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山水灵秀地 最美城中湖 云龙湖景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徐州日报记者 赵卫东

    8月3日,国家旅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均公布江苏省徐州市云龙湖景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景区。这对于徐州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实现了徐州无国家5A级景区的突破。

  四年磨一剑 创建结硕果

  云龙湖景区自然景观独特,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徐州名胜之冠”美誉。2012年,市委、市政府正式向国家旅游局申请创建5A级旅游景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拓展服务功能等举措增强景区知名度,促进我市旅游跨越式发展,并为此专门成立了云龙湖管委会。创建工作启动后,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创建动员会,印发了创建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连续四年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市“三重一大”持续推进,紧紧围绕5A级景区创建,全面提升改造。云龙湖景区的争创工作风声水起,有声有色,成效显著。经过四年不懈努力,云龙湖景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景区。

  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保护第一、有序开发,尊重原始、体现自然”为理念,坚持走“精品化、人性化、文化性”发展之路,以“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紧紧围绕着国家“5A”级旅游区的创建标准,集聚人力、物力和财力,从“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和资源与自然保护”等八个方面着手,大力推行硬件建设标准化和旅游服务规范化,新建玉带大道、环湖南路、珠山东路,改造湖北路、湖中路、湖西路和珠山西路,新增公交停靠点5处,20余路公交车可直达或通过换乘可抵达景区主要景点。在内部,开辟了水路和陆路游览线,配有20余辆游览观光车,设置22处300余辆免费游览自行车和400条各类船只;在景区主要出入口新建或改建大型停车场20余处;新建3500平方米一级游客中心1处、二级游客中心6处、游客驿站和固定服务点12处、设置流动服务点2处,并按要求完善服务项目和服务功能,形成了完整的服务网络。新建3A级公厕1座,按照A级标准改造公厕38座,规划建设3A级公厕5座;改造游步道3公里,实施三线入地3.4公里,改造外立面73处,增设入口标志景观6处,统一更换垃圾箱700个,安装安全护栏18处,增设电子门禁5处,改造无障碍通道80处,配置智慧导览仪150部,实施生态包装400余处。同时,加大邮电设施建设,在一级游客中心新建主题邮局1处,在整个景区新建5处通信设施,实现了移动信号全覆盖;按照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将景区划分为8个区域,每个区域实行绿化养护、环卫保洁、水域管理、综合执法、保安巡查和督查考核“六位一体”管理机制,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时效。一个“建设精品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景区展现在游客面前。

  三面环山一面城 喜迎宾客赏美景

  云龙湖旅游景区位于徐州市区西南部,景区三面秀峰环绕,一面毗邻市区,形成了独有的“三面环山一面城”的自然景观。景区规划面积44.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44.2平方公里,核心景区15.1平方公里,近年年均接待游客量约630万人次。景区主要包括云龙湖、云龙山和珠山三大部分。其中,云龙湖以自然风光为主,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6.5平方公里,由东湖、西湖和小南湖三片水域构成。云龙山以历史文化古迹为主,放鹤亭、饮鹤泉、招鹤亭、大士岩、兴化禅寺、山西会馆、云龙书院、张山人故居等10余处文物古迹遍布山中。珠山是道教文化展示区,以徐州丰县籍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得道、修炼、斗法、立教、升天的仙路历程为主线,建有鹤鸣台、百草坛、天师广场、创教路、神道、天师岭等多处景点。

  徐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以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为背景,精心打造特有的两汉文化、苏轼文化、宗教文化和山水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云龙山古迹众多,有饮鹤泉、招鹤亭、放鹤亭、兴化禅寺和大士岩、云龙书院、张山人故居、北魏时期释迦牟尼佛塑像、唐宋时期的摩崖石刻。坐落在云龙山西坡的汉画像石艺术馆,是世界上最大的汉画像石展览馆,集中展示的汉画像石是“江苏三宝”和“汉代三绝”之一。景区是国内最大的苏轼文化旅游区。苏东坡任徐州知州一年又十一个月,给徐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他的名篇《放鹤亭记》即作于云龙山,已被收录《古文观止》。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云龙湖留下了怀古亭、抗战亭等珍贵的革命史迹。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景区旅游发展,不断投入资金持续挖掘景区历史文化。一是打造道教文化。以徐州丰县籍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得道、修炼、斗法、立教、升天”仙路历程为主线,规划建设占地80公顷的珠山景区,新建五斗瀑布、天师广场、万福广场以及鹤鸣台、百草坛、创教路等10余处道教文化景点。二是打造苏轼文化。围绕苏轼文化,先后建成了苏公岛、鸣鹤洲和再现“一色杏花三十里”美景的十里杏花景区,新建了苏公馆、苏公桥,保护性修复了苏公塔、东坡石床、张山人故居和“满山乱石如群羊”的黄茅冈景点,去年又投资修缮了放鹤亭、饮鹤泉和招鹤亭,不断打造全国最大苏轼文化游览区。三是打造彭祖文化。组织实施了彭祖园综合改造工程,以彭祖祭拜广场为中心新建或改造了彭祖像、彭祖祠、大彭阁、不老湖,对福山和寿山环境进行了综合提升,形成了彭祖文化集萃地和祈福祈寿的风水宝地。四是打造名人文化。围绕徐州籍名人名士的事迹,新建徐州名人馆、好人园、诗博园、金石园、冠军大道,使景区成为展示名人业绩、彰显名人精神的文化宣传窗口。正在建设珠山艺术街区,总占地约180亩,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并配有特色旅游文化商业步行街。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全新的文化交流中心和旅游活动中心。

