和整体实力较二十年前增长了500倍。企业主业也从当初的单一产品人力车,扩展到现在主营业务涵盖小型车辆、电动汽车、核心配件、现代金融、网络科技五大业务板块,拥有徐州、天津、重庆、无锡等国内四大制造基地,以及印度、巴西等五大海外基地,20多家下属分公司。

统计表明,淮海控股集团资产规模、营业收入两大核心指标双超百亿,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江苏工业企业100强”。被誉为全球微型车辆标杆企业、中国微型车辆领军企业、江苏省地标型企业。书写了坚守实体经济四十年、实现发展高质量的“民营企业样本”。

企业先后荣获中国机械行业优秀企业、全国自主创新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百亿规模企业、江苏省管理创新企业、江苏省质量奖获得者、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淮海控股集团作为微型车辆行业的领军企业,要实现从‘量大’迈向‘质强’,就必须坚守实体经济这块基石。”淮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安继文表示,“制造业绝不能空心化,这是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等协同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的一条底线。”安继文认为,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时强调“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的重要思想,对坚守实体、精耕制造业的淮海控股集团来说,更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锐利思想武器。他表示,会保持发展定力,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守,不轻言放弃,一步一个脚印,蹄疾步稳,踩准了、看准了才干,不会盲目铺摊子,做自己不熟悉的事,干自己不内行的产业。

“正是看到了快递物流领域在‘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公司才专注于快递车领域的业务拓展,解决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淮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安继文告诉记者。目前,集团旗下淮海、宗申两大品牌已累计向市场投放30万辆物流配送车辆,市场占比超过55%产品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业务涉及城市物流、特种快运、生鲜水果配送等各个领域,已与中国邮政、顺丰、申通、圆通、中通、德邦、韵达、京东等各大电商物流企业展开了深度合作,公司也成为物流车辆行业的领军企业。

聚力智能制造,推动企业攀升价值链高端

3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1家爱心福利型企业……淮海控股集团拥有近二十项细分领域的行业单打冠军,集团董事长安继文说,制造业历经挑战而长盛不衰,“秘籍”在于始终深耕实体经济、坚持创新驱动。

淮海技术研发中心按照最经典化产品平台建设要求,在美国硅谷、江苏无锡和徐州三地建立了高素质研发团队,本科以上学历者占80%,硕士、博士、教授专家等80多名,专利总量位居行业首位。为确立统一的检测标准,确保产品100%下线合格率,淮海控股集团建立了国家一级检测中心,2009年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被录入国家实验室名录,拥有世界先进的测试和管理技术,成为行业最先进的检测中心。

数字无言,发展有痕。40多年来,淮海控股集团在董事长安继文先生的带领下,谱写了一段光彩照人的发展史,现已成为销售收入和资产规模双超百亿的大型企业集团,产销量累计全球销量1680万辆,连续十二年保持同行业第一位。

淮海控股集团以创新优势取代成本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举,推动小型车辆行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目前全集团智能化车辆占有率超过90%,工业技改投入近亿元。去年,集团旗下宗申车辆品牌线研发的TL6产品,因有着独具一格的“智能性”,连续两年成为行业内销量之王。

前身为军工企业的徐州意升公司,蝶变为全行业最大的微型车辆配件的渠道经销商;曾名不见经传的徐州市宗汇板簧厂,摇身一变成为全行业最大的板簧供应商。

淮海控股集团创新能力长期位居全行业前列,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70%。安继文表示,创新在淮海已经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正在重塑淮海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淮海集团发展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淮海海外发展公司总经理邢红艳介绍:“在‘新常态’竞争下,淮海日益凸显的是满足客户‘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需求。以快递专用车为例,淮海依托行业最先进的技术研发中心,实时解决客户提出的各种产品技术要求;一整套产品生产体系和工艺方法,实时高效输出各类产品解决方案:既涵盖了国内的特有订单,又有海外的‘隔空传音’,‘模块组合式’方案配置满足了客户‘差异化’的特殊需求。”

兴业创利造福社会,共享成为发展“动力源”

造就人才、兴业报国是淮海控股集团的企业宗旨,集团成立至今,已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8000多万元,成为担当社会责任的民企榜样。

宿舍堪比“酒店式公寓”,人人可参加免费培训给自己“充电”,过生日有礼物……淮海控股集团践行“以人为本”理念,让员工工作更加体面、生活更有尊严。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员工幸福指数也年年提升。

每年7月,淮海控股集团全体员工均收到了来自内部办公系统发出的“金秋助学金申请的通知”,凡是家有子女考上大学的员工均可申请;自2010年春节起,集团近万名员工都收到了公司发放的“孝心红包”,每年中秋、春节两大节日为员工父母发放红包,如今这个制度已推行7年。

如何将发展成果惠及职工?安继文说,淮海树立了“两个标准”,一是“重盈利轻职工”的观念不能有,淮海每年拿出2000万用于幸福企业的打造;二是“重做大‘蛋糕’轻分好‘蛋糕’”的观念不能有,淮海坚持普惠性、均等化和可持续地推进“幸福企业”创建工程,提升员工幸福指数。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淮海控股集团也注重员工幸福感的提升,从就餐补贴到一线住宿环境的改善等等,让员工与企业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公司还出台专门办法——《淮海控股集团员工生日礼物管理办法》,每位员工过生日当月都能领到诸如印有公司LOGO的餐具、洗漱用品等温馨实用的生日纪念品,真切感受到公司和谐而人性化的良好氛围。

淮海控股集团每年都会拿出1000多万元为全国各地的农村留守儿童发放爱心书包,“这就是我们说要做社会责任的践行者,当然,这种社会责任还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于行业的推动、企业的良好经营对于税收的贡献以及我们对于员工的高度责任感,这都是我们踏踏实实践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安继文说,“企业小时是自己的,发展大了就是社会的,我们是代表社会在整合用好各项资源,企业发展好了,才能承担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员工的根本生活才能得到保障。”

展望未来,淮海控股集团将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高价值”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新要求,围绕现有小型车辆、电动汽车、配件产业、现代金融、网络科技五大业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构建“产、融、网”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模式,科学抓好调优队伍、调优模式、调优产品、调优市场、调优产业五大基础工作,为打造千亿级淮海,百年淮海奠定基础。

市财政局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确保民生和重点支出 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徐州市财政局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凝聚发展力量。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微

今年以来,徐州市财政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统筹支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努力化解经济增长乏力、营改增结构性减税、去产能、增值税税率下调等对财政增收的影响,狠抓财政收入,统筹安排确保民生和重点支出,加快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财政制度,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提供更加有力的财政支撑。

1-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71.13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居全省第8位,与去年同期排名相同。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79.04亿元,增长17.2%;非税收入完成92.09亿元。全市税收占比为80.5%。2018年全年,预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完成全年工作目标。财政收入总量、质量稳步提升,财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税占比创近年新高。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重做好财力保障

当前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市财政局着重做好财力保障工作。为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市财政局积极改进管理方式,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支持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制定支持重点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财政扶持政策,支持钢铁、焦化、热电等重点行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对钢铁行业转移或退出企业,按照每吨铁和钢分别给予10元奖补;对承担国家钢铁去产能任务企业,在中央及省奖励政策基础上,给予1:1配套;对焦化行业转移或退出企业,按照每吨焦炭产能给予50元奖补;对热电行业关闭退出或“改燃”企业,按照每千瓦装机容量给予100元奖补。2018年,整合各项市级资金1亿元,统筹用于重点行业企业环保治理、搬迁转移等。

支持集聚创新人才。参与制定《关于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人才高地的意见》,对高精尖缺人才、引进人才企业、机构和人才类投融资给予奖补。2018年,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推动“双创计划”人才、研究生企业集聚工程、双百工程等项目实施和“赢在徐州”双创活动开展。

提升产业发展核心动力。积极落实《江苏淮海科技城和徐州科技创新谷建设发展优惠政策》,从给予收入增量补助、兑现中关村政策、园区内创业团队和创业领军人才、紧缺人才所办企业创业项目等几个方面,给予财政奖补,支持“一城一谷一院一区”等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今年以来,设立市级知识产权专项经费3000万元,修订《市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完善激励机制,明确奖励资助标准;设立推动科技创新专项资金6000万元,制定《徐州市市级推动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申报、评定、资金补助等流程,提升资金使用透明度。共累计拨付各类科技资金4329.29万元。

强化金融要素高效配置。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作用,着力推进企业境内外上市挂牌,着力发展股权投资和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助推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深化政策落地,积极兑现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财政奖补政策,2018年,奖励金额400余万元。近3年来,已兑现奖励企业132家,奖励金额超过2100万元,全市主板上市公司1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26家。下大力气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做好“苏微贷”试点扩大、企业应急资金周转、设立信用保证基金等工作。

发挥产业基金引领作用。今年以来,引导基金出资超过20亿元,产业基金完成投资64.76亿元,全年有望突破80亿元。自产业基金启动以来,基金管委会批复29支产业基金设立方案,基金规模479.8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51.76亿元。截至目前,引导基金累计出资22.56亿元,已投资项目26个,总投资金额为93.84亿元,投资基金到位金额76.27亿元。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发挥明显,加速本地产业转型发展,打造全国最大的全产业链半导体材料基地。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设立规模1.91亿元的“新沂盛世新材料基金”,支持超仿棉项目发展,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引入江苏爱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并完成股权投资、“双创云城”、国信机器人、江苏安防科技等项目,有力助推我市智能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设立规模10亿元的徐州道盛金融科技产业基金,进一步提升产业经济活力。

规范推行PPP模式。规范项目信息管理,有序推进PPP项目实施,加强综合信息平台PPP项目入库和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集中清理,保障PPP项目高质量发展。2018年,共清理退库项目18个,总投资额577.8亿元。针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限期完成整改。通过清理僵尸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我市PPP操作规范性。

用足用好用活财政政策

支持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

为支持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四大中心”建设,当前,市财政部门多渠道筹措资金,用足、用好、用活财政政策。“十三五”期间,市财政安排资金100亿元,采取奖励、补助、贴息和风险补偿等无偿方式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今年,安排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各类资金超过20亿元。打造徐州金融集聚区政策高地,出台《徐州市金融集聚区发展专项扶持办法(暂行)》,对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加速各类金融资源集聚,搭建优质载体平台提供政策保障。

设立徐州市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分类制订不同扶持政策。目前,已安排金融发展专项资金5.07亿元。大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积极筹集、拨付市城建重点工程资金,保障迎宾大道高架、金山东路二期、五山公园、老旧小区改造等170项市城建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积极推进开放平台建设,支持中亚欧班列运行。今年,按照财政补贴政策,拨付资金1550万元。自中亚班列开行以来,累计发放补贴资金3559万元,其中省级补贴1229万元、市级补贴2330万元,累计开行100列。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健全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库,落实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持续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今年上半年,节能减排财政综合政策示范市综合考核优秀,在3年奖励12亿元的基础上另外奖励2.4亿元。支持“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核定市区污染物排放统筹资金收取返还及环境质量达标奖励金,与区结算资金1.57亿元。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保

障工作。做好“煤改气”财政补贴成本测算及方案制定工作,有序推进“煤改气”建设项目,对居民用气进行补贴,有效保障市区居民冬季供热,改善我市大气环境质量。争创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推进试点建设。泉山区、鼓楼区分别被列为国家老工业基地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试点、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累计获得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1.97亿元。

突出债务管控,防范化解风险。一是筑牢篱笆,严防政府债务风险。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印发《市级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职责、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防控、化解全市政府性债务风险措施。围绕“控、防、化”债务管理目标,逐步压降全口径政府性债务规模,科学化、精细化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坚持全市全口径债务季报、市级债务月报制度,全面监控融资平台等单位债务还款接续问题。二是解放思想,探索合法举债途径。坚持开好前门,严堵后门,创新多渠道投融资机制,保障社会发展需求。组建徐州市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企业市场化融资提供合法合规渠道,注册资本金50亿元,首期资本金20亿元到位已到位。创新平台公司市场化融资产品,积极争取专项建设资金、部省PPP基金等,发挥项目资金本对银行贷款的撬动作用。三是从严从紧,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将市本级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保障到期债务还本付息需要。其中:一般债务收支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专项债务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加强监管,坚决防止通过任何企事业单位变相举借政府性债务,坚决遏制隐形债务增量。将市级政府债务余额全部纳入限额管理,并将市级政府债务余额严格控制在省政府批准限额以内,同时确保总债务规模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四是推进置换,加快政府债务偿还。加强分析研判,提前测算、及时下达2018年各区及市级相关单位地方政府债券还本付息计划,确保及时履行到期偿还责任。充分利用置换政策,积极协调债权人,按照“能置尽置”原则,完成存量政府债务置换工作,降低债务成本,缓解当期偿债压力。自2016年财政部实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以来,我市及所辖县(市)区均未列入预警或警示范围。

保障和改善民生

满足群众期盼

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于之民,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连。市财政大力支持保障改善民生,增强资金投入有效性,全面落实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任务。构建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在内的 “8+1”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发展,编织好民生保障的“底网”。

连续12年实施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以市为单位,7月1日起,城市低保标准继续按照每人每月586元执行,农村低保标准从490元提高至550元,进一步缩短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全市城乡低保资金全年发放7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0万人,投入1300万元支持主城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实。

连续8年提高社会福利标准。我市机构养育的孤儿供养标准7月1日起由每人每月1936元提高到2130元,社会散居孤儿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1150元提高到1384.5元;全市三无老人供养标准按照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确定,由每人每月1223元提高到1291元。市财政年度预算投入1000万元,保障市属机构近700名三无人员(孤儿)的基本生活。

落实优抚安置各项政策。做好新形势下优抚安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团结。继续实施优抚对象抚恤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保障优抚对象基本生活、医疗等方面待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强退伍军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落实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年初预算安排5000余万元保障各类优抚、安置对象优惠待遇及时足额落实。

有序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不断完善残疾人福利投入机制,推动残疾人保障政策与其他困难群体保障政策有序衔接。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徐州市残疾人教育就业和托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细则》,进一步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管理。2018年安排残疾人就业、救助和康复等方面资金达到3200万元,足额保障残疾人事业有序发展。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加大扶贫开发工作的投入力度。2018年,安排扶贫方面资金10149万元,比去年增长32.6%。及时下达市级各项扶贫资金,已下达2018年市扶贫专项资金1890万元、市扶贫队员专项工作经费120万元、67个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资金1543万元、58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增收市级财政补助资金970万元、2017年全市扶贫开发考核奖励1000万元、2018年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医疗保障补助资金1000万元。

加强扶贫工作责任落实和成效考核。根据市委办《2017年县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主动参与对各县(市)区2017年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成效的现场考核工作。根据市委扶贫开发工作要点和考核结果,下达各县(市)、铜山、贾汪区2017年全市扶贫开发奖励1000万元。

全面开展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全方位监管市级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年初,制定扶贫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并随同部门预算一并在网上公开;年中,配合市扶贫办抽查扶贫项目建设、资金安排使用、经济薄弱村集体增收及项目收益分配等情况;年终,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扶贫开发政策落实、扶贫资金的安排使用、农户脱贫成效、帮扶措施落实等进行全方位的绩效评价。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财政系统财政专网与阳光扶贫监管系统的实时对接工作,确保“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对扶贫资金的全口径、全覆盖、资金使用全程留痕监督管理。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创建“理财惟公”服务品牌

推动开放型经济平台建设,安排3000万元服务外包专项资金、20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资金,为加快形成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新的开放平台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加大对实体经济服务支持力度,强化资金保障;及时兑现招商引资、支持现代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

为优化营商环境,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印发《中共徐州市财政局党组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实施细则》,倾力打造“理财惟公”服务品牌,制定《徐州市财政局“理财惟公”服务品牌创建实施方案》。编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发展》财税政策汇编,将各项政策分门别类汇编成册,以便企业系统掌握政策精髓。主动深入徐工集团等企业,开展“政企同行”暨“财政政策宣传进企业”主题活动,点对点将政策推送到企业。

围绕财政职能定位

履职尽责全面提升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围绕财政职能定位,加强收支管理,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突出富民惠民,着力改善民生。

加强收支管理。确保企业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强调研,积极向省反映我市工作情况与存在困难,积极争取省对徐矿集团养老金的缺口补助。定期召开财政、人社、地税三方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征缴和清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依法征缴、应收尽收。启动实施社会保险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建立社保管理云平台。抓好卫生投入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精准化工作机制。

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险科学化管理水平,强化基金运行安全。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调整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125元提高至135元。进一步完善基本照护保险制度。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待遇水平,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470元提高到510元,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720元,市财政全年拨付11635.97万元。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65元,安排5195万元市级补助资金,支持主城区开展国家规定的14大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做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

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充分发挥就业创业专项资金和扩大失业金的作用,促进城乡就业工程不断提升。2018年安排用于支持就业创业各项资金2.15亿元,保证了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保持了高就业率和低失业率。继续坚持教育优先理念,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按标准保障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生均财政拨款、中职学生免学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方面的支出。安排1亿元产业发展资金推动产教融合发展,重点支持建成15个面向产业升级发展的特需专业以及建设5个区域性职教集团、5个技术水平国内一流的公共实训平台。支持科教创新区建设,对徐州幼专创建本科院校、新校区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安排徐州幼师7000万元创建本科院校专项经费,5年给予贾汪区师大科文学院、幼师新校区建设补助5亿元。

打造一流队伍 创造一流业绩
徐州警方全力创建淮海经济区最安全城市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新 特约记者 左毅

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徐州,遇到难得的历史机遇。新时代、新思想、新使命给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出了新方向、新课题、新要求,徐州警方深入解放思想,真正把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上来,以“忠诚、血性、荣誉、奉献”的新时代徐州公安精神为引导,推动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工作再抓实,营造锐意攻坚克难、奋力开拓进取、勇于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护航新时代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一流队伍、创造一流业绩,创建淮海经济区最安全城市”。

打击犯罪 创建平安徐州名片

警方大事件

◆3月,市区东部多个小区先后发生近30辆汽车财物被盗窃案件,市公安局及时开展串并侦查,赴山东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刘某,破获同类案件120余起。

◆5月,徐州警方分派67个抓捕组均凯旋,成功破获部督特大网络贩枪案,彻底摧毁了这一贩枪网络,共计抓获嫌疑人65名,缴获成型气步枪16支、蘑菇头铅弹20000余枚,各类枪支零配件300余件。

◆6月,我市顺利通过了国家禁毒办“天目-18”卫星遥感监测,通报毒品原植物种植靶点数为零,受到国家禁毒办、省禁毒办的充分肯定。

◆10月,市公安局成功破获部督“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案”,抓获犯罪嫌疑人91名,扣押涉案电脑106台、手机508部,扣押资金400余万元。

延伸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不断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了着力点。

当前,新型犯罪日益增多,传统犯罪加速向网上发展蔓延,为此,徐州警方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全市刑事犯罪的新特点、新动向,努力提高合成打击、信息打击、集约打击犯罪的新水平,将打团伙、打系列、打流窜作为重中之重,采取挂牌督办、实地督导、捆绑作战等方式,全力推进跨区域系列案件侦办,实现全市命案全破,扫黑除恶绩效排名全省第一。

在抓好大要案件攻坚的同时,市公安局积极践行“侵财必打”的工作思路,始终保持对盗抢骗案件,尤其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切实做到了快破大案,多破小案,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持续提升百姓安全感和满意度。今年,徐州警方共打掉通信网络诈骗团伙218个,抓获团伙作案成员724人,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1起、省厅挂牌督办案件15起,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科技创新 打造智慧警务模式

警方大事件

◆10月10日,淮海经济区警务区块链项目在工信部“2018可信区块链峰会”上被评为十大案例奖,且被公安部科信局立项推介。

◆12月4日下午,基于区块链的跨区域警务信息共享协作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讨暨示范推进会在我市召开,连云港市、宿迁市、淮北市、宿州市、枣庄市、济宁市、临沂市、菏泽市、商丘市等9市公安局领导应邀参加会议。共同商讨如何进一步推动淮海经济区警务区块链共享协作平台工作。

延伸阅读

徐州位于苏鲁豫皖4省交界处,边界线长1095公里,人流、物流、信息流汇聚,治安情况复杂。为此,徐州市公安局于2014年牵头建立了与周边9个地市的警务协作区,搭建了警务协作信息化平台,已交换汇聚8大类、80多亿条数据。

为拓展大数据背景下的警务运行新模式,徐州市公安局牵头利用区块链这一新兴技术,建立城市间警务数据区块链共享系统,开创性解决公安机制和技术上的信任问题,实现跨省地市间警务数据实时加密共享,打破数据壁垒,推动无行政隶属关系公安机关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变革,全国首创“淮海经济区警务数据区块链共享协作系统”。该项目建设至今,共上链四省五市警情信息35万余条,案件信息2.4万余条,其它信息9000余万条。各类数据每天增量20余万条。

徐州市公安局在全市217个派出所全面推广“智慧派出所”,实现预警指令、智能提醒等实战化常态,大力提升了派出所打防管控能力和警务智能化水平;将22个公安检查站和19辆移动公安检查车联网接入市局“大数据可视化应用平台”,为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等提供强力支撑;强力推进智能化“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试点建设,每起案件比原模式节约近4小时;大力推进视频专网建设,3.5万余部智能监控摄像机覆盖全市重点区域,每天可获取1300多万结构化数据,对交通管理、案件侦破提供有力支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雪亮工程”建设被市政府纳入2018和2019年度为民办实事工程。

1月至10月,智慧警务助力破获各类刑事案件9754起,各类治安案件44282起,全市37起命案实现全破,全部刑事案件、八类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52%、9.53%。

服务经济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警方大事件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防止黑恶势力损害正常经济秩序;严厉打击涉企犯罪,为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推广使用“警企110”服务企业平台,密切警企联系;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放宽人才引进政策,简化企业人员出入境程序……”3月27日,徐州市公安局新出台《优化公安营商环境12条措施》。

延伸阅读

经济发展需要公安机关做什么,徐州公安就怎么做。市公安局自觉把公安工作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转变服务作风,在“治安护航”专项行动,高效率推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市公安局组建了1700人的专职应急处置队伍,圆满完成系列安保任务,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坚持两级“公检法三长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恶势力犯罪认定指引》,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抓获一大批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主动融入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企业等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全面净化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所在地以及商贸区、旅游景区周边治安环境。

围绕防范金融风险,迅速启动了打击恶意逃废债专项行动,开展了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攻坚战,妥善处置多起“P2P”平台爆雷等事件。今年以来,徐州市局破获知识产权侵权案40余起,涉案金额1.5亿元。开展打击食药环犯罪“利剑”“清水蓝天”等行动,打击处理各类侵害企业案件3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1.3亿元。

同时,市公安局积极把“互联网+”与传统公安服务融合,面向全市企业推广使用了“警企110”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开展公安服务。类似的平台还有“企业安全智慧服务平台”和“公安微警务”,重点为企业提供相对全面的基础人力资源信息和安全防范信息,构建“和谐警企关系”的新模式。最新调查显示徐州市社会治安满意度为93.1%,公安队伍满意度为91.6%。

关注民生 锻铸人民满意警队

警方大事件

◆“公安机关一定要以敏锐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勇担使命、奋勇争先,自觉把扶贫帮困作为分内职责,用心、用情、用力,把扶贫工作落准、落细、落实。”5月7日,徐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文生奔赴市公安局挂钩帮扶对象新沂市邵店镇叶海村开展扶贫调研。

◆7月5日、6日,“平安在身边”市公安局文艺小分队作为徐州公安版“乌兰牧骑”,为丰县群众和一线民警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并由此拉开了市公安局“走基层”平安宣传和慰问演出的序幕。

◆9月12日上午10时,徐州市颁发第一张港澳居民居住证。港澳台居住证可以为居住在内地(大陆)的港澳台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多项便利。

延伸阅读

服务群众,是人民公安的初心,是一切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徐州警方始终将在服务效能上自我革新作为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一招”。

聚焦定点帮扶工作,徐州市公安局指派科级干部驻村蹲点,挂职第一书记。挂职民警为42户贫困户建档立卡,摸清穷根,了解村民发展诉求,并采取因人而异、因户施策的办法,制订帮扶计划,“输血”与“造血”并举,为精准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提升全社会安全防范意识,徐州警方在全市各地开展演出活动,穿插扫黑除恶、预防经济犯罪、防火、防盗、防抢等平安宣传,通过播放平安在身边系列公益广告、组织安全防范知识问答等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平安送到百姓身边。

聚焦“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的要求,着力在窗口服务上狠下功夫,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户籍、车驾管、出入境等与群众工作生活相关的重点方面,研究推出了车管“警邮共建”服务点、出入境“15分钟办证圈”等一批便民利民新措施,建立更为严格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公安服务窗口服务规范度达93.4%。加速推进市县两级公安政务服务“一张网”和公安“微警务”建设,实现了七大类79个项目不见面审批、掌上服务120项,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党建引领 锤炼绝对忠诚之师

警方大事件

◆4月23日,市公安局召开机关党建工作会议,对被市委市级机关工委评定的7家五星级支部和5家四星级支部进行了授牌表彰,对今年机关党建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部署。

◆6月29日,市公安局举行“忠诚之歌”庆祝建党97周年合唱比赛,唱响了全市公安民警践行以“忠诚、血性、荣誉、奉献”为核心的新时代徐州公安精神的庄严承诺。

◆10月16日,市公安局召开全市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巡察整改动员部署会暨领导干部专题党课,就《关于改进和加强新时代全市公安党建工作的意见》进行宣读通报。会上,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文生作动员部署并为全体参会人员讲授《坚持政治建警 坚定“两个维护”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专题党课。

延伸阅读

近年来,市公安局党委按照省公安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党建对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着眼于锻造党和人民满意的公安警队,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公安特色的党建之路。

市公安局在27个党委、509个党支部开展系列党建活动,开发“党建指挥管理系统”,用党建铸忠诚警魂,坚定践行“两个维护”和“四个意识”,用“忠诚、血性、荣誉、奉献”的新时代徐州公安精神锻造全国一流“忠诚之师、虎狼之师、干净之师”。

为进一步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市公安局不断加强不同岗位专业人才建设,通过省公安厅练兵竞赛、市局练兵考核等多种途径,发现选拔一批有水平、有经验、有专长的侦查、技术领军人才,结合职业生涯规划,采取专业培训、赴外交流等方式开展导向式培养,为进一步提升岗位履职能力打牢坚实基础,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党和人民满意的过硬队伍,为履行好新时代新使命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评论

峰起淮海展警威 砥砺前行铸平安

◎宋新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徐州总的发展定位,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如果说“宜居”“文明”“繁荣”是徐州市民的美好愿景,那么“安全”则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徐州警方提升站位,放眼淮海,提出“创建淮海经济区最安全城市”的工作目标,砥砺奋进,业绩斐然。

打击犯罪树警威。犯罪,是对城市安全最大的冲击,是对市民安全感、幸福感最严重的侵蚀。大案快破,小案多破,一起起案件的侦破,修复的是一个家庭、一个小区、一个城市被犯罪破坏的安宁感。全市命案全破,扫黑除恶绩效排名全省第一,警威赫赫,背后凝聚着徐州公安人的忠诚和奉献!

