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教育科研经费:重点大学靠政府 普通大学靠自己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1-15

 近日,实行了15年的“985”、“211”工程将被废除的传闻引发了舆论热议,虽然随后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澄清并不存在此事,但已有部分高校承认这两个工程涉及的关键问题——高校教育科研经费拨款机制很可能要进行改革。

  “985工程”和“211工程”是目前国内高校的两个最高级别,我国现有985院校39所,211院校112所,不同工程的高校可以享受不同的资源配给,而没有进入这两个工程的高校得到的资源就少得多。资源的不均主要表现在经费的分配上,中国大学最重要的经费来源就是财政下拨,平均占到经费总额的55%以上,其次是学杂费等事业收入,约占30%,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社会捐赠及其他收入共占15%。

  这种差别在科研经费的分配上体现得更为明显。“985工程”的专项资金包括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地方人民政府共建资金、项目学校主管部门共建资金以及项目学校自筹资金,“211工程”所需建设资金由国家、主管部门(教育部)、地方政府和大学共同筹集,而非“985”、“211”的普通高校则需要自己筹集大部分的科研经费。

  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科研经费最多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总金额达到39.31亿元,其中财政拨款为27.75亿元,占到全部经费的70.6%。财政拨款占比最高的是北京大学(86.5%),其次是复旦大学(84.8%),大多数985高校科研经费的财政拨款占比都在60%以上。在211工程大学中,科研经费最高的是北京科技大学(12.7亿元),其中9.64亿元为国家拨款,其他“211”高校科研经费的财政拨款都在40%以上。而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经费最多为4.6亿元(西南石油大学),其中26.1%为财政拨款,73.9%为自筹,其他学校科研经费的财政拨款占比普遍也都在40%以下。

  “985工程”和“211工程”上是行政权力“入侵”高校的体现之一,近年来,关于废除还是保留这两个工程一直争议不断。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争议,一方面是因为教育科研资源分配不均让更多学生难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985”、“211”的划分实际上人为制造了高校之间歧视,部分企业在招聘时就有非这两类院校不要的隐性条件。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50288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