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解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省实施方案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2-06

  “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以一体化为主线,着力加快合肥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和沿江发展带建设,打造国际产业创新基地,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生态安全保障,提升国际化水平,构建联动发展体制机制,加快补齐短板,缩小发展差距,培育发展新动能,为加快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近日,我省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这一总体要求。 长江沿岸“城市舰群”角逐国际舞台,我省面临着怎样的发展机遇,《实施方案》有哪些亮点,沿江各市该从哪些方面发力?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

  凝聚发展合力,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新兴增长极

  ——明确发展定位,打造长三角重要支撑带,带动全省冲刺全国第一方阵

  不断加强与合肥经济圈聚合发展,加快沿江城市跨江发展和产业布局协同,大步迈出产城一体化发展步伐……2016年,皖江示范区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打造我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新引擎。去年前三季度,示范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9.2%,增幅比全省高0.5个百分点。

  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我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八市纳入规划范围。“长三角城市群定位为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要打造成世界级、形成引领全国在更高层面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强大引擎的城市群,这为我省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和广阔空间。 ”省发改委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与沪苏浙在经济基础、体制机制、一体化和国际化水平上还存在很大差距,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我省近日出台《实施方案》提出,皖江八市“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占长三角城市群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全面缩小与沪苏浙发展差距,基本形成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格局,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新兴增长极。到2030年,与长三角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成,基础设施全面对接联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开放型经济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拓展,与沪苏浙协同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共同推动长三角城市群成为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

  “《实施方案》是对国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细化分工落实,进一步明确了皖江地区未来5年至15年打造长三角重要支撑带、带动全省冲刺全国第一方阵的主攻方向和主要发力点,有利于统一皖江地区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 ”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认为。

  省经济研究院宏观服务部主任胡功杰表示,《实施方案》明确了我省及相关城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发展定位,有利于更加积极、更为精准地参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分工协作,在更广范围、更高层面实现对外开放。 阮华彪分析,《实施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皖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要达到9%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占长三角城市群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这一速度比全省“十三五”的平均速度高出0.5个百分点。 “在当前整体经济下滑背景下,这一目标充分体现了我省主动自我加压的魄力、缩小与沿海区域发展差距的决心以及对皖江地区发展的信心,为带动全省加快发展和实现‘十三五’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50288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