智慧警务顺潮流。面对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徐州警方顺势前行,打造警务协作信息化平台、“智慧派出所”、“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向科技要警力,实现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汗水警务”质变为“智慧警务”。“淮海经济区警务数据区块链共享协作系统”既保一城平安,也带动区域数据整合,既显示了徐州公安队伍在智慧警务变革中的大作为、大手笔,也展示了区域中心城市警方应有的大布局、大视野。

护航发展显担当。经济发展需要公安机关做什么,徐州公安就怎么做。防范金融风险、打击处理侵害企业案件、打击食药环犯罪“利剑”行动、多措并举推进污染防治……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赋予了“创建淮海经济区最安全城市”更丰富的现实内涵,是徐州警方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的生动写照。

服务群众践初心。服务群众,是人民公安的初心,是一切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点帮扶贫困户、提升安全防范意识、优化窗口服务、推进“微警务”建设,真正做到为民、便民,让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警民鱼水情,人民公安为人民。

栉风沐雨踏征途,砥砺前行铸荣誉!党和人民满意的徐州公安警队,必能领军淮海,为古城徐州打造淮海经济区平安高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保驾护航、再立新功!

路畅民安,助力徐州高质量发展 
交警支队全力打造“淮海经济区最安全城市、最畅通城市”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新 通讯员 刘源

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视察就来到徐州,为徐州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务院批复确立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为徐州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站在新起点,徐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围绕新形势、紧扣新矛盾、瞄准新目标、研究新对策,准确把握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新要求,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和“创建淮海经济区最安全城市、最畅通城市”的目标定位,着力打造平安交通、畅行交通、民生交通等“九大品牌”,全面推进“压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确保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为徐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任务清单+路面会诊

解决道路交通管理新难题

近年来,徐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多条地铁及高架快速路同时施工,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新难题。交警支队坚持问题导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破解新难题,积极探索交通管理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年初,交警支队成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3年规划”领导小组,先后列出道路安全隐患排查任务清单、安全隐患清单、整改工作清单、复查验收清单等多个清单,全面落实责任单位、治理措施、治理时限和治理方案。通过定期开展“路患会诊”,科学渠化道路、优化信号配时、实行单向交通等措施,综合治理城市交通堵点乱点,有效缓解通行压力;合理布局建设文明交通学习点,进一步加强行人和非机动车管理;多部门联合开展机(电)动三(四)轮车集中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非法营运、非法上路现象滋生蔓延;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停车供给,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邀请专家加强顶层设计,长远规划、统筹推进全市交通组织工作,不断畅通城市脉络。截至目前,支队累计排查农村公路事故多发路段和隐患突出点段420余处,排查整改城区交通安全设施问题460余处,31处省市挂牌督办的重点道路安全隐患全部整改完毕,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4.67%。

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的同时,各辖区交警大队强化源头安全风险排查,健全完善约谈、曝光、追责机制,倒逼道路经营单位、交通运输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主动整改源头隐患;紧盯“两客一危一货”重点运输企业,深入实施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记分满分教育和审验教育“两个教育”工程,建立源头隐患问题通报、重点车辆违法信息推送、问题突出企业约谈等工作机制,约谈企业290余家(次),下发通报18期,推送预警信息1.5万余条,约谈问题突出企业50余家,对35家企业实施限制办理车驾管业务措施;通过路面盘查、上门清缴,淘汰报废黄标车、老旧车7700辆,源头监管业务考核排名全省第一。

紧盯路面+高压严管

整治重点交通违法成效显

“交警的查酒驾行动真是全年没停过,我在小区门口路上经常碰到。”家住市区管道公寓的韩先生已对徐州交警夜查酒驾的行动司空见惯。

“酒驾等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不但严重扰乱道路交通秩序,而且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徐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张伟支队长介绍,“2018年我们持续开展了50多次酒驾查处突击行动,亮剑酒驾,重拳打击,让夜查行动常态化、酒驾整治长效化。”夜查行动战果明显,也得到了广大市民发自内心的支持和称赞。“交警的夜查行动,我们是举双手赞成的。喝酒开车容易出事,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更是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作为驾驶人的闵先生非常支持交警部门的集中夜查。

为有效提升集中整治行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徐州交警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在对全市重点交通违法行为规律特点分析研判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出昼夜结合、警便结合、固定点与巡逻线结合、常态查处与集中行动结合等方式方法,以周末夜查行动为牵引,集中整治酒驾、醉驾、毒驾、涉牌涉证等违法行为;依托公安检查站、治超站、大气污染防治点,实行联合执法、联动处罚,严查严处超载超限、超速超员、非法运输等突出违法行为;紧盯高速公路、国省道、农村道路,提升见警率和管事率,保持对面包车超员、非客运车辆载人以及“三超一疲劳”等严重违法行为的高压严管态势。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因酒驾、醉驾、超速、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交通事故指数整体呈下降之势。

据统计,今年以来,交警支队陆续开展了“春雷行动”“夏安行动”“秋风行动”及“百日安全”行动等道路交通违法阶段性、专项性攻坚整治行动,累计查处酒驾醉驾、“三超一疲”、涉牌涉证等严重违法96.5万余起,工作绩效排名位列全省前茅,有力震慑了交通违法者,维护了我市道路交通秩序。

科技创新+智慧警务

打造治安防控体系“撒手锏”

徐州是江苏的“北大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流窜犯罪多发。“单纯依靠‘人海战术’难以发现、预防和控制治安防控的风险点,科技创新、智慧警务才是道路交通治安防控的‘撒手锏’。”交警支队支队长张伟说。

今年10月31日15时许,安庄公安检查站民警在对一辆山东牌照的小型轿车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该车驾驶员及乘客神色慌张、举止异常,民警随即将该车驾驶员带至检查站内用手持身份证识别仪进行身份信息核实,经查询比对,该车驾驶员仲某系网上在逃人员。

像安庄公安检查站这样的省际检查站,徐州共有22个,占到全省的五分之一。检查站全部配备了警务通、执法记录仪、指纹识别采集仪、手持身份证识别仪、毒品检测仪等科技装备。

交警支队还以全省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建设应用为契机,打通数据牢笼,突破传统模式,大力推动大数据技术应用、大平台融合应用、大指挥体系建设,形成了“科技搭台、全警唱戏”的生动局面。支队自主研发、设计改造的移动公安检查车,配备无线通信、移动警务、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执法、安检、防暴等装备,具备了移动通信、移动上网、移动视频监控、现场执法、野外保障、安全宣传等六大功能。检查车在省际交界区域道路动态设卡、机动布控,与固定公安检查站相互策应,真正实现由“看好一扇门”到“控住整条边界线”的转变。

围绕环省、环市、环城3道防线布点的22个公安检查站,已成为名符其实的钢铁卡口。2018年,徐州交警推行重大活动军警联勤、部门联动机制,共抓获网上逃犯220余人,缴获违禁物品4000余件,圆满完成了全国“两会”“上合峰会”“进博会”等重大安保任务十余次,切实守牢了“江苏北大门”防线。

简政放权+便民高效

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以前车子去年审还得向单位请假跑去检测站,现在用手机操作一下,年检标就寄到家了。”拿着刚从邮局取来的车辆年检标志,家住湖滨新村的蔡女士对交警车管部门的新举措赞不绝口,而这只是市交警支队车管部门“放管服”改革的一个缩影。

自公安部推出20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举措以来,车管所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推行车驾管业务“马上办、在线办、一次办”,全面落实新举措落地生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回应广大群众对车管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

车管部门整合窗口资源,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在市区各车驾管服务大厅推行微信、支付宝等缴费支付电子化,做到受理、审核、缴费“一次排队、一次受理、一次办结”;明确18种车驾管业务不再提交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实现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明一证即办,同时免复印、免填表、免拓印、免提交,真正实现了材料减免“快速办”;公开办事指南,放置亲民服务单,逐项梳理办事时间、地点、流程图、所需材料等,方便群众及时了解业务规范流程;全面落实“延时服务”,对临近下班或已下班时,仍未办结的业务或仍有等候办理业务的群众,主动延时下班时间,决不让群众多跑一趟路;主动解决群众难题,利用“一号窗口”受理各类疑难事项7000余件、为4300余人次提供咨询服务,疑难事项办结率、群众满意率保持100%。

车管所积极打造互联网服务平台,群众可通过网络自助办理机动车业务预选号牌号码,补、换领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等业务,驾驶证补、换证,延期换证/审验/提交身体条件证明,考试预约等业务。同时,推进业务权限下放力度,加快小型汽车驾驶人考试业务下放步伐,使各县(市)均可办理小型汽车驾驶人科目二、三考试业务,方便学员就近考试。车管部门还在市区布建43家机动车登记服务站,授权200家4S店核发新车临时号牌权限。在市区邮政网点合理设置4个“车管邮政便民服务大厅”、4个“警邮专柜”、10个“警邮服务网点”,提供补换驾驶证、申领检验标志、机动车解抵押等多项车驾管业务便民服务。利用市区23家检验机构设立“免检车辆领取检验标志”窗口,开通“网上”预约车检服务,让群众在车驾管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最大程度实现群众到车管所办理业务“最多跑一次”的工作目标。

路顺民心安 智创新交管

◎宋新

路畅民安,是一座城市的靓丽名片,展示的是一座城市的外在形象、综合实力。

建设徐州的步伐在加快,多条地铁及高架快速路同时施工带来的疏堵难题、五省通衢交通位置带来的治安防控压力、交通违法行为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安全隐患……面对市民对路畅民安的美好要求,全市交警以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擦亮城市名片,将满意带给市民。

疏堵保畅点子多。面对多条地铁、高架施工带来的通行压力,交警部门通过“路患会诊”,科学渠化道路、优化信号配时、实行单向交通等措施,积极应对。交警部门的全力疏堵保畅,消弭施工影响,留给市民的,是对地铁、高架美好而踏实的憧憬和期待。

打击违法出重拳。交警部门全年不间断的酒驾查处突击行动,让市民对交警夜查酒驾司空见惯,这种习惯的背后,是不断沉淀出的对交通安全的信任,对人民交警的赞许。全年查处严重交通违法96.5万余起,交警部门的兢兢业业,留给市民的,是通行的安全保障。

科技创新强防控。为了应对“五省通衢”交通位置带来的治安防控压力,交警部门拿出了“科技创新、智慧警务”的“撒手锏”。大力推动大数据技术应用、大平台融合应用、大指挥体系建设,形成了“科技搭台、全警唱戏”的生动局面,实现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全覆盖。交警部门的创新进取,留给市民的,是安宁祥和的治安环境和宜居体验。

便民服务见真章。考驾照的人多了,有私家车的人多了,对车管部门高效、便捷服务的要求也多了。群众的要求,就是交警车管部门的任务。车管部门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不断细化措施,切实做到“马上办、在线办、一次办”。交警部门让一项项便民措施落地生根的,留给市民的,是“随车而来”并不断充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答卷与跨越 
在更高起点实现新的跨越,全市检察机关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全力提供检察保障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盈

通讯员 赵宏杰

中国迈进新时代,淮海迎来新机遇,检察面临新改革。

2018年,对徐州市检察机关来说,注定是格外难忘和不平凡的一年。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纬度上,市检察院党组紧紧咬定“全面发展、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工作目标不放松,强化答卷意识,主动服务大局,狠抓司法办案,投身检察改革,关注民生民利,强化队伍建设,带动全市检察机关在更高起点实现新的跨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最高检纪检监察组组长苏德良、省检察院刘华检察长分别对徐州市检察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新定位

聚焦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

惠风和畅云飞扬,淮海春潮涌四方。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视察来到徐州,对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作出深邃思考和长远擘画,徐州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围绕高标准贯彻习总书记视察精神,省委娄勤俭书记和市委周铁根书记分别提出了“徐州三看”和“徐州三问”。徐州检察机关聚焦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按大城市检察机关要求抬升发展标杆,提高发展定位,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强美富高”新徐州全力提供检察保障。

一年来,全市两级检察院始终把检察工作置于全市“五位一体”总体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围绕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等战略部署,深入走访调研,出台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和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服务徐工集团发展10项举措等文件,提供检察环节高质量法治保障加强分析研判,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铜山区检察院疏堵结合整治农村“黑校车”的建议,受到市委周铁根书记、庄兆林市长批示。在市检察院指导下,鼓楼区检察院对多位中央领导关注、公安部督办的“3·28”网络传销案件提起公诉。经过8天7次开庭,指控事实罪名全部获得法院支持,董某等16名被告人分别被一审宣判2年6个月至9年不等有期徒刑。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布《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白皮书》,召开联席会议,制定《徐州市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证据指引》,成立专业化办案组织,精准打击损害群众利益、妨碍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犯罪。市检察院专案组办理的“3·11”印制盗版图书案,被评为“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

新格局

主动适应司法办案职能变化

主动适应国家监察制度改革,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积极探索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专业性的检察工作新格局。

融入平安徐州建设大格局,检察机关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密切配合,重点打击涉黑涉恶、严重暴力、“两抢一盗”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活动。充分发挥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的追诉犯罪“主导”和司法审查“堤坝”双重作用,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门出台意见,强化全市检察一体化,加大打击力度。贾汪区检察院联合鲁豫皖相邻检察院,出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跨省域协作制度,做法被省检察院刘华检察长批示。依法办理的陈某等21人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提起公诉,这起案件受到中央政法委高度关注。

刑事执行检察等多部门合作,创新办理抗诉案件,成功对全省首例服刑人员假释期间再犯新罪适用法律不当的错误裁判提起抗诉,做法受到省检察院汪莉副检察长批示肯定,并促成在全省范围内针对该类抗诉案件的专题调研。这起案件的成功办理,是近年来刑检执法刚性监督成效的一次具体体现。

近年来,一些犯罪团伙以暴力手段为支撑,以民间借贷为掩护,采取虚假诉讼手段,大肆进行“套路贷”等违法犯罪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检察机关专门制定《实施意见》,采取诉讼监督、执行监督、支持起诉、行政检察监督、提起公益诉讼、移送违法犯罪线索等多种手段,助推虚假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向纵深发展。云龙区检察院针对张某等11户被征迁人提供虚假材料获取房屋登记问题,依法向市不动产登记局提出检察建议,避免1400余万元国家拆迁补偿款流失,多家媒体关注报道。

2017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标志着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正式建立。全市检察机关围绕新增职能,全力打造公益诉讼的“徐州品牌”,与市环保局、国土局会签加强协作配合意见10件,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开展公益诉讼检察长宣讲团20余次。铜山区检察院在全省率先建立公益诉讼观察员制度。新沂市检察院建成全市首家公益诉讼中心,并在马陵山建立林业生态修复基地。市检察院积极借助“外脑”,聘请16个领域143名专家学者担任专家辅助人。

今年8月,徐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中共徐州市委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意见》,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共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支持协助公益诉讼工作的合力。

新阵地

着力强化民生检察使命担当

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市检察机关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注重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与保障民生民利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民生检察提升年”专项活动。

两级检察院以服务争创“联合国人居奖”为契机,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对全市山水林田湖草底数、污染源等现状详细调研摸底,出台《服务保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十条实施意见》等文件,积极介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活动,深入查找违法排污线索,协助环保部门督促重点企业落实整改。通过严惩犯罪,铜山、贾汪等地非法采矿重灾区盗采情形得到遏制。围绕法治建设和民生需求,全市检察机关在推进和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中积极主动作为,“两法衔接”工作继去年荣获全省政法工作优秀创新成果奖后,今年又在130多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全省优秀法治实事项目”称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全市检察机关深入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检察专项监督活动。泉山区检察院推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无证或证照不全的餐饮店作下线处理。沛县检察院在办理公安部督办的一起销售“洋牛肉”案中,提出取证意见11项,对该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依法批捕,案件信息受到省检察院汪莉副检察长批示。

两级院立足检察职能和工作实际,严格落实结对帮扶、驻村帮扶等机制,市检察院被评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市‘后方挂钩’帮扶先进单位”。在全市持续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支持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办理农民工讨薪案件315件,涉及欠薪600余万元,目前已经得到法院判决或调解确认的金额400余万元。邳州市检察院与当地扶贫办联合出台司法救助服务精准扶贫工作办法,被省院在全国司法救助助力脱贫攻坚战推进会上发言交流。沛县检察院办理的某肥业有限公司出售伪劣化肥导致10万余亩农作物减产案、睢宁县检察院办理的支持253户受害农户起诉某环卫公司案,分别被评为全省保障民生十大典型案件和十大优秀案件。

真情守护“花季少年”成长,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环境。两级院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执行、民事行政业务统一集中办理试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泉山区检察院办理的全省首例未成年人行政权益监督案,被收入全国试点工作典型案例。丰县检察院对一名高三考生变更强制措施,彰显司法人文关怀,受到市委常委、政法委韩冬梅书记批示。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针对中职在校学生涉嫌违法犯罪事件频发问题,在全区推进学生心理疏导和法制教育建设。市检察院和铜山检察院联合制作“检爱筑梦”——预防性侵、校园欺凌系列动漫短片,丰富针对适龄儿童、在校学生的法治教育形式,铜山区检察院被确定为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创新实践基地。

新挑战

全面推进检察机关司法改革

全市检察机关在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有力监督和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周密组织,积极有序深化司法改革,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检察权新机制运行顺利,司法质效和公信力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刑事诉讼、内设机构、检务公开等制度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等三类人员分类管理格局初步形成。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落实到位,根据省院《设区市及基层检察院检察官职权清单》,分别明确市院和基层院10个类别检察官的办案职权。根据案件复杂难易程度,实行独任检察官和检察官办案组两种基本办案组织形式,市检察院设立了扫黑除恶、知识产权等7个办案组。落实入额院领导直接办案制度,从阅卷、提审到公诉,在各个环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改革激活一池春水,极大地提振了全体检察干警执法为民、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和士气,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得到迸发,多条线工作稳居全省乃至全国检察战线前列。年初以来,全市有5个办案组入选全省检察办案组专业化培育对象名单,6人次荣获全国业务能手和全省业务标兵、能手称号,多项工作受到国家级表彰,涌现出了“全国最美家庭”陈士莉、“新时代匠心检察官”阮军帮和“徐州市十佳检察官”等一大批声名远播、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市检察院连续七次荣获全省检察工作优秀奖。在11月27日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第九次双先表彰大会上,邳州市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记集体一等功。

一腔检察情,同系一份徐州发展梦。

一群热血人,共写一部淮海图腾志。

一座古彭城,迈向一个辉煌新时代。

新定位提升新标准,新格局拓展新职能,新阵地叠加新使命,新挑战催生新涅槃。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徐州检察人,正一路意气风发、阔步前行,为淮海经济区和“强美富高”新徐州跨越发展的美好明天,贡献磅礴的检察力量!

