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董长秋:我的家庭教育论文

作者:董长秋 徐州市光荣巷小学一年级三班同学董佳宁的父亲

(2020年1月31日)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至关重要。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目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严重的缺位现象,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教育方式还比较陈旧。家庭教育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知识轻思考实践”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研究家庭教育的内容,转变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家庭教育的内容概括为“四个学会”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一、学会做人

 每个孩子首先要学会做人,他才可能去做事、学习、与人交流。家长教育暨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首要任务应该是从孩子的品德教育抓起,教育孩子学做人,做好人。试想,一个不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的孩子,能有明确的学习志向吗?一个没有毅力的孩子,能够刻苦攻读吗?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能按时认真学习吗?一个没有孝心且不懂得遵纪守法的孩子,能自立自强,少给父母添麻烦吗?

 要培养孩子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感是孩子走人生正路的重要精神力量。

 要培养孩子有责任心、义务感。这既是家庭美德的内容,又是社会公德的内容。从小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义务感,无论做家事,还是做公事,都能认真负责,尽自己应尽的义务。

 要加强勤劳节俭的教育。勤劳节俭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不勤劳的人是没出息的,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勤劳节俭,相辅相成,不勤劳的人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珍惜劳动成果的人往往更勤劳。
 

二、学会做事

 做事的习惯:有条不紊地做事情是孩子在生活中的重要能力。主要是生活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要让孩子独立思考解决,分析有几种解决方法,判断哪种方法是最合适的,经过自己的优选去做。父母不应该对孩子的大事小事都过问、照顾,应该引导和鼓励孩子按照自己定的规划来管理自己的思维、言行、作息、卫生、物品等。培养孩子温和的性格:教会孩子做事不要只想自己,要从他人的角度考虑自己做得是否适当,温和地对待周围的人。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自己洗澡、剪指甲等。
 

三、学会学习

 学习的习惯:孩子的学习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个孩子怎样使用他的智力。

 让孩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教育孩子爱学习,对文化知识有浓厚学习兴趣和刻苦的学习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在学校上课认真听讲,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能抄袭他人的作业。在家里,应该限制孩子写作业的时间。把孩子写作业当“考试”,限时完成,以此克服孩子写作业磨蹭的坏习惯。

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交往的习惯:在全球化成为21世纪重要特征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互相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要教育孩子必须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工作。让孩子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交流、互动、共享。

 提高孩子自控能力与情商。让孩子知道控制自我是成熟的标志。让孩子学会着眼于远大的目标。培养孩子坚定的意志:要让孩子坚定正确的立场,学会抵制外界的诱惑,不要在花花世界里失去自我。

 (本文黄淮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20-02-05/441715.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