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毕业生薪金不够花 未就业已花数月“工资”

 

  6月,大学应届毕业生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如今,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们,差不多该迎来自己毕业后第一笔工资;还没有领到工资的,估计也不会等太久。毕业后第一笔工资,该怎么花?则成了学生近期“盘算”的一件大事。而没有找到工作并正在寻求工作的学生也经历着一场“消耗战”,有的高校毕业生四处求职,除了每天要遭受奔波之苦外,还要花去一笔不菲的“银子”。不少学生面对这样的现状不禁感叹,还未正式就业,几个月的“工资”就打了水漂了。记者许丽

  工资没到手大男孩纠结清单

  23岁的赵鑫现就职于一家广告传媒公司,虽然第一个月的工资还没有发,但是他心里已经打起了小算盘:住房公司已经提供了,这样就能省出来一些钱给父母买礼物了。

  兰州商学院毕业的赵鑫说起自己即将要拿到的首笔工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赵鑫大学时经常跟室友讲,自己出来工作的前两年,只要不挨饿就很满足了。当得知自己首月工资能有2000多元,公司又提供住宿的时候,他激动得手舞足蹈,脚下踩起小碎步。

  赵鑫每次高兴时都会约上几个要好的同学回学校一起踢上一场比赛。得知将要领到第一笔工资时,他同样喊上同学一起在阳光下挥洒了热汗。自己终于赚钱了!

  赵鑫想用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给父母买点礼物,买什么他暂时还没有想好。“想给爸爸买点好茶,又想给妈妈买件漂亮的衣服。”赵鑫有点犯难,他不知道到底给父母买什么才合适。“我准备花1000元给父母买礼物。”赵鑫伸出一根手指头,他觉得必须要买点送得出手的礼物才行。

  大学时,他用自己的生活费,给父母买了几包瓜子。虽然父母都很满意、很高兴,但他自己却很难为情,一心想买点更好的东西补偿一下父母。

  赵鑫说,自己找工作的道路并不顺利。投出许多份简历,不过对方都以缺少工作经验为由拒绝了他。他没有气馁,每天都会找来不同的书籍充实自己。“现在工作基本算是稳定了。”赵鑫一边说一边捣鼓着臂力器,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工作要脚踏实地,虚心跟着各位前辈学习,然后每个月存点钱,逢年过节给父母买礼物。

  入不敷出开销多所剩无几

  毕业生张文茜来自武威农村,在我市一广告公司做文职工作,前几天她领到了实习期第一笔工资1600元,但发薪的喜悦很快被现实的左支右出冲散了,她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笔账。“租房600元、伙食费300元、买化妆品衣服500元,交手机费50元、交通费40元,这已经是精简后的开销了,还不包括日常应酬。”

  不过,张文茜咬咬牙还是给父母买了400多元的衣服。母亲体贴闺女,及时给她的卡里打来了1000元救急,“父母担心我自个儿在外面吃苦,也知道刚开始工作挣得不多,所以先给我点钱。”张文茜觉得自己工作了该自食其力,本来不想要家里的钱,但现实的窘迫还是让她收下了。“实习期过后估计会好一些吧,怎么也得先养活自己啊。”

  研究生学历的罗艳丽在我市一家媒体工作,第一个月工资1500元,“房租、伙食费、日常生活用品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她并没有给父母买礼物,而是抽时间去书店买了几本书,“刚参加工作多学习学习业务,先干出点儿成绩再说。”

  在某网站从事技术开发的白银女孩李淑雯收到了第一个月1800元的工资,对这个外地的女孩来说,这笔钱除了交房租、吃饭,已所剩无几了,但她并没有朝家里要钱。“都参加工作了,不好意思伸手向家里要钱了,自己还年轻,省吃俭用吃点儿苦没什么!”

  请客吃饭搞好人际关系也重要

  与家在外地的同学相比,本地的学生就业后的状况相对较好。很多同学首先不用支付租房的费用,这就省下了一大笔支出。家境殷实、又是“城二代”的潘晓玮第一笔工资1600元,与父母同住、衣食无忧的他全部拿出来请家人吃了一顿,“为了表示对父母的感谢,大家聚在一起热闹热闹,也算对我踏入社会的一种祝贺和肯定吧。”潘晓玮花光了工资,却无后顾之忧,“平时在家吃饭,基本不需要花钱,挣的钱就零花,感觉挺好。”潘晓玮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部分应届毕业生在领到首月工资后,也会组织饭局,处理人际关系。“我毕业后第一个月领了2000元工资。工资发下来后,我组织了两次饭局,花了600多元。”从事销售工作的李伟说,处理好人际关系,可以扩展自己的客户群,从而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我们的工作就是与人沟通,因此将工资用于交际也是理所应当的。”