深耕党建沃土 筑牢公正根基 兑现为民承诺 
新沂法院“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纪实
 

 

国家宪法日,新沂法院组织全体党员干警开展宪法宣誓活动。
为党员过政治生日。
“法治书记”王雪莲入户走访详细记录村民诉求。
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百日攻坚”行动。
运用巡回法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文/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盈 通讯员 辛春晓

图/通讯员 魏守凤 王浩

“在新沂法院法官们的大力帮助下,我才能及时拿到欠款,是法官们给了我们企业一次新的生命啊。”前不久,新沂某民营企业负责人张某接过法官远赴四川等地历经千辛万苦追回的欠款时感激地说。

群众赞誉的背后,跳动的是充满活力的党建脉搏。作为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新沂法院多年来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将党建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严在平常,通过弘扬先锋精神,筑牢组织之家,奋力争先创优,不断厚植党性自觉,提升队伍素质,让党建工作成为助推司法审判事业的丰润养料与源头活水。该院先后被最高院表彰为“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省纪委确定为“党务公开示范点”“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省委宣传部确定为“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省文明委两次表彰为“文明单位”,省妇联表彰为“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共青团江苏省委表彰为“五四红旗团总支”,被省高院多次表彰为“全省法院先进集体”“全省优秀法院”、两次荣立“集体一等功”,今年还入选“全国优秀法院”候选法院。

进入新时代,党员干警占总人数比例达到90%以上的新沂法院,如何将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将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宗旨,将‘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有机融合,架起执法办案新支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以高质量的司法服务助推新沂全市高质量发展。”新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勇说。

强化战斗堡垒

破解发展难题助力审判优质高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新沂法院党组始终把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为重要责任,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成为能勇于创新、善打硬仗、凝心聚力的战斗堡垒。

作为我市经济大市,近年来,新沂法院年受理案件数近2万件,数量位居全市法院前列,一线党员先锋岗法官人均审理案件超过300件。案多人少的现实矛盾,是近年来摆在新沂法院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该院党组把自挖潜力、内生动力、破解瓶颈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重大课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过程中,由党组成员带队外出调研学习取经,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因庭而异”的理念,推行“内部定向分流”机制,即不改变各庭室机构及人员配置格局,立案庭仍以庭室为单位打包分案,各业务庭接收案件后实行内部二次分流。这是新沂法院党组的创新做法,与其他法院“打破庭室界限,以大部门制进行”的改革迥然不同。以庭室为单位,该院成立简案团队,建立了“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案件分配机制,在全院范围内保证30%的人员办理70%的案件为指标的基础上,灵活设立办案基础指标与目标指标。其中,民商事案件由立案庭指定分案后,简案团队自行按比例筛选案件,然后在团队内部随机分案。“简案团队的运行,案子多了,办案节奏快了,案件的压力却相对降了下来。”这是推行繁简分流后,该院简案团队负责人的普遍感受。

为充分调动各类人员工作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通过统筹协调,对案件进行科学分流后,新沂法院党组又开始推行系统化、科学化、精准化的业绩考核制度。该院先后制定实施涵盖团队组建、分类管理等8项司法责任制配套制度,并在省高院权重评估系统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建设了分别对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考核的三个信息化考核系统。每个季度,该院还开展一次办案竞赛,评选出业务能手、办案标兵,年初提拔干部时将办案竞赛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指标,并推行“三评两查一整改”制度,定期进行质效评析。通过评数量、评质量、评效率,实现业绩考核科学化。通过分级考核、分类考核、分段考核,实现业绩考核精准化,不断提升案件质效。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院各支部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司法审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1-11月份,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0717件,结案17628件;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95.36%,一审服判息诉率91.3%,民商事案件调撤率61.15%,12个月以上未结诉讼案件数10件,主要质效指标在全省领先。该院领导班子连续5年领导评价和群众评价均排名第一。2017年度,该院在徐州中院对基层法院监督评价中名列第一,在新沂市直机关考核评价中位列第一方阵。10月24日,该院作为全市基层法院代表,在全省审判执行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如何做到集群力、集群智、凝群心?采访中,该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张

彤告诉记者:“研究部署工作时,新沂法院注重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党组书记对全院工作负总责,党组成员对党组书记负责,同时对各支部具体负责,党组先锋引领,各支部对标找差,层层压实责任,共同推动全院各项工作开展。”

如今,“逢先必争”已经成为新沂法院党员干警的行动自觉,并落实到审判执行全过程、各环节。记者在该院执行指挥中心走廊墙壁上看到,这里张贴着的执行实施案件进度表,通过一览表,七个执行团队当月收案、结案、未执结案件数量都一目了然,形成了各团队的良性竞争态势。今年以来,该院实施七大执行攻坚专项行动,共计开展106次集中执行活动,出动警力921人次,现场执行完毕案件379件,现场执行到位金额1188.46万元,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更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推行“双评双争”

经常性组织生活聚人心提升党建水平

今年年初,院长李勇遇到了一件“稀奇”事:新沂法院窑湾法庭80后支部书记、庭长陆科研找到他,主动提出“在保证办案质效的情况下,可以减少一名员额法官”。

半年总结大会上,李勇动情地说道:“基层法院案多人少是常态,窑湾法庭主动提出减少一人办案,我很诧异,也很欣慰,这种办案状态和精神风貌是‘双评双争’的良好体现,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能让李勇提出表扬的窑湾法庭,显然是有自己的“底气”。陆科研告诉记者,早就听说其他部门的员额法官人数不够,而自己法庭人员经过科学配置和管理,即便减少一名员额法官,案件的审判质效也不会受到影响,因此他才向李勇院长提出自己的想法。

减少为3名员额法官的窑湾法庭,今年上半年办案500余件,调解结案、执行案件实际执结均达七成,无发改案件、无超长期案件……上半年,在新沂法院办案评比工作中,窑湾法庭各项质效指标在全院各业务庭室排名领先。陆科研向记者介绍了他从“人心”这个角度,对于一个小法庭的审判管理之术。

在落实管理工作中,注重“人心”管理。审判中,也一直推崇增加案件调解率的“和讼”审判理念。工作中,更是运用“123”团队管理法,即突出审判质效一个中心,抓好庭长管理与干警自身管理相结合,注重“审判和执行的协同、干警间的协同、与外部协同”三个协同。用陆科研的话说,“这是一种争先创优的精神,更是新沂法院推行‘双评双争’党建机制的成果体现。”

“遇到困难不退缩,想方设法化纷争,是党员岗上建功的表率。”近日,新沂法院双塘法庭在召开“双评”会议时,对支部党员禚孝严在一起涉诉信访案件中的做法给予了点评。

原来,双塘法庭辖区某资金互助合作社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尚拖欠600余名储户的存款未付。这600余名储户的民间借贷纠纷虽然涉案金额均不高,但是涉及人数众多、年龄偏大,不易化解。由于合作社无偿债能力,如果处理不好,会对当地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经过法庭支部党员民主讨论,决定由负责包挂该村的党员禚孝严联系驻村法治书记孙光伟,一起向群众代表详细释明正确的司法救济途径,禚孝严同时请司法局安排律师提供法律援助,请孙光伟向新沂市委政法委汇报,研究群体纠纷化解方案,同时法庭党支部向驻地阿湖镇党委汇报,寻求支持与合作,在几方共同努力下,600余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通过诉讼外妥善处理。

以支部组织生活作为党建工作重要载体,2017年初,该院推出“党员点评支部、支部点评党员、支部争创一流业绩、党员争当岗位标兵”“双评双争”党建工作机制,实施“12345”工作法,明确“双评双争”活动内容、方式与流程。通过“每月一次融入式点评、每季一次约谈式点评、每年一次考核式点评”三种方式,着力推动近期工作、着力解决存在问题、着力开展争先创优。

为了让“我的组织我的家”绽放光彩,新沂法院搭建组织活动平台,通过“先锋之家”“先锋驿站”“先锋讲堂”提升党建标准化水平。5月18日,新沂法院执行局支部的23名党员在“先锋之家”一起为张颖同志过政治生日,面对党旗,高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词。这一天也是法院的党员固定活动日,一场以“忠诚在心·奉献在岗”为主题的组织活动在宣誓活动结束后迅即展开。记者了解到,自2009年起,新沂法院14个机关党支部每个月都会开展一次组织活动,以增强党员的归属感,解决一些党员身份意识不强的问题。

去年,新沂法院全院18个部门在市中院监督评价各条线中有10个排名第一。获得过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该院政治处主任胡月龙常说:“通过开展组织生活,支部有意识地凝聚了大家的共识,明确奋斗目标,激励党员突破自身局限,提升发展能力,进而才能以主人翁的心态做好审执工作。”

弘扬担当精神

厚积文化传承营造氛围催人奋进

“红旗飘飘三十载,党建传承靠弘扬。”在新沂法院,新入职人员进法院的第一天须先到院史荣誉室,由院领导为其讲述院史,接受院史传承教育。李勇告诉记者:“我们历来把院史教育和荣誉教育看作是一项庄严而又神圣的事,就是为了让每一名干警自踏入法院的那一刻起,就要有一种崇高的仪式感和深深的归属感,将忠于法律、珍爱荣誉融入灵魂血脉。”记者了解到,新沂法院142名干警中,90%以上是党员,其余人员也积极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期待早日加入党组织的大家庭。

“有行动就有感动”,这句话是新沂法院2015年率先提出的执行工作新理念,如今经过不断践行与推广,已经成为全省法院的执行理念。就在今年8月底,该院作为首轮首站基层法院接受“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验收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估组专家对该执行理念给予高度评价。而这种理念本身,就是一种担当精神的体现。

去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在徐工集团调研时强调发展实体经济。新沂法院执行干警及时收听收看了总书记的调研讲话,召开临时党小组会议,组织讨论如何以更加坚定的信念践行总书记讲话精神,让执行攻坚服务徐州实体经济发展落地生根。在涉徐工集团债权案件专项执行过程中,该院由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光慧带队,专项执行小组历经2次专项行动,历时16天足迹遍布3个省11个市,行程5300公里,25件案件中有财产的全部查控、落实到位,执行总金额3721万元。

文化建设是做好法院党建工作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新沂法院以党建为主线,以特色文化为依托,通过深入持久地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有效融入到砺警之中,润化到育警之中,规范到塑警之中,渗透到暖警之中,形成了“润警文化”的风格和模式,使党建工作成为引领审判执行工作发展的“源头活水”。

结合新沂本土文化,该院通过浮雕、书画摄影、名言警句等,着力彰显法治文化意蕴的景观,每一楼层体现不同文化主题,各个主题之间精心设计、精巧布局,处处给人以司法理念的震撼;党建活动室、荣誉室、廉政展室、健身房、足球场等场所,使干警可以直观地看到法院的发展历程,看到法官的动人风采的同时,强身健体,休闲娱乐,放松身心。“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被最高院表彰为全国法院“三严三实”教育优秀党课。“钟吾讲堂”活动中,该院坚持领导带动学、注重群众推动学、结合工作促动学、运用机制拉动学的“四动”学习法,受到省委宣传部肯定。

与此同时,新沂法院还以法院特色文化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地提炼出自己的院训、治院理念、工作目标、党建工作思路,还组织干警创作《新沂法院廉政之歌》,动手制作“岳母刺字、最后的晚餐”等手工文艺作品,开展书画、摄影等廉政作品竞赛,设立体现干警特长的文艺作品展室。组织干警拍摄了“法官一天”专题片、《小镇大法官》、编排执行快板《新沂法院执行不畏难》和创作青年干警之歌《青春起航》等,增强干警主人翁意识。通过设立金法槌奖、新锐奖以及“十佳青年干警”评选等,奖励突出贡献、亮点工作,从而在全院营造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并开设了干警“心理咨询室”“健康理疗室”“医务室”,为每名干警建立健康档案,以点滴爱心润泽干警心田,这些人文关怀展现了文化建设的魅力,营造出“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正向提升氛围。

“可以说,近年来法院一系列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党建这个法宝。”李勇告诉记者,正是党建对全院工作的引领促进,党建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的深度融合,党组织凝心聚力,全院党员在工作中发挥出的先锋模范作用,才带领新沂法院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展望前路,有了党建工作形成的带头当先锋的传统、担当奋进的风气、争先创优的自觉,新沂法院人将在新的起点扬帆远航,用蓬勃向上、砥砺奋进的激情,为党旗增辉,为天平添彩,在新的征程中再创辉煌。

 

畅达全国,汇通世界 
谱写现代化、立体化、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壮阔篇章
 

 

 
 
 
 
 
 
 
 

 

文/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旭东

图/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剑

孙井贤

2017年6月23日,国务院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2017年修订)》予以批复,国务院对徐州的总体定位是: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其中“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既是对徐州区位交通优势的进一步确立,又对徐州交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用航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架快速路、城市轨道交通……一个个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在徐州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大变强,以突飞猛进的建设速度用时间换空间,将徐州与全国、与世界联系得更加密切,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网络,极大地推动徐州的交通物流业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围绕“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的定位,徐州交通正积极策应“交通强国”的伟大实践,使交通运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增进民生福祉的保障,徐州现代化、立体化、综合性交通体系建设已拉开序幕。

“五省通衢”升级成 “五通汇流”

从1997年开始第一条高速公路建设,到目前京沪高速公路徐州段、连徐高速公路徐州段、京福高速公路徐州东绕城段、宁宿徐高速公路徐州段、京福高速公路徐州西北绕城段、济徐高速公路江苏段、宿新高速公路徐州段、徐明高速公路江苏段8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总里程约465公里。徐州高速公路已形成纵横交错、环形放射、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网,构成了我市全长91.5公里的环城高速,在市域内构筑起快速交通主骨架,并实现了所有县(市)区 “半小时上高速”目标。

现代化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使徐州“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发挥。2014年我市加快了市区三环路等干线路段的快速化改造,东环、西环、北环高架快速路相继通车,目前迎宾大道高架、城东大道高架正在建设中,一幅立体化的交通画卷正在古彭大地徐徐展开。与此同时,为满足出行群众更便捷更畅通的出行需要,我市也加快实施了市县快速通道和周边省市间重要通道建设,随着徐沛快速路、徐丰快速路等一批快速路的建成通车,市县之间的时空距离将会进一步缩短;2013年起我市开始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已经实现了“县到镇通二级公路、镇到镇通三级公路、镇到行政村通四级公路”的目标。当前我市全面启动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农村公路路网结构、通畅水平、安全水平、路域环境等都将明显提升。

徐州铁路由传统“十”字型干线铁路枢纽向普通铁路和现代化高铁双“十”字型枢纽跨越。已初步形成“三纵一横两联”铁路网,目前,徐州市铁路总里程546.56公里,居全国前列。初步构建了以徐州东站为中心,以京沪高铁、郑徐客专、徐宿淮盐铁路和连徐高铁为骨架的“放射型”高铁网络,与南京、郑州、济南、合肥4个省会城市构成“1小时城市圈”,3小时可达北京、西安、武汉、上海、杭州五大都市,市域铁路网

初具规模。

处于汴、泗二水与大运河交汇优越地理位置的徐州,在西汉初就成为山东和江淮流域通往中原的水运枢纽,始终为我国“漕盐运”之要津,水运事业相当繁荣。2017年底,徐州港共有码头101座,生产性泊位297个,综合通过能力8309万吨。截止至2018年上半年,开通了徐州-太仓、徐州-扬州、徐州-连云港3条水运集装箱航线,每月营运航班达30航次。颁布并实施了《徐州市港口条例》,规范了港口的建设、经营行为,立法工作走在了全省地市级的前列。

“汉袖迤逦鲲鹏志,飞袂拂云彭天开”。今年6月8日,徐州观音国际机场T2航站楼正式启用,从天空中往下看,整个航站楼就向一片连绵的云彩,充满了一种独特的美感。整个航站楼以汉袖为主要设计灵感,与老航站楼相连,形成一个莲花的形状。随着T2航站楼的正式启用,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将达到年旅客吞吐量460万人次、年航班起降4.2万架次的运营能力。观音机场先后在淮海经济区重点城市开展异地城市候机楼业务,已在宿迁、宿州、枣庄、淮北等周边城市发展了14座城市候机楼,据统计每年有40%的外地旅客到观音机场乘坐航班。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再加上地下输油管道纵贯境内,现代交通网络加速成网,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正使徐州从原来的“五省通衢”升级成如今“五通汇流”,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更加凸显。

六大联运基地构建五大联运体系

现代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不断推动我市交通运输行业跨越式发展,运输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高铁每天运行292个班次,可通达全国20多个省会城市和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

空中航线总量由通航初期的4条增加到31条,每周航班量由初期的15班增加到230多班,航线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各主要城市并延伸到东南亚,观音机场也是淮海经济区唯一对外开放航空口岸;

徐州港由传统的内河港正向着“一带一路”内河开放枢纽大港的目标昂首迈进;

徐州是苏北第1个、全国第35个获批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2015年全面启动了1号线一期工程,2016年2号线、3号线同时开工;

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由3A级一跃提升至4A级,处于苏北领先地位。95个乡镇开通了镇村公交,开通率达70%以上,为农村群众出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9年将提前一年达到100%,实现全覆盖。目前,市区公交线路180条,运营线路总长度3963公里,城区拥有公交车辆2400余标台,万人拥有公交车15.8标台,500米半径覆盖率95%,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24.9%,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更居淮海经济区各市之首。我市成功列入省第二批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徐州城市公交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立足于徐州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充分发挥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我市运输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更加明显。我市正加快客运、货运枢纽建设,打造区域性多式联运中心。重点推进了铜山货场、双楼保税物流园、北三环物流集聚区、顺堤河、综合保税物流园、观音机场等六大联运基地建设,我市公铁联运、公铁水联运、河江海联运、空陆联运、海陆联运五大多式联运体系已初具规模。我市5个项目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客运、货运枢纽建设项目,位居全省之首。16个物流基地进入部、省“十三五”项目库,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丰县、新沂被列入省级农村物流示范县,数量全省第一。我市区域性道路旅客集疏运中心、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的地位更加凸显。

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在“十三五”时期,徐州交通正着力构建综合交通一个体系10张网3类节点5个口岸功能区,打造现代运输服务升级版,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巩固提升徐州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综合交通10张网:

高速公路网:规划到2020年,形成“三纵三横三联一环”高速公路网,总里程约700公里,实现2小时直通淮海经济区内主要城市,中心城区1小时通达所有县(市)。10万人口以上乡镇30分钟上高速,省级以上开发区、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高速公路全覆盖,省级重点物流基地、大型综合客运枢纽、民用机场15分钟上高速。

干线公路网:到2020年,规划普通国道8条、省道21条,规划里程约1800公里。干线公路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和90%的镇,覆盖全部省级以上开发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高速公路互通、机场和铁路场站。

农村公路网:县道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的目标,乡道双车道公路里程占比力争达到90%以上,行政村和规划居住保留点全部通达双车道等级公路,拆除重建危旧桥梁1200座,达到省级四好农村公路标准。

水运网:规划形成以京杭大运河为主动脉,其他等级航道与之沟通的树状结构水运网络,构建市域“两纵一横五干”的干线航道网布局形态。

铁路网:规划形成“三纵三横二联一环”干线铁路网,积极构建“米字型”高铁网;建成动车所,增开始发班线。

航空网:观音机场二期扩建完成后,已达到年旅客吞吐量460万人次、年航班起降4.2万架次的运营能力。下一步要积极开辟国际、国内航线,2020年航线达到40条以上。按照“5个一类、10个二类、若干个三类通用机场”的总体布局,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体系建设。

城市轨道网:市区轨道线网由7条轨道普线和4条快线组成,全长323.1公里。

城市快速路网:市区规划建设“两环十一射一联”长约200公里的城市快速路,到2020年,实现市区“两心”区域10分钟进入快速路网、各组团15分钟通过快速路进入高速路网。

城区干支路网:中心城区规划建设550公里主干路,其中结构性主干道长度72公里,建成后主干路路网密度达1.4公里/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次干路571公里,建成后次干路路网密度达1.45公里/平方公里。

交通信息网:规划构建一大信息云服务平台、八大共性支撑平台、八大综合应用“1+8+8”的智慧交通体系。达到缓解城市拥堵、方便群众出行、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的目的。

完善枢纽体系:

客运枢纽体系:打造市区客运枢纽和县市客运枢纽构成的8+6综合客运枢纽体系。

城市客运场站体系:按照“应配尽配”的原则,共规划公交场站89处,总用地82公顷。

货运枢纽体系:打造铜山货场公铁联运物流基地、双楼保税物流园区、北三环物流集聚区、顺堤河港口作业区等6大联运基地。

配套建设口岸功能区:

航空口岸、水运口岸、陆路口岸(公路集装箱监管区)、陆路口岸(铁路一类口岸)、陆路口岸(综保区)。

依托综合交通网络,我市交通还将构建客货运输3层体系8大系统,打造现代运输服务升级版。

以徐州为枢纽,联系全国、面向国际的长大距离运输体系,打造国际客运系统、外贸运输系统、高速客运系统、多式联运系统;

紧密联系淮海经济区主要城市的城际运输体系,打造同城客运系统、物流协作系统;

立足中心城市支撑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打造城市公交系统,城乡客运系统。

徐州交通经历了从少到多,从疏到密,从量到质的飞跃,为徐州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徐州交通人将坚守初心、牢记使命、自我加压、奋发有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新时代的大潮中续写建设现代化、立体化、综合性交通体系的生动篇章。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领头羊 
—— 徐工集团三十年创新实践与启示
 

 

 

 

执笔/省政府研究室沈和、古晶、时准、新华日报社双传学、庄传伟

● 只有毫不动摇走国际化道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才能集聚更多创新发展要素,拓展更大发展空间,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不断超越自我,创造奇迹,成为全球市场竞争的主导者。

● 实践表明,只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真正遵循市场规律,真正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真正激发企业家卓越智慧和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够打造出更多更强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制造巨头乃兴国脊梁。振兴实体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造就更多更强能够掌控技术话语权、占领世界行业制高点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徐工集团1989年组建以来,始终坚守“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价值追求,坚定实施“党建引领、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依靠创新登顶行业巅峰、依靠制造振兴实体经济的成功之路,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领头羊、世界前六强。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工,赞赏徐工的优异成绩,勉励其着眼世界前沿,努力探索创新发展的好模式、好经验。徐工的创新实践和时代担当迅速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以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制造企业的生存之本和制胜之要。徐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动摇,着力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破解“卡脖子”难题,确保技术创新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重抓高端产品创新。始终坚持以突破核心技术为引领,推动工程机械制造整体创新并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徐工产品技术主要靠引进消化吸收。进入新世纪,大力实施高端、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大吨位的“三高一大”产品战略,紧紧围绕“技术领先、用不毁”的技术标准,聚焦产品智能、绿色设计、可靠设计、工业设计等创新重点,每年安排销售收入的5%支持技术研发,走出了有质量、有效益、有规模、可持续的创新之路。

重抓高端平台创新。集团创建伊始,徐工依托工程机械研究所加强技术研发。2004年以来,积极推进企业实验室建设,建成包括液压、结构、传动、智能控制、材料等9个实验室和1个大型综合试验场。2008年,构建以徐工研究院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中心,以二级公司技术研发为产品开发中心的全球研发布局。2016年,推进互联网+融合与数字化转型,成为国家智能制造、两化融合、服务型制造、双创平台建设的示范企业。今年5月,徐工Machmall跨境电商平台上线,创造销售过3亿元纪录,成为徐工融合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新平台。

重抓高端标准创新。标准是企业“生产之法”和世界“通用语言”,更是国际技术制高点。着力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创新有机统一,使徐工标准享誉全球。累计创建国家标准38项、行业标准27项、团体标准11项,形成了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为支撑、工作标准为保障的标准创新体系。2011年,徐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已主持国际标准2项、参与2项,自主创新成果标准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

◆以开放创新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开放是汇聚全球资源的关键一招,更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出路。以开放倒逼改革、引领创新,是徐工坚持国际化道路不动摇的核心要义。多年来,从产品和人员“走出去”,到资本和服务“走出去”,徐工国际化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高端。

销售国际化打响品牌中高端形象。坚持以国际标准提升品牌形象,着力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特别是出口中东的300吨大型矿用挖掘机、110吨矿卡等近2亿美元大单,全地面起重机通过欧盟认证并出口德国,120台压路机出口北美、其中80台进入美国市场,标志着徐工产品批量进入传统高端市场。针对国际市场特点,变经销为主为直销为主,创新电商平台模式,实现整车、配件线上“一站式”销售。海外年收入超过23亿美元,稳居行业第1位,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片”。

服务国际化提供成套解决方案。服务国际化是促进产品销售增值和站稳市场的必然选择。着力打造全球营销服务体系,拥有海外30个分子公司、40个办事处、40个大型备件中心和300多家海外经销商,辐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网络。尤其是打造出包括吊装、土石方工程、道路筑养护等在内的13个成套解决方案,能够及时为全球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及融资租赁等一站式服务,赢得客户广泛信赖。

研发国际化引领技术领先趋势。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构建“全球协同+自主研发”的创新体系。2011年,收购荷兰AMCA公司和德国FT公司,使高端液压阀产品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进口替代。海外研发特别注重客户独特需求。如,针对俄罗斯、中亚低温酷寒天气特点,研发高寒起重机。先后建成中、美、德、巴、印5大国际研发基地,成为全球高精尖工程机械技术研发的引领者。

生产国际化优化产业全球战略布局。围绕全球产业升级需要,加快海外生产基地建设。对高端市场国家,通过海外收购,获得技术、渠道和管理经验。对市场规模大、市场机制健全的国家,采取独资建厂、本土化经营模式,利用当地资源降低成本,实现对区域市场快速响应。对市场规模小、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国家,采取合资合作方式建厂,快速进入当地市场并获取政策支持。

◆以人才创新支撑产品高端发展◆

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性紧缺资源。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核心是人才机制竞争。徐工坚持打造一流人才队伍不动摇,精心培育世界级智慧人才、高技能工匠、党员劳模和企业家四大优秀人才群,让更多“千里马”大展鸿图。

着力做大人才增量。实施“全球猎鹰计划”,紧密对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规划,紧贴关键共性、前沿引领、现代工程技术创新要求,瞄准发达国家与行业顶尖企业,准确把握高层次人才流动趋势、跳槽特征以及求职习惯,广辟猎聘渠道,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形成了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近年来,引进全球顶级人才15人,精英人才68人,为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占领技术前沿创造了有利条件。

着力优化人才存量。加大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力度。坚持能力过硬、文化同质、团队协同、持续创新的培养原则,落实全球引进、国际培养、创新激励、跨文化融合的关键措施,建立网络平台、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打造国际领先的技术研发人才队伍。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兴办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实施高技能人才“金蓝领211”培训工程,建设技能人才高地。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构建金牌工人和高级技师培训体系。

