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执法”是否可以增加点“温度”?
一鸣
近日,在某大型社区的街道上目睹了一场“城管人员”与“小摊贩”对峙的情景,城管人员要没收小摊贩的谋生工具,引起了摊主的激烈反抗,摊主表明了知错就改的态度,要求离开现场,但多名城管人员挡在前边不让走,结果引起围观群众的不满,纷纷质问城管为什么不能向淄博城管学习,为摆摊者保驾护航?最终还是以没收了摊贩的工具而告终。
相信每个城市的街头巷尾,城管与摊贩的冲突都屡见不鲜。一方是为了维护城市秩序,一方是为了谋生糊口,这种矛盾似乎成了城市治理的顽疾。淄博城管的做法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城市治理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也不是你追我跑的“躲猫猫”游戏,而是需要智慧与温度的管理“艺术”。
多年来,城市管理执法大多是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境轮回。执法人员严格执法本无可厚非,但简单粗暴的没收处罚,不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激化矛盾。摊贩为生计所迫,与执法人员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有时还上升至恶性案件,这种对抗既消耗行政资源,又损害政府公信力。
个人认为,城市治理需要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在秩序与民生之间寻找平衡点,淄博城管的创新实践值得借鉴。他们不是简单地驱赶或处罚,而是为摊贩划定经营区域,提供必要设施,指导规范经营。这种"疏堵结合"的方式,既维护了市容环境,又保障了民生需求。数据显示,淄博市设立便民摊点后,相关投诉下降了60%,摊贩收入平均增长30%,实现了多方共赢。这种治理智慧,体现了城市管理者的担当与情怀。
城市治理执法人员应当转变角色,更多一些人性化的考量,从“管理者”变为“引导者”“服务者”,用疏导代替处罚,用服务化解矛盾。可以借鉴"721工作法":70%的问题用服务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解决,做到宽严有度,管理有序。让摊贩、市民、管理者共同参与城市治理。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治理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城管执法不应是冷冰冰的权力行使,而应是温暖的民生服务。当我们学会用智慧和温度去化解城市治理的难题时,街头巷尾就会少一些对抗,多一些和谐。相信这种治理方式的转变,不仅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更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让我们期待更多城市能够像淄博一样,用智慧和温度书写城市治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