  和李伟想法类似,在采访中部分应届毕业生表示,拿到首月工资后,组织聚会来搞好人际关系,做好同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必要。“我毕竟是职场新人。在我就职时同事帮了不少忙,请大家聚在一起吃顿饭也是应该的。”在市区一律师事务所工作的何力说。

  “求职资金”不够花

  找到工作的学生已算幸运。而没有找到工作并正在寻求工作的学生们也经历着一场“消耗战”,有的高校毕业生四处求职,除了每天要遭受奔波之苦外,还要花去一笔不菲的“银子”。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社会越来越讲究包装。大学生找工作也是如此。求职投资,对于现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也成了一个热门现象。为了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争取到一个求职机会,有些毕业生在包装上不遗余力,而且个别毕业生包装甚至不惜改头换面,这似乎也成了一种时尚。

  口袋揣着6000元,刘慧开始了她的求职之旅。从今年4月底开始,不知不觉中,口袋里剩余的“银子”已经所剩无几了。刘慧家住天水,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对于普通家庭而言,6000元不是一笔小数目。不过,刘慧的这笔求职资金,全是靠着刻苦学习得来的奖学金。“多亏了奖学金,让我一直坚持到现在。”刘慧粗略算了一下,自己并没有乱花钱,钱都花在了吃住行上。

  还剩下不到2000元,刘慧估计只能再坚持1个多月。“父母挣钱也不容易,肯定不会向家里要钱。”刘慧盘算,在剩下的这段时间里,她必须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先解决养活自己的问题,再考虑“择业”的问题。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工资估计也就两三千元。在找到工作之前,有的花掉一两千元,多的甚至花掉近万元。那么,毕业生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

  “租房的费用每个月是600元,交通费用每个月也要300多,吃饭一天最少也要20块钱。”这是刘慧在兰州找工作期间,算出来的每月求职成本,与一些大城市相比,这已经算少的了。今年4月底,刘慧从学校出来与同学在市区租了一间房,房租成了她的固定“投入”。为了尽量多地找到就业机会,刘慧和同学跑遍了兰州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往返时乘公交车,一天下来也要将近10元钱,如果偶尔打回车,预算可能就要超支。有时候,得到面试的机会,又要花上一笔交通费。一个月算下来,将近千元不知不觉就没有了。

  学理财确保“以钱生钱”

  采访中,还有一些应届毕业生表示,他们除留下必需的花销外,还将剩余的首月工资存到银行里。

  “老人们都说钱是省出来的,这话不无道理。我现在就该学会省钱,学着理财,为将来买房、买车做准备。”应届毕业生张静雯告诉记者,她实习期工资为每月1900元,刨去生活花销和人际交往,每个月能剩800元,“转正后,我的工资能涨到每月3500元,这样每个月能剩2400元,我觉得把钱存在银行才安心。”在银行实习的张静雯说。

  从兰州交通大学毕业的张皓畅告诉记者,首月的工资他全部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现在理财产品种类较多,我看中的大多数是短期理财基金,这种理财产品收益快,并且不会压钱。”张皓畅坦言,做好市场及理财产品的调查,“以钱生钱”并非难事。

  工资比预期少部分学生想跳槽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部分应届毕业生对自己的薪酬并不满意,有的毕业生因薪酬过低产生了跳槽的想法。

  “前几天财务主管告诉我要领工资了,我高兴得半天合不拢嘴。”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刘晶说,当她从财务主管手里接过1400元的首月工资后,脸上的肌肉当场僵住了,“当时招工的时候业务经理说月工资是2200元,没想到首月工资这么低。”

  刘晶告诉记者,她拿到工资后,就询问办公室其他同事的工资,在得知转正后的工资大约为2200元后,她就坚定了跳槽的决心。“我正在同成都、青岛的同学联系,只要有合适的工作,我就跳槽。”刘晶说。

  在领到首月1600元的实习工资后,在市区一公司从事行政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吴海军显得有些无奈。“上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一个月至少能拿3000元的工资,没想到工作后才挣这点钱。”谈及在学校时的憧憬,吴海军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如果其他单位有不错的岗位,我会跳槽的。”

  正确使用“第一桶金”反映价值观

  西北师范大学张稳健教授说,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还关系到整个家庭、亲朋好友。如何支配职场“第一桶金”,也是价值观反映出的问题。不应该轻易挥霍第一笔工资,而是应该对父母给予一定形式和程度上的回馈,虽然父母不一定需要,但学生应该做到。令人欣喜的是,毕业生们除了回报父母,还把自己的第一笔工资用在必要的开销上,有的还攒钱准备买房子,从这一点上看,现在的毕业生是比较务实的,支配财富也是理性的。

 

  同时张教授还建议大学生,对生活做一些基础性的积累和规划,这样对今后生活安定、个人成长都非常有利。对于那些已经走出校园但未就业的大学生,更应该好自为之,积极调整自己先就业再择业,努力争取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不应该继续以“啃老”为满足,因为毕业生已经到了该自立的时候了。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4-09-01/37997.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