着力释放人才含金量。落实物质激励措施,优化经营管理团队薪酬管理办法,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分配机制和股权多元化激励机制。对技术人才实行岗位项目工资制,年收入由固定薪酬和项目工资两部分构成。对优秀人才和重大创新人才,落实特殊奖励办法。发挥精神激励作用,健全鼓励激励、容错试错、能上能下机制,引导员工敢闯敢试、务实创新、奋发有为。结合企业需要,分类构建员工发展职业通道。建立年功荣誉管理制度,通过授予年功章,增强员工自豪感、使命感和归属感,激励员工爱岗敬业、拼搏奉献,在献身徐工发展大业中展现精彩人生。

◆以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发展活力◆

机制创新是企业旺盛活力的源泉。徐工作为历史悠久的老牌国企,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又在改革中不断“脱胎换骨”,在创新中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混合所有制改革集聚更多优势资源。1996年,徐工科技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09年,徐工将优质资产融入徐工机械并整体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健全法人治理结构。2017年,面向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进行定向增发,募集资金25.4亿元。至此,徐工从资本市场累计募资突破200亿元,通过市场化定价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今年,启动实施徐工集团工程有限公司混改,在保持国有控股地位前提下,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在子公司层面,积极进行混改探索,通过股权分配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组织机构优化催生更多创新动能。2000年以来,通过“主辅分离”,完成下属56家企业产权改革。2011年,开启企业事业部制改革,提升总部管理职能,凸显核心板块,实现条块清晰、权责明确的专业化管理,由“一艘大船”变成包括六大事业部、25家主机企业、9家零部件企业、20家贸易服务及新业态企业的“超级舰队”。2012年以来,徐工突破传统优势主机产业格局,做成起重机、挖掘机两大百亿板块和四个50亿板块一批隐形冠军。2015年建成投产的徐工汽车,两年时间超过多个行业老品牌,跻身行业十强。

管理机制创新提升企业运行效率。着力推进全方位管理模式变革。瞄准“珠峰登顶”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整合管理工具和核心业务流程,推进风险管控激励,构建全价值链动态战略管控系统;依托预算信息平台,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精准实施各类资源分配、考核和控制,实现上承战略、下接绩效,纵贯组织、横向协同,形成全员、全过程、全业务、全价值链的科学管理体系,有效保证了巨型企业有条不紊、稳步高效的健康发展。

◆以党建创新彰显红色文化魅力◆

文化是根基和灵魂。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是徐工企业文化的鲜明特色,更是徐工充满旺盛活力和无限生机,拥有独特风采和时代魅力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坚持把党的绝对领导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的核心优势,切实理顺党的领导和公司法人治理的关系。制度建设上,把党的领导融入经营各环节;组织架构上,健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决策程序上,理清和规范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运行机制上,保证党组织意图在重大决策中得到体现。按照“意志坚定、吃苦耐劳、真才实学、勇于创新、富有经验、做出实绩”的干部标准,锻造干部作风,打造了一支对党忠诚、为国争光,甘于吃苦、善于创新的优秀干部队伍。

组织建设与市场开拓深度融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徐工不同于一般企业、极其特殊的红色文化优势。坚持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积极探索国际化集团各类企业、各级层面、各种形态、各个区域,党组织参与企业管理的实现形式,确保党的方针政策不折不扣落实。目前建成了1个集团党委、28个基层党委、10个党总支、167个党支部,拥有4886名优秀党员。

红色基因与创新精神深度融合。红色基因铸就徐工“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文化理念,也体现徐工善制大器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徐工将文化理念与行为规范、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深度对接,将集团文化与子公司、生产基地特色文化深度融合,使企业文化成为员工高度自觉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引领员工砥砺前行、奋发作为,保持徐工“一根筋”精神、一种激情、一份清醒,以文化和信仰的力量推动产业珠峰登顶事业。在海外基地,主动让中国员工融入当地文化,让海外员工、客户感受中国文化和徐工文化的无穷魅力。

徐工集团创新探索30年,成绩令人瞩目、鼓舞人心,经验弥足珍贵、催人奋进。徐工创新发展的成功样本,为我们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振兴实体经济,尤其是提升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高质量打造全球创新型领军企业,带来了许多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打造全球创新型领军企业,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掌控关键核心技术话语权。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制胜根本在于核心技术领先。徐工实践表明,只要牢固确立创新发展理念,正确把握产业技术需求,精准落实创新举措,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锚定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实现前瞻性引领性技术重大突破,就一定能够不断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走向世界,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越战越强,越走越远,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启示之二:打造全球创新型领军企业,必须坚定不移走国际化道路,确保打赢全球市场竞争主动仗。赢得国际市场是企业竞争最高境界,更是中国企业奋起直追、为国争光的必由之路。徐工的技术创新始终聚焦国际竞争力,而融入国际市场成就了徐工世界级企业梦想。实践表明,只有毫不动摇走国际化道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才能集聚更多创新发展要素,拓展更大发展空间,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不断超越自我,创造奇迹,成为全球市场竞争的主导者。

启示之三:打造全球创新型领军企业,必须坚定不移锻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增创高端人才新优势。全球领军企业既要有领军企业家正确掌舵,也要有科技研发、技术工匠、市场开拓、企业管理等人才群体坚强支撑。徐工实践表明,人才强企业强,人才兴万事兴。只要坚定实施开放战略,大力集聚和培育世界级智慧人才、高技能工匠、技术劳模和企业家等各类领军人才,不断完善企业优秀人才群体,让“千里马”竞相奔腾,大展鸿图,企业就一定会越做越红火,越来越兴旺。

启示之四:打造全球创新型领军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持续提升产业报国凝聚力。加强党的领导,是国企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国企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保证,更是中国企业文化的根基和灵魂。徐工实践表明,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市场开拓,无论是矢志产业报国、登顶产业巅峰,还是承担社会责任、彰显文化特色,党组织始终是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和不可战胜的重要力量,党的领导毫无疑问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引领全球的坚强保证。

启示之五:打造全球创新型领军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创新体制机制,着力优化干事创业软环境。企业成长离不开环境滋养,领军企业更需要不一般的发展环境。徐工发展30年历程,徐州市委和江苏省委给予了足够的政策支持和情感关怀,从未干预其市场经营自主权,充分尊重企业选人用人和薪酬分配等权利。对企业而言,这就是最优环境和最大支持。实践表明,只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真正遵循市场规律,真正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真正激发企业家卓越智慧和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够打造出更多更强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协鑫:创新驱动引领光伏产业未来 
 
 

 

鑫华半导体。
保利协鑫黑硅工厂智能机器人。
▲新疆协鑫多晶硅项目。
▲江苏协鑫硅材料硅片分选线。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正喜

通讯员 李论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协鑫也走过了28年的发展历程。28年奋斗创新,28年砥砺奋进,协鑫正青春焕发。作为排名全球第三、中国第一的新能源企业,在科技创新的助推下,协鑫集团的发展日渐驶入快车道。

作为以新能源、清洁能源及相关产业为主的国际化综合性能源集团,协鑫已为全球累计光伏装机容量的1/4提供高品质原材料,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二。近年来,协鑫每年坚持拿出不低于3%的营业收入投入创新,取得各种专利发明、知识产权近2000项,十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协鑫还主导或参与制定30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助推了中国光伏制造行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眼下,我最大的愿望是让更多的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清洁能源。”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为此,协鑫率先在国内提出平价上网路线图,那就是到2019年,实现在中西部地区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与核电价格持平;在东部地区光伏发电度电成本降至0.5-0.55元/度,与天然气发电价格持平,真正把绿色能源带进百姓生活。

『双基地』稳固全球多晶硅龙头地位

多年来,我国由于缺乏先进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同时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难以对自身丰富的硅矿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在2006年以前,国内的多晶硅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导致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受制于人,举步维艰。面对重重困难,激发勇敢的协鑫人自觉担负起国家新能源振兴的光荣使命,于2006年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投入多晶硅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凭借人才、技术、成本、研发等综合优势,江苏中能硅业仅用5年时间就赶超了美、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多晶硅研发与制造水平。从单线千吨开始,到5千吨,再到四期的单线1.5万吨以上,江苏中能硅业独创了国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CL法多晶硅超大规模清洁生产技术(简称“GCL法”),实现多晶硅的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完全零排放,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

2017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二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名单》,凭借年产量和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江苏中能硅业入选“单项冠军企业”。2018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三批绿色制造名单,江苏中能硅业凭借清洁环保的全闭路循环工艺,成功入围“绿色工厂”名单。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安装调试和试生产,近期,保利协鑫旗下新疆多晶硅基地的6万吨多晶硅项目正式投产。这个国内单体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投资成本最低的多晶硅项目,投产时第一炉产品经过检测,国标一级品占比超过97%。

保利协鑫以“协鑫速度”完成的此次转型升级标志性“大动作”,意味着其以技术创新为内核,以“科技研究院平台+合伙人激励机制”为两翼驱动,以徐州、新疆一东一西两大基地为产业载体的“一核两翼双基地”发展大格局完成构筑,产业协同互补效应正在凸显,核心竞争力再次得以强化提升。

差异化技术路线重塑竞争优势

保利协鑫全力推进硅烷流化床法制备多晶硅技术(简称“硅烷法”)的自主研发。2015年,保利协鑫即建成目前全球单台产能最大的6000吨/年流化床反应器装置。试运行装置后,打通生产全流程,实现连续稳定生产,全流程电耗仅为25千瓦时/公斤,产品成本低于现有“GCL法”工艺。该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突破性地实现了物料封闭循环及核心技术设备国产化,目前已获得6项专利,不仅填补了国内硅烷法技术的空白,更夯实了保利协鑫在世界硅材料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作为全球光伏材料技术领军企业,保利协鑫的差异化技术优势总结起来就是高技术壁垒、低单位能耗、优技术协同,新建项目和存量资产互相匹配,有效降低光伏产品成本的同时,为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助推实现光伏平价上网。

下游的晶体生长环节,公司执行单多晶并举的战略。多晶方面,保利协鑫黑硅产能达到7吉瓦,引领全国25吉瓦黑硅产能降本提效,“金刚线切+黑硅+PERC”成为未来300W+高效多晶主流;单晶方面,保利协鑫差异化铸锭单晶产品已经逐步市场化,性价比优势明显。连续直拉单晶技术实现全新升级,其单位电耗更低,单炉次根数更大,生产效率也得以极大提升。

保利协鑫一直以智能制造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2016年8月,苏州协鑫光伏即和“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成功使硅片良率提升1%,成为光伏制造领域首家大数据创新示范项目。2018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江苏中能硅业“多晶硅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荣登榜单,为江苏徐州市唯一一家入选单位。刚投产的新疆协鑫多晶硅基地将打造全新现代化智能工厂,精馏塔采取了算法技术,耦合技术,同时全面打造智能物流集成及协同,采用机器人等智能运输及自动化装备,实现产品处理的智能存储。协鑫的智能制造路线图是:2012年至2020年为协鑫工业3.0快速发展阶段,即全流程自动化及信息化的导入和陆续融合;2020年底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对接工作,2025年全面实现智能工厂。

突破电子级 『中国芯材』批量供货

经过一系列严格的验证、检测,今年5月初,江苏鑫华半导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集成电路用高纯度硅料小批量出口韩国,并已向国内部分晶圆加工厂批量供货。这标志着鑫华半导体集成电路用硅料已经达到国际一流质量标准,也是我国多晶硅制造企业首次向国际市场出口集成电路用高纯度硅料。

2015年12月,鑫华半导体由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联手保利协鑫共同投资在经开区建设,倾力打造国内首条5000吨半导体集成电路专用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去年11月8日,协鑫旗下鑫华半导体正式发布电子级多晶硅产品。鑫华电子级多晶硅的自主生产,标志着我国电子级多晶硅突破海外多年技术封锁,填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专项一项空白。

电子级多晶硅集成电路用高纯硅料项目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强基工程中标项目、科技部02专项子项目。江苏鑫华半导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新告诉记者,就电子级多晶硅而言,鑫华半导体研发团队历经317次电子级多晶硅生产试验,用一年多时间,对629项技术、设备优化改进,以70%的国产设备,系统性解决了杂质释放问题,实现了原料端彻底祛除和控制杂质,并且全球首创采用自动化无接触硅料处理系统。

目前,公司正在就相关技术和工艺申请国家专利。在5月份实现对韩国出口高纯度硅料后,鑫华半导体公司最近还要向我国台湾地区的晶圆厂家批量供应集成电路用硅料。

现在,鑫华半导体公司第一条生产线的产能为5000吨,产品向国内国际市场铺开后,可保证国内企业3至5年内电子级多晶硅不会缺货。同时,还将规划再上一条5000吨生产线,以更好地满足国际国内市场。

鑫华电子级多晶硅的投产,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市场垄断,填补了国内半导体级原材料生产的空白;鑫华半导体公司也成为继美国Hemlock、德国Wacker之后全球第三大半导体硅材料生产商;推动徐州经开区和徐州市逐步打造从原料到终端的集成电路一体化产业链;并对徐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化服务擦亮金字招牌 
徐州公积金中心让制度红利和新技术便利惠及广大职工
 

 

 
 
 
 
 

 

文/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旭东 图/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白雪

住房公积金在满足广大职工住房需求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少跑腿、就近办、材料少、速度快、环境优”是广大公积金缴存单位和缴存职工对公积金管理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实现群众服务需求为目标,徐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推出“公积金城乡一体化智能服务体系”服务品牌,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让缴存单位和职工切实感受到制度红利和新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全力配合我市“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政府服务最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品牌建设。

“互联网+公积金”

打造特色服务品牌

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公积金业务就能轻松办理,今年国庆节后一款徐州公积金手机APP正式上线,职工只需刷脸即可完成身份认证,进行变更手机号码,查询缴存、提取明细等操作。实名注册认证身份信息的职工通过手机公积金APP,可实现购房提取、离退休提取、解除劳动合同6个月提取住房公积金、提取公积金部分还贷、一次性还清贷款、逐月还贷业务的自助办理。手机公积金APP运行以来,用户日均以千位数递增,受到缴存职工的一致好评。

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信息共享技术,项目化带动中心业务与服务水平提升。不仅推出手机APP“刷脸通”,中心还推出智慧公积金“一网通”、承办银行“直联通”、柜面服务“便捷通”、自助服务“城乡通”,通过以上举措,为中心服务品牌创建提供了技术保障。

智慧公积金“一网通”。上线4.0版业务系统,对单位版和个人版网上业务大厅进一步完善优化。新的单位版网厅可完成单位及个人信息变更及查询,基数调整、汇补缴、缴存人登记、缴存人调入、缴存人启封封存等业务自助办理;开发商版网厅可实现开发企业项目准入自助申请;个人版网厅可自助办理的业务包括购房提取公积金、离退休提取公积金、解除劳动合同6个月提取住房公积金、部分偿还公积金贷款、一次性偿还公积金贷款、逐月还贷网上办理、贷款网上自助测算及预约申请等。职工在中心“网上业务大厅”注册登录后,在网上即可办理上述业务,实现了住房公积金审批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工作按时间节点规定要求落地生效,审批效率和职工满意度大幅提高。

承办银行“直联通”。先后与19家归集银行和12家贷款银行通过专线进行直联,实时获取银行结算数据,实现资金、业务和财务信息的“三账联动”,自动平衡匹配登记入账,每笔资金交易在系统中均有记录,可实时查询、监控每笔交易的进展,掌握账户资金变动和余额信息,资金管理更加安全透明。

柜面服务“便捷通”。进一步简化柜面办理手续和要件,取消银行柜面排队签约和职工领取提取申请表及填表、单位盖章等环节,实现公积金业务全市“通存通兑”、提取“一键入卡”、贷款“一键放款”,缴存“一键直通”,全面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

自助服务“城乡通”。为有效满足乡镇缴存职工查询公积金信息及办理基础业务需求,中心积极与各县(市)区农商银行开展合作,利用农商银行扎根基层、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点,实现公积金信息查询、信息变更、业务申请等功能,做到缴存职工在的地方,公积金服务“触手可及”,从而实现公积金自助服务在全市城乡地毯式覆盖。

中心在全国同行业率先推出涵盖网厅、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和自助服务区等多渠道智能化的立体式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公积金业务“手机移动办、网厅便捷办、柜面贴心办、乡镇自助办”。

减负增值破难题

助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今年是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中心牢固树立“亲清营商”理念,进一步转作风、办实事、提效能,助力我市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中心印发了《关于开展“2018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序时进度和推进节点,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强化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的领导机制。中心各部门主动参与、明确职责、强化措施、重抓落实。

落实减负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统筹兼顾企业承受能力和保障劳动者最低劳动报酬权利,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和调整频率,落实住房公积金阶段性降低缴存比例,降低企业劳动用工成本;原缴存比例较高的企业在效益出现持续下降时,可申请办理降低缴存比例;连续亏损两年及以上的企业,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讨论通过后,可申请将缴存比例降到8%以下(但不得低于5%);生产经营确有困难的企业,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讨论通过后,可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经市公积金中心审核批准,待企业效益好转后,再恢复缴存并补缴缓缴部分;凡企业申请降低缴存比例或缓缴的,由管委会授权中心直接审批。

创新服务领域,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重点推出“公积金联融贷”创新项目,联合金融机构,共同搭建金融增值服务平台,支持我市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首先由公积金缴存企业或个人通过互联网渠道向公积金缴存合作银行提出申请,银行对借款人进行身份识别后,运用大数据风控技术建立起全新的客户评价授信体系,并依据授信结果为正常缴存公积金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对单户授信500万元(含)以下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按照按照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执行,且不收取任何担保费和融资手续费。计划到2020年,每年支持我市实体经济的授信不低于30亿元。以创新举措最大限度发挥公积金缴存信用的社会效应,为有效破解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做出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服务理念入人心 创先争优提升满意度

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是服务提升的内在源泉。为激励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中心制作了服务品牌满意度调查表,拍摄宣传片、印制宣传手册,在各营业窗口设置统一规范的服务品牌标志,制定品牌服务体系;通过新闻媒体、报纸、公积金网站、手机APP、微信微博等向社会公示单位服务品牌方案及推进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多次组织中心职工开展服务品牌学习培训,并通过考试巩固培训成果,职工对服务品牌理念的知晓率和认可度达到100%;组织开展“党员示范岗”“志愿者在行动”“榜样就在身边”“我为便民谏一言”、职工业务技能大赛等创新活动,真正让服务品牌创建理念深入人心。

坚持督查督导全程覆盖,做到落实有保障。中心制订和实施服务监督体系方案,明确投诉处理过程,设定投诉问题办结时限,制定考核管理规定;中心党组定期不定期召开服务品牌创建调度会,开展服务品牌自查自纠活动,实时掌握服务品牌创建进展情况,及时发现解决存在问题,并提出工作要求;对12329、书记市长信箱、营商环境办等平台反馈问题,及时受理,并对服务对象满意度进行回访调查;推出重点项目预约专场服务、老弱病残等服务对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绿色通道等特色服务举措;深入开展“五比五创”创先争优活动,通过“五查五促”,开展“作风建设整顿”活动;引入第三方“神秘人”服务质量监测检查机制,不断完善检查方式,丰富检查内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为中心服务品牌创建工作提供了落实保障。

党建引领树形象

解放思想实现高质量发展

“没有离开业务的政治,更没有离开政治的业务”。中心始终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四同步”(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同步检查、同步考核),把“旗帜鲜明讲政治,凝心聚力抓党建”的基本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中心制订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工作方案及专题学习计划,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做到带着感情自觉学、带着责任经常学、带着思考反复学,结合岗位职责学深学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岗位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公积金事业发展中去。

按照市委有关要求,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徐州解放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围绕“学习新思想,改革再出发,开放迈新步,发展高质量”主题制订中心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五对照五查找”,精心确立大讨论活动定位提升目标,注重在政策制度、办事流程、办事效率等方面高点定位目标思路,促进中心工作提速增效;对标先进典型太原市公积金中心,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排查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明确工作改进方向,进一步修订完善中心归集、提取、贷款等业务规程,推动由思想解放向实践成果的转化。

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活动日、党员过政治生日等制度;组织全体党员到马庄、运河抗日支队纪念馆、淮塔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引领干部职工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积极探索党建新模式,与合作银行开展党建共建活动,与中国银行徐州分行举行党建共建暨廉洁伙伴协议签约仪式,在邳州农商银行润和学院建立市公积金中心党员学习教育培训基地。

中心组织开展“日思一过、日改一错、日求一新”主题活动,深化“榜样就在身边”宣传教育,建立“榜样课堂”,组织开展干部职工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第三届业务技能大赛、“我为便民谏一言”、先进模范上党课、“党员示范岗”和“服务明星”创先争优等活动,着力培育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管理方式和规章制度,打造徐州公积金特色党建文化品牌,让中心全体党员干部在党性教育中受到教益与鼓舞,精神风貌焕然一新,进一步树立了公积金队伍新形象。

如今徐州公积金手机APP注册用户已达3.6万人,个人版网厅注册14万多名职工,开发商版网厅注册用户66家。通过网厅,目前缴存单位95%以上的业务实现自助申办,开发商85%以上的业务实现自助申办,个人75%以上的业务实现自助办结。今年1-10月份,全市归集总额76.28亿元,同比增长7.92%;提取总额56.78亿元,同比增长20.15%;发放住房贷款35.74亿元,同比增长1.79%;实现增值收益2.56亿元,贷款逾期率控制在0.01‰以内。前10个月住房公积金合计支持我市住房销售189.78万平方米,拉动住房消费178.82亿元,稳增长、促调控、惠民生作用进一步凸显。

徐州住房公积金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广昕说,中心将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工作职能,围绕企业和职工提出的诉求精准发力,继续将“公积金城乡一体化智能服务体系品牌”做优做强,力争早日实现智慧、诚信、勤廉、正气、活力“五位一体”惠民公积金发展目标,以响亮的金字招牌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重启一行 我是第一 
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评价改革推进教育教学深度变革
 

 

举行省前瞻性项目《小学生自主发展评价系统的建构与实践》中期推进会暨云龙区“基于评价的区域教育质量精准提升”研讨会。
探索表现性评价:基于情境的素养测评。
与南京师范大学签订项目合作协议。
举办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小学生自主发展评价系统的特色化建构与实践》启动研讨活动。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甘晓妹

“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么难的一个选题?”当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小学生自主发展评价系统的建构与实践》立项申报江苏省前瞻性项目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永军教授曾经感叹道。

“教育评价在教育生活中无处不在,既指向教育的目标,也是师生发展性的一个过程,是教师爱和智慧的呈现,是师生情感的润滑剂,是学生生命生长的支点,积极的教育评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我们长期在教育一线,当然更知道这个选题的艰难。”随着该项目申报成功、启动,进入中期推进时,青小教育集团刘婷校长和她的团队更深刻感悟到,“基础教育的评价研究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难点、关键点和突破点,我们必须迎难而上。青小‘儿童是学校的中心,学校是儿童的乐园’的百年办学理念,是学校童心教育的薪火,我们的评价变革,要顺应孩子生命成长的节律,为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奠基,并由此撬动教育教学变革。”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校来说,无疑是一次学校内涵升级的机遇。而评价改革是深化课程改革不可绕过的一座高峰。

选择“自主评价” 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评价无处不在,它创造的是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激活的是学生无限的可能。

多年来,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一直以“活动丰富”享誉徐州教育界。“活动丰富”的背后,是学校20年来对学生自主发展评价的持续探索——各种主题鲜明的活动和校本课程,师生们坚持了十年的阅读存折和课外阅读打造精品工程,以及越来越完善的“小能豆云学园”……

在青小,每位老师都有这样的共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当核心素养涉及的六大素养融入每个具体的生命时,我们看到的绝对不是整齐划一的表现,决定核心素养水平高低的始终是学生自主能动的程度。激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前提与基础。

基于对“用什么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怎样培养,培养得怎样”三大核心命题的追问,青小的老师们在思索:有没有一种兼具普适性和本土特点的评价体系,它能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变革;它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变革;它注重综合,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内容的变革;它强调质性、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变革。

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青小教育集团勇敢地尝试“自主评价”,由此来激发“快乐成长”的内驱力。

2017年5月17日,青小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小学生自主发展评价系统的建构与实践》申报成功。专家组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项目研究的前瞻性价值。“小学生自主发展评价系统”以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向,以“促进学生发展,助推学生成功与成才”为目标,积极在丰富多元的教育生活中,多维度实践真实性、生成性、过程性、发展性评价,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成为最好的自己。

