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你是一园一景的盛开,你是一楼一厦的崛起,你是一城一天的蝶变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徐州一步一步实现着令人惊叹的“蝶变”,建设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这五年,美丽徐州展新姿! |
|
||
|
||
|
||
|
◎文/徐州日报记者 范海杰 图/徐州日报记者 孙井贤 8月29日,徐州轨道交通3号线正式开工,这标志着徐州有三条地铁线路同时在建。再往前追溯,5年时间里,徐州建设了3座高架桥,其中最后一座——三环北路高架桥也将于今年国庆节竣工通车。这样的立体交通“大城建”规模,放眼全国地级市,也是不多见的。 从2011年9月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至今,党代会描绘的宏伟城建蓝图如今逐渐变成了美好现实,一个个徐州新地标正支撑着这座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 5年来,徐州累计实施城建重点工程809项,完成投资1700多亿元。建成了一大批堪称城市“筋骨”的重要城建项目,城市的发展由“偿还欠账”向塑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功能转变,由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并举、重在管理”转变。 5年来,徐州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如今正在如火如荼地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实现了由昔日“一城煤灰半城土”到如今“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转变。对于这一点,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市民有着最深的感受。随访街头百姓,他们都会告诉你:这是徐州城市面貌变化翻天覆地的5年,这是徐州以崭新的姿态实现精彩跨越的5年。 昔日宏伟蓝图 今成美好现实 走进这座活力四射的城市,无论是久居其中的老人,还是出国数载的游子,抑或是外地的观光客,都会惊诧于徐州的日新月异。 这一切,源于徐州抓住了关键的机遇——抓住机遇就是抓住发展,赢得机遇就是赢得未来!回望这5年,一个个重大发展机遇摆在了徐州面前: 2011年9月,市委十一届一次全会提出以“两个率先”为目标,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全面提升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水平,努力使徐州的城市形态、城市环境、城市管理达到国内一流城市水准。 2013年8月,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路更畅、城更靓”五大行动计划,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2015年1月,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城市要以“人”为核心,让人生活得更美好,徐州将全面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让城市更美丽更宜居,以高起点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 这一个个影响徐州当下以及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犹如一台台强劲的“发动机”,驱动着一座城市的新跨越。 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徐州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绘就了我市新的城市空间布局图,围绕建设中心城市,每年实施一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增强中心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5年来,我市着力于加快铜山区和贾汪区融入主城区步伐,推进老城区与新城区、高铁生态商务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面融合。提升城市组团的凝聚力和驱动力,为区域性特大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力规划支撑。 5年来,围绕“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路更畅、城更靓”的总体部署,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我市重点开展城市交通、生态绿化、民计民生和公共服务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划编制工作。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城市公共安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工程、重大功能性项目、商贸及现代服务业等方面,规划建设了一大批重点城建项目。 5年过去了,一项项规划由纸面变成了现实,徐州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环东路高架、西路高架等道路建成通车,3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三环北路高架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城市交通由地面拓展到地下和地上,一张立体交通网已然织就;城市正中心,苏宁广场拔地而起,徐州地标高度刷新至266米,奥体中心、云龙万达广场、雨润农副产品市场、刘湾水厂扩建等一批功能性项目竣工使用,各项设施配套更加完善,中心城市的功能不断拓展;珠山景区、潘安湖湿地等精品园林相继建成并向市民开放,5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达到177个,基本建成公园绿地市民出行“10分钟服务圈”…… 如今的徐州,各类城建项目推动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多组团发展,各个功能区、各个板块互补发展,正在释放着强大的组合效应,也为今后的城市建设搭建了坚实的基础平台。 可以预见,徐州已经完成的郑徐客运专线和即将完成的徐宿淮盐铁路、徐连客运专线、轨道交通、三环高架快速路、徐沛快速通道、亿吨大港、黄河故道沿线综合开发等“十大工程”建设任务,在“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路更畅、城更靓”五大行动计划基础上,城市更加厚重,更加靓丽,更加迷人。 “蝶变”缘于 对绿色发展的坚定践行 徐州曾是一座资源城市,“一城煤灰半城土”是这座城市给人的传统印象。而这几年来,关于徐州“最美”的消息却在媒体频现—— 2014年11月,一条关于“2014中国最美丽城市”榜单出炉的消息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转发,徐州以“两汉文风美”的美态定位入选,荣膺最美丽城市,这是徐州第二次获此殊荣。 2014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和七版头条分别刊发题为《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绿色徐州从何而来》两组长篇报道,生动展示了徐州这座资源型枯竭城市“由灰到绿”的演变历程。 2016年1月,住建部公布了2015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名单。其中,徐州、苏州、昆山等7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徐州排名首位。