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全面建成小康 全面振兴转型 ——市党代会报告重大调研课题出炉全景回顾(上)

 

◎徐州日报记者 邬政

在收获的金秋,中共徐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走过“十二五”的光辉历程,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立足新起点,面对新形势,徐州如何实现再次腾飞?市委书记张国华在党代会上所作的《全面建成小康 全面振兴转型 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而奋斗》的报告,作为指导徐州当前和今后五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对徐州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报告》凝聚了市委一班人特别是市委主要领导的大量心血,集中了全市各级党组织的集体智慧,反映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共同意愿。尤其是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作为起草好市党代会报告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把今后五年发展的目标任务理清、工作举措压实,确保各项工作举措切实可行、取得实效,市委按照“一个课题一项重大举措”的思路,提前布置了重大课题。随后,市各有关部门围绕课题内容分工开展深入调研,最终形成了初步课题研究成果,为市委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以重大课题研究为契机,细细品读、深入领会,对我们把握规律、破解难题,深刻理解和领会党代会报告的精髓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课题一:《徐州市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报告》

报告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的现状,对下一步重点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工作任务提出了建议。

第一摸清了家底。报告调查梳理了徐州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业企业组成结构,分析了存在问题,找出了短板,为找准弯道超越的路径做了扎实的基础性工作。

第二明确了方向。报告提出了未来五年、十年的目标任务,提出的“6+6”产业体系符合我市实际,体现出国家、省产业发展导向,对各个板块、部门开阔思路、把握工作重点具有参考价值。

第三提出了举措。报告提出的重点实施“创新驱动、智慧融合、质量品牌、双向开放、绿色低碳、服务制造”六大工程,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拓展转型升级新路径、扩大徐州产品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课题二:《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调研报告》

报告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已经取得的成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就下一步应采取的关键措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一要深入思考“人到哪里去”的问题。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城镇化”,农民进城怎么享受和他们就业水平、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是我市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农民转市民。

二要深入思考“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过去政府主导推动的模式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但是也造成政府债务大幅增加,要更加注重以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建立可持续多元化的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三要深入思考“地怎么管”的问题。要在我市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办证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城镇综合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完善土地交易平台,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课题三:《智慧徐州建设重大课题研究报告》

建设“智慧徐州”关键要抓住三个重点。一要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光网徐州、无线徐州、三网融合、信息安全四大工程,提高覆盖面,满足各类业务承载需求。二要大力推进社会管理智能化。以数据整合应用、信息消费、智能管理为重点,建设国家级综合信息枢纽城市、建设线上版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三要大力推进信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融合性产业,建设产业园区,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体系。四要注重强调信息化的应用。

课题四:《加快建设区域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力争在苏北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

报告深入分析了我市农业发展现状、特色优势和问题不足,围绕徐州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多而不富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产业强农为主线,打造“一个中心、两大基地”、建设“五区四体系”、实施“七大行动计划”的思路和举措。

下一步,要加强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监测全省排名靠后原因的分析,尤其是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粮食亩产、农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等4项排名靠后指标,要深入分析原因,研究提出具体对策、措施。

课题五:《徐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报告显示当前我市现代服务业机构趋于优化、贡献逐年提升、活力日渐增强,呈现出良好的格局,提出了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的战略选择。

一要突出生产性服务业重中之重地位。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要以扩大总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核心,使物流业成为徐州服务业的“顶梁柱”。金融服务业要加大金融平台、工具和产品创新力度,发展区域性多层次资本市场。科技服务业要加快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领域发展,提高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

二要推动载体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构建完整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为目标,引导同类型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向集聚区集中,吸引更多国内外领军型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团队入驻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培育重点企业,依托产业基金等扶持政策优势,着力培育企业品牌、推进企业创新、拓展开放发展空间,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企业实力。加快建设重点项目,针对结转项目、新开工项目、前期推进项目分别施策,着力抓好120项市级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

三要推动发展机制实现新突破。要深入研究和破解制约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和深化改革,逐步解决怎样更好地向社会和市场放权问题,逐步解决如何破解文化、软件和信息产业类轻资产企业融资难题,深入研究如何合理引导民资、外资参与国有服务企业的改组改造问题,进一步理顺现代服务业发展机制。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6-10-21/373513.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