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走进邳州王杰烈士陵园
传承王杰精神 做新时代好少年
黄淮网(陈晓 李璇 侯方)为纪念王杰英勇牺牲60周年,深切缅怀英雄壮举,传承弘扬崇高精神。8月1 日上午,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徐州市关工委小海燕记者团开展的“传承王杰精神 做新时代好少年”走进邳州王杰烈士陵园,寻找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活动,邳州王杰小学分团小记者、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代表,学校领导、辅导老师50多人参加活动。活动特邀了被王杰抢救的12位民兵之一、活着的王杰式英雄、当代保尔李彦清老同志参加活动。
活动在《王杰的枪我们扛》的歌声中开始,首先少先队员代表为领导嘉宾佩戴红领巾。
被王杰抢救的十二位民兵之一李彦清回顾了60年前王杰英勇牺牲的情景。他说:
1965年7月初,民兵班开展爆破训练,教员王杰训练严谨认真,经过十来天的紧张训练,7月14日进行地雷试暴训练,大家都很高兴,这些日子训练紧张,总算能体验一下地雷试暴的机会了。王杰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为了万无一失,在试暴前他两次进行试暴,结果都很成功。试暴训练他把我们带到一起围成一个弧形,前排蹲着,后排站着,他挖好坑,把炸药轻轻放进坑里,接着往坑里埋土。不好,拉火拴意外自行引爆,点燃了导火索,眼看就要爆炸,怎么办?!排除隐患来不及,把炸药包抱起往外扔也来不及,让大家跑开更来不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杰高喊一声“闪开!”便英勇地扑向炸药包,只听得一声巨响,火光冲天,惊天动地的巨响,我们的教员王杰没了……
王杰英勇牺牲我们都很悲痛,一个王杰倒下了,十二个王杰站起来,千千万万个王杰站起来。我化悲痛为力量,研究出道路雷、室内雷、水上雷等30多种应用地雷。王杰用自己生命挽救了我的生命,我的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此后,我把王杰作为一个标杆,严格要求自己。1973年5月21日,民兵精英大比武实战演习中,为掩护女民兵排除哑雷,身负重伤,双目失明,一级伤残,由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残疾人。我克服种种苦难,坚持收听广播,坚持写书信调查报告,坚持为群众服务,做到天天有事做有活干,主动为生产队打草苫子、搓粗细绳共计40多万米。73年我写的《英雄在我心中》一书出版,受到读者欢迎。90多次出席国家省市表彰会,93年出席全国第二次残疾人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先后在全国各地义务宣讲王杰英雄事迹3900多场次,被誉为活着的王杰,当代保尔。60年来党和国家给了我许多荣誉,我身残志不残,宣讲王杰永向前。你们要学习王杰 “一心为革命”的理想信念,“两不怕”的血性胆魄,“三不伸手”的高尚情操和“四个自问”的人生境界,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贡献青春和力量。
李彦清爷爷的精彩演讲受到大家的热烈鼓掌。在采访互动环节,小记者纷纷举起小手踊跃采访。
小记者汤雨杭:“李爷爷,王杰壮烈牺牲时您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记者宋满满:“王杰精神为什么被列入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小记者庄俊杰:“当代少先队员应该怎样学习王杰精神?”“王杰精神的内涵与传承应是什么”……
李爷爷耐心的回答了每位小记者提出的问题。追忆当年王杰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畅谈新时代传承王杰精神,做王杰传人的心历路程,让小记者深受鼓舞,备受感动。
王杰纪念馆里,小记者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认真听仔细记,王杰小时上课的教室、用过的课桌;参军后用过的军装、鞋袜;为群众做好事用过的水桶、扫把,都让小记者记忆犹新;纪念馆里的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张张生动发黄的图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篇篇日记都让小记者深受教育和感动。
“我们要一心为祖国,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做新时代好少年!”
“我们要发扬两不怕精神,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为强军建设做贡献!”
“用‘三不伸手’这面镜子立身正己,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小海燕记者团小记者在邳州王杰烈士陵园发出铿锵誓言。
王杰烈士墓地苍松翠柏,庄严肃穆。小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里缅怀凭吊,向烈士默哀,敬献花篮,在李彦清爷爷带领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弘扬王杰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好少年!”小记者在团旗引领下绕墓一周,吊唁烈士。
王杰牺牲地,李彦清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纪念碑,潸然泪下:“老班长,你离开我们60年啦,我们没有忘记你,徐州人民没有忘记你,全国人民没有忘记你呀!今天徐州小海燕记者团专程来缅怀学习你的精神的……”说着说着泣不成声。稍停片刻接着说“王杰纪念亭,是一座六角亭,共有十二根柱子,象征着被王杰保护下来的12位民兵和人武干部,永远地守护着英雄王杰班长。”
总结环节,陈晓主任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泰山之凝重。在王杰壮烈牺牲60周年之际,小海燕记者团走进邳州王杰烈士陵园,在这里聆听王杰英雄事迹,参观王杰纪念馆,凭吊王杰烈士墓,拜谒王杰牺牲地,追忆英雄事迹,感悟英雄精神,都让我们备受教育和鼓舞。王杰精神已列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新时代少年,要争当王杰传人,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