这也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首次命名。 2016年8月3日,国家旅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徐州市云龙湖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 …… 从一个煤城,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榜首,徐州从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了“蝶变”。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 5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美丽徐州建设“五大行动计划”,以生态转型引领绿色振兴,全市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型开放园林数等生态指标全省领先,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一城青山半城湖”成为徐州的靓丽名片。 2012年的“五一”劳动节,珠山景区建成,为云龙湖景区改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珠山景区占地2860亩,曾经是一片脏乱差的棚户区,如今这里风景如画,紧依云龙湖与小南湖,背山面水,北望滨湖公园、市民广场和徐州音乐厅,将整个云龙湖装扮得格外美丽。景区生态引来了众多候鸟,野鸭戏水、白鹭纷飞成为云龙湖边常年上演的生态景象。一年四季,美不胜收。 5年来,针对城市绿地“南多北少、四周多中心区少、普通绿化多精品绿地少”的问题,结合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我市不断地对城市空间进行梳理,也铸就了园林城建项目大跨越的5年——2011年建设了奎山公园、三环南路、潘安湖湿地公园等15个项目;2012年实施了云龙湖珠山景区、云龙山敞园改造、植物园建设、28条林荫路提升等27个项目;2013年实施了奥体公园、劳武港防灾公园、16块街头绿地等45个项目;2014年泉山森林公园、楚园、汉文化景区敞园、湖东路景观工程等48项生态园林项目相继竣工;2015年城东环状休闲公园、城西休闲公园、城北休闲公园、凤凰山生态文化景区等一大批生态园林项目又相继实施…… 5年前的2011年底,徐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1.3%、人均公共绿地14.7平方米。5年后,徐州市区已经实现了公园全免费开放,各类公园数量达到177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43.62%、16.21平方米,真正做到了还绿于民。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老工业城市徐州的华丽蝶变引起了多家国家级媒体的连续关注,难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纷纷为美丽徐州的“蝶变”喝彩。 建设美好城乡 全市均衡进步 2011年10月,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刚刚结束,我市就部署了“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和“村庄环境整治行动”,提出了“村村亮净美,田园如诗画”的发展目标。 彼时就有专家表示,这是徐州吹响了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冲锋号”。 在这一轮建设中,刚刚撤县设区的铜山走在了前面。2011年10月,铜山从顶层设计入手,拉开了“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美好铜山”的大幕。在整治过程中,铜山不搞一刀切,依据镇村地理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禀赋、产业结构特点和传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将全区村庄划分为“山水生态型、田园风光型、红色文化传承型、历史文化保护型和旅游休闲观光型”五种类型,统筹布局,综合整治。 走进汉王镇丁塘村,玉带河碧水荡漾与河岸叠岩绿化融为一体,仿古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的建筑成排林立。初秋时节,只见杨柳依依,荷塘美景如诗如画,勾勒出具有浓郁乡土田园气息的生态村庄景象。村庄环境整治后,丁塘村建成了省级“水美乡村”,每日前来休闲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经过不懈的努力,铜山区全区1342个自然村已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其中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57个,“环境整洁村”1285个。伊庄镇倪园村荣获“江苏省最美乡村”称号,并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 建设美好乡村、打造五类乡村,使铜山区各镇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庄。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铜山大地,多姿多彩,风景迷人。 让徐州的发展更有“温度”,让老百姓的幸福更有“质感”。5年来,徐州城乡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个区域性中心城市、5个中等城市和30个重点中心镇的“1530”新型城镇化体系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5个中等城市规模和实力同步提高,30个重点中心镇创建成效明显。通过连续五年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全市1万多个乡村面貌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人民群众需求最迫切的道路、供排水、垃圾收运等基础设施完善了,村民幸福指数提高了。 5年来,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徐州还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充分发挥城市的区位优势、规模优势和基础优势,坚持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联动优化、功能布局与人口分布相互协调、服务设施和管理机制同步完善,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市容市貌。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徐州促进城市功能片区合理布局,同步抓好老城区改造提升、新城区设施配套和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支持鼓楼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泉山区淮海生态新城建设、云龙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新城区商圈和金融集聚区建设,加快铜山、贾汪融入主城区步伐,形成组团发展的良好格局。 如今,在高水平城建的基础上,徐州人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城市管理迈进。荣膺“全国卫生城市”标志着首战告捷,而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志着城市管理又向更高的目标全速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