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百家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文学天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文学天地   

“老记”伏枥志千里 跃上青山看夕阳︱于学强《暮年笔耕情》读后

时间:2025-09-15    来源:黄淮网    作者:胡连俊
内容摘要:作 者 胡连俊乙巳中秋,金风送爽,欣闻老友学强的新著《暮年笔耕情》即将付梓,不由激情涌动,回想起老哥俩40多年的交往。从活力四射的黑发人到步履蹒跚的白发人,仿佛在弹

作 者 胡连俊

乙巳中秋,金风送爽,欣闻老友学强的新著《暮年笔耕情》即将付梓,不由激情涌动,回想起老哥俩40多年的交往。从活力四射的黑发人到步履蹒跚的白发人,仿佛在弹指一挥间。

1981年初,乘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徐州新闻界经市委批准,破天荒头一遭面向社会招录编采人员。一场涵盖文史哲常识和写作的大考之后,十多位喜欢爬格子的才俊被录取。学强进了徐州日报社,我进了广播电台(即徐州市广播事业局)。两人很快在采访活动中相识、相知,成为惺惺相惜的好友。

初,两家同住故黄河坝子街桥近旁,他居桥之南,我居桥之北。后,两家都迁居到云龙山西坡下面,东坡先生睡过一觉的那块大石头黄茅岗附近,时有往来。连带着,两家的孩子也成为朋友。

在同时被录取的幸运儿中,学强的优势颇为抢眼。他初中阶段即以作文优秀受到全校瞩目,高中阶段更有作品在社会报刊发表而名声鹊起。本来立志报考人大新闻系,献身祖国的新闻事业,却因父亲一段莫名其妙的冤案而丧失机会。此后在贾汪地区的小学任教,展现出多方面的才能,吹拉弹唱、歌舞编导,无所不能。继之,又参加市文联组织的文学创作活动,走南访北,视野大开,最终被安排到贾汪广播站,成为当地新闻名人。以这样深厚的基础进入市级媒体当记者,自然是如鱼得水,势头劲猛。

1989年,他推出报告文学集《鲲鹏赋》,新华日报老总刘向东亲为做序。此书是徐州新闻界推出的第一本报告文学专著。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在湖东路一家鱼馆举办研讨活动的盛况,省市知名文人作家汇聚一堂,赞赏有加。新旧世纪之交,他推出《跨世纪的轨迹》一书,全方位展现徐州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风貌。随后,他又协助市体委编著了洋洋40万字的《彭城武林》,被国内权威人士赞为“我国地级市第一本高质量的武术专著”,又创下一个“第一”。

在马不停蹄的采写活动之余,他还时不时埋头研究新闻理论。他那本集采写经验与新闻研究成果于一册的《爬坡人生》,出版后被通讯员当做入门宝典热情追捧,令同仁啧啧称道。

然而,学强不止是一位只会耍耍笔杆子的文人而已。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受市委指派,到当时的铜山县大黄山乡任党委副书记。送行的小聚中,我担心他能否适应如此大的人生变轨。结果,完全出乎意料,他居然干得风生水起,政绩斐然。我想,他如长期干下去,说不定仕途风光无限呢!

话扯得有些远了。其实这是我草草阅读这本《暮年笔耕情》后,引发的一些感悟、联想。人生是一本大书,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一本一次写罢就永远不能修改的书。写时要镇定果断,写后要回看反思。特别是到了暮年,更有了梳理那些陈年往事的紧迫感,或重温当年的快乐、成就和爱的记忆,与亲友共享;或检讨曾经的失误、遗憾、挫折,供后人借鉴。

学强已迈入八十岁的门槛,不管按照哪个标准,都算是地地道道的老人了。此时回望走过的人生之路,他没有丝毫的哀怨、懊悔等负面情绪,而是满满的自足、自信、自豪,依然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为老友,我为他由衷地感到高兴。

读这本书,我为学强的父母一代引领的正直、奋发、坚忍、挚爱的家风所感染,油然生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慨叹。在《忍辱负重的一生》里 ,我看到,他的父母从求学时的相依相恋,携手走过46年风霜雨雪,“相濡以沫、忍辱负重”,为后辈树立了永久的道德楷模。在《牵手走过57个春秋》里,我看到,他与妻子梁玉娥携手半个多世纪,历经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诗与远方。

退休之后,我第一次去欧洲旅游,便是跟学强夫妇同行。一路上,我亲眼目睹了他俩结伴而行的亲昵。学强眼睛近视,梁老师步步紧随,实际扮演着半是旅游者、半是服务员的角色。一路五六个国家,又是飞机飞艇,又是大巴轮渡,马路熙攘,山路崎岖,高低上下,搀扶到位,不能有一刹那走神,不容许出半点差错。如此尽心尽力,实源于内心深处那份永不褪色的爱。这情景令我感叹不已,歆羡至极。

今年春上,学强的博士大孙子迎娶硕士孙媳。全家十多口喜聚一堂,一幅文明、高雅、礼让、和谐、欢乐的场面令友人鼓掌叫好。文明敦厚的家风熏陶着一代代后人,成为家族最珍贵的传家宝。

读这本书,我还为学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和广泛的兴致爱好所吸引。退休后的悠闲时光,他每日浅斟低酌,煮茶品茗,体悟先贤流传下来的茶道韵味,作为修身养性的日常功课。

他喜欢旅游,饱览海内外奇异瑰丽的自然风光、感受人类文明的多姿多彩。与众不同的是,作为一个勤于思考的作家,他更在乎内心的感受。旅途中那一份份快乐与烦恼,积淀下来成为一笔精神财富,随时会付诸笔墨。每到一地,无意间会被那里某一小物件吸引,引发收藏的欲望。在参观俄国圣彼得堡普希金城时,那座金碧辉煌的琥珀屋令他震撼,从此结下挥之不去的琥珀情缘。历经多年,最终在家乡文玩市场购得晶莹剔透的密蜡金蟾和金鱼挂件,均系波罗的海琥珀加工。从此置于案头,不时把玩欣赏。学强就是这样一位热爱生活且有如此闲情逸致的脱俗之人。

读这本书,我更为学强对朋友的热心、赤诚所感动。近几年,我们几位七八十岁的老友经常小聚叙谈。去年春夏,米寿之年的徐文武先生推出《徐文武抗美援朝诗集》,学强挥毫写序,在地方媒体撰文推介,还精心策划宣传事宜,联系专业播音团队,到基层单位巡回举办朗诵文艺汇演。他豪掷3000元真金白银赞助,又登台吹拉弹唱助阵,一股激昂慷慨的男子汉气概笼罩全场,引来满堂喝彩。

行文至此,要感谢步入耄耋之年的学强将那么多有趣有益的文字结集出版。假若能置于案头随时翻翻,想必会大有受益的。

                  2025年9月8日 于古彭望湖斋

作者简介:

胡连俊,山东泰安教场后街人,曾供职于徐州广播电视台,担任过电台专题部主任。资深记者,杂文作家,有散文集《秋光集》、地方历史文化专著《穿越徐州》问世。

 
 
Tags标签: 责任编辑:胡连俊    
上一篇:献给伟大时代的一份厚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50288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