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纪念老一代新闻工作者商恺先生百年诞辰】——略论商恺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商恺(摄于1988年6月)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

商恺同志是我党新闻战线上颇有建树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他在新闻实践、新闻理论研究、记者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以往的商恺研究中,却一直聚焦在对他的新闻从业经历和新闻作品的研究,而论述他在新闻事业上的贡献却很少涉及。我从1987年开始有幸成为他的学生,到他1998年因病逝世,在这12年的交往中,得到他的言传身教,学习了很多东西。但是在我编写的纪念性研究文集《永远的商恺》(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中,也未能系统地充分地总结和论述他的贡献,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如今,在纪念商恺同志百年诞辰之际,我不揣冒昧,将我在这方面的感知和思考整理成文,求教于大家。商恺从1948年起长期担任人民日报记者。他在新闻实践中,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联系实际,写过许多重要的工作通讯和新闻评论。这些新闻作品,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有指导性又富有文采,在探索新闻工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1951年他写的社论《加强党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和1956年采写的工作通讯《中共平顺县委如何领导合作化大生产》等,都对实际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特别是在1980年代以后,商恺的新闻作品,更具思辨性、前瞻性,善于反映全局性、方向性、尚处萌芽状态的重大题材,常常引起中央决策部门的重视。1984年11月29日,商恺在《人民日报》发表《探索科学的垦荒途径——少耕开沟种植法研究在宁夏初见成效》一文,三天后,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谭震林就在这篇通讯上作出批示:“可以考虑要求宁夏自治区专门组织一定的力量进行垦荒,争取到公元2000年时,把这100万亩荒地变成林场草原。”国务院有关领导将批示送给当时的农委督办,并转告宁夏。1985年7月3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宁夏采用少耕开沟种植法造林成功的消息,使这项在当时颇有争议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1984年3月28日,商恺在人民日报发表《浩浩长江,何日百舸争航》等“长江通讯”,运用大量科学的事实材料,批评了错误决策给长江航运造成的损失。之后,他常被当作“长江”问题研究学者邀请参加有关学术讨论会。1987年,国家决定投资14.6亿元开发长江“黄金水道”,上百个航运以及基础设施项目在大江两岸逐步展开。

商恺(右一)与安岗、东升交谈

商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方面的探索与贡献。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胡乔木就提出要建立中国的新闻学,并建议人民日报成立“报纸研究组”,后来又提议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和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创办一个内部刊物《新闻工作动向》,向全国各新闻单位发行。这个内部刊物在胡乔木的直接指导下,质量一年比一年好,影响也日益扩大,它对带动和促进全国各地新闻理论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到了50年代后期,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前的新闻学著作不敢重印,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学不敢翻译,《新闻工作动向》也在1962年停刊,对社会主义新闻学也不能进行正常的研究和探讨了,因此长期没有形成完整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到了十年动乱时期,把许多正确的新闻观点都当作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新闻观点来批,致使中国新闻学的研究遭到重大挫折。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共中央主管新闻工作的胡乔木受到冲击,从1958年起担任胡乔木秘书长达10年的商恺,被造反派扣上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积极推行胡乔木的修正主义新闻路线”,从此,他的一切研究和写作计划也被迫中断了。“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商恺重回人民日报。在奉命拨乱反正、清理整顿重建记者部等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商恺清醒地意识到,不仅要重建记者队伍,还要在新闻理论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何况,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统领,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已经刻不容缓。为推动全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研究,商恺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编辑出版了《报纸工作谈话录》一书。这本书于1984年2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印刷发行量达75000册。书的内容是他在担任胡乔木秘书期间,记录的胡乔木关于新闻工作的一系列谈话。这些谈话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学术价值,对新闻业务和新闻理论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都有着精辟的见解和论述。毋容置疑,这本书对有关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新闻单位等进行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研究在当时起到了启迪、参考和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商恺还撰写了大量文章,推动新闻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发表了《迎接新闻学研究的春天》《新闻理论是指路明灯》《早日建起“新闻学大厦”》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他在新闻学研究方面,既有对新闻史的研究,也有对理论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的研究。他的这些研究论文在各种新闻期刊上推出,贯穿于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以前。1993年3月和1997年2月,商恺将他的研究成果分别收入《致青年记者的60封信》和《报海帆影》两本书出版。商恺在新闻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由于十年内乱造成的破坏,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新闻界也是问题成堆,其中之一就是人才奇缺。即便是人民日报这样的大报也是如此,它的记者部在文革结束后竟然只有20名左右的记者,更别说其他新闻单位了。虽然1977年商恺重回人民日报主持重建记者部时从各地陆续调回了一批原来记者部的记者,但是大多已年近花甲,记者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严重局面。

