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频道 > 旅游信息

景区公益化 不妨分步走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1-08

 能不能把基本服务先公益起来?让老百姓看得了;基本之外,您要提升体验就要花钱

  

  每逢长假,总爱讨论讨论景点门票的涨价。最常见的“挺涨派”声音是:价格是有效的分流器,涨价可以保障旅游质量。一窝蜂都进来,人山人海盖住了真山真海,游了等于没游嘛!

  涨价真能分流吗?除非超大幅度提升门票,搞成富人游。因为旅游要花的钱里,门票只是一丁点儿,飞机、酒店的大钱都花了,到景点了还能因为100块变200块而不买票吗?还有,景区多是天造地设,价格提高也带不来供给增加,分流仍不大可能。景区能增收倒是真的。

  既然涨价分流作用有限,那么,可不可以仿照国企改革的分类法,把景区也分成商业、公益两类,靠自然山水、历史古迹招徕游客的景点都公益了,行不行?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先贤之胜迹,不该普惠老百姓吗?

  该肯定是该,但还是要分析分析能不能。

  风景,其实是一种有限供给的资源,必须得有分配门槛。一个古寺,一天能接待8万人,来了80万,让谁看不让谁看?

  供不应求的态势在这儿,货币价格归了零,非货币价格就会上升。好比在北京要买一辆机动车,不需要花钱买牌照,但是,你要经历漫长的摇号、排队。排队的本质就是用时间代替金钱决定分配。七天假期,在山脚下排两天队,真比多花200块钱好?

  涨价未必能分流,公益可能更难熬。况且,很可能更加剧僧多粥少:不要钱了,新需求会不会被刺激出来?看看节日期间的免费高速路去。

  再换个思路:能不能把基本服务先公益起来?基础的风景,遵循普惠的原则,实行低价或者免费供给,让老百姓看得了;增值的服务、延伸的服务上,想大幅提升旅游质量,那就要花钱,这个钱再用之于民。

  比如游西湖,大众不花钱,在人挨人、人挤人的断桥上看水,体验差点儿,那看的也是西湖水啊;愿意坐下来,看一场实景演出,品味书生仕女浮行于水面,画舫烟波生动于眼前,那就要花挺多的钱。

  保基本的前提下,多元供给,多把尺子,满足多样需求,如何?

  当然,僧多粥少,粥难加增,治本之道,还在减僧。弹性休假、带薪休假,这是老话了。僧粥比例差别不悬殊了,增加公益性就更容易了。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06日 19 版)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50288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