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大学校长应引导一代人的精神操守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  时间:2014-07-21

不流俗不盲从,不负此生,独立思想,谦卑胸怀、恪守道德、认识时代……这既是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待,更是在向世人传递一种大学将回归公共价值的担当与情怀。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大学校长更是大学的设计师与引路人。很多时候,大学校长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与价值,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公共交谈,往往也意味着这所学校的老师与学生,将沿着什么样的道路前行。历数那些铸造大学精神与灵魂的卓越校长们,无论是兼容并包,开“学术”与“自由”之风的蔡元培,还是注重“大师”式办学理念的梅贻琦,这些校长无不是用公正、自由与宽容的学术态度与做人风范,去努力成就大学使命,去推动大学成为社会责任的坚守者。

  事实上,让学生高扬人性尊严,用公共价值与道德情怀影响学生的校长,如今已不在少数。一位卓越的校长,理应在价值、信念、情怀与担当上,去引领与推动一所大学前行。但同时,大学校长对学生的影响力,又绝不仅仅来自开学或毕业的经典致辞,而更多离不开日常细节的言传身教。

  可以说,这些校长正是用日常生活中的“立德立言立行”,去“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品格、学识、胸怀与担当,为大学精神开启新风,进而引导一代人的精神和操守。尤其在如今这样一个时代,大学本身就处于行政体制中,要保持大学的相对独立,秉持大学的价值精神,处于行政命令和学术、教育缓冲地带的大学校长,就更需要用责任与担当,为大学的独立、自由发展赢取空间,去抵抗外界不合理的干预,维持相对自主的校园环境。也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才可能在未来人生中更加独立地思考,坚强地自省,纯粹地发展,不流俗、不盲从,不负此生,用大学的精神与价值,去影响整个社会的精神与价值。(李妍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4年7月21日第2版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50288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