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书画首页 书画资讯 书画访谈 浙商艺术 作品展示 书画展示 文学天地 书画活动 三周年展
 
书画活动  
  书画交易
13813285085(夏春)
13775856669(刘柏林)
 
书画资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频道 > 书画资讯   

闲剪窗烛临古帖 净焚心香慕先贤 ———张利近临古帖赏记

时间:2017-08-30    来源:    作者:
内容摘要: 闲剪窗烛临古帖 净焚心香慕先贤 ———张利近临古帖赏记日期:[ 2017年8月28日 ] 版次:[ A08 ] 版名:[ 书画名家 ]

 

闲剪窗烛临古帖 净焚心香慕先贤 
———张利近临古帖赏记

日期:[ 2017年8月28日 ] 版次:[ A08 ] 版名:[ 书画名家 ] 
 
 
  似汝微吟笑口开(规格:82cm ×35cm)
 
  临苏轼寒食帖(规格:42cm ×212cm)
 
  临米芾手札(规格:27cm ×37cm ×8)
 
  临王珣伯远帖(规格:75cm ×67cm)
 
  临米芾手札(规格:105cm ×53cm)
 
 
 
  临米芾蜀素帖(规格: 38cm ×330cm)
 
  李守银、翟立新、祝培良、郭荐、张利、张东明和王国宇轮流“坐镇”每周一出版的“书画名家”专栏。如有收藏意向,请扫码留言。
关于本栏目
 

  名家档案

  张利,又名东卿,菁素堂主人。1968年9月出生,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金融书协副主席,徐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州市金融书法家协会主席。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曾获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三、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银奖,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大展佳联奖,“羲之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皖北煤电杯”全国大赛优秀奖,数十次参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项展览。

  墨海感悟

  临帖小记

  临摹古人的经典之作,从传统碑帖中汲取精华,是书家从艺为书、需要用一生来修炼的基本功,看似简单的临帖,实则奥秘无穷。今于此期集近日所临片纸呈之读者,从中可窥一斑。

  时下,处于展览大背景下的书法创作,不乏 “不法古”而以当今流行时尚为追捧元素的所谓书家,追求形式美以吸引眼球,失去传统书法的纯粹与静谧,多了些许浮躁与功利的气息,以致难有大雅之美、少有大雅之作。而临帖如灯塔,可复归传统,从中感受古人经典之作的笔锋笔势、章法结构,又能磨练性情,沉静心胸。任何人拿起毛笔来都能写字,但能不能写好,关键在临帖。临古代经典,学古人技法,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明代书家王铎五十岁后仍是以“一日临书,一日应索请”为训,坚持一日临帖,一日创作,以此来保持自己对传统书法的驾驭能力。可以说,古往今来临帖几乎成为真正书家们的共识,通过临帖把基础打牢固,才能求得变通,否则便是纸上谈兵,无果而终。

  初学书法,择帖为重。学习者因人而异,应因好择取,譬如饮食,喜好便可多餐,也助于消化。但也有其基本遵循原则。首先不能盲目乱临,古代流传下来的碑帖纷繁复杂,要临优秀的、经典的碑帖。其次是尽量选择墨迹本或精良的拓本。再者,初学者以获取基本技法和基本规则为目标,所以要临经典的、个性不要太强的法帖。对于已经掌握一定技法后的人来说,法帖便不再是描摹的对象,而相当于一个能触发创作灵感的激发点,引发书家的创作欲望,使他不至于还跟在法帖后边,亦步亦趋。这时候,在选帖上便可灵活应对,随心所欲一些。对于有经验的书家来说,风韵神采和格调成为其追求的最高境界,技法纯熟的他们也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自己喜好的法帖来临,都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临习碑帖学以致用最关键。吴昌硕所言“今人但奢摹古昔,古昔以上谁所宗?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一语破的。他阐释了书法临帖的最终目的,即贯通古今、学以致用。临摹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如何将临摹过程中学到的技法、章法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去,才是最终所要达到的效果。有些人临摹得很好,但是自己创作的时候完全不能将临帖时学到的技法运用其中,究其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三:其一,对所临法帖的规律研究不够;其二,临帖方法不正确;其三,没有真正理解临帖的意义。如有的人将《兰亭》临上百遍,但从他的创作中丝毫看不到一点临摹的影子。同时,临帖要入进去,还要能出来,学习古人用笔、用墨、章法等,然后还要能将所学很好地和自己日后的创作相结合,不能入进去出不来”。学书法要多看名碑名帖, “察之者尚精”,对法帖中字的用笔、结构、章法要详察细审,如姜夔所说:“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 此外,不仅要对其技法进行临摹,还要了解书家的生平、作品创作年代、创作情境,全方位把握作品的内涵和精髓。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是一座大宝库,它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持续发展提高的丰厚资源。古之大家无不在学习优秀传统上下大功夫。宋朝的米芾,早期被讥为“集古字”,后取众家之长,创立米氏书风,雄恃千古。明朝董其昌,终其一生都在强调“入古”,并认为当时好多人诸种恶习,都是临古不足所致———“今人朝学执笔,夕已勒石,余深鄙之”、“余学书三十年,不敢谓入古三昧”、“此余已丑所临也,今又十年矣,笔法似昔,未有增长,不知何年得入古人之室”。但“入古”不是泥古不化,须“入古”又能“见我”,“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临古要学会读帖,就是展古人法书于几案,或张之于壁间,朝夕谛观,心领神会。先与古人接上气,再下笔临写,临完张之于壁,再慢慢比对、反复揣摩。不读不能从精神气韵方面领略古人的风神韵致,灿然神采。而不实临则不能细致入微的把握古代大家在点画笔法,字形构造,行气流走和章法经营的精妙之处。俗语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书要熟精思,写字亦是如此。 2017年8月20日张利记于菁素堂

来源:2017年8月28日都市晨报

 
 
Tags标签: 责任编辑:    
上一篇:家有好画要藏得住 至少存上三年后再出手

下一篇:河山如画·当代中国山水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
    
'); })();