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家长校长和部长谈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多元解读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林维):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最优质的教育,然而教育资源在地区间、学校间分布不均衡,一直是困扰中国教育的难题。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到底如何保障教育公平?中国的家长、校长和部长有不同的看法和建议。

按照中国相关法律,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应当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但事实上,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家长们都千方百计把孩子送进相对较好的学校,拼权、拼钱、拼特长,择校成为家长们的无奈之选。

“在北京目前的情况下,完全实现就近入学根本就不可能。现实一点讲,肯定是有条子生(关系生)的。”

“择校现在是这样,一个是你的孩子特别优秀,特别突出,那可能择校有优势;还有就是 拼爹 ,那你可能也有优势。而一般孩子想要上好的学校就没什么机会了。”

为了打击择校乱象,2014年教育部连续出台相关文件。按照规定,到2015年,北京、上海、广州等19个大城市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但是,相关规定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关键还得看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公平合理。

人们普遍认为,学校之间的最大差距在于师资水平的高低。鉴于此,在现有体制下,搞活“教师流动”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说,不少发达国家都通过行政手段促使教师流动起来。“例如在日本老师要晋升,你必须到农村或贫困的地方工作几年,这就可以逐步提高目前比较弱的一些学校的教师质量。另外校长和教授也可以流动起来,这样也可以带动学校发展。但目前我国教师流动有一些无序,过多地依靠市场。这方面政府应该适当干预,不然可能比较差的地方、贫穷的地方教师留不住。”

北京市重点中学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指出,教师流动要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加强人事制度、评价体系等配套措施建设势在必行。“教师流动肯定要跟其他机制,包括人事制度、教育投入制度、评价制度和一系列制度结合起来。比如说教育投入,可不可以给薄弱的学校更多的升学经费,帮助它们把更丰富的课程建设起来;再一个,这些薄弱学校长期没有新的教师进入,教师老龄化、教育观念不新等问题短时间内解决不了,可以给这些学校多一些编制,也是一个办法。”

这些建议正在得到落实。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两会期间指出,中国教育部门将推行中小学教师、校长的交流轮岗制度,将通过教师定期流动等方式弥合不同学校和地区间的教育差距。“如果要使义务教育能够均衡配置资源、均衡配置教师,就得推动校长、教师的定期流动。这方面,我们正在进行顶层设计,拿出一个制度安排。”

然而,教育公平毕竟不是教育平均,要做到100%的公平是不可能的。对此,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微博)指出,现阶段,中国应通过给义务教育设立最低和最高标准,平衡基础教育资源。“我们对义务制教育,不仅要下面保底,还要限高。政府首先要公布一个国家义务教育的最低标准,公布出来后整个社会可以督促。比如说你规定,多少学生要配一个教室,它配满了没有。第二是限高,比如这个学校集中这么多特级教师,那就要调一点出来;再比如设施,一个学校建了大体育馆,附近几个学校可以一起用,这不就缩小了它和其他学校的差距吗?”

葛剑雄还建议,在公立学校水平达到基本平均之后,政府应该允许民资、外资来办校,以打造教育差异化层次。“应该允许民资、外资来办特殊的学校,以满足部分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这不是拉大差距,民众愿意多花钱解决教育问题,这应该允许的;同时,其他家长不要眼红,因为这些人不去公立学校也为社会省下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对大家都有好处。等到国家真的把义务教育办得很好了,那么人家肯定衡量我花这么多钱到那里也不过如此,这些学校有的自然而然就关门了,真正好的才能维持,最后实际上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教育公平是所有公平的起点,也是家长、校长和部长们的共同心愿。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说,今年将继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4-03-12/2874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学校  教育  教师  一个  流动  义务教育  入学  校长
公平  家长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