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南京八旬翁学习英语17年 每周背书包"上学堂"

 

83岁的郑志磊展示自己的英语笔记。 张源源摄

截至今年10月,郑志磊在金陵老年大学学习英语已经长达17年。

郑志磊出生于1933年,今年83周岁,但每周必到学校,风雨无阻。

他家住定淮门大街一带,每次都是只身一人,背着书包,辗转坐公交车外加走路,来到位于白下路的金陵老年大学上课,单程用时1小时。

郑老初来金陵老年大学“启蒙”,是1999年。郑老上初中时就对英语兴趣浓厚,后来被迫中断。青年时代作为军人参加抗美援朝时,战斗间隙又学过几天。直到40多岁稳定下来,他才通过收音机继续学习。可惜还是只会听,基本不会说和写。

郑老66岁那年,已经从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副师职教员岗位退休,一天,他的老伴在家门口看到一张金陵老年大学的招生广告,撺掇着他报名。他从此与金陵老年大学结缘,从最简单的英语基础班、提高班一路走来,如今是英语口语强化班学员。

17年来,郑老的生活发生着很大变化,满头青丝变华发,记忆力衰退,家也搬得更远……但他上老年大学学英语习惯不改。只是70岁之后,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变成了公交车。

课堂上每周一至四次学习并不能满足老人的学习愿望。上课之外,郑老当天在家都要长时间自学。70多岁时是每天五六小时,现在每天至少也要3个小时。他每天英语学习的“专属”时间很“霸道”,自己坚持雷打不动,老伴也不能用买菜等家务打扰他。

在老年大学英语班一学17年,授课老师虽然换了N个,内容并无很大变化,老人不觉得枯燥?

郑老学出了“新花样”。

他长期“留任”班上学习委员,开展开创性工作。上月,记者在金陵老年大学7楼教室见到郑老时,英语口语强化班课程刚刚下课。郑老随身携带的书包里,带着小型摄像机、三脚架等设备。郑老介绍,这是他上课的必备“行头”。每次上课时,他会用摄像机录下老师的授课视频,然后通过网络,传给其他没有听懂或者因故缺课的同学。

郑老给我们看他的英语学习笔记,一个厚厚的32开笔记本,已经记到只剩最后几页。郑老说,像这样的笔记本,他已经记满了至少十多本。

征得郑老同意,记者通过他的手机浏览了他所在班的“微信群”。约50位学员,平均年龄70岁左右,大家在群里频繁交流,多数时候用的是英文。郑老也是群里的活跃分子,发现哪位同学语法或单词使用上存在问题,他会与同学沟通,有时还会展开争论。

一位83岁的老人,学习英语用来做什么呢?

郑老介绍,退休后他多次出国旅游,至今已去过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瑞典、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今年6月,他刚刚带着老伴、两个女儿从英国旅游回来。旅行中参观丘吉尔庄园时,他和老伴、女儿与旅行团走散了,郑老凭着自己的口语问路,顺利带着一家人找到集合点。“这几个人,就我会英语,他们都不会。”说到这,郑老有些自豪。

郑老承认,出国旅游只是他学习英语很次要的一个原因,更重要原因的是为了抵御衰老。据他的经验,坚持学习新知识是防止老年痴呆的“良药”。“脑子不能停,不然会生锈、会痴呆。”郑老边比划边说。

还有,郑老所在班级同学们每周相聚,听老师讲课、彼此沟通学习心得体会,这让他有了浓浓的归属感。“不能离开老年大学,也离不开,不然我就只能一个人闷在家里,那多孤单!”郑老说。

除了上老年大学外,郑老一直坚持锻炼身体,中年时代是跑步,每天至少3公里;老年之后是走路,也是每天至少3公里。

确实,记者面前的郑老,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说话中气十足,在80多岁的老人中很少见。

说到将来,老人丝毫没有离开老年大学的意思,“只要身体好,我要一直学下去”。(陈红 梁圣嵩 张源源)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6-10-12/372793.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