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从一把刀到一把刀---访徐州市刻字艺人毕振疆

 

 
 
 
 
 

 

◎文/徐州日报记者 刘苏 图/徐州日报记者 陈艳

刻了几十年字的毕振疆,人送外号“毕一刀”。对于这个名号,得分两段来说:最初刻字时,毕振疆只用一把美工刀,到后来,刻字用的刀多了,在圈内的名气也越来越响,成了徐州刻字圈内的“一把刀”。

“毕一刀”绝非浪得虚名。你可能没见过“毕一刀”,但“毕一刀”刻的字,你绝对见过,它们遍布于徐州的大小公园、景区。苏公塔、小南湖、黄河公园、牌楼船厅这些景点里的200多块牌匾后面,刻着同一个人的名字:毕振疆。

虽然在业内的名气不小,但毕振疆坦言,随着机器刻字技术的兴起,传统的手工刻字已经没有多少人在做了,“但总得有人守着,守着守着或许又守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多才多艺,铺就刻字道路的基石

1973年出生的毕振疆,看外表就是个五大三粗的男人,可内里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文艺青年:会书法,会篆刻,会弹古琴,还会写古诗词。但所有的这些都是副业,他的主要工作是刻牌匾。然而,能把牌匾刻到徐州顶尖水平,这些“副业”功不可没。

毕振疆12岁时,曾在我市老一辈书法家张俊之办的一所业余艺校里学过篆刻、木版画、装裱。学校虽是业余的,但教得很专业,培养出了不少名人。16岁从学校毕业后,毕振疆接着上了全国统招的美专班,学习油画。18岁美专班毕业后,他在彭城剧场做了一名美工,画电影的广告宣传画。

在这段经历中还有一个小插曲,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影响毕振疆走上刻字道路的最主要原因。“那时我家住在建国西路,附近有个叫‘大厂’的地方,里面住的基本都是农民工。他们当时在徐州修河道,所以以石匠居多。那时的石匠手艺很精,他们在休息的时候常接私活,给人刻碑文之类的。知道我会写字,有人就找我写碑文。我很好奇,这纸上的字是怎样刻到石头上的,于是就跑去看他们干活。”毕振疆说,看着看着,自己就看出了兴趣。

从那以后,毕振疆开始学着把字刻到木头上。1996年,在做了一年家装生意后,他跳槽到了专门制作广告牌匾的一家私人作坊工作。半年后,他遇到了自己视作恩师的“贵人”——我市画廊界元老级人物李瑞林。

那时,云龙湖与杭州西湖缔结成姊妹湖,徐州着手打造苏东坡文化,把金山塔更名苏公塔,并要制作一批楹联、牌匾。字已经写好了,全是名家作品,有马世晓的,有尉天池的,有张立辰的,有赵玉成的……找谁刻呢?负责此事的李瑞林找到了毕振疆。

刚刚23岁的毕振疆有些惶恐,感觉自己在技术方面还不太成熟,但他并没有拒绝,因为“有一颗要干好的心”。13块匾,工期只有一个月,毕振疆一干就是一天,每天夜里一两点才睡。22天后,他完成了所有的牌匾制作,而所用的工具仅仅只是一把现在随处可见的美工刀。

“记得当时看到牌匾往上面挂的时候,心情很兴奋,也很自在,因为如期完成了任务,还获得了好评。”毕振疆说,看过他制作的牌匾,尉天池先生曾向李瑞林打听他的年龄,得知是个小伙子,尉天池很惊讶,专门去看他制作,还给了很高的评价。这件事之后,毕振疆在徐州算是小有名气了,人送外号“毕一刀”。

以刀代笔,传统刻字不是机械的复印

古人认为匾额是建筑之眼,只有挂上匾额,建筑才有精神。匾额分皇家寺院的匾额,比如乾清宫悬挂的“正大光明”匾;商家店招,老字号都有一个店招,也就是俗称的金字招牌。还有一类是祝寿匾额。

匾额上所展现的传统刻字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它以不同的形式,翻刻、复制、再现书法的神韵,是书法的再度创作。雕刻者不仅要从篆刻、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中博采众长,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书法功力,这样才能使作品做到形神兼备。

在到处都是电子招牌的今天,一块木制手工雕刻的招牌,能让人感到一种古朴美。“现在电脑刻字特别方便,把字库里的字调出来就能刻。但是电脑刻字缺乏文字的灵性。”毕振疆说,书法功底是匾额雕刻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

毕振疆6岁就被父亲“逼着”练书法,也算是练得童子功。“父亲对我练字的要求严过文化课,每天都要练到夜里十一二点钟才让睡觉。他手里有把戒尺,见我打瞌睡就会给我一下。”现在回想起这段,毕振疆说得云淡风轻,但他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这把戒尺。

