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频道 > 保健养生

夏养心脉 中医护航

来源:黄淮网  作者:张 婧  时间:2025-08-13

 夏季,骄阳似火,万物繁茂。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炎热的天气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中医认为,夏季属火,与心相应,此时心脏负担加重,若不注意养生,很容易导致病情加重。那么,心力衰竭患者在夏季该如何养生呢?让我们从中医的角度一探究竟。

顺应天时 调整作息

 夏季白昼时间长,夜晚时间短,人体的作息也应顺应自然规律进行调整。

 中医提倡“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心力衰竭患者可以适当晚睡早起,但不宜超过晚上11点入睡,早上6-7点起床较为合适。

 中午时分,阳光最为强烈,气温最高,此时应安排30分钟至1小时的午睡,有助于养心安神,补充体力,缓解疲劳,减轻心脏负担。

 另外,要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和活动,以防中暑,进一步加重心脏的工作负荷。

饮食调养 健脾养心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往往食欲不佳,且容易贪凉饮冷。心力衰竭患者,应遵循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饮食原则,避免食用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以及生冷的食物。

 可适当多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祛湿、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小米、薏米、山药、莲子、百合等。小米粥是夏季不错的选择,它易于消化,还能和胃安眠。薏米可利水渗湿,与红豆搭配煮成薏米红豆粥,有助于减轻身体的水肿症状,减轻心脏负担。山药莲子粥则能健脾养心,增强脾胃功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此外,适当多吃一些新鲜的时令蔬菜和水果,如冬瓜、西瓜、黄瓜等,这些食物水分含量高,具有清热利尿的作用,可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缓解水肿。但需注意,西瓜虽有利尿作用,但含糖量较高,食用应适量;心衰患者若伴有血糖异常,更要严格控制摄入量。

情志调节 平和心态

 中医认为“心在志为喜”,但过喜则伤心。夏季闷热的天气容易让人心情烦躁,而情绪波动过大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极为不利。因此,保持平和的心态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练习书法、绘画等方式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可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到环境清幽的公园散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放松身心。同时,家人和朋友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达到“心静自然凉”的境界,减轻心脏的压力。

适度运动 动静结合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但要注意运动的方式和强度。

 夏季运动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避免剧烈运动,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这些运动动作舒缓,能调节呼吸,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运动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

 若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心慌、气短、乏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此外,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但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中药调理 辨证施治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可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容易出汗,气随汗泄,因此可适当选用一些益气养阴的中药,如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可起到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作用,增强心脏功能。对于阳虚水肿明显的患者,可选用真武汤等温阳利水的方剂进行调理。

 还可根据病情需要,采用中药足浴、穴位贴敷等外治疗法,通过刺激足部穴位或体表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辅助治疗疾病。

 心力衰竭患者在夏季养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顺应自然规律,注重饮食、情志、运动等细节,合理运用中医养生方法,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安然度过炎炎夏日。如果在养生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到医院就诊。

专家介绍


张 婧

徐州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

医学硕士

 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心血管临床诊疗10余年,曾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科进修,多次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参与培训及学术交流,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以中西医结合之法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原发性高血压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等疾病,尤其擅长心力衰竭的重症救治及中医药调护,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发表论文数篇。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联系电话:18751502286。

文、图/由徐州市中医院提供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50288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