可以“重启一行”

让学生真正“快乐成长”

2018年,青小教育集团的“小能豆”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成长记录”,一本18页的《小能豆自主发展评价手册》。手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低年级版、中年级版、高年级版三个版本。

评价手册的封面,书写着“重启一行、我是第一”八个大字。打开评价手册,每一版本均由小能豆成长宣言、小能豆风采展台、小能豆星级评价、小能豆轶事评价、小能豆券兑换屋、小能豆成长感言和小能豆荣誉墙七大板块组成。

“评价指标的拟定是自主发展评价系统建构的核心,也是最难攻克的一环,历时一年,我们仍在不断修订完善之中。”青小教育集团教科室邓莹主任介绍说,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小能豆星级评价”紧紧围绕美德、智慧、健康、艺术、创造五个维度展开。“我们首先对这五个维度分别使用了三个关键词进行了内涵的界定,组成了一级评价指标;再根据不同学科的融合、不同年龄的学生特点,形成评价的二级指标;最后根据学生的相关表现,具化为三级指标。整个小学六年,我们共制定了五个维度,15个一级指标,45个二级指标和135个三级指标。”

另外,每一条具体的评价细则均通过自评和他评来完成,自评,重点是突显了学生评价的自主性,有足够的弹性空间;他评又分为互评、师评和家长评,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星级评价淡化了甄别与选拔,以学生点亮的星星颗数来评价学生的表现,学生可根据自身成长需要,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区间内自主选择项目内容、完成时间,填写比较灵活。”邓老师表示,星级评价和轶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真实的发展性过程评价与生成性的目标评价相结合,更真实、全面反映学生综合核心素养发展的情况。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人有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各有所长,要挖掘孩子的优势智能,激发潜能,避其所短,扬其所长。“小学生自主发展评价系统”秉承评价的激励性和引导性,重视过程、面向全体、关注个人,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重启一行、我是第一”的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的成长。

着力“朝向未来”

为学生找到生长发力点

枯燥的试卷不见了,严肃的监考老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鲜有趣的游戏和活动。2018年期末,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一年级的“小能豆”们没有进行书面考试,而是通过“识字达人秀”“诗文我来背”“阅读小明星”“速算大王”等十个闯关游戏,愉快地完成了期末综合素质全面考核。

“‘乐学嘉年华闯关’是我们对学生表现性评价的尝试与探索。”刘婷校长介绍说,核心素养评价关注基于情境之中的素养测评,关注情境与问题之间的关联,特别是关注真实情境问题的学科融合,关注学生从情境之中获取信息,选择恰当方式进行表达、阐释,反映解决真实问题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责任担当,快乐生长”的自主发展目标。

近年来,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以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为前驱,逐步启动了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协同·共育·行动:场域视野下儿童品格提升的实践探索》、江苏省物型课程研建项目《构建学生学习的校园博物馆》,以及省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参与校本课程评价的研究》《场域视野下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培养研究》《“魔法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小学创客教育SPOC课程的实践研究》《STEM视野下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评价的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群,确立了“项目研究与课题研究互为驱动”的促进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学研路径。

“只有把目光放远明天,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青小教育集团的《小学生自主发展评价系统的建构与实践》,正在打破以一张试卷、以分数论高低的评价模式,评价内容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朝向未来,为学生找到自主生长的发力点,唤醒精神,开发潜能,自我发现,自我调控,自我实现,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人。深化指向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评价变革非一日之功,青小教育集团的创新实践,无疑为积极促进小学生自主发展开辟一条清晰可见的路。

国网徐州供电公司优化电力接入营商环境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电力引擎” 
 
 

 

举办淮海经济区(徐州)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协作发展论坛
向客户介绍办电流程
对外发布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三减三增”三十项服务举措暨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报告书
在徐州经开区设立供电服务中心实现办电“不出园区”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源 通讯员 周洋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电力供应关乎各行各业,客户“获得电力”的手续、时间等因素是营商环境评价的关键指标。当前,我市正处在经济社会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时期,优化电力接入营商环境对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尤其是大项目落地,助力全市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网徐州供电公司始终将改善电力营商环境作为公司工作的主攻方向,通过为客户降本增效,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常用业务“一次都不跑”,非常用业务“最多跑一次”。

以市场为导向为客户降本增效

“原以为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用上电,压根没想到一个月的时间,公司新项目就用上了电,整个流程下来也只跑了一趟,而且基本上都是在手机上完成的,如今供电部门工作效率真是高!”今年6月8日,徐州金桥国际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新广如是说。

今年年初,徐州金桥国际开发有限公司新项目提出了用电需求。由于该公司所在的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企业十分集中,用电量大,要想同时满足电网安全运行和用户用电的需求,刘新广原本以为会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办电工作。而国网徐州供电公司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满足了金桥国际开发有限公司的用电需求。

长期以来,在优化地方营商环境,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中,国网徐州供电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针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综合评价体系,迅速转变观念,落实管理责任。该公司营销部、调控中心、财务部、运监中心、运检部等相关部门施行分工明确的联办方案和落实措施,实行“一口受理,内部流转”,走出了一条优化营商环境的供电探索之路。

为了加快优化电力接入营商环境,在全市电力用户接入环节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服务,由该公司组织编制了《国网徐州供电公司2018年报装接电专项治理行动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与重点任务。及时向市政府递呈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电力接入营商环境实施办法的建议》,促请政府牵头出台政策,简化政府各部门关于电力接入的各项行政审批手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努力为客户节约用电成本,是国网徐州供电公司扎实履行服务型国企责任的重要内容。

徐州某回转支承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回转支承和工业钢球的“用电大户”。2017年,该公司首次通过国网徐州供电公司的交易平台进行“直购电”,全年超六成电量来自发电厂“面对面”谈价购买,平均1度电较过去下降了2分钱左右。“别小看这2分钱,给我们带来了大效益。”该公司用电管理负责人介绍,仅此一项企业就节省电费支出近64万元。

据了解,国网徐州供电公司落实中央降低用能成本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各项电价及设点收费项目调整政策,2017年度累计帮助客户减少成本超10亿元。今年1至11月份,徐州供电公司促成我市完成大客户市场化交易电量92.42亿千瓦时(占公司售电量的35.15%),帮助客户节约电费支出1.7亿元(相当于一度电约降低了1.84分)。自2018年4月1日起,一般工商业及其它用电类别电价已下调4次,分别降价2.29分/千瓦时、1.97分/千瓦时、2.36分/千瓦时及1.57分/千瓦时。截至2018年11月底,一般工商业及其它用电类别受益企业客户电量40.9亿千瓦时,降低用户用电成本2.5亿元,12月预计降低用户用电成本约为4300万元。今年以来,累计向上级争取红线外配套电网工程项目21个,帮助大客户降低用电接入成本1.8亿元。

多措并举提升客户优质服务获得感

4月27日,全市首个园区专属供电服务机构——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供电服务中心揭牌,标志着国网徐州供电公司与徐州经开区的战略合作跃上了新的高度。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供电服务中心以“办电不出园区”为理念。首批到位10名专业供电服务人员进驻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为开发区范围内10(20)千伏及以上高压客户提供各项供电及增值服务,包括业扩受理开放,用电变更、电力保障、用电检查、用能咨询、节能改造、客户内部设备代维等能效服务。眼下,围绕开发区重点项目,园区供电服务中心正在探索创新业务开展方式,缩短服务链条,提高客户需求响应速度,不断提升重要客户电力接入效率,支撑项目快速投产,努力以最贴近的距离、最优质的服务赢得政府信赖、客户满意。

不仅如此,国网徐州供电公司还在徐州高新区、空港开发区分别设立了电力(能源)托管中心,倾心服务小微企业办电;在各级行政审批中心设立供电营业服务窗口“一站式”受理业务,用户临柜次数大幅减少,“一次性办结”进程不断加快。

该公司逐步扩大不停电作业范围和比例,对具备带电作业条件的架空线路和具备旁路及取电作业条件的电缆线路,全面开展不停电作业,最大限度减少停电时间和次数。全面取消电力客户带电接火费,相关费用列入生产成本。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推动政府出台专项实施方案,对客户在办理用电工程的外线工程规划通道、施工行政审批、数据资源共享、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确保电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11月21日,国网徐州供电公司召开2018年度“三公”调度(依法公开、公平、公正进行电网调度)监督员座谈会,主动向广大用电客户征求意见,共同创建和谐供用电氛围。

聘请“三公”调度监督员,接受外部监督,聆听客户的建议和意见,是徐州供电公司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常态性的服务工作,该举措拉近了供电企业与电力客户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供电优质服务工作水平的提高,受到了电力客户的认可。

下一步,国网徐州供电公司全力提升内部运转服务“软件”保障。该公司提前对接政府重大项目规划,适时参与项目规划,充分了解用电需求,同步安排电源布点。配合项目前置审批,推动各项手续“前置办理”,提前启动配套电网工程建设。紧盯“审批事项最少、政府服务最优”的目标,结合《徐州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开通重大投资项目办电服务“绿色通道”,改善政策软环境;全力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帮助。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涉及面广,较为复杂,是系统工程,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协同推进。借助政府出台的实施意见,积极做好各审批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推动各相关单位落实实施意见;促请规划、建设、国土等部门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简化外线工程行政审批手续,与供电企业深化信息共享、业务联办。

除此之外,国网徐州供电公司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结合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该公司在各地行政服务中心设置办电窗口,实现政电联办,落实政府实施意见,联合规划、园林、路政、城管、绿化等部门按照文件要求,实施掘路许可、绿化许可、占路意见书等行政审批手续的限时办理和并联审批。结合“3550”改革常态化,试点推广容缺预审、多图联审、多评合一等模式,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保障工程按期开工。

『十三五』末让徐州步入地铁时代 
徐州轨道交通助力『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
 

 

骄阳似火,干劲十足。
市委书记周铁根实地调研徐州东站枢纽配套工程建设情况。
市长庄兆林慰问站东广场站。
徐州地铁首列车接车仪式。
彭城第一刀。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旭东 通讯员 武蕾 阚婷婷

1月28日,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实现全线“洞通”;

6月29日,轨道交通1号线首列车正式亮相徐州;

8月30日,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顺利实现 “轨通”;

10月10日,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举行轨道首铺仪式;

……

2018年是实施我市轨道交通“三年攻坚计划”的第一年,是轨道交通里程碑目标实现的关键一年,年初以来,轨道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沿线各区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年初既定的工作任务目标要求,全力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运营筹备、资源开发、企业建设,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有序开展。

节点顺利实现,项目稳步推进

轨道交通项目是我市城建重点工程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徐州轨道公司紧紧围绕轨道交通1、2、3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设这一中心工作,扎实有序落实项目融资、投资、形象进度等目标任务,运营筹备、资源开发相关工作同步有序开展。

目前,3条地铁线路54座车站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1号线一期工程顺利实现“洞通”“轨通”“电通”节点目标,全面转入机电安装及装饰装修阶段,预计年底实现4列车到段;2号线一期工程全面进入主体、附属结构施工阶段,启动铺轨、安装及装修施工;3号线一期工程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11月28日,徐州市物价局发布关于召开制定市区轨道交通价格听证会的二号公告,公布了我市票价的两套方案:分别为起步价2元可乘7km或起步价2元可乘6km。按照工筹时序安排,公司有序开展运营公司组织架构建设、制度建设、人员储备、培训取证、场段进入等工作。已到位运营人员达1000余人,开展各类培训近2000余人次,上岗取证近900人次,提早为线路运营培养储备人才。完成管理类规章、技术类规程、综合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等共300部文本编写工作,并已逐步试行。统筹推进轨道交通立法、票制票价咨询、车辆段及控制中心进驻、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结合客流预测、成本测算数据完成票制票价方案,《徐州市轨道交通条例》草案已编制完成。目前,组合运营PPP项目沟通洽商方案已获批,正在加快推进预磋商和招标工作。

结合轨道交通主体工程整体工筹,徐州轨道公司全面推进城市功能配套项目有序实施,目前已通过公开招拍挂获得杏山子P+R停车场地块等6宗土地,顺利实施文化宫站上盖物业项目等6项城市功能配套项目建设工作,已开工总建筑面积约58万平方米;3条线沿线城市功能配套项目工可获得批复,项目投融资创新模式顺利落地,项目总投资55.6亿元,其中2号线已获得省农发行政策性融资5亿元。此外,积极筹备地铁广通商经营前期工作,预计年底完成“智慧地铁”系统建设,与地铁正线同步联调联试,实现刷码进站功能;完成1、2号线广告资源梳理策划工作,开展资源价格评估准备工作。

第二轮建设规划报批加紧推进,公司积极对接国家发改委及省发改委,有序完成第二轮建设规划环评、稳评、客流预测、中期评估报告等支撑性材料,各项前置性审批要件已齐备,将根据第一轮建设投资进度适时上报国家发改委。争取2019年2月底前将第二轮建设规划报送国家发改委审查,力争6月底前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严抓质量安全,突出创新能力

徐州轨道交通关注度高,意义重大,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徐州轨道交通工程加快建设进度,打造精品工程。同时,公司强化科研创新能力,攻克技术难关,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轨道交通建设“源”动力。

公司坚持“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平稳可控。全年组织开展季度、双月度、月度专项检查30余次,日常巡查300余次,检查问题3600余条,均已全部落实整改;全年召开安全质量分析会2次、安委会5次,切实落实安全质量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水平;全年迎接住建厅安全质量督查2次、省安委办安全督查1次。年度安全质量管理整体受控,未发生人员死亡及质量事故,共12个标段获得“省星级建筑施工标准化示范工地”称号。

轨道交通建设科技含量高,技术复杂,公司通过不断加强科研管理工作基本建立科研创新体系。初步确立了“科技项目审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平台创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环境优化”的发展体系。“轨道交通工程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应用”获得2018年度江苏土木建筑科技奖一等奖,《徐州轨道交通工程富含砂姜黏土层地下水安全风险研究》项目成功在市科技局立项。全年共发表论文7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申请专利3项。同时,及时开展设计技术总结,为后续线路建设及经营业务拓展奠定实践经验基础。根据现场施工反馈情况,结合徐州实际,陆续开展轨道交通车站主体围护结构、主体结构、矿山法区间、盾构法区间以及场段、风水电、装修、轨道等技术总结工作。

节约资金成本,实现土地增值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造价高昂,为将项目建设资金足额筹集到位,公司克服金融降杠杆等宏观货币政策不利因素,今年全年筹集资金90亿元(预计),其中资本金40亿元、银行贷款50亿元,满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同时,积极协调1、2、3号线项目公司有关股东开展增资扩股工作,完成1、2号线项目公司增资扩股有关协议签署;积极推进3号线项目公司增资扩股协议签署工作。

深度挖掘地铁沿线资源,实现土地增值收益。紧紧抓住轨道交通建设契机,依托轨道交通主体工程,创新性梳理出1、2、3号线工程红线内同步建设的6大类63项城市功能配套项目,特别是1号线杏山子车辆段、3号线银山车辆段上盖转换层开工建设,共创造出城市建设用地约400亩。

轨道交通是民生工程,便民工程,公司还结合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中心慢行系统。彭城广场位于我市主城区中心位置,广场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400余米,横跨淮海路,管理面积近十万平方米,是目前全省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彭城广场地下空间交通连接项目依托彭城广场站1、2号线换乘节点,同步预留与金鹰、苏宁、中山路过街通道、原市立医院地块的地下联系通道,打通周边核心商圈,实现城市中心慢行系统。该项目本着集约利用城市空间的原则,以期实现人车分离,缓解城市中心交通压力,同时实现彭城广场市民休闲功能。

根据计划,到2020年实现1、2、3号线一期工程全部竣工并成网运营,轨道公司总资产规模达600亿元;2035年,实现总资产超2000亿元(轨道资产1200亿元,经营性物业资产800亿元),轨道公司发展成为集专业化地铁建设、品牌化运营管理、集约化资源开发等业务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为实现“十三五”末让徐州步入地铁时代的总目标,徐州轨道公司围绕突出城市“四大定位”、聚焦打造“四个中心”、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CBD”的总要求,坚持百年优质工程标准,坚持“轨道+”发展模式,争做最可信赖的公共交通服务者和最具活力的城市发展建设者,又好又快推动我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为发挥“三个作用”、推进“两聚一高”、建设新时代“强富美高”新徐州作出应有的贡献。

强服务促发展 全力保障公众“食美药安” 
——记徐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民以食为天,药以安为先。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也关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徐州,地处淮海经济圈中心、苏鲁豫皖交界,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人流物流密集如织,徐州地区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因此面临量广面大、任务繁重的考验。

近年来,徐州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一手抓监管,在加强风险防控、惩治违法行为、推动社会共治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一手抓服务,以服务品牌打造为抓手,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助推全市食品药品产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得益于食药监部门的多措并举,精准落实,我市的食品安全监管态势一直稳中向好,出色业绩获立省内标杆。

夯实安全监管基础

近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将食品药品安全列入市委市政府“四项督查”重要内容,实行周调度、月小结、季通报,市主要领导及其他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县区督查食品药品安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累计排查问题520余条,整改到位率98%以上,已经形成了食品药品等“四项督查”常态化机制。

在今年开展的大督查大排查大落实集中行动中,我市将省局部署的11项重点督查事项、12项重点督查风险点列入“四项督查”工作重点,作为“四项督查”主抓手、主渠道,落实督查排查月报制度,对问题隐患排查不到位、落实不主动的地区下发督办单进行限期整改,确保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累计查找年度专项治理工作推进落实迟缓、应急突发信息报送不及时、食品及农产品抽检不达标等问题11项,整改到位率100%。

全面贯彻落实“双随机”检查制度,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拉网式自查排查,以自查带督查,以自查促排查,做到重点区域不放过、重点环节不放过、重点单位不放过。针对桶装水企业规模良莠不齐现象、鲜酿啤酒质量监管热点问题及环节界定不清问题、保健食品会销问题、中高考食品安全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开展专项行动,排除隐患,着力整治。

为提高监督抽检的靶向性和有效性,市食药监局梳理排查了近年来抽检不合格产品、网上曝光假冒伪劣较多的产品和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食品药品品种,制订抽检工作计划,针对性组织抽检,发现问题隐患。

打造安全监管支点

近年来,市食药监局坚持“四个结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开展,不断打造食品安全监管新支点。

与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相结合,为监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围绕“学习新思想,改革再出发,开放迈新步,发展高质量”主题,市食药监局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五查五整治”梳理排查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梳理问题22件,整改问题22件。开展“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等活动,征集建议意见14条。通过查找薄弱环节和对标找差活动,推动全年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思想和政治保障。

与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建设相结合,推动食品安全创建工作。今年以来,市食安办根据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要求,调度各地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丰县、邳州市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通过推进食品小摊贩、小作坊、小餐饮专项整治,加强农村、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区域食品安全检查,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与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相结合,推动食品药品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和“简政放权”。为着力践行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市食药监局在市政务服务平台上公示所有食品药品审批事项、办理条件、审批时限等项目,强化“阳光”运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推行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登记备案制度,解决了近800户无证经营问题。

与国家总局安全监管行动相结合,推动风险隐患管控长效机制建设。建立药品安全风险分析会商机制,形成风险及时交流、研判和有效处置的运行机制。召开无菌制剂产品质量提升分析会,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提档升级。推进徐州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和县级食品检测机构整合试点工作,成立区域性县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强化食品快检体系建设,建成市级食品快检室1个、县级快检室11个、基层分局快检室34个,有效发现和防范风险隐患。

守住安全监管底线

针对食品药品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产品质量不高、违法行为查处不力、常态化风险隐患等问题,市食药监局开展系列专项行动,严守食药安全源头性、系统性底线。

食品监管方面,组织排查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重点餐饮环节风险隐患,推动人员管理、进货渠道、食品留样等制度落实;深化网络订餐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治理,集中约谈饿了吗、美团等网络订餐服务企业负责人,对不符合要求上网提供餐饮服务现象开展专项排查;强化农村集体聚餐规范指导,加强对镇村农家宴管理的监督考核,完善农家宴定点服务组织架构,加快推进示范点建设。

药品监管方面,开展药品“2+4”专项行动回头看,突出抓好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药店诊所药品质量专项整治;继续推动小作坊调查摸底和登记准入,基本完成全年60%以上食品小作坊纳入登记管理并建立公示栏目标;严格药品生产企业飞行检查计划,严控产品质量风险,从源头上保障医药产品高质量,严防源头性药害事件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冷链运输管理,督促指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守住监管底线,还在于震慑犯罪、净化市场。市食药监局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假劣食品药品“零容忍”,着力强化案件查处,保持案件查办高压态势,案件查办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突出“抓大案、带小案,查小案、挖大案”,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重拳出击、一查到底,彻底斩断违法犯罪链条、捣毁犯罪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共查办食品药品违法案件519件,案件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

打造便民服务品牌

近年来,市食药监局围绕服务百姓、保障民生,舍本钱“建”、用真情“疏”、下细功“管”,补短板、助发展,连续多年开展餐饮示范创建,带动了小餐饮全面转型升级。我市小餐饮示范建设连续7年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累计建成便民早餐示范店220家、小餐饮规范店100家,“10分钟便民早餐圈”基本建成。市民走出家门不远,就能享受到餐饮店的优质服务,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2011年,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部署,进一步改善民生民计、增进民生福祉,市食药监局在主城区组织开展便民早餐示范店创建活动,当年建成30家便民早餐示范店,2012年建成40家,2013-2015年建成150家,以一块小牌子推动了徐州餐饮习惯的改变和餐饮文化的提升,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时任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作出了“很好!继续加大早餐示范店建设的力度”的批示表扬。

为持续深入推进餐饮示范创建,2016年起,市委市政府继续将餐饮行业示范建设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每年投入财政资金100万元,在主城区建设50家“小餐饮规范店”。布点进一步向旅游景区、人流密集区、居民集中区、新城区和城乡接合部延伸,从经营时段、经营品种、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强创建引导,鼓励餐饮店推行连锁经营,精细化管理。截至目前,市政府共安排760万元奖励资金,参创单位累计投入3500余万元,市区建成了320家便民早餐示范店和小餐饮规范店,丰县、邳州、铜山等地累计建成示范点78家。

通过多年的创建工作,我市小餐饮示范建设走出了一条“建、疏、管”相结合的监管新路子,全市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百姓对徐州餐饮业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满意度大幅提升,省、市领导多次给予充分肯定。2016年全省小餐饮整治现场推进会和2017年全省小餐饮监管座谈会先后在徐州召开,小餐饮整治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创新惠民服务模式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回应社会关切,贴近民生需求,市食药监局积极创新食品安全监督新模式,大力推动“你点我检”进市场,在全省率先完成了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服务体系建设。此项举措填补了食品监管现场检测的空白,被评为我市“为民办实事·市民口碑榜”最佳案例奖,并受到马秋林副省长的充分肯定。

食品“你点我检”快检服务,以日常消费的大宗食品为重点,以专业技术快速检测为主要手段,在市场(商超)等购物场所现场开展农药残留、瘦肉精、甲醛、吊白块、食品添加剂“双超”等指标检查。只要是消费者在市场购买蔬菜水果及其他食品,都可以提出检测需求,由食药监部门检测,消费者无需承担检测费用。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了50个食品“你点我检”快检便民服务点,建成17个食品“你点我检”快检便民服务亭,实现了监管部门、主要市场(商超)快检点位的全覆盖。截至2017年12月底,已快速检测11万余批次,对可疑产品复检,不合格批次依法处置,凡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批次一律移交公安处置。

2018年起,我市将把“你点我检”活动推广开展到乡镇一线农贸市场,构建市、县、镇三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确保每一个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全覆盖。2018年底全市将建成市级、11家县级局及34家基层分局食品安全快检实验室,建成60个县城区以上的农贸(批发)市场、商超透明快检室及食品“你点我检”快检点。

“你点我检”快检便民服务体系是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四有两责”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将食品安全的监督权、知情权和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发挥了社会公众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破解了食品技术型监管向一线延伸的难题,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切实保障了徐州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服务基层,要求敢于担当重任;服务企业,要求乐于代办帮办;服务群众,要求回馈民生诉求。一直以来,市食药监局将“三服务”作为工作的突破口,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强化食品药品检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应急处置、舆情监控等,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投诉举报工作制度,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驻中心,解答咨询“一口清、一纸明”,推行“网络预审”“到期提醒”服务,窗口审批事项平均16个工作日办结。

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舆情监控、食品农产品市场准入与产地准出衔接机制,出台《徐州市食物中毒事故调查处置程序(试行)》《执法案例指导和法治问题排查规范》《徐州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铜山、云龙等地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现场处置能力和水平。

成功举办了2018徐州新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金龙湖峰会。6月26日,市政府主办、市局承办金龙湖峰会,国家总局原副局长孙咸泽、省局局长朱勤虎、市委书记周铁根、市长庄兆林和两院院士、知名学者、业界领军人物等200名业界精英参加峰会,为徐州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会上,省局与徐州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建设“特色医学产业园区”,打造医疗器械产业示范基地,8家企业已经签约入驻产业园。此次峰会为扶持和促进我市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做大做特做优做强、打造淮海经济区大健康产业中心提供有力支持。

结合发挥“三个作用”、推进“两聚一高”活动,利用“四位一体”(电视台、电台、日报、网络)宣传平台,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活动,发布典型案件和消费警示,听取民意、了解民生,指导群众安全饮食、合理用药。走进“行风热线”,解答群众咨询30余件,受理群众投诉20余条。邳州局“畅享食安邳州行”、贾汪“市场之声”等栏目进一步拉近群众距离,引导群众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形成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时代是出卷人,群众是阅卷人。在推动徐州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徐州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又将交出怎样的答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朱信敏这样表态:“在共建共享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进程中,保障全市人民饮食用药安全,推动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任重道远。徐州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牢记使命,践行职责,严把‘入口’防线, 确保公众‘食美药安’。”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任飞

通讯员 张善永

决战全面小康 我们朝着全民健康挺进! 
 