1990年4月,时任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总顾问的商恺,在江苏省徐州市参加由全国记协等单位举办的“边区新闻研讨会”期间与本文作者曹学海的合影

1978年,胡乔木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他倡议建立新闻研究所,并开办新闻系。商恺闻讯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创建筹备工作。1978年就为人民日报定向招收了40名新闻业务硕士研究生,1979年招收17名,此后年年招收从未间断。商恺直接参与新闻系的教学管理工作,同时给研究生们授课。几年时间就为人民日报输送了100多名青年记者,记者部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80余人,改变了记者部人才结构青黄不接的状况,出现了群英云集的兴旺繁荣局面。接着,人民日报在各省、直辖市的记者站也得以恢复和新建!1983年末,商恺卸任人民日报记者部领导职务,打算单纯去做记者工作(当然包括新闻研究工作),以至于中央某单位要调他任副部长他不去、中宣部有关领导找他谈话要他出任人民日报社党委书记也被他婉言谢绝。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征得人民日报编委会的同意,决定聘任商恺为新闻研究所所长。商恺在新闻研究所所长任上,继续为新闻教育、培养新闻人才竭尽心力。除了主持所内研究工作外,就是配合新闻系教学,兼新闻系教授和硕士生导师。在此前后,由于各地报刊电台和电视台纷纷恢复和新建,新闻专业毕业生根本满足不了需要,大量非科班出身、无新闻资历但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人纷纷涌入新闻单位,这支新闻大军亟需进行新闻专业培训以使他们胜任新闻工作,于是各地纷纷建立培训机构。商恺对全国新闻队伍的专业培训工作给予了热情关注和积极支持。他应约给各地培训班撰写培训讲义,并配合培训在各地的内部专刊上以答问的形式解疑释惑,在多家专业期刊上开辟“商恺信箱”,以书信的形式讲授新闻业务和新闻理论……。商恺为我国新时期的新闻事业培养了一批领军人物,中央级、省部级报刊的总编辑、副总编辑、报刊社社长数不胜数,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的王晨、经济日报总编辑的艾丰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商恺还十分关心地市报(即省以下地区党委和中等城市党委主办的报纸)的成长,1988年他被聘为全国地市报研究会总顾问。那时,他已是66岁高龄,仍不辞辛苦奔波于全国各地,到地市报访问、调研,读报评报,撰写地市报研究论文,积极参与地市报的各种学术研讨活动,为我国地市报的健康繁荣发展出谋划策。对如何办好地市报的要闻版、时事版、综合新闻版、各类专栏专版,甚至报纸的版面设计,他都提出了具体意见。商恺还十分重视地市报工作者的素质培养,他认为地市报工作者素质的优劣,素养的深浅,对办好地市报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德才兼备”应该是每一个地市报工作者努力奋斗的目标,要努力提高政治素质、理论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等。从那时起到现在,地市报已经形成了我国报业结构的一个重要层次,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9月到1998年3月,本文作者曹学海经商恺介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深造,这是1996年11月在商恺寓所的合影

商恺同志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限于文章篇幅,难免挂一漏万。今天,我们缅怀他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重温他的宝贵的精神遗产,这对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将大有裨益。

        2022年5月30日完稿

作者:快笔曹

来源:临海听曹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22-06-17/454167.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