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 正文

“双非”父母赴港生子 跨境读书郎托管如孤儿

跨境学童已成为深港一道独特风景线(图文无关)。CFP供图

赴港生子本是想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福利

哪知其中麻烦层出不穷 辛苦焦虑谁人知

“双非”父母在港产下病儿,最终含泪放弃;在内地没户口,每天往返港深两地做跨境学童;只身赴港上学,寄养“儿童之家”形同“孤儿”;内地抚养港生子“太贵”,夫妻因此反目……记者日前从广州市妇联穗港及海外分隔家庭服务中心获悉,去年一年,该中心处理的分隔家庭求助案200多件,比前一年增加了60%,其中,“双非”港生子的案例明显增多。专家提醒,准备赴港生子的“双非父母”作出选择时一定要谨慎,如果已经生下孩子,最好留在父母身边养育,别让孩子单身赴港生活学习。(注: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本文所涉人名均为化名)

文/记者黄蓉芳

现状

“双非”港生子10年激增22倍

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社工梁秋莎告诉记者, 2001年7月20日“双非”港生子庄丰源一案最终判决后,确立了父母双方皆无香港居留权的内地居民在香港所生子女可享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从而引发了内地孕妇赴港产子潮。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字,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在香港出生的婴儿95337人,其中有45724人为内地孕妇所生,占总数47.9%。同时,这一期间出生的婴儿父母双方均非港人的多达36884人,较9年前的1602人激增22倍。

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去年3月公布的“内地女性在香港所生婴儿统计调查”显示,虽有99%的“双非”父母表示他们的子女在1岁前不会留居在港,但是,有64%的“双非”父母打算等孩子6~11岁后让其回港生活和学习。

“从‘庄丰源案’到现在,已经十年有余。”梁秋莎说,这些内地的“香港宝宝”很多都进入学龄期,那些当初就因为羡慕香港的教育制度和医疗福利而选择在香港生子的父母们却发现,无论是香港的教育还是福利,都是“看得到,吃不到”的“馅饼”,而且因此而带来的麻烦层出不穷,此中的辛苦和焦虑,只能自己咽下。

故事

寄养“儿童之家” 变成问题儿童

今年10岁的叶敏聪,父母是广州白云区人。父亲原本是一家小型建筑公司的老板,颇有经济实力。在大儿子出生之后,他们追随潮流,在香港生下了敏聪。

敏聪父母最初选择赴港生子,纯粹是希望他有个香港身份,长大了可以到香港发展,也算是多了个人生选择。因此,他们其实并没有打算让孩子去接受香港的教育。因为他们自信,完全可以送孩子去广州最好的国际学校念书。

可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风暴打乱了敏聪父母的计划。他们没有办法支付敏聪在国际学校的高昂学费了,由于敏聪没有广州市户口,就读普通学校,也需要价格不菲的择校费。于是,他们一咬牙,把敏聪送到了香港就读公立学校。然而,因为在香港没有亲帮忙照顾,只好把敏聪送进了香港的一间“儿童之家”托管,只有放假才能回广州来跟家人团聚。

据梁秋莎介绍,香港的“儿童之家”是为孤儿或者父母没有能力照顾的孩子提供家庭服务的机构。有父有母有兄弟的小敏聪跟那些孩子在一起,觉得自己也成了孤儿。他的这种心理慢慢地表现在了行为上,开始经常跟其他孩子打架,性格越来越孤僻。直到他变成了人们眼中的“问题儿童”,才引起父母的警醒。

痛心:

在港产下病儿含泪放弃

两年前,广州妈妈刘晓莉和丈夫为了生个“香港宝宝”,费尽周折,终于办妥了在香港一家私立医院生产的手续。可是,孩子出生后,医生却告知,孩子不仅患有小肠气,而且患有心漏病,需要长期治疗。这个消息对她和丈夫而言不啻一记晴天霹雳。孩子如果要在私立医院治疗,那将是一笔非常昂贵的医疗费用。在办理赴港产子时已支付了10多万元的刘晓莉,已经无力承担。更重要的是,刘晓莉和丈夫尽管在香港生下了孩子,但并不能因此而延长他们在香港的居留时间,他们根本不可能长期留在香港照顾孩子。

最后,夫妇俩只好含泪放弃,回到广州。孩子转入香港一家公立医院接受治疗,随后由香港保良局养育。“孩子的母亲哭着来找我们。”梁秋莎说,“可是,我们目前也找不出好办法。她只能选择放弃。”

好累:

每天上学往返港深

今年8岁的王佳俊是个典型的“双非港生子”。佳俊的父母原本在广州做生意,家底丰厚。一直想要给孩子“换一种活法”的他们,决定让孩子在香港出生。转眼间,小佳俊到了上学的年龄,为了让他享受到香港的教育,他们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举家迁到深圳,并在香港北区为佳俊找了一间学校。

就这样,佳俊成了一名跨境学童,每天都得胸前挂着回乡证,往返于香港和深圳之间,每天在上学和回家上花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在内地上任何一所学校所需的时间,每天都疲惫不堪,睡眠不足。

忠告

别让孩子独自赴港生活

父母之爱是不可替代的

“‘双非父母’赴港生子的本意是爱孩子,最终却往往变成害了孩子。”梁秋莎说,“如果是为了香港的教育和社会福利而选择赴港生子意义不大。且不说无论是教育,还是福利,还有经济的发展,内地和香港的差距越来越小,即使你认为香港的教育和社会福利优于内地,但实际上要享受起来,也会遇到很多现实问题,甚至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伤害。”

梁秋莎建议,如果父母不能去香港生活,选择在香港生子一定要谨慎。“如果已经生了,也最好留在父母身边接受教育,千万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去香港生活。因为孩子在年幼时,父母的爱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教育只是几年的事情,而父母之爱的缺失,对孩子是一辈子的影响。”她说。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edu/zixun/2012-12-21/1911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