这把戒尺也是他的第一件刻字作品,上面刻有“戊辰年刻”四字楷书。“我很感激父亲这样‘逼’着我练字,否则我对字不会有这么深的了解,也不会刻到现在这个程度。”毕振疆说。

对毕振疆来说,书法家们的原版书法是第一创作,而他雕刻的过程是给予书法的一次新生。在他看来,书法的好坏,对于牌匾最终的呈现效果影响极大。请他刻匾的客户,有不少人拿着书法作品而来,其中不乏名家之作。“书法家的题字,我要按照比例缩放,还要表现出他的运笔、笔锋、笔势,分清主要笔画和次要笔画,起势和收势要做到干净、利索,还要体现字的柔韧性,甚至对笔画不足的地方还要加以修饰,所以,不懂书法怎么行?”毕振疆说,“书法家用字抒发自己的情感,我是用刀去表现。”

现如今,毕振疆的工具早已不再是一把美工刀了,大大小小的刀具加起来有200多种。悬挂他制作的牌匾的景区,也从苏公塔扩散到了小南湖、黄河公园等各大重要景点园林。那里刻的都是名家的字,诸如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孙家正,著名书画家程大利、马奉信、王冰石、马亚等一批著名书法家的题字。此外,喻继高艺术之家、徐培晨艺术馆、张立辰艺术馆、程大利艺术馆、竹林寺等场馆的牌匾也都出版毕振疆之手。

任重道远,传承传统手艺要拓宽路径

牌匾市场有限,但2012年开始还是有所复兴,中式庭院、茶馆、书店、古玩店都开始悬挂手工制作的牌匾。毕振疆在着力于提升传统刻字工艺水平的同时,也在琢磨着如何把传统刻字工艺与现代刻字工艺相结合。在他看来,现代刻字更能体现刻字艺人的整体艺术水准。

“传统刻字多具有实用性,其艺术性主要表现为书法之美,缺乏独立的艺术价值。现代刻字艺术则基本褪去了实用性,更讲求将题材、素材、刀法、平面构成、空间构成、色彩构成等要素完美地在一个平面上呈现出来。”毕振疆说,“现代刻字制作起来更痛快,首先刻的是自己写的字,可以大刀阔斧地去制造肌理,构图可以天马行空,笔画可以叠加,着色也可以多样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

毕振疆介绍说,现代刻字艺术多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以金文、篆书书写、雕刻主体文字。“这些书体具有古雅的装饰美,同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相对楷书、行书等而言,更能满足强弱、轻重、收放等不同的创作需求。”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优秀刻字艺术家必须是优秀书法家的说法。

毕振疆有两件得意之作,两件皆入选第四届省刻字艺术展,一件名为《达摩面壁》,一件名为《醉言忘机》,看了让人不禁感叹,传统艺术,如篆刻、书法技艺,竟能与现代设计如此完美地融合,让人有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感受,看一眼就心生喜爱。

毕振疆说,书法讲究“书卷气”,篆刻讲究“金石气”,而现代刻字艺术则需讲究“文人气”。好的作品需少一点“匠气”,多一点“匠心”,要在重“形”的基础上,挖掘与创造“新意”,努力寻求作品的内涵表现力。“我们现在说这件东西‘匠气’太重,就是因为没有把自己的精神融入其中,没有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表现出来。工艺品与艺术品仅一步之遥,稍有不慎自己的作品可能就成为了工艺品。”

如今,毕振疆自己做生意的同时,还肩负着一个工作——徐州书协刻字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徐州书协于2012年成立刻字委员会,这几年,协会经常组织大家到省里培训、学习,此后的几次大赛,徐州艺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4年5人入展省刻字艺术展,2015年13人入展,3人获奖,还有7人入陶刻展。”

“徐州做现代刻字艺术的有40多人。许多人过去一直把篆刻艺术当作‘雕虫小技’,更看不起刻字艺术,认为它不过是书法的翻版与再现。这几十年来,最让我欣慰和自豪的一件事就是,我让自己从一个‘刻字的’慢慢地成长为一个‘艺术家’。在这二十多年刻字生涯里,非常感谢曾经鼓励过我的师友同道们,一路走来得到了身边许多朋友的支持。这是让我一路坚持走下来的强大动力。”毕振疆坦言,作为一个会传统刻字手艺,懂现代刻字工艺的手艺人,他担着的是把祖辈留下来的手艺传承下去的重任。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6-11-14/37575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刻字  毕振疆  书法  艺术  徐州  自己  传统  现代
制作  作品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