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携手共进 淮海经济区未来可期 ——访淮海发展研究院院长沈正平

◎徐报融媒记者 范海杰

  梁晓琳 臧秀君

  在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今年省两会期间,省委主要领导要求徐州要在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建设名副其实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新赛场上拿出过硬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进一步把准淮海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明晰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路径,发挥徐州在区域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记者日前专访了淮海发展研究院院长、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沈正平。

  “古往今来,随着区域间密切的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和社会联系,‘淮海’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化认同,而是从政治、经济等领域真正实现了协同。”沈正平指出,从1986年3月淮海经济区首届市长专员会议召开至今,淮海经济区走过了整整35个春秋。“从创立初期的‘横向联合’到如今‘抱团发展’,淮海经济区各城市合作不断加深,从基础设施连通、产业项目合作到体制机制探索都取得较大成效。”

  沈正平认为,淮海经济区发展大体经历了横向联合、规划引领、核心聚合、明确定位和协同发展五个时期。特别是2017年以来,国家明确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意见,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着力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可谓迎来了“黄金时代”。

  “与一般的省际交界地区相比,淮海经济区的代表性更强,战略地位也更独特,这一区域在国家整体发展和对外开放全局中理应肩负更大使命、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沈正平指出,探索省际边缘地区协同发展新机制,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深化改革、攻坚克难,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动其高质量发展,为全国类似区域打造可资借鉴的先行示范样板。

  沈正平认为,淮海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一方面应当面向国际,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在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彰显自身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要引领区域,打造我国沿海与中部、长三角与京津冀的新增长极,建成示范与带动省际边缘地区协同发展的先行标杆。

  探索省际边缘地区协同发展新机制,必须要有敢为人先的智慧和勇气。“回过头来看,淮海经济区成立的初衷是横向联合、协同发展,如今还是要不忘初心,坚持一盘棋思想、一体化格局、一条船使命,同舟共济迈向前,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沈正平指出,淮海经济区串联起4省10市“洼地”,存在的行政壁垒问题与其他省际交界地区相比也较为突出。因此,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要从根本上消除行政壁垒的阻碍,打破各自为政的规划布局,摒弃以邻为壑的狭隘思维,编制跨行政区划的区域规划,确保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要素对接对流、产业发展分工协作、城市体系重构共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等重点领域合作取得实质突破。

  令沈正平感到欣慰的是,去年,徐州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分工协作、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等方面发挥牵头作用,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如开通了跨省交通新线路,建成了省际合作产业园区,这更进一步凸显了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

  徐州如何进一步发力,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沈正平认为,无论是从地理、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看,徐州都是区域发展的引领者、组织者、带动者、示范者。徐州要发挥中心城市在协同融合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引领淮海经济区各成员市协同创新,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组织带领整个区域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更好发挥其在区域协同融合中的应有作用。

  沈正平建议,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战略目标定位,徐州要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坚持创新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在更高质量、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完善和提升徐州城市功能。“要在政策争取、思路谋划、工作推进上狠下工夫,提升城乡整体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城市首位度,真正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好龙头作用。”

  不忘初心来时路,砥砺奋进新征程。35年来,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不断加速;展望新征程,淮海大地新时代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然展开。沈正平认为,只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大局观、一家亲的人文观、一体化的思维观、一条船的协同观、一张图的布局观,就一定能为全国探索省际边缘地区协同发展新路子贡献“淮海样板”。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21-03-18/448608.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