 

 

 
 
 
 
宣传“家庭医生签约”。
徐州市儿童医院与丰县人民医院儿科建立了精准帮扶合作协议。
奚海林勉县帮扶。
我市卫生系统、各大医院“一把手”组团奔赴郑州、武汉考察,为全市卫生战线如何谱好主旋律、用好主抓手开启了创新思维之门。
欢送援外医疗队。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祥  

通讯员 谈建荣        

70年前的新生,让徐州这座英雄的城市,告别了战火的侵袭,踏上了崭新的征程。

70年后的今天,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精准定位和迅速崛起,让这座古老的城市释放出更多的发展活力。尤其是近年来,通过综合医改和高质量发展释放改革红利提高百姓福祉,也让生活在徐州和周边的人们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数据的力量最有说服力——

在这里,拥有三级医院17家,仅三甲医院就达10家,徐医附院、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3家医院连续多年入围中国地级城市医院100强,全市卫生资源总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还是这里,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6.34张、医生数2.61人,均位居淮海区域首位,徐州已成为淮海经济区医疗卫生行业的标杆。

仍是这里,2017年全市诊疗总人次6400万,出院180多万人次,其中省外住院病人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医疗服务辐射苏鲁豫皖四省20个市、近1.2亿人口,“到徐州看病”已成为周边地区群众的首选。

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聚焦打造淮海经济区医疗卫生中心,大力推进“健康徐州”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持续改善,优势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集聚效应持续凸显。

在历史的车轮中滚滚向前,站在新的起点,徐州市卫生计生委践行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一个鲜明导向,即以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为鲜明导向,强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深入推进健康徐州建设、综合医改、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建设“三项重点任务”,持续推动“四个无止境”,解放思想无止境、高质量发展无止境、优质服务无止境、党风廉政建设无止境,促进卫生健康事业更加平衡更加充分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淮海经济区首位度持续提升

打造更高水平的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

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要抢占医疗卫生高地。近年来,我市坚持在国家大战略中提高站位,瞄准大城市的能级进行规划建设,不断优化优质资源布局。放眼徐州,徐医附院开发区分院、市中心医院新城分院已建成使用,北区股份制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市中医院新院正加快建设。未来,从环城高速四个方向下来,五分钟左右就可到达一所综合性医院。市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康复医院、东方医院等专科医院的优化布局也在全力推进,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市儿童医院正在加快创建国家儿童区域(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积极打造胸痛、创伤和卒中三大救治中心,建设1小时急救网络,打通生命的绿色通道。丰县人民医院、丰县中医院、沛县人民医院、睢宁县中医院、新沂市中医院等一批县级医院工程也在加速建设中。

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才和学科建设等“软件”的打造。通过深入开展“名院名科名医”三名工程,我市目前拥有吴孟超等10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医大师工作室、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4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6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徐州作为区域性医疗服务高峰逐步形成。未来,我市将重点支持眼科、麻醉科、急救医学科、心内科、康复科、新生儿科、中医皮肤科等专科创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加快实现国家重点专科建设新突破;着力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重点建设麻醉、心脑血管、肿瘤等淮海经济区区域性诊疗中心,加快推进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市中心医院省级综合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步伐;积极实施国际(地区)交流支撑计划、青年医生海外进修计划、临床技术骨干研修计划等创新举措,加快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专家团队和高层次人才;鼓励医疗机构积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推动国际国内领先技术在我市的应用转化。

创新引才模式,加快构建区域医疗人才集聚高地。多个工作站、工作室落户徐州,如: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孟超院士工作站”、市妇幼保健院张玉奎院士工作站、市中心医院张志愿、董家鸿、孙颖浩3个院士工作站、市肿瘤医院王学浩院士名医团队工作站、徐矿总院名医钦伦秀肝胆外科工作站、全国唯一的推拿学“国医大师”李业甫教授在市中医院开设淮海经济区首家“国医大师工作室”。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打造可复制的“徐州经验”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国计民生,涉及百姓的切身利益,牵动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近年来,我市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明显,呈现出“三降、两升、一优化”的良好态势,门诊人次、药品费收入占比、检查费收入占比下降,技术劳务性医疗服务收入和医疗服务效率上升,医院收入结构趋于优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精准帮扶医联体、社区医疗联合体、院府合作医联体、县乡村一体化医共体、区域性专科联盟、城市医疗集团等6种医联体新模式在我市全面开展,有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县域内就诊率近90%,基层诊疗量占总诊疗量达到65%以上。下一步,我市将把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试点,落实国家抗癌药降税政策,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

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市开展17个省级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创新试点,市卫计委联合市物价局、市人社局制定相关政策,统筹设计基本公卫、健康管理、个性化服务3大类18个包型,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95%,我市荣获“江苏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十大创新举措”。全民医保体系运行质量明显提升,2018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政府补助标准、个人缴费标准分别提高到510元、210元,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徐州医保推出的病种数、结算金额、结算人次居全省之首。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新农合协作组织,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异地结算,我市医改工作被省医改办称为可复制的徐州经验,打造了具有“淮海特色”的医改品牌。

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

让百姓看病“天涯变咫尺”

“互联网+”时代,新技术的运用是解决当下优质医疗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的关键。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十项行动计划,我市正在努力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更省心、更放心、更贴心的诊疗服务。

用好一个平台,利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实现以电子健康档案为载体,跨区域、跨机构、跨业务系统健康信息的互联共享,促进了全市健康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徐州健康通”,设立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健康教育信息推送等功能,逐步向居民开放电子健康档案,引导居民开展健康管理。

完善三套系统,即预约诊疗、“一卡通”服务和分级诊疗系统。采用手机APP、政务平台、挂号网、医院网站等多种“互联网+”形式,提供网上预约挂号服务,实现全市号源统一实时管理。以社保卡为载体,打造医疗健康服务“一卡通”,患者只需持卡即可完成所有诊疗活动。同时,积极实施基层信息系统提档升级,开展分级诊疗系统建设,提供基于医联体框架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诊疗、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协同门诊等服务,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系统功能,提高管理效率。

搭建五大中心,通过打造远程会诊、影像、检验、病理和心电“五大中心”,利用市中心医院、徐医附院、徐州医科大学区域医疗优势和学科优势,不断完善五大中心系统功能,全面推进远程医疗体系及专网建设,向下延伸,覆盖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向上对接,与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专家实现实时会诊,向外拓展,开展面向淮海经济区的远程医疗服务,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大城市大医院大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加快建立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为城乡居民提供覆盖生命全过程的健康服务

坚持健康优先,推动健康公平,要建立更优质、更高效、全覆盖的基层服务体系,让更多基层群众享受到“健康红利”。近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进“大基层”工作试点,不断加强基层基本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提升服务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覆盖生命全过程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通过大力推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常住人口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前,我市已累计建成1个全国百佳卫生院、1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国家级优质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6个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同时优化功能布局,加快推进29个农村基层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4个城市社区医院建设。在进一步加强基层机构建设的同时补齐基层短板,精心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培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深化基层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加快推动财政补助、人事分配、价格等政策落实,提高基层一线医务人员实际待遇,激发基层机构运行活力。

到2020年,我市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达到2.57人以上、护士数达到3.14人以上,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达到3.5人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65%以上,每个家庭拥有1名合格的家庭医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当前,我市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期,发展繁荣医疗卫生事业、助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市委、市政府对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徐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吴宪表示,我们将坚持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为主抓手,持续推进落实“大卫生大健康”政策,全力加快“名医名科名院”建设,不断巩固提升我市在淮海经济区的医疗首位度,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回报社会、造福人民,为加快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把区域协同发展化作强劲动能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致力打造淮海经济区医疗高地
 

 

吴孟超院士工作站落户市一院
97岁高龄的吴孟超院士(中)在市一院为患者做手术
 
 
 
 
新医院内部装修图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焦海波 黄玉梅

奋斗是幸福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对于陪伴徐州人走过83载风雨岁月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来说,无疑就是这样幸福的“奋斗者”——

在医疗高端人才竞争几近白热化的情况下,97岁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把徐州当作第二故乡,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设立“吴孟超院士工作站”,打造淮海经济区肿瘤治疗和研究的高地;

在先进医疗技术不断涌现的当下,曾经创造多项地方医疗史“大手笔”的市一院,依然在眼科、口腔科、神经内科等多个省重点学科保持着“领跑者”的姿态;

在医患矛盾动不动就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今天,市一院的办公室内躺着一封封感人肺腑的感谢信,悬挂着一幅幅记录仁心仁术的锦旗……

83年的“老字号”,一路走来,如今仍保持着“金字招牌”的熠熠光茫。这来源于托起千万徐州人“健康梦”的庄重承诺,也必将成为市一院打造淮海经济区医疗服务新高地的强大发展动能。

带来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是管理者的责任

抱着“只要身体允许,就要时刻想着为国家和人民多干点事”的想法,九旬高龄的吴孟超在院士工作站落地市一院之初,便亲自“站台”,主刀完成首例手术。然而这只是市一院打造淮海经济区肿瘤治疗和研究的高地,为肝胆胰患者解除疑难病症的开始。

从那之后,吴孟超的团队一直往返于沪徐两地之间。每周六,他们会固定在徐州市一院进行MDT多学科现场会诊,至今从未间断。遇到紧急情况,徐州和上海方面还会进行远程视频,而吴孟超则在幕后坐镇把关。截至目前,已有10余位业内“大咖”累计接诊患者两百余例。患者们夸赞说:不出徐州,就可以当面向全国顶级专家“求医问药”。

为了让徐州人享受到更优势的医疗资源,这几年,市一院“求贤若渴”,每遇合适的高端医疗人才,想方设法,使出浑身解数也要将其招至麾下。继吴孟超院士工作站落地市一院后,他的学生王红阳又发起成立“徐州医学与生命科学院士专家联盟”,并带领徐州市一院进行肝癌早筛联合科研项目。这几年,引进的60名博士、硕士,日益成为医院发展道路上的中坚力量。

外面的人才引进来了,自已的人才还要走出去才行。市一院牢牢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注重培养现有人才,鼓励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继续深造。从2011年以来,医院先后获得一批省卫生厅国际交流支撑计划项目并出国研修,多名职工攻读在职博士学位。承办国家、省、市继续教育项目60余项,未来该院将达到博士生30名,硕士生160名的目标。

人才的集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进而转化为老百姓实实在在能够感受到的优质医疗资源。

该院树立了“名医、名科、名院”建设方针,逐步形成了以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眼科、口腔科、神经内科、产科为优势,以徐州市重点学(专)科眼科、口腔科、神经内科、骨科、产科、妇科、胸心外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整形美容外科、呼吸科、肾内科、内分泌科、影像科、血液科、检验科、消化科、皮肤科、病理科、儿科、重症医学科、药剂科、麻醉科、超声医学科、糖尿病护理、眼科护理、神经内科护理、骨科护理等32个科室为重点的综合学科群,学科综合建设和医疗技术实力在淮海经济区走在前列。

开设特色专科,拓展业务范围,通过申报省级眼科诊疗中心、建立癫痫病诊疗中心、斜弱视诊疗中心、泌尿外科诊疗中心等特色专科拓展业务范围,提高专科知名度。加强肾内科省级腹膜透析指导中心、脑血管病研究所的管理,发挥带动与辐射作用。

与此同时,针对科室发展不均衡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发展计划,把外科领域的发展作为专业发展重点,明确目标,制定措施。

近年来,呼吸科、肾内科、整形外科、妇产科、内分泌科等20个科室被评为市级重点专科。获批21项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获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3项,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一项,徐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5篇,淮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个人获省、市科技奖5项。

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是改革者的担当

医改无论怎么改,其实质都是要让患者从中获益。在医改的每一次风口浪尖,市一院始终保持着锐意进取的改革者的姿态。

在全国各级医院开始放权让利、放开搞活、扩大自主权的第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初,作为全市医疗“龙头”机构,市一院一马当先,改革领导体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劳动人事制度,各项改革走在了全市前列。

2015年,市一院率先推出了“机关干部定点联系临床医技科室”工作制度,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临床一线,听意见、送温暖、解难题,围绕科室在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倾听职工呼声,把问题协调解决在基层。

在新医改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市一院改革的步履依然坚定而踏实。

为了解决看病难顽疾,他们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医联体建设。促进医联体建设向上、向下同步延伸,加强与吴孟超医学团队以及北京、上海、南京等上级医院的联系,推进与吴阶平基金会MDT会诊平台、上海十院胃肠外科合作,做好铜山区、县(区)乡镇医联体的建设,发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首诊中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学科的医联体网络。同时,要发挥市一院“博士专家团”品牌效应,组织专家进社区、下基层,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诊断治疗、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满足社会及群众健康的需求。

为了化解看病贵的矛盾,他们开展远程医疗会诊、APP与微信时代的掌上医院建设,推进职能处室信息化建设,实现医院内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医疗信息化、建筑智能化、医疗服务互联网化,促进与各大医院检查治疗信息互通共用,实现“一卡通”,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对于弱势群体推行“两病一体化”管理。完善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病”及慢性病病人签约服务,并做好随访,关心弱势群体,主动为本辖区的重型精神疾病患者、残疾、低保、失独人员进行免费体检。

为了让患者有更舒适的就医感受,医院开展了“优质服务年”活动,更新门诊区域的自助机,实现医保、自费病人均可使用,增加更多支付方式,让病人更加便捷就医,提高服务综合满意度。开设日间病房、日间输液和日间手术病区(中心),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事实上,竭尽全力让患者更满意体现在市一院改革的每一个细节之处:

禁止医院职工车辆在院内停放,让车位给患者;门诊服务台实行全方位无假日服务,主动为患者提供小物件寄存和失物招领;为病人精心设计的天气预报电子屏,提醒病人及时增减衣服,注意健康;所有临床、医技、辅助科室和相关职能部门均正常开诊上班,专家门诊节假日也不停休,让老百姓时时刻刻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这些细微的亮点,看似微不足道,却凝聚着“人民医院为人民”的不变宗旨,是改革者一路前行中从未忘却的初心。

坚守公益使命传递温暖 是一院人的承诺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坚守公益使命,把温暖传递开来,是市一院站位淮海经济区医疗高地,对社会作出的大爱承诺。

他们把健康送给弱势群体——

作为红十字医院和教学医院,市一院先后组织实施“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彭年光明行动”、“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使11000余名贫困残障患者重见光明。为此,医院两次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及卫生部颁发的全国白内障无障碍省先进集体。

“防盲治盲”“微笑列车”“明天计划”是该院三大品牌公益项目。防盲治盲工程启动于1990年,在苏北建立起覆盖县、乡、村的三级眼保健网,先后在全国各地义务实施白内障手术近两万例,普查范围达220多万人口;“明天计划”自2008年开展以来,已为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四市的孤残儿童免费手术近300例;自2002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四个“微笑列车”项目合作单位之一,市一院已为6000多例唇腭裂患者解除了病痛,成为江苏省16家微笑列车定点综合医院中唯一一家A级医院,获“全球领先者”殊荣。

他们把知识送到百姓身边——

2011年底,市一院“博士义诊团”正式成立,致力于为淮海经济区基层医疗单位和贫困群众开展送医送药义诊活动。截至目前,“博士义诊团”已开展现场义诊活动100多场,直接受益群众有2万多人次。

为把健康教育送到百姓身边,市一院各科室通过播放视频、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疾病预防治疗手册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自2015年底开展的健康大讲堂活动更成为医学专家与普通市民零距离接触的“连心桥”,平均每年10场讲座,每一场活动均座无虚席,使广大市民学到了大量正确的疾病防治及急救知识。

他们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为真正让医学技术“下沉”到贫瘠、落后的农村地区,无论寒冬酷暑,每天清晨7点,一批医学专家会准时从市一院出发,奔赴铜山、新沂、邳州、丰县……

在那里,他们带教、坐诊、查房、会诊,开展病例讨论与科研活动,有计划、系统性地提升基层医护人员服务水平;在那里,他们协助开展手术指导、专业培训、病例会诊、双向转诊工作,切实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在那里,他们组织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研究、制定、申报科研课题和撰写论文,有效提升了基层医院的科研教学水平。

随着医联体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大,市一院已与112家基层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帮扶协议。一大批无私奉献的医务工作者将青春和热情留在了基层,为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群众获得感付出了汗水与辛劳,也真正实现了“让医改成果为全民共享”的郑重承诺。

目前,市一院整体迁建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不久的将来,一座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流程科学的现代化园林式“三甲”综合医院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

市一院院长杜钟祥语重心长地说:“医院的地址变了,但‘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初心不变,保持‘领跑者’的姿态的信心不变,‘打造淮海经济区医疗高地’的雄心不变……”

2019年,完成整体迁建工程后的市一院,将在新起点如何完成跨越式前进,如何在新医改进程中继续勇立潮头,如何给社会带来更多温暖的医疗救助,这一切,值得期待!

“自我革新 奋勇向前 未来所有目的 都是为了守护人民健康” 
——徐医附院践行“1234”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之路纪实
 

 

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徐医附院党委书记、代理院长王人颢教授。
 

今年8月1日,徐州日报首次刊文《以国际视野和现代化医院管理布局公立医院转型发展之路,徐医附院——百年名院的“健康梦”》,专题报道徐医附院转型发展,如在医疗界平静的水面抛起一块重石,激起千层浪。截至9月底,不少知名媒体纷纷转载报道。

现在距徐医附院6月份提出转型发展战略以来已200多天,这个被业内称为“刀尖向内、自我革命”的城市大型公立转型发展的先行者,踏出了怎样的征途,记者循着前行的足迹,再次专访徐医附院总舵手——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徐医附院党委书记、代理院长王人颢教授。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微 通讯员 王以坤

紧扣时代 解放思想 凝结出城市大型公立医院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

解放思想

凝结出城市大型公立医院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

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引领下,王人颢感受良深:“医学的真谛是维护人民健康,我们要牢记医学使命,回归初心,追逐梦想,用实际行动推动大型公立医院转型与发展,这样才能使总书记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落地开花。”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省委相关领导来徐调研时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作为淮海经济区医学中心建设的主力军,徐医附院在解放思想和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经验的过程中,对标找差,自我革新,奋勇向前,用新的眼光审视、判断和分析新形势,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发现在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内外先进医院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对照北上广和省内等标杆医院,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大,面对追兵,感觉距离我们也越来越近,紧迫感和压力更大了。那么,作为百年老院如何在淮海经济区转型发展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王人颢说。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总开关。当前,徐医附院适时提出了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即“1234”发展战略——1.围绕一个中心: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2.实施两大战略:人才学科战略、文化铸院战略;3.狠抓三项工程: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工程;4.实现四个回归:回归初心、回归本职、回归传统、回归梦想。

“医院发展集中在一个目标和一个目的。即未来建设发展的所有目标,都集中在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建设上来,未来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守护人民健康。”王人颢的话掷地有声。

放眼国际 服务淮海 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

从徐州最早的西医诊所——“福音诊所”,到领航淮海经济区医疗卫生领域的大型三甲医院,两个甲子的轮回间,徐医附院收获了厚厚一摞亮光闪闪的成绩单。服务辐射苏、鲁、豫、皖四省近20个地市、147个县区、1.42亿人口。在今年3月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公布的“2017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上,徐医附院在全国顶级医院100强中位列第65位,比去年前进10位;在地级城市医院100强中高居第2位,此前连续3年蝉联第4位……

过去的“高速度”发展,让徐医附院在规模上跻身特大型医院行列,曾经一度医院规模位居全国第4位。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也出现了变化,从单纯的能看得上病到对医院的效率、服务、环境、质量有着综合要求的转变,“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公立医院已由以前靠规模取胜、追求量的变化,向内涵式转型发展,这个转型的立足点在哪里?”王人颢对此有着深深的思考。

“省委娄勤俭书记调研徐州市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站在全省看徐州、站在云端看徐州、站在世界看徐州”,王人颢说:“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这就要求徐州要加快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和高水平医学中心,以满足徐州和周边地区人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当前,徐医附院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省委娄勤俭书记调研徐州讲话精神要求,按照‘1234’发展战略,结合医院实际,不断改革创新,运用国际视野不断寻求突破,通过国际化的推进,力求在国家区域医疗布局方面作出徐医附院应有的贡献,带动本区域医疗、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实现新突破,徐医附院定下未来发展总目标:将坚持高点站位,紧跟公立医院改革的步伐和国际医学发展的趋势,对外上联国内顶尖标杆医院及海外培训基地,将一流医疗技术“引进来”,下联医联体,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将徐医附院打造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以推进医院高质量转型发展,更好守护淮海经济区百姓健康。

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人才学科与文化铸院“两大战略”齐头并进

人才对医院的发展,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未来医院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竞争。”王人颢说,徐医附院也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按照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提出的“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医学中心”这一目标,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学科战略。

9月27日,徐医附院和北京华通国康公益基金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徐医附院国际合作交流专项基金会,借助其国际化合作平台,推动医院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共同开展科研合作、人才交流等活动。

“以后我们将会和国际一流医学院所开展更加紧密的互动,我们引培并举,有计划地培养本土人才,引进高精尖人才,通过吸引一批学科急需的、掌握关键技术的带头人,在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区域医学中心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以此推进人才学科的战略落实,促进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王人颢书记坚定地说。

10月份以来徐医附院已经两次和国际顶尖医学院所开展互动,成功举办“哈佛医学院合作中国行——徐医附院站”巡讲活动。邀请美国哈佛医学院全球项目发展部总监威尔先生来院访问交流。11月14日,好消息再次传来,继王学浩院士工作站、董家鸿院士工作站之后,付小兵院士工作站成功落户徐医附院。

除了人才学科战略,徐医附院还在发展文化铸院战略上齐头并进。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粘合剂。“人心齐,泰山移。我们提出文化铸院战略,就是以卫生与健康思想为指引,以文化之魂铸就医院品牌,为百姓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这个战略也体现了国家的要求。”王人颢说。他把以文化聚人心、促改革、铸医院就被提到战略层级上。

文化是大家的心声,是大家共同的价值观。徐医附院自7月初开始,在医院、科室、支部不同层面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广泛征集职工对医院发展的建议和意见。9月初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职业精神大讨论,倡导价值回归、文化自省。11月初,开展全院职工针对医院发展和科室发展,每人提出一条建议。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和意见征集,梳理出医院发展任务147项。医院职工思想高度统一,已经形成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

