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信息

南京部分中小学引导学生阅读方式引争议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2-24

推荐书成必读书,不仅要看还要考

部分中小学引导学生阅读方式引争议

“老师寒假给孩子推荐书单是好事,但是推荐的书为什么一定要看,还要考?”最近,小学生家长陈女士有些郁闷,她担心用考试的方式逼着孩子阅读,会适得其反。记者了解到,不管是寒假还是平时,给孩子开必读书单并考试的学校并不少。教育专家认为,学校给孩子推荐书单无可厚非,但是用考试的方式引导孩子阅读,未免有些“简单粗暴”。

陈女士告诉记者,儿子上一年级,寒假老师推荐的书单有《小猪唏哩呼噜》《神奇校车》《中国古代神话》等,老师要求每个孩子都要读,要求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老师还说,开学以后单元测试很可能会考到相关内容,比如看过的书里的主人公名字、书里的情节,还有一些神话故事等。

“儿子对《神奇校车》比较感兴趣,其他推荐书都不太喜欢看。比如《小猪唏哩呼噜》这本书比较厚,孩子认识的字有限,读起来需要看拼音,比较慢,每次读一会就犯困了。”陈女士说,“但是考虑到老师说可能今后考试会考到,只能硬着头皮让他看。”

记者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校老师都会在假期给孩子们推荐书单,不少老师把阅读当成作业布置,在中学里,考试中涉及课外阅读的内容更是屡见不鲜。

“每个孩子喜欢阅读的类型都不同,特别是男孩女孩看的书也有较大差别,用考试的方式‘逼’孩子阅读,这种方式可能适得其反。”采访中,不少家长认为。

一位有20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小学老师说,语文学习必须大量读和写,给孩子们开必读书单是督促孩子阅读的一种方式,对于“不推不动”的学生,依靠这种方法促进其阅读,也是无奈之举。“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如何让阅读变得更有趣,而不是成为负担。”

省语文特级教师杨新富说,教育部门、学校会给孩子作阅读推荐,激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用考试来对课外阅读进行考核,为孩子自由式的阅读上了镣铐,破坏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就背离了课外阅读最本质的要求。

如何才能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可以灵活运用图书馆的电子平台,不仅能让学生自主选择读哪本书,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增设自我测评等环节,阅读后有相应的选择题出现,正确回答就可以有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学校可以为学生颁发证书,或者星级奖励。”杨新富说,利用好信息化手段,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阅读,老师可以做不少‘功课’。”中山小学校长助理李万青认为,“推介书时,可以介绍一下书目,把书说得有趣一些,吊足孩子的胃口;让孩子在寒假里读的书,开学后可以通过读书交流会等形式,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成就感。”

南师附中一位语文教师则认为,只要不是看内容不健康的书,学生的个性阅读就应该鼓励。现在一些学生阅读的视野已经大大超出老师们的想象,科幻、黑色、侦探……在中学里各学科老师都可以给学生推荐书目,让学生有更多阅读选择。(钱红艳 谈洁)

来源:南京日报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50288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