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砥砺奋进绘蓝图 闻鸡起舞谋新篇 徐州高新区扛起徐州科技创新大旗

 

砥砺奋进绘蓝图 闻鸡起舞谋新篇
徐州高新区扛起徐州科技创新大旗
 
50亿元安全产业基金启动仪式。
石泰峰省长视察高新区。
2月12日,铜山区2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徐工汽车机器人焊接生产线。
大学生创业园。

 

◎文/徐州日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丁德林 图/徐州日报记者 陈艳 通讯员 丁德林

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徐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开启了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五年的砥砺奋进、五年的跨越发展,徐州高新区已成为一个展翅翱翔的“知更鸟”,在铸造辉煌的天空上描绘出特色发展的宏伟蓝图。

数字见证成长。五年来,高新区促创新、谋转型、强产业、补链条,各项指标稳健增长。2016年实现业务总收入1910亿元,同比增长10.7%,是2011年的2.27倍;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6亿元,同比增长11.8%,是2011年的2.45倍,保持着年30%的增幅;

位次见证进步。五年来,高新区树标杆、明责任、强措施、快追赶,综合排名持续提升。2013年位居全国高新区69位,2014年升至66位,2015年达到56位,初步跻身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荣誉见证实力。五年来,高新区坚持突显特色、引领创新、协调发展,获得了一系列荣誉。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优秀开发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安全技术与装备特色产业基地,被国家工信部、安监总局批准为全国首家国家级安全产业示范园区。成为了产业特色鲜明、创新生态良好、园区功能完备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经济发展引领区。

过去五年,砥砺奋进筑辉煌

A、招建并举,打造项目建设“主战区”

招商引资是高新区发展的生命线、项目建设是高新区发展的动力源。坚持“专业、专注、专一”招商理念,牢牢把握招商重点,积极推行招商体制改革,打造了一流的专业招商队伍,实行项目制管理和驻点招商,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积极转变招商方式,通过挂图作战、敲门招商,采用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先后引进了北京威业源生物科技、苏交控光伏发电示范区、西班牙协合新能源、中星电子“智慧铜山”、软通动力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恒天新能源汽车等十多个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

坚持“高效、快捷、服务”理念推进项目建设,五年完成规模工业固定资产投入610亿元,2016年较2011年年均递增9.8%;列入市重大项目35个,累计完成投资410.2亿元;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额148.5亿元,较2015年增长15%,是2011年的2.1倍。徐工重卡、云睿汽车电子、绪权印务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和营业,为未来经济稳健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B、内优外联,打造科技创新“引领区”

科技创新是高新区的基因和血脉,也是实现高新区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高新区依托徐州高校集中优势和安全产业集聚优势,不断加大协同创新力度,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连续召开六届安全科技协调创新推进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企业掌控行业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

五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额超2500亿元,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638个;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32个,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4家,市级研发机构201家,实现了规模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申请专利7188件,专利技术转化国家和行业标准18项。引进高端人才团队20多个,其中院士团队7个,千人计划专家团队11个,博士集聚计划团队12个。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2个,公共研发平台13个,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

C、转型升级,打造产业发展“主导区”

产业是园区之基、创新之魂。五年来,高新区坚持以专业园区支撑产业升级,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不断营造发展新优势。先后布局建设了安全科技产业园、汽车产业园、总部经济区和创新集聚区,全面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引导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孵化,初步形成以安全科技产业为主导,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支撑,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培育方向的“1+2+3”现代产业体系,多元化产业结构初步显现。

举办了省地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招标,支持和促进一批优秀企业联合进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徐锻集团研发高端设备四柱数控压力机;徐工汽车“汉风重卡项目”、云意电气“汽车智能功率模块产业项目”等重点技改项目实施;引进恒天集团联合收购跃进正宇,全面开发新能源汽车项目,建成年产15万辆纯电动微型卡车的生产线。

D、集资聚金,打造财政金融“汇聚区”

高新区坚持征管并举、投融并行,形成了财税收入稳步增长、融资渠道日益通畅、企业上市梯次推进良好格局。2016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25.3%,是2011年的1.55倍,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2亿元,是2011年的2.12倍。组建了总额50亿元的安全产业发展基金,3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10亿元的装配式住宅产业发展基金,总额10亿元的产业创新支持资金。通过企业债融资25亿元,境外债发行总额2亿美元。推动云意电气、五洋科技两家公司成功上市,5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

E、宜居宜业,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高新区以产业链共生、共济,生活圈宜居、宜业为目标,提升园区生产生活要素的集约化供应水平,支持和促进企业集聚发展,加强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布局建设,先后投资14.52亿元实施了32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投资8.61亿元完成了21项工程园区配套设施;完成了高新区中学建设、公共自行车布点、无线WLAN覆盖等民生工程。