以党建引领文化。王人颢要求医院党群部门和各级党总支要提高政治站位,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把握医院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彻医院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以党建引领、促进和保障医院事业发展,提升文化内涵,强化医德医风,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百姓的就医需求。

在不同场合,王人颢都强调和赞赏作家梁晓声关于“文化”的四句话概括: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和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他认为,“这种文化内涵非常适合当今医疗机构,要求医务人员在服务病人过程中德术并举,以德为先,树立甘于奉献的理想信念。”为此他提出“两个中心”和“六个有”,临床要以病人为中心,行政后勤要以临床为中心,医务人员要做到“有知识、有能力、有温度、有情怀、有尊严、有价值”。

满足更高的健康需求 狠抓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三项工程”

进入新时代,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更高需求? 王人颢说,狠抓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三项工程”是公立医院改革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关键,唯有全面提升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让患者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为徐淮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王人颢说,医疗服务依托在先进的医疗技术上,要把好的技术发挥到极致,做到精益求精,说到底就是要把病看好,同时,让就医流程更便捷顺畅,才能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

脏器移植被视为医学技术的尖端水平,也是王人颢提升医院技术水平的关键突破点。今年6月,徐医附院被省卫健委纳入“江苏省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规划(2018-2020年)”技术网络单位,增设为苏北地区开展人体器官移植区域布局医院。这标志着徐医附院率先在苏北地区获得了省卫计委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规划布局。

10月29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确定全省省级、区域级胸痛、创伤及卒中救治中心的通知》,徐医附院正式被确定成为江苏省省级胸痛、卒中、创伤救治中心。这标志着,该院历时两年的江苏省省级三大救治中心建设顺利结出硕果。“我们争取在国家实施疑难病症诊疗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中有所突破,加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新生儿危重症及高危孕产妇救治的‘五大中心’建设,以满足人们的新期待。”王人颢说。

服务质量关乎百姓就医的获得感,好医院不仅是治病救人,更要为患者提供有温度、有情怀、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7月中旬,徐医附院在全院范围取消走廊加床1000张,并逐渐取消病房内加床,使医院床位回归省卫健委批复的4500张。使医院实现全院零加床,住院环境大为改善,现在的医院内部,就医环境宽敞整洁、井然有序,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获得了医患双方的一致好评。“医院所有病区的加床都不见了,环境恢复了宽敞明亮,平时也能在走廊里溜达锻炼了,感觉真是不错。”不少住院患者如是感慨。

“医学的真谛是维护人民健康,医院应该端正办院方向,体现公益性和医学人文精神,这样才能使‘健康中国’战略部署落地开花。”王人颢表示,医院会严格按照单病种、临床路径等规范开展诊疗活动,向内涵质量提升转型,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践行新时代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徐淮百姓带去更多、更广、更高效、更有尊严、更有温度的健康福祉。

提升管理水平,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技术与方法,对推动现代化医院基础医疗质量水平提高,确保医疗安全,意义重大。王人颢说,徐医附院体量的增大,对精细化管理形成了巨大挑战,医院管理要运转高效,体现现代化医院管理的要求,必须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制定高效、可行、规范的章程和流程,提高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提升管理水平工程的第一步,是徐医附院对党建部门和行政部门作出改革,医院总支由五个扩充为七个,推动30位党政职能部门负责人轮岗,新成立质量控制办公室,临床学院党政办公室等。

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HRP智能管理系统上线,以大数据为依据,实现智能管理,科学决策;加快院内HIS、LIS、电子病历建设,实现医联体内信息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11月21日,王人颢书记带队赴临沂开启学习考察之旅。“对标找差,要落到实处。我们接下来还会到省内外发展较好改革创新具有代表性的医院考察学习,多看才能找出差距,多学才能进步。”王人颢说。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实现初心、本职、传统、梦想“四个回归”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公立医院对未来发展方向有何规划?在徐医附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擘画的新时期改革蓝图中,规划了四个回归——让医院回归使命初心、让医生回归医者本职、让诊疗回归优良传统、让人们回归健康生活方式、以“健康梦”托起“中国梦”。

王人颢提出,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很多疾病,医学有时是无能为力的,这就要求医院和医生要体现出医学的温度和人文关怀。他引用美国知名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上的碑文来诠释诊疗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生是神圣而崇高的职业受人尊敬,病人也应当受到医者的关怀,医患之间的人文关怀应该是双向的,从而形成全社会尊医重卫的氛围。因此,重拾人文关怀、提升医学温度,这是摆在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回归初心的要素之一。“生命所系,健康相托。医者使命就是守护人民健康。他们入职之初都会庄严宣誓,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这就是医学的本质和初心。”他如是说。

为把新医改落到实处,维护患者的利益,当前徐医附院狠抓药、耗占比,坚决把药占比和耗占比降低到国家要求的目标值。近期,医院还开展医疗组改革试点,以病种为方向,团队为基础,组建诊疗组,每个诊疗组要求配备一名副高以上人员、两名主治和三名住院医师,有效提升诊疗质量。医者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这两句话概括了做一个好医生应该具备的四个字“德才兼备”。医务人员肩负防病治病、维护健康的使命,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医务人员应回归到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上来,回归医护工作职责和教育职责上,专注于提升医疗、教学、科研协同发展。这就是回归本职的意义所在。

回归优良传统有很丰富的内涵。在办院的过程中,徐医附院提出,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坚持好的、优秀的文化、制度,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指导工作。“不管医学发展到哪一步,医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的制度、规章、规范不能丢,都要遵循。诸如‘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 教学查房制度’以及各家医院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等,都需要一代一代传承发扬下去。”王人颢说。近几个月来,他亲自参加放疗科集中早交班,神经外科讨论、普外科学科发展研讨会等,以实际行动倡导回归传统。

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前提。健康中国战略倡导的是现代的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公立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治病”,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有温度的医学理念帮助更多人保持健康,更要关注健康,要做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引领者,引导帮助身边人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让百姓少得病、晚得病,推动健康中国战略更好落地,用“健康梦”托起“中国梦”。

弘扬新精神 树立新风尚

做新时代充满正能量的“六有”徐医附院人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和建院121周年的历史节点上,面对医改新要求,今年6月,徐医附院新领导班子提出转型发展的明确要求,追赶标杆,变轨超车,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实现由量的扩增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开启了全院解放思想谋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实现新突破。

为更好体现对医务人员的尊重与关爱,在2018年8月19日第一个“医师节”来临之际,8月18日,徐医附院在确保全院各项工作平稳交接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市医疗系统实现医护人员双休制度,调整作息时间,让医护人员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同时保持周六周日门急诊正常,保障社会就医需求。

医院党委提出了做“六有”医生的倡议,即要求好医生是应当具备“有知识、有能力,有温度、有情怀,有尊严、有价值”,既有治病救人的能力,又有全心全意为百姓提供医疗服务的温情。

近几个月医院涌现出一批六有徐医附院人代表,援疆干部ICU重症医学专家晁亚丽因成功救治新疆维吾尔族姑娘凯丽比努尔,受到央视一套、十三套专题报道;祖茂衡教授入选徐州医科大学首届十大感动徐医人物,且获得徐州卫生40年终身成就奖;王军教授被授予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称号;徐铁教授被授予急诊医学杰出贡献奖……他们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们是“有知识、有能力,有温度、有情怀,有尊严、有价值”新时代徐医附院人的真实写照。

围绕“1234”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除了以上已经落实的措施,徐医附院其它改革举措正紧锣密鼓有序地落实,且转型发展成效正逐渐显现。在结束采访时王人颢坚定地说:“我们坚信在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1234”战略的指引下,全院干部职工一定会共同努力、共克时艰,在不长的时间内,一定能够完成高质量转型发展。”

九万里风鹏正举 创新高崛起徐淮 
——写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荣获“中国医院质量管理(医疗)卓越奖”之际
 

 

 
 
 
 
 

 

从徐州市专区医院,到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再到徐州市中心医院。时间长河浩浩荡荡,荡除简陋,留存精华。凭借几代人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徐州市中心医院不但在一个甲子之后崛起于徐淮大地,并且借力于徐州这片不断发展和迅速腾飞的经济热土,厚积薄发,振翅高翔,成为国内医疗界的翘楚。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2015—2017年国家卫计委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2017年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位居第十二、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徐州市中心医院是全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惟一获得“优秀”成绩的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人踏着历史发展的鼓点,足音铿锵,一路跨越。

最近,好消息再次传来——

由于在质量管理上不断精益求精、锐意创新,医疗质量安全实现信息化、科学化、精细化,徐州市中心医院在全国200多家医院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30强之一,荣获中国医院质量管理(医疗)卓越奖。

大医精诚、仁爱惠民。在共建共享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征途中,徐州市中心医院必将勠力同心,勇担重任,着力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域医疗建设攀上新高峰。

打造创新发展高地,深入医改惠民生

破除“看病难”,解决“看病贵”,是发动新医改的初衷。而今,新医改进入深水区,站在转型十字路口的公立医院面临管理、技术、公益和服务的多重考验。

为了让群众在不增加医疗费用的前提下,享受到更高质量、更满意的医疗服务,近2年来,徐州市中心医院深化落实新医改精神,以“转方式、调结构、强内涵”为重点,充分发挥疑难、急危重症诊治优势,通过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科研创新,坚持统筹发展,不断提高医院综合软实力。

9月底,50岁的朱女士因乳腺良性肿瘤第二次就诊于市中心医院。对比两年前的那次手术,同一个人、同一种病,只是不同部位的诊疗,手术时间和费用却大相径庭——“2年前那次我住了5天院,花费近万元;这次做的是日间手术,第二天就出院,费用还不到4000块钱。”

日间手术推行难,一直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大难题。为此,市中心医院制定了《关于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考核暂行规定》,确定科主任为日间手术临床路径的第一责任人,医疗组长、临床科室路径管理员为直接责任人,有效促进了日间手术的开展。目前,已有13个病种的患者在市中心医院享受到日间手术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住院患者从临床路径的管理中获得了实惠。

看大病,少花钱,让病人得实惠——这样的初心说易行难。出现疑难重疾,不少徐州患者常常会舍近求远,奔波到上海、北京治疗。为减少患者辗转奔波,帮助他们与权威专家“面对面”,市中心医院积极建设远程会诊中心。

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住院患者刘某是名19岁的小伙,CT和核磁检查发现颅内有出血。经一周的治疗,还未出现好转迹象。此时,医院远程医疗会诊中心便发挥了作用。通过专用“互联网云会诊平台”,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查阅了患者的影像资料,并和市中心医院团队交流了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治疗史等……经过近40分钟的远程会诊,最终给出了病情诊断和后续治疗建议,患者家属表示非常满意。

省时省力、高效权威,这正是远程会诊撬动分级诊疗的“神奇”之处。市中心医院区域远程会诊中心的搭建,加强了与国际国内知名医疗机构的协作,在现有区域医疗技术领先优势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创新,将产生一批不仅在区域内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优势医疗技术,还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跻身国内前沿水平,让区域内的疑难杂症患者不出徐州,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

打造医疗质量高地,坚守医院“生命线”

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立院之本,是医院的生命线。

市中心医院专门成立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并制定了全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梳理医院服务流程中的缺陷问题,决策优化服务流程的目标和重点,同时组织医疗护理方面的专家138位,组建医疗质量督查专家库,加强对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

实施临床科室(病区)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加强学科的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体系,实现了由仅注重支出的成本管理向注重可控成本、人力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制定相关考核办法,严格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控制好手术操作、药物调配、临床输血、基础护理、院内感染等关键环节,实施全程质量管理,注重环节质量控制,不断提高内涵质量;严格实行手术分级管理,积极推行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徐州市中心医院的医疗管理质量明显提升,各项业务指标呈现出“8升8降”的良好趋势——门急诊人次、出院病人数、手术数量、单病种数量、临床路径数量、日间手术数量、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患者和职工满意度上升;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药占比、卫生材料占比、检查化验占比、门诊人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后勤服务支出下降。

2017年,医院单病种付费病种由461个增至594个,共完成单病种14067例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78%;最低月平均住院日下降至8.22天、药品占比下降4.27%、耗材占比下降13.79%、住院人均费用下降1297元、床位使用率下降至95.4%的成绩,其中加床降幅位居全市卫生系统首位。

医疗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随之而来的是,患者医疗负担日益减少、就医体验日趋完善。近年来,市中心医院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信誉度始终保持平稳提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内涵基础。

打造诊疗水平高地,学专科跨越发展

不出徐州就能享受到国家级水平的诊疗——这是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的战略定位。新一轮战略规划之下,针对“区域医疗中心地位基本形成,但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为零”的现状,徐州市中心医院深入创建重点学专科,力求诊疗水平不断提升,不仅做到“病有所医”,更要实现“病有良医”。

医院有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康复医学科等1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ICU、神经内科、儿科、麻醉科等18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妇产科、胸外科等9个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学培训基地。按照“统筹兼顾、均衡发展、稳步推进”的思路,医院鼓励他们分梯队、分层次、分批次,对照标准,重点创建。近2年来,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成效显著。口腔科获批“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儿科被评为省妇幼健康重点学科,产科、儿科新确认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在推动学专科发展的过程中,市中心医院巧搭台、善借力,迅速完成一次次创新。医院以心内科、急诊科、神经内科为主体,整合全院资源,规范临床路径、优化各项流程,成功获批徐州市第一批胸痛、创伤、卒中救治中心。口腔科“张志愿院士工作站”、泌尿外科“孙颖浩院士工作站”、肝胆胰脾外科“董家鸿院士工作站”、妇产生殖医学“刘以训院士工作站”等权威大咖陆续入驻,助力攻克疑难病症,带动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

多年积蓄锻造,强势学科得以跻身国内一流方阵。医院心内科(心血管病诊疗中心)作为牵头科室,成功创建了包括胸痛中心示范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中心、房颤中心等在内的4个国家级专病中心,神经内科通过了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的审核;徐州市康复医院(康复医学诊疗中心)连续2年成为淮海经济区唯一上榜《中国医院竞争力·康复医院50强》的医院。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也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据介绍,徐州市中心医院将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强化激励约束措施,加大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创建力度,并以康复科、心内科、口腔科、肿瘤学科等专科为抓手,以区域专科联盟等为载体,深入实施精准帮扶,履行帮扶责任,促进分级诊疗,提升区域内诊疗水平,推进淮海经济区医疗健康事业发展。

打造优质服务高地,百姓就医更满意

始于患者需求,终于患者满意。

如果说臻于至善的技术是医院的核心,那么“以人为本”的服务则是医院的灵魂。便捷服务举措在市中心医院随处可见。病人检查排号系统、自动取报告机、网上预约、网上查询检查结果等,服务上的细微改进,折射出的是对病患的拳拳真情。

围绕“立足岗位、优质服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这一主题,近2年徐州市中心医院全面部署开展了“优质服务月”活动。全院上下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深化服务内涵,不断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优质服务月”活动的开展,显著增强了全院职工的岗位责任心和团队凝聚力,患者投诉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4.11%,各科室涌现出一批优秀服务标兵和服务团队。在卫生计生委2015-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评比中,徐州市中心医院荣获“江苏省优质医疗服务示范医院”称号,4个科室部门、3名个人分获国家级、省级优质服务示范科室、优质服务示范个人。泌尿外科韩从辉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心脏病诊疗中心韩冰获首届“江苏省医师协会医师奖”,口腔科孟箭获第四届江苏省 “十大医德标兵”。

2018年,医院进一步巩固改善医疗服务的有效举措,将其固化为医院工作制度,不断落实深化:

积极开展高精尖技术,以技术吸引患者,提升疑难危重患者占比;加强日间病房建设,进一步扩大日间手术实施范围,增加日间手术试点病种和术式;积极推行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开设高级专家诊疗服务;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执行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各项政策。

为了使病人在得到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医疗护理服务的人性化,医院积极寻找病人的潜在需求,完善服务细节,从小处着眼,发现服务新亮点,开发服务新领域。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流程、扩展服务空间和内容,落实开展智慧分时段预约,20%以上的专家号源优先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约支配,逐步实现门诊患者诊间结算、住院患者床旁结算等,使“百姓就医零障碍”得到最大程度落实。

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医疗新高峰崛起徐淮

发展之路,永无止境。

徐州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性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徐州市中心医院作为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的重要支柱和核心力量,必须凭借规模大、实力强、水平高、口碑好的历史优势,成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标准、高定位,为徐州打造区域中心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聚焦高质量发展,重在高端引领。人才建设方面,市中心医院业已形成新高地。近2年来,从北京大学第一人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引进37名心脏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等专业的优秀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这批高层次人才目前都成为各自临床专业的中坚。目前,医院拥有高级职称72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02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33人,省六大高峰人才17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8人,省级及以上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32人。近年来,徐州市中心医院主动担当、充分发挥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示范引领作用,建立起医疗服务辐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近20个地市147个县区1.2亿人口,下辖26家二级以上医院、200家乡镇卫生院、1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型医疗集团,淮海经济区急危重症疑难病首诊医院和会诊中心的优势初步形成。

展望未来,在打造区域医疗新高峰的征途上,徐州市中心医院将以思想解放推动服务创新,在全市发展战略一盘棋中身先士卒,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当好领头羊,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标志性医院而努力。

一是打造淮海经济区“黄金1小时急救圈”。实现院前、急诊、ICU、手术、专科病房信息一体化,完善多学科协同救治机制,进一步提高淮海经济区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彰显徐州区域中心城市风采,体现徐州市中心医院的责任担当。

二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落地生根。有效促进优质资源流动,进一步倾情帮扶医联体成员,同时利用本院学专科优势,与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医院建立起紧密型“专科联盟”,开创医联体内分级诊疗的大格局。

励精图治铸名院,大医精诚竞风流。我们期待,徐州市中心医院上下与时俱进,励志求新,在由“大院”向“强院”的转变道路上再续辉煌!

九万里风鹏正举。未来,这里还有更多可能。

◎文/王任飞

徐州市中医院——
走中医特色崛起之路 
 
 

 

 
 
 
 
 
 

 

随着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药工作,公立医院的改革形势也逐渐有利于中医院的发展,中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外有改革,内待突破的关键时期,如何从改革中获取新思路和新方法,坚持走中医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摆在广大中医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风,但是,如何在改革中找准定位,徐州市中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范从海心中有自己的规划。在他的带领下,医院立足改革创新,坚持稳中求进,科学精细管理,优化学科结构,不断突出中医药特色,着力抓好内涵质量建设,全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医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向管理要效益

中医院要想有特色,创新管理是关键。近年来,医院积极搭建公平公正的管理平台,便捷快速的管理渠道,强大高效的沟通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基础管理能力和基础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科务会管理。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日常管理工作以科务会为主要管理平台,强化了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机制,提高了职工全员管理、全面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扎实开展对口联系工作。职能科室对口联系临床科室制度既强化了职能科室服务临床一线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把医院各项工作方针政策制度高效传达落实到临床一线,又能积极为临床排忧解难,形成了“全院围绕临床一线转,临床围绕病人转”的有效工作态势。

强化督查督办提高效能。今年以来,共发放院级督查督办单160个,科级协办单240余个,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职工满意度。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医院先后制定出台了《徐州市中医院科务会制度》、《职能科室与临床一线科室工作联系制度》、《非惩罚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科研“种子计划”管理方案》等各类管理制度、规定、规范45个,全面加强了管理工作和临床工作,管理科室和临床科室形成了互考互评的良性循环机制,提升了管理人员的基础管理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近年来,医院以“立规矩、讲规矩、成习惯”为管理原则,立足“人人要管事、事事有人管”的工作理念,行政职能部门做到了“言而有信,定而有为”,各行政部门公开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承诺并缩短“响应”时间,建立“坏而不报”、“报而不修”的问责制度,切实铲除“懒政”、“怠政”、“懒事”、“怠事”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总务后勤部门做到了“行而有效,稳而有进”,将医院环境建设、后勤服务建设、保卫工作建设视为基础性工作,坚决杜绝“久坏不修”、“久脏不清”、“久疾不问”的现象;临床科室做到了“言行一致,坚定自信”,坚定了中医自信和传承发展的自信,严格落实医院管理要求,管建结合,以管促建,以管促升。全院确立了“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基本服务理念,精简流程、精简环节,确保“有问题敢于面对,快速改进是基本要求,变化与态度是口碑的源泉”的治院理念得以扎实落地。

向技术要发展

特色就是优势,就是核心竞争力。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创新中医服务模式,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打造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品牌,徐州市中医院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以推进中医诊疗模式创新为抓手,以优化中医服务流程为核心,推广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做法,集中优质资源,整合优势技术,遵循中医药特点规律,建立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目的中医综合治疗模式、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普病与专病的分离模式,为患者提供方便、安全、快捷、高效的诊疗服务。

强化中医综合治疗模式

为进一步推广中医综合治疗模式,加强医院中医特色技术诊疗服务,医院以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牵头,制定各科室联合其他科室治疗相应病种诊疗规范、适应症及禁忌症。形成以针灸、推拿、康复科为主体、院领导参与、行政科室保障的运行机制;针灸、推拿、康复科制定各科室中医特色技术适应病种、症状,确定介入的时机、治疗时间、疗程,给相应科室明示;医务处联合信息科设计门诊和住院的医嘱系统,提醒医生联合诊疗;经管和财务部门设计相应绩效激励机制,鼓励中医特色技术的推广。

医院通过信息化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采集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治疗的时间、手法、部位,分析疗效最佳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不同诊断制定相应标准,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同质化治疗方案。目前,针灸、推拿、康复已制定三百余种病、症相应诊疗规范、适应症及禁忌症,信息科对医嘱系统进行升级改进,做到自动抓取电子病历系统中患者需要中医特色治疗的疾病与症状,提示医生开具相应医嘱,实现中医特色技术的院内推广。

2017年12月16日,医院首先在呼吸科、心内科、重症监护室、胸心外科、骨伤科等科室率先实施特色治疗。各科临床医师针对有治疗需求的患者开具中医特色技术医嘱,针灸、康复、推拿科医生在本科室住院电子病历系统直接接收,在下午分时段地为患者提供床边中医药特色服务。

依托三级甲等中医院的优势,徐州市中医院积极推广中医特色技术,目前已在住院患者中实施中医特色治疗10万余人次,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诊疗体验,受到广大住院患者的好评。下一步,医院将继续加大针灸、康复、推拿科的人才引进,确保全院各科室有序推广中医特色技术疗法,从而深挖中医精髓,促进中医特色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推动中医多学科联合诊疗

为优化医院诊断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医院着力推行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模式,分别以肿瘤科、介入科、普外科和中医外科牵头成立中医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中心(MDT)。

该中心下设胃肠肿瘤组、肝胆胰肿瘤组、乳腺肿瘤组、肺癌、食管癌肿瘤组、消化道早癌组,由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组成各MDT工作组,由结直肠外科、肝胆外科、甲乳外科、消化科内镜中心、肿瘤内科、影像科、介入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共同完成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治,实现MDT所具备的互动、协同、沟通、快速、优化等特点,体现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精神,为患者提供一揽子诊疗服务。诊疗中心立足中医特色,做到内科与外科、中医与西医、保守与开刀相结合,完善科与科直接转接机制,科室内部形成同质化治疗标准,科室之间形成专业共识,对患者进行有序、多学科的诊治。

信息化管理对出院患者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肿瘤诊疗中心要求全院各科室所有恶性肿瘤患者的信息录入医院肿瘤平台,或由医务处专人自院电子病历系统抓取数据,加强患者的入院诊断、手术方式及有无化疗药物的使用等方面的信息收集与监管。医院中医肿瘤中心设有专职人员对恶性肿瘤出院患者进行随访,为患者合理安排复查时间、提前预约接诊专家,并将随访内容及时录入肿瘤平台数据库,为参加肿瘤中心的各专科监测患者病情提供了方便。

医院在中医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口碑,MDT诊治模式的引入,无疑是学科进步和医院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自2017年12月16日开诊以来,门诊已收治2000余例患者,病房讨论每周开展两次,现已讨论1000余例住院患者,每一位患者都收到一份“菜单式”诊疗方案。集智而治,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将在这里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科学化管理,积极实践AMS策略,规范抗菌治疗的药物选择、使用剂量和用药时间,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医院在淮海经济区率先开展抗菌药物管理多学科协作会议(AMS-MDT)。AMS-MDT以病历讨论会的形式开展,分别由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检验科、药剂科牵头,其他临床科室参与。会议通过对患者抗菌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治疗方案等进行详尽汇报,提出了每个治疗阶段的问题和疑惑,临床专家现场讨论,针对病例提出的问题及自身的临床体会展开深入点评与热烈讨论,为患者的诊疗提供了思路借鉴。自2018年5月开展以来,每两周召开一次,至今共讨论病历300余份,为患者的治疗提出了客观、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建议,取得良好效果。