  突出“山水灵秀地、最美城中湖”主题,按照“精心、精细、精致、精品”的建设要求,完善景区生态系统,加强景区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实施云龙湖南部退渔还湖项目,建成小南湖景区。2005年至2008年,实施云龙湖南部小南湖片区生态景观修复。修复面积1.06平方公里,增加水面0.76平方公里,扩建绿地28.3公顷,形成了以“蓝天、绿地、碧水”为主体格调的江南水乡式景观,使云龙山水自然景观向南延伸1公里。二是实施云龙湖北岸生态改造项目,建成滨湖休闲区。拆除云龙湖北大堤有碍景观的建筑,建成了滨湖公园、市民广场、万人游泳场和银杏园、梅园、玉兰园、紫薇园等专类园和徐州标志性建筑艺术馆、音乐厅,成为游客休闲的滨湖景观区。三是实施“两山两路”生态修复,建成人文自然景观。2012年至2016年,实施云龙湖东西两侧的云龙山、珠山、湖西路、湖东路“两山两路”改造。在“两山”改造中,突出山、石、水、树的有机结合,丰富景观,充分展现“满山乱石如群羊”和“一座青山半入城”的自然美景。在“两路”改造中,注重沿路景观建设。原来连成一片的城中村,成为云龙湖风光带里一道令人惋惜的“疤痕”。经过近四年的精心打造,大手笔实施整体搬迁改造,曾经的旧厂房变成了飞花溅玉的瀑布,污水横流的棚户区变成了静谧悠远的水杉长廊。

  打造品牌加快发展 5A创建永远在路上

  据了解,5A级旅游景区是一套规范性标准化的质量等级评定体系,是全国旅游景区(点)最高等级荣誉,代表了世界级旅游品质和中国旅游精品景区的标杆,较4A级旅游景区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细节化,更能反映出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普遍心理需求,突出以游客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申报的5A景区要通过旅游交通、游览区域、旅游安全、接待能力等12道坎,评选难度系数不亚于申报世界遗产,甚至超过了申报世界遗产的难度。此次云龙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我市精品化景区建设的重要成果,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市旅游强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云龙湖景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为我市打造“强富美高”新徐州献上了一份厚礼,对于景区进一步打造品牌、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也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的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争创难度将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云龙湖景区成功跻身国家5A级风景区行列,的确来之不易。这既是对我市旅游资源价值和我市5A创建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云龙湖景区开发、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更高的发展目标,对加速徐州市老工业基地建设、促进苏北区域经济发展等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云龙湖景区将本着“系统性、针对性、广泛性、有序性”的原则,继续加大投资开发力度,加大宣传造势力度,加大后续管理力度,努力将云龙湖景区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给广大游客带来更好更优的5A级景区旅游的体验。

  为此,云管委聘请了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单位,依据城市发展规划、景区总体规划,认真组织编制了景区详细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找准目标定位,努力构建“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山水观光”三大主题产品,精心打造旅游品牌,从而带动我市乃至淮海经济区旅游业的大发展。

  8月3日,云龙湖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后,云管委第一时间召开干部大会,云管委主任吴继平在会上强调:“我们要进一步反思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继续按照细则各项标准和要求,组织对标找差,排查缺项漏项,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创建工作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一如既往的做好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为我市市民和游客提供一流的休闲娱乐环境,将云龙湖景区打造成我市旅游行业的靓丽名片。”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16-08-10/367601.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