着力推进徐州产业研究院、科技创新谷、安科园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汽车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谋划与上海金桥开发区共建合作园区运作。地铁3号线市政工程快速推进,使高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区域辐射力、集聚力逐步增强。

未来五年,勇扛大旗谱新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高新区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跻身“一流高新区”的关键之年。今年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对高新区发展定位的最新要求,抓关键求突破,干在先走在前,以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为引领,围绕“国家一流高新园区、区域产业创新中心、苏北现代产业基地、徐州南部城市组团”的发展目标,聚智发展、聚力创新、聚焦产业、聚心效能,成为加快建成徐州“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担纲“三个作用”、实现“两聚一高”的重要支撑。

A聚智发展 高标准定位争创国家一流高新区

新一届省市领导班子都把徐州高新区摆在重要位置,高新区要站在全市、全省、全国的发展高度,扛起率先发展大旗,担起科技创新的时代责任,逐“高”求“新”,争创一流,全力以赴谋创新、心无旁骛抓项目、持之以恒转作风、千方百计谋发展。主动担纲“三个作用”,争当淮海经济区科技创新领军作用的排头兵,苏北产业集聚龙头作用的主力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中发挥先行作用的先锋队。

B聚力创新 积极发挥产业科技创新领军作用

以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申报建设为引领,加快构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培植创新发展新动能。一是全力建设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谷和国家安科园三大创新平台,加速对接中科院研究所、国家部委创新中心、海内外产业创新团体,积极引进和驻留各类产业创新研发团队。二是积极推进科研研发机构提档升级,力争年内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研发机构6家,国家级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三是积极出台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招引政策,打造人才汇聚政策高地、成本洼地,形成“人才特区”,力争年内引进院士团队4个,千人计划专家10人,引进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20人。四是大力开展协同创新,持续推进“5+1”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和省、部共建“蓝火计划”,继续筹备召开安全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推进会,全力推动省、部、市安全产业发展会商共建活动。

C聚焦产业 充分发挥现代产业集聚发展龙头作用

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强化招商引领、推动项目建设、做强园区承载。一是时刻紧盯主导产业,瞄准主攻方向,围绕安全大数据中心、安全研发和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安全产业装备与技术交易中心三大中心和安全装备生产制造基地建设,推动电子信息向装备智能化、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智能制造基础通信设备以及控制系统转变。二是牢牢抓住招商引资生命线工程,转变招商理

念,优化招商机制,重塑招商队伍,完善1197大招商体系,将最优的人才资源、最好的政策资源、最强的要素资源向招商和项目建设一线倾斜;重点跟踪2-3个投资在50亿以上的旗舰项目,年内力争落地1个、签约1个。三是充分发挥1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和创新扶植资金的支持和推动作用,打造振兴转型新动能,加快现有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四是推进东方恒基无人机、西班牙高性能超大型风电制造、淮海新能源汽车、恒天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工业项目。五是按照“一区多园”模式发展,在附近镇成立高新区区域开发指挥部,充分推动混合开发、融合发展,完善功能配套,形成“一面多点”专业园区协同发展新格局。六是全力打造安科园、汽车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电子商务电商园和金融集聚区、科技创新集聚区等专业园区。七是做好园区建设,做到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服务提升,实现园区功能社区化、服务便利化,做强产业发展载体。

D聚心效能 率先发挥干事担事成事机制改革先行作用

突出“高新区不是做官而是干事地方”的鲜明导向,大力推行人员聘用制,打造一支有志于发展、有能力创新、有责任担当、有本领干事的人才队伍。一是打破员工身份结构、职务级别界限,“封档案、抽板凳”,实行岗位职位聘任聘用制。二是建立完善专业园区管理机制,实现独立运行、综合管理、自主招商,充分释放园区的集聚、孵化、辐射和带动功能。三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一枚公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信用的管理服务机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四是全力为企业发展当好“店小二”服务,严格遵循“有事相助、无事不扰,说到做到、周到厚道”服务原则,保持项目审批零障碍、项目服务零距离、项目建设零干扰。

改革不进则退,发展需谋新篇章。在新的一年,高新区咬定“创一流”发展目标,拿出只争朝夕的紧迫劲头,闻鸡起舞的勤奋精神,滴水穿石的实干定力,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撸起袖子加油干,紧扣“抓项目、转作风、促发展”的主题,务实创新、担当作为,力争2020年业务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五年内创建成一流国家高新区,挺进国家级高新区前三十强,在全省综合排名进入前二十强、苏北前三位。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7-02-20/38539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