创新普病与专病诊疗模式

在范从海看来,普病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专病是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品牌,没有专病的分组就没有亚学科的建设。因此,从2017年4月起,他力推普病和专病诊疗模式建设。该模式是将普病和专病分离与分组相结合,科室分组按照专病和亚学科建设进行分组,按照科室的个人专长分组。

为提高专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技术服务,从2017年4月起,徐州市中医院实施科室普病与专病诊疗模式的建设。

普病和专病分离与分组相结合,科室分组按照专病和亚学科建设进行分组,按照科室的个人专长分组,没有专病的分组就没有亚学科的建设。普病为技术含量低、科室主要收入的疾病,所有的医疗组都可以收。科主任发挥领导作用,普病必须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制定同质化、同标准的诊疗规范,科室每一组,每个人都要按照规范去执行。

专病是目前市场紧缺,或科内目前进行研究的疾病,目前病人不多,但有广阔前景。普病是基础,专病是发展,是品牌。医院及科室会定期对专病进行考核,不合格组,取消专病资格,交予有能力的其他医疗组来实施。科室对专病领队的人也有考核及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带领人要退出,且医院会对专病进行支持。科主任做好对专病的质控,其诊疗规范、诊疗流程要达成科室共识。

2017年12月1日,医院在骨伤科与肛肠科正式开展试点,肛肠科分为肛瘘专业组及肛痈专业组,骨科分为脊柱专业组、创伤专业组和关节专业组,各专业均制定自己的专病同质化标准。通过两个月的实施,病人收治有序,各专业业务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全院其他科室已制订本科室普病与专病建设方案,分离专病82种,真正实现科有特色、人有专长,为患者就医提供便捷服务,为全面落实分级诊疗打下坚实基础。

向服务要品牌

医院牢固树立“主动服务、自觉服务、优质服务”的服务理念,在此理念的带领下,切实推行便民惠民方案,实现“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门诊大厅安置院内导航机,辅助微信公众号“院内导航”进行实时跟踪导诊,从线上线下多方位保证患者对院内布局及相关科室的了解;实施24小时电话预约服务,在门诊落实“预约优先”机制;在病房和急诊区域增设了迷你自助机,实现微信和支付宝的预交金缴存;实施诊区分诊叫号系统,有效地保障了“一医一患一诊室”制度的落实,保护患者隐私。成立了962120随访中心,实现了出院患者一周内随访率100%;成立服务暗访小组,每天对全院各类服务进行暗访督查,重点查访服务形象、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定期通报整改,对违反服务规定的一查到底,绝不姑息;想方设法提高患者就医便利,在病房分层增设办理出入院窗口,在各病区和门诊增设资助缴费系统。

信息化建设秉持“永远畅通,不断升级”的工作理念,医院今年实施了手术包条码追溯系统,心电工作站系统,手麻系统,院感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病区无线网络系统,机房异地灾备系统,分诊叫号系统,医保监控系统,病案扫描系统,自助终端查询缴费系统等11个系统,目前正在积极上移动护理系统,极大地解放了医护人员,方便了患者,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满意度”责任到科到人,提高了医德医风水平和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制定了《徐州市中医院关于出院病人满意度第三方调查的奖惩规定》,各科主任签署了责任书,严格履行行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落实“一岗双责”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即时限时办结制。医院在2018年出院病人满意度第三方调查中总体满意度为95.84分,在全市32家二级以上医院中处于“特别满意”级别。坚持每月开展门诊、住院、出院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开展临床医护人员对机关、医技、药剂等相关科室满意度问卷调查,促进了服务效率的提升。为全体医务人员建立了医德考评电子档案,做好医德医风日常管理和行为记录,其中200名医务人员被评为优秀等次。

在突出中医药特色方面,医院充分发挥中医医院的龙头作用,主动拓宽服务领域。充分依托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着力推进中医药特色化服务。开设了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了良好的运行平台。中心设立了独立的服务区域, 并通过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宣教和技术的辅导交流,延伸到社区及基层,逐步形成一个群众性中医养生预防网络,普及了未病先防的中医预防保健理念,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与此同时,该院还积极开展“健康讲座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活动,举办“中医中药社区行”“中医健康大讲堂”系列讲座;积极搭建中医药宣传平台,拓宽了群众了解认识中医药知识的渠道,每年利用国医节、健康节、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等节日,为群众提供舌诊镜自检、体质辨识、中草药展示、针灸、真假中药鉴别、保健穴位按摩、各类保健茶品尝、科研成果展示、膏方品尝、健教宣传、有奖灯谜竞猜等活动。春季发放“防感香包”、端午发放“避秽香包”、重阳节发放“茱萸长寿香包”、春节发放“祈福香包”,在徐州市营造了“满城尽飘中药香”的浓郁中医药文化氛围。

每年“三伏”,医院都会举办“冬病夏治、内病外治穴贴”,每年冬至举办“膏方节”等活动,并实施膏方分级提高养生保健针对性,医院组织名老中医对此前医院膏方进行认真分类、分析,将膏方分为三级,以滋补为主的院级膏方,以辅助治疗为主的科级膏方,以治病为主的个人膏剂。未来,医院计划将院级和科级膏方转化为制剂,批量生产,实现中医在治未病领域的全程介入。

医院相继荣获国家卫计委“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江苏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满意度第一名,江苏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满意度检查第一名的成绩;跻身香港艾力彼评选的“中国中医医院竞争力”百强榜,位列第58名,全国地级市中医医院竞争力第7名;心血管科(心病科)、肛肠科、内分泌科、针灸科、康复科等五个专科入选“2018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临床型专科”,为全国地级市中医院入选最佳临床型专科最多的医院。

2019年,医院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医改精神,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全成本核算、优质诊疗服务为抓手,加大学科建设、人才梯队、科研教学工作力度,实现医院综合管理、医疗内涵质量、临床技术水平、科研教学能力、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医院科学发展、平稳发展、快速发展。

61年不忘初心 矢志奋进
市妇幼保健院:为淮海经济区亿万妇女儿童幸福安康担当 
 
 

 

2017院班子
张玉奎院士工作站落户徐州市妇幼保健院
院长黄大文检查指导工作
全国妇科腔镜技术培训中心
优质服务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铭

通讯员 耿中军

鹊传喜讯。

日前,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三甲”复审大获全胜,标志着这所61年不忘初心、61年矢志奋进的妇幼保健院,凭借雄厚的医疗服务水平,经受住了全新的等级评审标准和办法考评。

风送佳音。

2010年就已拥有“三甲”桂冠的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如今“金字招牌”再上墙,在为医院长远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无愧展示其呵护淮海经济区亿万妇女儿童幸福安康之担当。

凝心聚力,让“金字招牌”再上墙

关爱妇幼,呵护健康。

始建于1957年的徐州市妇幼保健院,61年来栉风沐雨,始终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精益求精的治疗和无微不至的服务。

几代妇幼人坚守杏林,辛勤耕耘,医院由小变大,由弱到强,迈出了铿锵步履。

占地面积近1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700张,医院有1个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级妇幼保健重点学科,10个市级重点专科……如今的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已经无愧为淮海经济区妇幼健康领域的领航者。

2010年,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就已经拥有了“三甲”桂冠。

2018年,全员上下凝心聚力,向“三甲”复审发起攻坚。

“对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来说,捍卫三甲医院‘金字招牌’是一场攸关声誉和未来的大考验,是区域卫生规划的现实要求,更是促进‘健康徐州’发展大局的助推器。”

院长黄大文寥寥数语道出全院共识。

实力加上努力,终于迎来好消息: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三甲”复审大获全胜。

2010年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以来,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以“新人”姿态再次踏上追梦路。多年来,医院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深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医院技术水平和服务辐射能力,在医院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等方面成效显著,为缓解徐州及周边地区百姓的“看病难”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甲复评较三甲创建,更要求医院从内到外都要有显著提升和改变。复评工作启动以来,全院965名职工全面进入备战状态,紧紧围绕评审标准,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质量建设,改善诊疗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强化科学管理。

此次高起点、高标准通过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再度攀折“三甲”桂冠,说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凭借雄厚的医疗服务水平,经受住了全新的等级评审标准和办法考评。

凝心聚力,让“金字招牌”再上墙,为医院长远发展注入新活力。

医者仁心,让“百姓口碑”再提升

医者仁心,大爱挚诚。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是一家以“关爱母亲、呵护孩子”为己任的三级甲等医院。走过61年风雨无悔,历经一甲子砥砺前行,始终用温暖的爱心、真情的服务和精湛的技术,呵护着淮海经济区亿万妇女儿童的幸福安康,谱写着精医为民的华美篇章。

建院以来,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在徐州市委市政府、市卫计委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推进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总要求,积极适应医疗改革契机和需求,不断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优质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新突破。2018年1—8月份,该院门急诊总量达68万人次;出院病人2.5万人次。

建院以来,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先后获得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PAC优质服务医院”、“产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殊荣、“全省妇幼健康服务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二等功、“江苏省母婴友好医院”、“江苏省健康促进医院”、“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状”、徐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以及市卫计委多项光荣称号;在新一轮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运营与发展综合排名中,该院再次入围全国地市级妇幼保健院综合排名前30强。

紧紧抓住新医改让广大群众在不增加医疗费用前提下享受到更高质量、更满意医疗服务之宗旨,该院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医改方针政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工作,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实。主动做好医改阶段性总结,认真调研并填报相关数据,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医改进展情况。

为提高患者满意度,该院着力采取措施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患者满意度工作成效显著。

2017年,该院连续5次蝉联市级医院出院病人满意度第三方调查“特别满意”级别,前三季度分别居全市第一、第二、第二;在省卫计委委托第三方调查服务机构对全省147所三级医院开展的满意度调查中,该院综合满意度98.09%,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

站在新起点,市妇幼保健院要让“百姓口碑”再提升。

筑巢引凤,让“人才高地”再集聚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高水平专业人才可以迅速撑起一个科室,打开一个领域。因此,该院始终视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积极构建平台,完善培养机制,筑巢引凤,让“人才高地”再集聚,让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目前,医院设有临床、保健、医技等科室61个,其中一级科室19个、二级科室42个。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宫颈疾病科、遗传医学中心为江苏省妇幼保健重点学科,新生儿医学中心、围产保健科为江苏省妇幼保健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妇科、产科、产前诊断中心、生育技术科、新生儿科、护理产科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药剂科为徐州市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妇产科为徐州市医学优势学科建设单位、徐州市首批专科(病)诊疗中心、遗传医学中心实验室获批为市重点实验室。经过多年努力,市妇幼保健院形成多学科特色突出、齐头并进发展态势,构成了技术实力比较雄厚、专科特色较为突出的学科格局。

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另一方面每年有计划派出学科技术骨干到外地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并邀请学科领域内著名专家来院讲学、带教、手术演示、疑难病例讨论,提升医院技术水平。本月初,徐州市妇幼保健医院成功引进“张玉奎院士工作站”,这意味着医院在集聚高端人才和创新平台方面又将发生质的飞跃。

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妇幼人坚决捍卫医疗安全和质量,这是医院立院之本和生命线。

为确保医疗安全,医院完善业务管理组织建设,明确院长为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建立院科两级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认真落实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将高风险诊疗技术、母婴保健技术、妇科内镜技术、妇产科超声检查等纳入准入管理。确保24小时生命救援有效,完善急危重症抢救绿色通道,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2017年,该院救治急危重症病人5361人,占住院病人总数13.69%,抢救成功率99.8%。

站在新起点,市妇幼保健院要让“人才高地”再提升,让医疗质量更安全。

创新服务,让“龙头作用”再发辉

医者仁心,妇幼人不断创新服务,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绿化美化院内环境,完成新生儿科NICU、产科病房及标准化输液室的升级改造,优化诊室布局,扩大超声科规模,将妇科、产科的超声诊室对应开设,在全市率先设立助产士门诊、二胎门诊。规范导诊标识,对院内及楼宇内各种索引、标识进行了醒目准确的标注。在各分诊台和窗口,都提供手机充电器、老花镜、轮椅、雨伞等设施。

开展多种预约挂号方式、完善“无假日门诊”、开通绿色通道等便民服务措施、方式,全面推行就医“一卡通”,开放号源预约,开通了网上、电话、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除门诊预约外,该院还开通手术预约、超声预约、染色体检查预约等项目,预约率达到29%。对重点专家的预约时间精确到“分钟”,患者只需按约提前15分钟来院即可。

通过两癌筛查、贝壳行动、健康大讲堂、孕妇学校、大型义诊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为医院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为优化妇幼健康体系建设,切实发挥龙头作用,医院与徐州县区妇幼保健院(所)、安徽宿州百佳妇产医院及安徽砀山妇幼保健院等签订妇幼健康联合体协议,建立跨省服务的妇幼健康联合体;日前,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牵头成立了淮海经济区医学遗传与出生缺陷防控专科联盟,对于提升区域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三甲’复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三甲复审让全院队伍得到了锻炼,让医院精神也得到了凝聚和发扬。”黄大文表示,成功通过“三甲”复审、成功捍卫医院等级荣誉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面对医改政策下的新挑战、新变化,将继续按照三甲“新国标”标准,持续改进,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数字化的三级甲等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将继续坚持“关爱妇幼、呵护健康”办院理念,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加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力度,持续改进医疗护理质量,提升保健和医疗技术水平,促进生殖健康,切实保障母婴安全,力争“十三五”末将医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区域性妇幼保健医疗中心。

站在新起点,市妇幼保健院要让“龙头作用”再发挥。

 

与时代同行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正在崛起 
——徐州市儿童医院发展回眸与展望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祥 通讯员 姜伟 曹玉姣

编者按

自1948年12月创刊至今,徐州日报已经历70年风风雨雨。从淮海战役的轰鸣炮火到和平年代的沧桑巨变,从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到全面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号角吹响……徐州日报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以“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的博大情怀,忠诚记录着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岁月的发展进程,共同见证一座城市的涅槃蝶变。

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同行的路上,始终有她的身影。

作为淮海经济区规模较大的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徐州市儿童医院的发展始终与时代的步伐同频共振,在建设淮海经济区医疗高地的浩荡征途上,勇攀高峰,永不止步,以无上的担当扛起了时代赋予这座城市的崇高使命。

筑就守护儿童健康的“金字塔”

“打造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满足更多家庭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徐州市儿童医院院长曹军华的话掷地有声,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就要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在徐州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儿童医院迅速提升医院的发展速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率先提出在淮海经济区打造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构想。

2018年6月15日,徐州市政府办公室成立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共10个部门相关领导,徐州医科大学、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共3家兄弟单位相关领导共同加入小组,合力推进徐州市儿童医院创建国家儿童区域(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

举全市之力,共谋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发展。市政府明确将创建工作作为当前卫生系统重点任务,着手研究徐州市儿童医院新院二期建设,初步计划增批医院用地面积,设定2000张床位规模,全面落实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在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鼓励政策,全面提升各方面保障水平,全力支持徐州市儿童医院创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作为国内较早建立的儿童专科医院,徐州市儿童医院积淀深厚,成长迅猛,依靠专科技术实力,引领淮海经济区儿科发展、扶持基层人才培养,依托徐州医科大学,深入开展临床医学研究与转化,充分发挥儿科人才聚集优势,为区域儿童提供方便可及、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医院整体优势突出,亚专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内科为江苏省妇幼重点学科,新生儿外科、新生儿内科、普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急诊医学科、骨科、肾脏内科、呼吸内科和康复科共10个专科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血液肿瘤内科等8个科室在创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小儿外科和新生儿科为徐州市专病(科)诊疗中心, 20个临床科室均为徐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建院38年来,医院植根于地处五省通衢的徐州,依靠技术实力,突破行政划区,为周边地区患儿提供诊疗服务并带动周边医疗机构儿科发展。

作为江苏省儿科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指导中心,医院充分发挥专科技术优势,及时有效地对周边地区进行医学救援。近三年共救治疑难危急重症患儿6000余例,覆盖四省11市52个县区,有力保障了淮海经济区疑难危急重症患儿的生命安全。在推进医院整体发展的同时,医院一方面着眼于填补区域空白,2017年增设介入科、神经外科等科室,提高医院服务能力的全面性;另一方面着眼于加强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近三年来新增166项诊疗项目和技术,使淮海经济区儿童能够在医院及时获得高新技术诊疗服务,引领区域儿科整体实力的快速发展。

拓展区域儿医发展的“朋友圈”

淮海经济区覆盖苏鲁豫皖四省,拥有1.2亿人口、9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仅徐州市儿童医院一家。近年来,徐州市儿童医院不断摸索支援基层工作方式,与周边省市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广泛协作,区域儿医的“朋友圈”越来越壮大。

自2012年起,徐州市儿童医院作为核心医院,牵头组建了淮海经济区儿科联盟,成员单位不断增加,目前已达103家,覆盖四省11市52个县区,真正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诊疗服务模式。儿科联盟通过依托新生儿协作组网络平台、儿科危重症急诊网络平台、淮海经济区儿科远程会诊中心、徐州市会诊中心、淮海经济区儿科医师联合体微信圈等网络信息化平台,开展疑难危急重症患儿远程会诊、远程网络教学、双向转诊、技术指导等医疗服务。

互联网时代,儿医“朋友圈”的优质医疗资源如何更大程度上共享?徐州市儿童医院出资为13家医联体单位安装远程会诊设备,支持有条件的医院,开展业务查房和门诊远程支持,部分在基层医院就诊的患儿不用转诊即可得到专家专业会诊和指导,促进医联体各成员单位之间实现信息“联合体”,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效率。

医院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还对联合体相关转科转诊、病情评估、会诊、微信平台管理等工作制订了更详细的管理规范,力求联合体平台高效运行。转诊制度中明确规定基层医院转诊至徐州市儿童医院的患儿,特别是对医联体成员单位的转诊患儿开辟“绿色通道”,实行无条件收治;会诊规定中要求收治科室于患儿入院一定时限内与转诊医院儿科主任就治疗计划进行沟通,共同制订下一步治疗方案;淮海经济区儿科医师联合体微信圈管理规定中明确各科室由主任或主任指定的副高以上职称人员负责答复微信群问题,细化到规定了每天回答问题的时间段。

医院积极创新模式,实现两重信息反馈,极大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安全。一是接诊转诊患儿后6小时内向原治疗单位反馈患儿情况,与联合体单位共同商讨治疗方案;二是康复期患儿回联合体单位救治时,向原转入单位反馈徐州市儿童医院就诊检查后诊治意见,减少患儿家长带患儿来回奔波就诊的困难,形成良好的转诊后患儿延续性诊疗的转诊反馈激励机制,医院定期总结,完善双向转诊制度,简化双向转诊流程,促进本区域内各协作单位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为丰富医疗联合体协作形式,医院开设专科专病门诊,高效接诊转诊患儿。已设立包括癫痫门诊、哮喘-慢性咳嗽-反复喘息门诊、小儿糖尿病门诊、过敏性紫癜门诊、小儿心律失常门诊、颅内出血-微创治疗门诊等共68个专病门诊,鼓励医联体单位按照病种转诊急危重患儿,节约医疗资源,为医联体医院转诊来的患儿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服务。

对医联体内基础医院不易解决的多种疑难疾病,医院采取多学科专家会诊的方法,为患儿提供“一站式”服务。多个专家同时会诊一个患儿,多角度论证,以制订更为全面、科学、合理、规范的诊治方案,使看病更加方便和高效。

同时,在修订诊疗规范的过程中促进医联体单位儿科诊疗水平的提升,努力实现区域内儿科诊疗同质化,更好地为区域儿童的健康服务。

长期以来,徐州市儿童医院在北京、上海两大医疗资源高地中点,扎实做好基层儿童健康的坚实保障,立足区域儿童医疗中心定位,专注疑难危重疾病的攻坚诊治,推进常见多发疾病的同质化诊疗,提高淮海经济区儿科医疗资源服务效率。

谱好现代化医院管理“主旋律”

随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后勤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医改中的重要一环,后勤管理水平的高下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徐州市儿童医院依托信息化平台推进精细化管理,在后勤外包、设备采购、耗材管控、基建管理、设备维保、能耗管理、安全保卫等方面持续改进,构建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全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医院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

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医院管理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科学理念,直接影响着医患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为保持医院整洁优美的就医环境,提升后勤管理效率,医院推行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病员服务中心运用独立的病员服务软件,实时掌握为临床各科室服务情况。当服务人员到达派工科室和接收科室时均要扫描二维码,信息会记录到达和离开时间、接收工作内容等信息,流程简单,准确率高,便于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取得显著的运行成效。

基于这套服务软件,病员服务中心对员工进行三维量化考核,从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及服务态度三方面制订奖惩方案,每月计结并张贴公示,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实现整体服务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自三维量化考核实施以来,病员服务中心已实现“零投诉零不良事件”。

数字医疗设备是信息化医疗的基础。医疗设备科主要负责全院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试剂的采购供应与维护保养,在大型设备采购管理、医用物资应急保障、医用耗材配送等方面,严格管理流程,最大化地为临床提供便捷服务和保障。在日常管理中,每年定期邀请环保第三方检测单位为医用辐射设备进行环评检测,同时购置2台便携式辐射检测仪进行自我检测,配备防护各类防护用品保障患儿及家属安全,每年定期组织放射操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实时监测身体状况。

为保障临床用气、紧急情况下断氧,医院自创紧急供氧连接器,并对医用气体管路进行改造,大幅提升了医院用气安全。为进一步保证急救抢救设备物资的使用,医疗设备科除参与配备院级应急库外,在全院甄选六个病区设立应急物资储备点,所含物资均参照120急救车的配置,充分满足临床需要。在物资采购方面,医院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尤其对于高值医用耗材,定期检查临床使用情况,均需填写知情同意书,记录跟踪单贴有条形码,保障临床诊疗程序合法性与安全性。在医用耗材配送方面,医院采用配送至科室服务方式,临床科室提交物资采购计划单后,由设备库房进行统一配送。

近年来,徐州市儿童医院先后对水电木工维修、中央空调及病媒生物防制、餐饮、电梯等进行社会化外包,精简后勤保障人员,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全力保障医院系统的正常运转。作为能源消耗量大的平台之一,节能降耗是医院刻不容缓的重点工作。医院对各科室、病区日常节能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对有违规行为的科室、病区人员责令限期整改,确保节能工作的有效落实,2016年徐州市儿童医院被评为江苏省节水型单位。

安全管理是保障医院良性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保障着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徐州市儿童医院始终将安全生产与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且长期性工作常抓不懈,以构建平安医院为中心,建立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长效机制,使医院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多年来,医院安全生产工作形势稳定,未发生一例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为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自2017年至今,徐州市儿童医院共投入安全生产资金360余万元,建立健全各项应急预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靠前抓、其它部门配合抓”的立体式组织网络。增加保安配置,病区实行门禁管理,每病区安排2名专职保安人员进行管理,与护理部沟通制定探视、陪护制度,在保障医院安全的前提下防控病区内交叉感染,赢得患者的一致好评。医院积极完善医院警务室建设,投资5万余元购买安防器材,在医院各重点部位、科室安装防盗报警设备并与110联网。在市公安局、泉山公安分局及辖区派出所的指导下,医院成立了由20名保安特勤人员组成的应急处置分队,在门诊大厅、急诊室、输液室安排固定岗,并进行不间断巡视,有效保障了医院的安全稳定。

浩瀚蓝图已绘就,扬帆起航正当时。

“我们将以更加坚实之力,担当之心,乘风破浪之势,继续引领淮海经济区儿童健康事业医、教、研、防一体化发展,系统推进国家区域儿童医疗中心建设!”曹军华院长的话凝聚着儿医人对儿童医疗卫生事业的拳拳之心,一座满载希望的国家区域儿童医疗中心正在迅速崛起!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8-12-11/431266.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徐州  发展  企业  资金  集团  公安  服务  工作
建设  财政  推进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